问题

通过众筹建立类似 2015 年知乎的一个网络社区需要哪些步骤?

回答
想要复制 2015 年知乎那种现象级的网络社区,用众筹的方式来搭建,这绝对是一件极具挑战但又充满魅力的事。它不是简单的网站建设,更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会实验中,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孵化出一种全新的交流生态。我试着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把其中的关键步骤聊聊透,尽量别像那些冷冰冰的教程,多点人情味和实操感。

第一步:锚定“魂”——我们的社区是为什么而生?

2015年的知乎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它有多炫酷的技术,而是它抓住了那个时代信息爆炸下,人们对高质量、深度、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的渴求。所以,你的第一步,是找到那个“魂”。

灵魂拷问: 你的社区要解决什么信息焦虑?是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分享(比如,当年知乎对各行业精英的吸引力)?是生活方式的交流与碰撞?还是某个新兴领域还没被充分挖掘的讨论空间?
精准定位: 不要试图成为“万能社区”,那只会四不像。就像当年的知乎,一开始就聚焦于“认真、专业、理性”,这才有了独特的调性。你的社区也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哪怕一开始很窄,之后再慢慢延展。
价值提炼: 用最简洁、最有感染力的话,说清楚你的社区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是“获取高质量信息”?是“认识有趣的人”?还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会是你众筹时的“敲门砖”。

第二步:众筹的“势”——如何撬动第一批“金主”和“用户”?

众筹的本质是让一群相信你愿景的人,用钱(或时间、影响力)来支持你。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点燃他们的热情。

明确众筹目标和回报:
资金目标: 要非常具体,包括技术开发、服务器成本、早期运营维护、甚至是一些种子用户的激励费用。要让支持者知道,他们的每一分钱花在哪儿。
回报设置: 这是吸引人的关键。
早期用户特权: 比如永久的黄金会员、专属的社区标识、优先参与新功能测试。
知识/内容贡献激励: 如果是知识社区,可以考虑给贡献高质量内容的早期用户一些荣誉或积分,这些积分甚至可以兑换一些实体或线上奖励。
社群参与感: 让支持者觉得自己是社区的“合伙人”,比如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邀请他们参与决策(如功能优先级投票)。
情感连接: 送一些有社区文化符号的小礼品,比如定制的笔记本、T恤,或者刻有用户ID的纪念品。
打造预热期宣传:
“故事”很重要: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你?你的团队有什么特别之处?分享你的创业初心和愿景,用真诚打动人。可以拍一个小视频,或者写一篇深度文章。
KOL和意见领袖的邀请: 找到你目标用户群中,有影响力的人物(无论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有名的博主,还是某个圈子里的意见领袖)。提前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项目,并邀请他们成为首批体验者或“种子用户”。他们的背书和早期参与,能带来巨大的信任背书。
聚焦小圈子: 不要一开始就想普适大众。找到一两个你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核心用户的小圈子,比如某个特定行业的研究者、某个兴趣爱好者的群体,先在他们中间进行精准传播和推广。
选择合适的众筹平台和方式: 国内外都有不少众筹平台,选择一个与你的社区定位和目标用户契合的。同时,也可以考虑“自发式众筹”,在自己的渠道(公众号、微博等)直接发起,但需要自己承担更多推广和支付的压力。

第三步:社区的“骨架”——技术和规则的搭建

众筹的钱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的骨架。

技术选型与架构:
核心功能: 用户注册/登录、发布内容(文字、图片、视频)、评论、点赞/反对、关注/取关、搜索、私信等。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
用户体验(UX)至上: 参考知乎当年的简洁、干净、信息聚焦的风格。界面设计要清晰,操作流程要顺畅,不要过度追求花哨的功能而忽略核心体验。
可扩展性: 虽然一开始用户不多,但要有预见性地设计技术架构,方便未来用户量爆发时能够快速扩展。
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是用户的信任基石,务必做好。
社区运营规则的初步设计:
内容审核机制: 早期可以人工为主,但要制定明确的审核标准,保证内容质量和社区氛围。
用户行为规范: 如何处理恶意灌水、广告、人身攻击等行为?要有清晰的规则和惩罚机制。
激励与成长体系: 如何让用户愿意贡献内容?如何识别和奖励优质内容?可以设计用户等级、积分、声望值等系统。
内容分类与组织: 建立清晰的标签、话题或频道机制,方便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第四步:社区的“血液”——内容和用户的涌入与维护

有了骨架,还需要注入生命力——有价值的内容和活跃的用户。

“种子用户”的激活与沉淀:
精心邀请和管理: 众筹来的早期支持者,是你的第一批忠实用户,也是社区的“火种”。要对他们给予特殊的关照,鼓励他们发布内容,参与互动。
建立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感和价值。让他们成为社区的共同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
组织专属活动: 定期为早期用户举办线上问答、主题讨论、甚至小范围的线下聚会,加深他们之间的联系,也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人情味”。
内容生态的构建:
引导原创内容: 除了用户自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优质内容的产生。可以设置一些“话题征集”、“内容创作挑战”等活动。
内容分发与推荐: 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容推荐机制,让优质内容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形成正向循环。
引入外部内容(谨慎): 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在早期引入一些高质量的、与社区定位相关的内容,但要严格把控来源,避免稀释社区的独特性。
用户关系的维护与社群管理:
积极互动: 运营团队要活跃在社区中,与用户交流,回答问题,处理纠纷。
建立社群文化: 鼓励友善、尊重的交流氛围,让用户感受到归属感。可以通过一些社区活动、节日庆祝等方式来强化社群文化。
处理负面信息: 及时、公正地处理违反社区规则的行为,维护社区的健康生态。

第五步:社区的“进化”——迭代和成长

一个成功的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进化。

数据驱动的决策: 密切关注用户行为数据、内容数据、活跃度数据等,分析用户需求和社区的瓶颈,以此来指导产品迭代和运营策略。
持续的功能优化和创新: 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现有功能,并适时推出新的、能提升用户体验和社区价值的功能。
商业化探索(审慎且有原则): 在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开始考虑商业化模式,但一定要谨慎。当年知乎的付费咨询、广告等模式,都是在社区积累了一定用户和信任之后才逐步探索的。你的商业模式要与社区的核心价值不冲突,甚至能够反哺社区。
保持初心: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社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不忘初心。时刻提醒自己,这个社区是为了什么而生,如何才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

一些更“接地气”的思考:

团队比技术更重要: 即使技术不是最顶尖的,但一个有热情、有愿景、有执行力的团队,能够用最朴素的方式把社区运营起来。
耐心是关键: 任何一个成功的社区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和生长。众筹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不要因为短期的挫折而放弃。
学习,持续学习: 关注同类社区的动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
让支持者感受到被尊重: 众筹者不仅是出钱的,更是你的“早期信徒”。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他们才会成为你最忠实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模仿知乎在2015年的成功是很难的,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了,用户习惯也变了。但如果你能抓住信息时代的某些“痛点”,用真诚、用耐心、用对用户的尊重,去搭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交流空间,那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盘棋,得一步一步来,但每一步都得走得踏实而有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老刷到这个问题,本着将一个大象装进冰箱也只需要三步的思路(开冰箱,装进去,关冰箱门),随手写一点,供日常娱乐:

「第一步」定性

做一个 社区,分 营利性架构 非营利性架构

无论是不是赢利组织,成本都要解决,无非是 消费者买单还是 长期金主支持。

其实说成本比较残酷,本质还是要看人效,如果只看服务用户量不看盈利,那么需要看一个运营能带来多少新增内容、服务多少客户。 如果要盈利,那么需要看每个人可以带来多少产品销量。如果要讨论产品销量,还要先定义这样一个内容平台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

好了,成本简单分一下,暂时就把企业日常和网站运行分开,就假设只有 企业经营成本 和 网站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 待会儿说,就说一些 刚性成本

「租金和人力费用」

先对标一下看看,15年的知乎,已经做了5年,假设,有 200 -300名全职,每天的 访客 在千万上下(17年 知乎注册用户破亿)。大家算一下,简单的计算来说 :

按照一般 100平 20个工位去算,需要 2000- 3000平米的办公空间,按照 2600平米来定,如果在北京办公,按今年这种行情来看:

  1. 假设租到朝阳、望京 的 中高级写字楼,那么至少 7元每天每平米,那么月均 546000 ,一年是 6552000 的预算,六百五十多万的房租,不算押金和装修什么的哦,微笑 。
  2. 假设租到通州,假如2元每天每平米,那么也至少要准备 187 万 一年 ,不算押金等等。
  3. 假设租共创空间的工位,为了更零散的支付每个工位的资金,假设常备工位 300个,每个工位 1200元,那么需要 4320000,四百三十多万,不算押金。 这个价格的好处是,桌椅什么的都齐全,不过一次性用这么多工位,可能一般的 众创空间一半以上的位置都被一家用了,说不定还有啥价格福利,这个不提。

好,这么好的事情至少 众筹一年吧,房租就至少需要 200万。

然后算人工,按 260 名员工,来算,咱们算上五险一金,每个理想饱满的伙伴人均按 20000元成本计,理想之下也先不谈 奖金、绩效、年终奖、取暖奖金、避暑补助、通信补助、停车补助、育儿补助等等。

那么一年需要 6240 万 六千两百多万,咱就假定 税什么的都在里面了哦。

请注意,这里还没有算,招聘进来这么多有志青年需要人力资源的时间、费用,就假定事情一开,立刻两百多名有志青年都符合知乎2015年的标准加入了进来。

所以想做一个社区,到 15年知乎的水准,什么都不看,又不融资,靠众筹,估计会进入非法集资重点关注的范围。

打四个笑脸笑一下,想定性成非盈利组织,估计干不了多久。

「运营成本」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来这么多人干嘛,用户呢?

这个问题可就难了,因为你看,关注这个问题的也就 五百来人,被浏览过也就四万多会次。

假设浏览这个问题的人,都来加入这个新社区,也远远不够啊。

一谈到运营成本,问题就会现实起来(只写开放问题):

1.用户怎么来

2.每个阶段需要如何运营

问题描述里面,很多人讲的是 社区运营的规则和制度 ,但是,并不是有了这些规则和制度,用户就会吸引过来。

你需要广告,至少需要软文,或者很多这类问题,还要加引导链接。

广告从来没有免费,除非你把大家的时间免费掉,把渠道分发推广内容的成本免费掉。

到了这一步,可能做过社区的有识之士了解,冷启动(也就是啥都没有的时候,第一批十万用户获取)那是需要精心构思 和 强大的运气。

1.1 用户怎么来之核心用户怎么来

平台早期需要大量用爱发电的朋友,这批人的数量和投入度,事先无法要求,发文之后也是平台无法直接管理和要求的,需要氛围,更需要强大的朋友圈。

1.1.1 产出物定价

平台吸引用户产生内容,内容 的价值和什么挂钩

1.1.2 平台内分发路径

1.1.3 内容审核路径


1.2 用户怎么留存

用户留存背后的算法是一个 单位某时间内,正好看到想看的内容,并且被继续激励之后留下的结果

假设每天新平台推送 X 篇问题,那么现在有 Y 个用户,Z个内容输出者

1.2.1

y 个用户登陆看到的 内容应该如何排序,之后更新的内容需要怎么样推送

1.2.2

对于 Z个内容输出者,应该每天对他们推送怎样的问题,保证新内容更新总量增长

1.2.3

关注、赞同等按键背后的分发机制如何设计 。

……………………

这类问题,涉及运营成本,又属于创意这一类,成本实在很难估量了,如果你说你有好办法,请留言。

(想到什么再更新)

user avatar

和你的空想不一样,我是真的做过一个类知乎的APP,而且还是和早期知乎差不多的APP,就是简单的几个主要功能,没有什么蓝v,视频,圈子。。。。。只有早期知乎的那几个主要功能,我额外把知乎的私信提出来做成一个主功能,并且还加入了群聊组的功能。

我之所以选择做这样子的APP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我不爽知乎的改变,其次是我认为存在一个竞争市场。

结果是非常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很多。先讲几个原因给老哥你借鉴一下,然后再给老哥你几个设计建议。毕竟你要真的做成功了,我也会觉得很开心。

第一,缺少流量,真的很难去聚集一群具有高输出能力的人,并且他们愿意每天在上面心甘情愿去输出,并且还要不断的引入新的血液。

第二,社区的运营,真的是非常累,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敏感内容的处理。

第三,知乎的架构真的很好,我的APP在流畅度和使用感上不如知乎,虽然我做了很多努力。知乎的内容经过几年的沉淀已经是很完善了,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可以在上面找到,很难想象用户去寻找新的同类的软件。对于主流的输出用户来说,我也很难认为他们愿意离开知乎。

我的几个建议是,

第一,新用户进来,首先是不能写回答甚至是评论只能点赞,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去输出内容,早期第一批用户不需要这样子,不然就真的没人了。

第二,加大对用户的处罚力度,一视同仁,明确规则,涉及人身攻击的和恶意挂人的一律重罚。

第三,你可以让用户的点赞权重和反对权重和用户获得的赞数直接挂钩。

第四,一定要想办法捧出自己社区的明星。这也是现在知乎所缺乏的。

第五,对于内容的审核,特别是一些科普类知识,一般的审核员是不可能做到判断对错的,我的建议是在每一个专业下尽可能的找到一些专门学习从事该专业的人,比如一些在读研究生,博士,如果用户觉得该内容有问题,那么可以点击审核按钮,然后这个回答就会发送到那些自愿成为审核者的人手上,由他们做出判断。后期如果资金充沛可以给予一些金钱上的奖励。其实现在的知乎也可以这么做。

第六,加入群组功能,可以在上面创建群,让一群志同道合的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在上面群聊,而且可以充当一些敏感内容的输出口。

第七,移动端是一定要做的,这就是大势所趋。

第八,怎么搞出网站,我的建议是最好有自己的小团队,人数不需要多少,两三个就可以搞出来了,其次是花点钱找个靠谱的外包。

第九,我建议在后期资金充沛的情况下,每月选出十篇或者其他数量获赞数最多的答案或者文章给予金钱奖励,不用太多,意思一下。

其实知乎这样子的网站的核心是通过人来连接一切,这和利用技术的头条是不一样的,高素质的人来输出内容并且筛选内容,他们充当编辑和作家,然后普通用户通过他们来看到高质量的内容,我始终相信一点,只有人才是最理解人的。而知乎的问答模式可以让答案聚拢化,提供更多的视角。

最后,对知乎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我自己做过和你们一样的事情,所以我很了解你们的困境,知乎是小众市场,互联网的小众市场如果不能变大就很容易死去,b站面临过和你们一样的困境,甚至b站早期不如你们,知乎的可能性和市场是远远大于b站的,但是b站成功走出自己的道路,它也有专栏,但是它的核心始终是视频,但是知乎却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现在是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状态,可以说知乎已经到达了终点了,不管再添加什么功能也不会有太多的起色,另外补充一句,知乎的想法这个功能是非常正确的思路。人之所以想要社交,一部分是因为想要情感的交流,另外一部分是需要信息的交互,也就是信息源,而知乎是解读性信息源,知乎本来的走向应该是利用自己的优质的内容和用户去做更多的其他内容的APP,形成产品矩阵,从而成为一个小巨头,但是知乎走错了,他也尝试过一些,但是都是浅尝即止,比如影音和书籍这块其实是知乎的强项,知乎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做出一个和豆瓣并驾齐驱的产品,只要肯大规模投入,但是知乎没肯努力。

一个建议,知乎的一个出路是可以考虑去做游戏,卡牌类游戏,打个比方就是类似于三国杀和炉石传说,这类偏计算和思考型的游戏容易吸引知乎用户,然后可以带活直播和圈子这两个业务,也可以在不损害知乎本体的情况下获得巨大盈利,这对知乎的生存会更好。

写这些一来是想帮助胡远东老哥,二来是对自己的那段经历做一个小总结。

user avatar

胡老师,别这样。

这样子搞,喊加油的多,买单的少,干活的人没有。

首先,调子起低了。

不要在2021年去复刻一个2015年的知乎,就像 @司马懿 老师评论的那样,就算直接把2015年的知乎搬过来跟现在的知乎竞争,它也竞争不过,2015年的知乎信息生产、分发和消费的底层逻辑跟2020年的知乎并没有本质不同,而客观的说2020年的知乎显然更适应如今中国移动局域网的大环境。定这样的目标,参与者热情很快就耗散掉了。

要做的是在中国移动局域网的大环境下,为中文互联网建造『严肃讨论』的基础设施,大国崛起从摸着灯塔过河到自己过河,各个领域的新issue新know-how,『严肃讨论』是不可能缺席的。去建这个基础设施,为中文互联网保留严肃讨论的种子,青史留名。这才有可能激励参与者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坚持下去。

其次,众筹不可行,『封建』可行。

为什么说『封建』可行呢?不是我在这故弄玄虚瞎B造词,而是经过我的推演,现在的市场情况,『封建』是胜率最大的一条路。当然我水平有限,瞎B推可能推沟里去了,不过你不妨一听:

  1. 综合平台的现状,对用户而言最大痛点是信息『分流』与『分层』。鉴于现阶段人工智障的发展水平和平台能雇得起的小管家水平,用户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被迫接受大量垃圾信息,另一方面自己生产的正常信息被一通乱夹。
  2. 贴吧很好的解决了『分流』的问题,所以俞军是百度史上最成功的PM,贴吧一度成为百度最繁荣的内容来源,不过百度卖吧的骚操作和果断夹断2017年前所有内容的神操作,直接耗光了百度贴吧在老哥们心中的全部信用。
  3. 综合类平台不争气,那垂类呢?十几年前中文互联网世界也曾遍布各种小论坛,但此种垂类社区的问题在于用户量太小,DAU不够不能时刻足量产生新鲜内容粘住用户,而今天论坛的经营门槛相比十几年前反而大大提高,故而除了极少数大垂类能成功商业化(比如虎扑),少数勉强苟着,大部分只能转战成本更低的公众号或者干脆关站大吉。举个例子,『大话成像』微信公众号读者几万人,不说这个领域里全部从业人员,一半的渗透率大约是有的。但就这样,活跃的内容生产者也就几十人,这个量级去单独养个论坛是养不起来的,也就没什么成本还能有推送唤醒读者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维持下去。
  4. 新的平台,应该兼具垂类社区分流彻底和综合平台摊薄成本的优点——这种形态有没有先例呢?有,不光有,还活的很滋润。那就是StackExchange站群,活得有多滋润呢?最大的子站StackOverflow年年排名都在全球前50左右,日均3000万的PV,200多员工每年赚几千万美元——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子站,而整个StackExchange站群还有一百多个正式子站和很多Beta子站,没记错的话凑200个用户就可以申请开一个新的Beta子站。而如此大的规模,几乎没有Spam,因为任何影响信息分发的行为都有reputation门槛,而你只能用你的行为(问、答、踩、赞)来赚reputation,你的的一切不良行为都要消耗reputation。加上各个子站之间泾渭分明的领域划分,不相关的低质量的内容在这个机制下很难生存,而这一切内容把控都由用户自己在信用分体系下自动完成,极少需要管理员干预。
  5. 那所谓封建呢,就是你先搞个类似StackOverflow这样的模范站,比如医学,丁香医生已经证明过这个垂类至少用户量是够的了,以你麻园岭卫校的人脉,先把这个站撑起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然后你把做这个模范站沉淀的技术力(前后端、App)和盖章力(各种证照)开放出来给其他领域的大小v们像开公众号一样来开子站,给他们经营权,审查的风险也隔离到单个子站,撑死了夹掉一两个站,整个站群还在,整体的内容和氛围还可以继续积累。
  6. 那TM还不就是抄个中文版的StackOverflow? 这么容易怎么早没人抄了赚钱?这个嘛我建州自有国情在此,也不是没人抄,抄失败了的SegmentFault思否就是先例。这种只能4%人中的4%人有共鸣的项目,是不能拿去忽悠资本市场噶韭菜的;而不噶韭菜靠自己赚钱,建州码农一辈子皓首穷经把LeetCode背板背的滚瓜浪熟对人情世故却是横眉冷对,指望他们能发掘出里面赚钱的眉眉角角只能靠撞大运。
  7. 那TM怎么赚钱?世事如棋局局新,2021年我们既不能靠复刻2015年的知乎成功,自然也不能靠复刻2011年的StackOverflow成功。但我相信2025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大国不可能只有自媒体营销号在造X养X,只要你把『讨论真正的技术』的人聚集起来,你能想象一个聚集了一个行业大部分的中基层专业人员的社区广告都是小姐姐和麦丽素吗?这条赛道是可以出独角兽的,也是站着能赚到钱的。

至于具体怎么赚,还是我在被夹掉的那个想法的评论里说的,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话讲白一点吧,众筹给出的是个什么信号呢?不担责任。甭管你内心怎么想,谁也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在别人眼中,大概率就是不担责任,大不了损失个几万块钱和一点时间,日子照样过。但现实是,别的不说,就像 @邓铂鋆 提到的,至少得有个法人随时去喝茶不是?谁都不担这个责,项目怎么往下走?

不用担心什么『资本逐利本质』扭曲了社区而搞什么一人一股,不能嘎韭菜的项目,你想像的那种资本是没有兴趣的。但反过来,会有一些其他的资金支持,StackExchange的例子摆在那里,StackExchange总共融了两次资,一次1200一次4000,你看StackExchange变质了吗?你看StackExchange被逼着上市吗?

你站出来豁出去把这个担子担起来,大家看到你是认真的,能负责的,那资源会源源不断的向你汇集,我也没什么可藏私的。但如果大家都做甩手掌柜不粘锅,那就聊聊闲天,都挺好。

user avatar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答一下。

我碰见过许多热爱计算机技术的同学跑过来和我说,我用xxx技术搭了个博客or论坛,大家一起来畅所欲言建设社区吧~这种我如果关系好的话就会告诉他,你这其实才是完成了建设一个可用的网站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剩下的问题有:

  1. 域名,现在.com的域名都不便宜,越好记的越贵,而且是年付的
  2. 备案,网站要想在国内上必须备案(在国外上的话国内用户访问质量极低),并且注意论坛这种属于有交互式的网站,备案比静态网站更麻烦
  3. 服务器。作为论坛起码要让用户发图片吧,打开的速度也不能太拉垮吧。家用的宽带是不允许提供web服务的,必须买商用宽带+服务器或者上云服务器,再加上cdn,创业团队用云服务器比较便宜,不需要自己维护。但是云服务器带宽、硬盘、防护都要花钱,如果要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成本是不低的。有句话叫上云容易下云难。
  4. 维护:服务器半夜崩了怎么办?社区出bug了谁马上来修?(当然如果用开源论坛框架这个问题不太大),需要配全职程序员吗,工资谁来出?

这些是起步阶段的问题,后续还可以遇到:

  1. 移动设备app开发
  2. 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管,可能需要雇自己的管理员(知乎:这和我有区别吗),还要做举报、黑名单、过滤器等等功能,要定期维护,否则不知道谁在论坛上搞事情遭殃的是整个论坛
  3. 论坛流量越来越大,原有带宽和服务器跟不上了
  4. 出了恶性问题(删库、硬盘损坏等等都有可能)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数据丢失)

最主要的问题:

不赚钱

大家嘴上支持,没人出钱,或者没人持续出钱,但是成本是一直在的

也没有现实的盈利模式,所以找不到投资

为了苟活一通乱整,垃圾广告满天飞,最后忘记了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一个论坛



一般我听完这些话的同学就麻溜地把机器一停、代码往github一放、简历一写“用xxx技术实现了xxx论坛系统”,然后就去干别的了。。。


最后我想说下,我也是知乎七八年的老用户了,题主说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我非常怀念最初打开知乎,满眼都是有趣的新知识、新见解的感觉,好久没有体验到了。但作为技术人,另起炉灶的现实成本摆在那里,我深感无力。虽然我没有看过知乎的财报,但我觉得知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叫好不叫座,盈利的压力一定很大。

只能宽慰自己,万事万物不总是向上向好发展的,而当初小而美的知乎可能只是飞速变化的大时代中的一场旧梦,只能回味、不可再赴。

user avatar

找到愿意当股东、董事、监事的人。

租赁或购入一处商用(或商住两用)房产。

注册一个公司。

完成税务登记。

签约代理记账服务。

设立对公账户(基本户)。

申请并取得 ICP 牌照。

注册一个域名并完成备案并配置 DNS 解析。

租赁一个 VPS 并部署一个 WeCenter 实例。

雇佣 114514 名大专学历者(或大专在校生)当删帖员。

在知乎上发一个想法(或问题)。



Alternatively, I have been testing the features of Reddit, which appears to be an acceptable host environment.

Link requirement feature: Only links under domain name "www.zhihu.com" are allowed to be posted.

Remember, no Chinese!

user avatar

如果是想要通过众筹的方式,去建立一个2015年的知乎,而不是2011年的知乎,那么结论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

理想状态下的知乎,只可能有一种实现途径:

有钱又无聊的富豪养着玩儿。

其他情况下,必然需要走资本投资 + 中心化设施 + 去中心化内容的路线。

知乎的问题,不在于商业化,而是在于竟然不懂该如何正确地商业化。

user avatar

补充下,有一点我很同意,创业不应该只有拉投资上市一条路。

仿佛现在做个小生意就不再是创业了一样。每每提到创业,某些人就只认可融资这一种方式。

我记得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当时的环境还是主要想怎么自己挣到第一笔钱,需要资金扩容时才会想贷款或者融资的事

我简单如何一步步的来做吧。

一、建立公司

公司的大纲题目已经规划好了,这里找个代理就行,注意如果要做交易,得办理互联网经营许可,这种代理会告诉你的。

公司里的法人是谁很关键,这个人得有喝茶的魄力,也得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站

建站必备:服务器、域名、https证书。

这里面最难的其实是域名,尤其是域名的备案,现在域名备案又分为TCP备案和公安备案,尤以后者难度很大。

论坛又是交互式网站,这里面一开始就需要实现丰富的审核功能。——当然有程序员的情况下,这都不是问题。

三、引流

答题的用户可以靠论坛发起人,但是看的人需要额外去引流,这种你很明显的想挖人墙角,不管哪个平台都会被限流的,所以得规划好。

比如你的东西是写给谁看的,这些人是谁,在哪儿,如何让他们知道站点。

四、资金来源

内容社区一直都不赚钱的,维基百科也是靠捐赠一直活下来的,那就是这个项目也得有这样的渠道。

内容的可见盈利模式有俩:广告和卖课。

其实一旦涉及到变现,就会有人喷恶臭。

五、谁来全职

做大做强之前,必然会迎来全职的要求,而全职就必然迎来养家糊口的资金要求。

人力成本一直是公司的大头。

六、公司最好有个话事人

一点个人建议,别相信投票制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