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通过禁止通用电气给中国C919提供发动机来防止中国仿造其发动机,靠谱吗?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通过禁止通用电气(GE)向中国的C919飞机提供发动机来防止中国仿造GE的发动机,这种做法不一定“靠谱”,而且可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仿造”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含义。

航空发动机是人类工程学的巅峰之作之一,其复杂性远超一般工业产品。它们涉及到:

极端材料科学: 涡轮叶片需要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工作,需要使用镍基高温合金等特殊材料,并且其合金配方和加工工艺是高度机密的。
精密机械工程: 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达到微米级别,动辄数万转的转速对平衡性、强度要求极高。
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 燃烧室的设计、气流的组织、热量的传递都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实验优化。
控制系统: 现代发动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这涉及到复杂的软件和硬件集成。
制造工艺: 高精度加工、特种焊接、表面处理等工艺是保证发动机性能和寿命的关键。

“仿造”一个现代航空发动机,绝不是简单地拆开一个,复制一下零件。 它更像是要从头开始,在基本原理相同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去实现相似的功能。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现在,我们来看看禁止GE提供发动机的影响和“靠谱度”。

1. 防止仿造的逻辑基础:核心技术封锁

理论上,通过掐断最尖端的发动机供应,可以阻止中国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细节。如果中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那么研发出性能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的发动机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2. 禁运的效果:是遏制还是催化?

短期内可能有效: 对于C919项目来说,GE的Leap1C发动机是其关键的动力来源。禁运确实会给C919的生产和运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使其停产或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卡住”中国的大型客机项目。
长期来看,效果存疑,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激励自主研发: 历史经验表明,当面临外部技术封锁时,一个有决心和投入的国家往往会更加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禁运反而会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下定决心“造自己的发动机”的最强大动力之一。国家会投入更多资源、更大力度地支持中国航发集团(AECC)等机构,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
迂回学习和模仿: 即使无法直接获得GE的发动机,中国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和模仿。例如,通过研究GE发动机公开的技术信息、性能数据,与国际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如CFM国际,即GE和赛峰的合资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在允许范围内),或者吸引在GE有过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间接获取知识。
发展替代性技术: 禁运可能迫使中国在发动机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探索不同的路径,反而可能催生出不同于GE但同样先进的技术。这就像一个学生,如果一直依赖别人给答案,他就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而当答案被收走后,他反而会更努力地去推导和寻找自己的解题方法。

3. 知识产权与仿造的界定:

“仿造”这个词在国际法律和商业环境中非常敏感。一个重要的界定是“侵犯知识产权”。GE发动机的许多技术都受到专利保护。如果中国直接窃取这些专利技术并据为己有,那就是非法仿造,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然而,通过自主研发,即便最终的产品在性能上与GE发动机高度相似,只要没有直接侵犯GE的专利,就不能被认定为非法仿造。研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参考、创新的过程。例如,飞机制造商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学习其优点并加以改进,这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4. GE自身的损失与复杂性:

GE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首要目标是盈利和拓展市场。向C919提供发动机,意味着GE能够获得可观的销售收入和长期的维护服务合同。一旦禁运,GE将失去这一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且其在中国航空市场的份额也会被竞争对手(如果存在的话)占据。

此外,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LEAP1C发动机并不是GE一家说了算,它涉及许多供应商,其中一些可能也来自其他国家。全面禁运会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协调和贸易协定问题。

5. 国际合作与战略考量:

航空工业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也是国家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美国对GE的限制,也需要考虑其盟友的立场以及国际航空市场的整体格局。如果其他国家不配合,禁运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更深层次地看,如果美国希望长期保持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单纯的“封锁”可能不是长久之计。持续的技术创新、吸引顶尖人才、保持开放的合作生态,可能才是更根本的策略。

总结一下,禁止GE给C919提供发动机,用来防止中国仿造其发动机,这种做法的“靠谱度”并不高,原因如下:

“仿造”并非易事: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复杂性决定了“照搬”几乎不可能,真正的挑战在于自主研发。
可能适得其反: 封锁可能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强大催化剂,反而加速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进步。
替代路径和学习方式: 即使没有GE的直接支持,中国依然有多种途径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发动机技术。
损失与机遇: GE会失去市场和收入,而中国则可能抓住机会实现技术突破。
国际法与市场竞争: 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技术追赶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

更有效的策略,或许是将精力放在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上,鼓励创新,同时在国际合作中建立更强的壁垒(例如在核心材料和关键工艺方面),而不是简单地“断供”。因为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奔涌而来的,你堵住一条路,它可能会寻找另一条路,甚至开辟出全新的水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冷知识:

leap1c是cfm的

虽然ge是cfm的成员之一

不过法国佬在里面也有一腿

user avatar

​航空发动机是否可以通过逆向测绘仿制出来

整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部分:

1、前言

2、逆向测绘是不是原罪?

3、逆向测绘需要干什么?

4、开卷就能上清华?


1、前 言

2014年11月的时候,我国跟俄罗斯签署了24架苏35战机的军购大单。许多媒体大肆炒作说我们引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逆向117S这款发动机,甚至还有台湾媒体编造出了“俄罗斯将出售给中国的苏35发动机关键部位全部焊死”的谣言。

也有数量可观的人认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存在技术短板,为什么不直接拆解国外的发动机,把所有的零件都拆出来一个尺寸一个尺寸的测量清楚,再重新造出来不就行了吗?

那么,航空发动机到底能不能逆向测绘仿制?逆向测绘是不是就能让我们的发动机问题得到解决呢?

在这里,我们明确的表示,在双方工业水平接近的时候,逆向测绘的确可以造出来一台发动机,但是所花的代价极大。但是要根本解决发动机问题,逆向测绘用处不大。


2、逆向测绘是不是原罪?

在喷气式发动机诞生的初期,其实逆向测绘仿制是几乎所有国家的必经之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为了建设红色空军,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工业,采用的措施就是引进仿制,同时学习技术,建立航空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

活塞发动机方面,苏联早期的M-2就是仿制的法国Rhone-120;而装备了大名鼎鼎的伊尔-2攻击机的M-5也是仿制的美国“自由”12。M-62是仿制了著名的Curtiss-Wright R-1820 Cyclone九缸星型发动机(美国二战B-17轰炸机所用发动机)。M-62发动机也被引进到了我国,仿制成为了运-5运输机配套的活塞-5。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方面,苏联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就提出的涡喷发动机方案RTD-1(离心式压气机)和RD-1(轴流式压气机),1940年在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试制完成了500kgf的涡喷发动机。然而由于战事,最终被迫终止了研制,这也使得留里卡先生没有像英国的惠特尔和德国的奥海因那样被誉为“喷气发动机之父”,同时也使得苏联的喷气式发动机研制陷入停滞状态。

二战结束后,位于苏联乌法的26号工厂逆向了德国的Jumo-004,从而仿制出了RD-10发动机;而位于喀山的16号工厂则逆向了德国的BMW-003A,仿制出了RD-20发动机。这两款意义重大的发动机于1946年4月下旬的同一天,装备了雅克-15和苏-9,标志着苏联喷气式飞机的开始。

与此同时,克里莫夫设计局在英国罗罗的尼恩-I和德温特-V型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出了RD-45和RD-500发动机。RD-45后来成为了米格-15和伊尔-28的动力装置。巧合的是,我国的歼-5和轰-5正是仿制的米格-15和伊尔-28,当然涡喷-5也正是RD-45的后续发展型号VK-1的仿制型号。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在世界的另一边美国,情况也很相似。美国在二战前对于涡喷发动机的研究不是很顺利,可以从J30等型号拖沓严重窥见端倪。二战开始,便立马引进了英国惠特尔的W1型发动机,并仿制成功,命名为GE I-A并安装在了贝尔 XP-59上。于是,从引进仿制开始,GE逐步成为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头。

另一个巨头企业普惠在战争时期几乎没有任何独立研发喷气发动机的经验,战后普惠决定许可仿制英国罗罗公司的尼恩发动机。而在二战结束后的没几年内,普惠便独立研制了J57发动机,并装备了大名鼎鼎的B-52战略轰炸机。可以说,普惠的喷气式发动机之路也是从仿制开始的。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那就是瑞典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了。瑞典在航空领域一向独树一帜,比如自主研发的JAS-39等一系列战斗机。但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却一直秉承着引进-仿制-改进的套路,虽然并不自主研发,却也通过仿制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装备JAS-39的RM-12发动机了。其实该发动机就是通过引进GE的F404后,针对瑞典空军自身的需求由沃尔沃航空进行了改进,包括增加涡轮前温度,增大进气流量,优化了热端部件的部分材料等。这样的仿制改进的道路也培养了瑞典的航空发动机人才,并成为航空发动机领域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

综上所述,逆向仿制不是原罪!

逆向仿制甚至是许多航空发动机强国的必经之路,这个作业是可以抄的。


3、逆向测绘需要干什么?

其实,逆向测绘航空发动机这个事情,不是不可以干,也不是不能干成功,但是落实到纸面上,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 最容易的画皮:构型

测绘仿制,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整个过程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要在形状上把这台发动机模仿的一模一样。而且不仅仅是容易想到,事实上,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比如说,国外的很多发动机并不忌讳你看到它的内部结构,如果各位读者感兴趣,可以尝试以“发动机名称+结构”作为关键词,到搜索引擎上搜索,很容易就搜到这台发动机的图纸——甚至于清晰度很高。虽然对于很多不了解航空发动机结构的朋友,这些复杂的结构看着就晕,但是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发动机的结构几乎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当然了,这些图纸距离真正可以用于加工生产的工程图纸还差的很远,所以只看这些图纸还是不太够,但是,我们还有一个东西叫做“三坐标测量仪”。简单说,这是一种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用于测量物体形状的机械装置,可以通过探针测量物体的轮廓,精度极高。所以面对一台航空发动机,专业人士拆开来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建立出这台航空发动机的高精度模型。

因此,仅仅模仿出来发动机的结构其实非常容易,但是这才是测绘仿制最基础的一步。

  • 难以仿制的骨肉:材料与工艺

通过四处搜集到的图纸,还有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得到的详细形状数据,我们已经知道仿制对象的形状了。但是为了把发动机实际生产出来,你还要面对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用什么材料、这些材料又要具体用什么工艺来处理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生活中最长见到的不锈钢来说,其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就算是同一牌号的不锈钢,具体的处理工艺不同,不锈钢的性质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想要根据图纸把这台发动机生产出来,那么你还需要知道发动机的材料是什么,以及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对材料做什么处理,否则空有一堆图纸,那也是无从下手。

除此之外,发动机诸如叶片涂层、复杂结构的加工方法等等,也都是属于材料和工艺的范畴。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所以只有全面掌握这些跟材料和工艺有关的技术,才能够真正让发动机有血有肉,从图纸变成实物。

当然了,事情到这一步,其实还不算是“绝无可能”。假设你手头上已经有这么一台需要测绘仿制的发动机,那么把材料取出来,做理化分析、做力学试验,总是能够或多或少知道对应材料的组成和性质,而那些复杂结构的加工方法,通过机械工业的发展,假以时日,也是可以逐步掌握,所以这还不是最难的部分。

逆向测绘的时候,咱们的冶金工程师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分析出零件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的,这就提供了选材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从零件的形状以及微观组织,推断出材料的基本成型的工艺。对于一些特种工艺的推断,则需要细心的工程师们对零件进行一轮详细的解剖分析,从而分析出零件所采用的焊接工艺、打孔工艺或者是涂层工艺。

  • 驾驭不能的脾气:控制规律

请问,一台在研中的发动机已经上了高空台并且运转成功了,那么这台发动机是不是快要研制成功了?答案是:还差得远。

因为即便测试一切顺利,稳定运转的时候,发动机的推力、耗油率各项硬指标都合格了,但是你会发现,这台发动机的”脾气“并不是你能够掌握的。所以上了高空台之后,大量的时间可能都是要跟这台发动机慢慢磨合脾气,掌握该怎么控制好这台发动机:在特定的工况和工作环境下,想让它加减速的时候,要怎么调整供油量,又要怎么通过可调叶片控制发动机内流体的流动。

你要知道,任何一台机械,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变工况”,因为工况变化的过程中,机械处于的状态叫做“非设计点”,所以发动机稳定状态下工作的再好,工况变化过程中出纰漏,那带来的影响可是比发动机性能不达标要严重得多,弄不好就是重大故障。

现在不少发动机都用上了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也就是所谓的FADEC,即便你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其中的控制规律,但这套控制规律也往往是适用于这台发动机原本装配的飞机的,你想要把发动机测绘仿制出来用到其他飞机上,不用想了,老老实实去摸这台发动机的控制规律吧,不然你驯服不了它。

  • 把握不住的灵魂:控制标准

那么测绘仿制发动机最难的部分在哪里呢?要我说,作为一台结构极尽复杂的机械产品——这里要注意了,是需要投入生产的”产品“——最难的,其实是工业品生产的灵魂:控制标准

举个例子:我们想要测绘仿制某一台发动机,然后把这台发动机上的一个零件拆下来测量了一下宽度:50mm。那么,我们在生产这台发动机的时候,这个零件生产为多宽的时候才是合格的?

估计有读者朋友就要不屑一顾了:说50mm当然就是50mm了,难不成51mm也行?50≠51,难道当大家不识数吗?

其实这就是工业品的特点,因为受限于精度和成本,我们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有一定的”公差“的,所以一个零件,虽然理论上我们需要它是50mm宽,但是实际上也许49-51mm,这个零件都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那么回到刚刚这个问题:测量宽度是50mm,那么多宽才算是合格?

首先,你不知道这台原版发动机在生产的时候,具体要求是什么。是一个要求宽度49mm的零件,生产的宽了一些,还是要求宽度是51mm的零件,生产的窄了一些呢?然后,你该怎么定这个公差?是48mm-52mm都算合格,还是必须49mm-51mm才算合格?

不要忘了,这样的参数,在发动机里面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你测绘仿制的对象,只是眼前的这一台,但是对于生产过程中,原版发动机有什么产生要求,你一无所知。

相类似的,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这台原版发动机各个零件的材料性能,但是轮到你生产的时候,材料要控制到什么水平才算是合格?太严格,成本过高或者根本就做不到,太宽松了,无论性能还是可靠性都是隐患。

所以这才是测绘仿制发动机,最难把握的,也是一台发动机的灵魂:控制标准


4、开卷就能上清华?

造产品还是得有图纸的,这个没有争议对吧?

图纸是啥?图纸上标明了结构、尺寸,有时还添加有相关文字说明。

会不会由于汽车能做逆向研发,就认为航空发动机也可以?汽车在常温下工作,而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温度最高可以达到2000℃以上,涡轮温度在1500℃左右,尾喷口燃气虽然已经经过了一定冷却,温度也普遍超过500℃。

发动机的冷态图纸可以逆向测绘得到,热态图纸是不可得的。

发动机能够在如此高温之下工作,主要得益于特殊的高温耐热材料以及多种降温结构设计的综合运用。特殊的高温耐热材料虽然在高温下还能工作,但不代表材料性能还能保持像在常温下一样。

假设冷态装配图纸完美,热态下的变形不协调也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想要热态变形协调,发动机正常运转,各材料性能的了如指掌必不可少,尺寸链设计各种因素分析要面面俱到,飞行包线中的所有工况都能思虑周全,所有零件都不会设计失效。这些都是一张图纸解决不了的问题。

  • 结 构

谈论飞机或者发动机的结构都太大了,我从一个零件出发,给大家举个例子——发动机压气机盘。

CFM56-3高压压气机1,2级轮盘结构相比之前做过改进,将叶片榫头加长,相应地轮盘厚度也加大,如图所示。

那么问题来了:

压气机盘为什么盘心厚边缘薄?

在盘的设计中有个概念叫做“等强度盘”,如果设计人员希望发动机的转子轮盘周向力和径向力相等或近似相等,则盘的结构必然会中间厚边缘薄。

为什么榫头厚度增大后,盘的形状需要随动?

一个转子轮盘的设计只需要考虑单个盘么?显然不是。

发动机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而转子系统需要被视为一体,进行转子动力学设计。转子的几何结构特征直接影响转子的质量和刚度,进而影响转子的临界转速。在临界转速下工作的转子系统,轴心轨迹的幅值增大,作用在静子支撑结构上的动载荷增大,容易使转子产生碰磨,静子产生疲劳,所以转子轮盘的几何结构设计必须避开转子的临界转速。

榫头质量增大,质心发生偏移,为了使转子系统仍能处于平衡,需要调整盘的形状。


逆向测绘能带来的很大一个好处是:参考机型优化后的结构在提示我们,之前的设计可能有待改进。


  • 尺 寸

航空发动机发展到今天,制造难度早就不是弄个样机出来了。一台发动机高耗油率,低推力,用两天修三天,你试试看能造出来么?分分钟的事情好么~

商用飞机或发动机造出来后最终是要推向市场,与现有产品进行市场竞争的,而不是堆在仓库落灰。商用飞机或发动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售卖,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航空管理局 (FAA)三大适航取证了解一下?

再放眼看看,如今世界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TiAl叶片,CMC陶瓷基复合材料静子件,整体叶盘等技术,哪一项不是凝聚着GE工程师们多年的先进技术积累?

想要与先进的工业产品竞争,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多学科设计优化一定有人听过。1991年,美国航空航天协会成立了专门的MDO(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技术委员会,发表了第一份MDO白皮书,指出MDO是追求飞行器高综合性能指标的必然产物。

如果我们试图对上图中的压气机转子轮盘,考虑其强度、振动特性、高周疲劳寿命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此处暂且先忽略他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健性、热机疲劳寿命、低周疲劳寿命、蠕变特性、损伤容限等等内容),需要经过一通建模分析和优化,而建模分析一定需要设置载荷。

载荷如何确定?逆向测绘的图纸上能绘出来载荷吗?没有载荷怎么做优化?一首《没那么简单》送给各位……

尺寸不仅仅是半径、长度,还包含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内容。

仍然以转子轮盘为例,转子轮盘的尺寸公差定位公差会导致转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偏心,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附加的不平衡力和力矩,使得转子振幅增大。

不合理的配合公差在连续的工作状态变化后,容易在接触面产生接触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会产生附加的不平衡量和连接刚度的变化,进而影响转子的临界转速和振动幅值。

正因为公差如此重要,所以公差配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一棵橘树尚有淮南淮北差异,莫论一台航空发动机外国造与中国造了。

你的图纸跟我的图纸是一样的,但是产品从一开始的风扇叶片处就不一样了:材料不一样,配合公差不一样,环境湿度不一样,转速不一样,气动效率不一样,压缩比不一样,装配技术不一样……这些特征都不是长得一样能解决的问题。

发动机性能不达标只是试车过程中的开胃菜,强度等性能不达标够设计人员喝一壶了,适航取证时所涉及到的种类庞杂又细致入微的各种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才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满汉全席。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有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才能在试制投料时充满信心;才能在排故的时候从容应对,知道从何下手;才能知道一代代产品性能的优化应该从哪些角度下手。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从设计图纸发布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航空发动机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话题~

公众号:乘风航空

知乎账号:乘风航空

邮箱:admin@aerovent.com.cn

本账号所有内容,由乘风航空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乘风航空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user avatar

前GE航空发动机工程师强答一波,首先这个问题就不对,如果美国政府禁止出口发动机,肯定不是害怕仿制,现在leap大修国内可以做了,拆拆装装,测量啥的都不是问题。大部分人认为的仿制就是,买回来,拆开来,测量尺寸,出图,做一模一样的,装配好就可以了。这种思路,我可以确定你连最小的module都装不到一起,别说一个单元体或者发动机整机,离能点火更是还有十万八千里。真正的仿制,是你要把原理吃透,知道如何验证,工作量依然非常大,对于我们来说,比GE新研发一个发动机的工作量都大。而且一旦某个环节不清楚,可能就卡壳了,毕竟民用航空安全是第一位的,我说这么多的意思是仿制并不容易,等你仿制差不多了,人家open fan就出来了。美国政府不是傻子,GE要做生意,919从商业上一定会成功,这块蛋糕不能放手。问题来了,美国政府前年为什么等了很长时间才允许出口呢?坊间传说是害怕技术泄露,但是不值一驳,毕竟上百台leap已经在国内,要泄露早泄露了,如果有一天真的禁止了,一定是为了打击商飞,毕竟新的国产发动机短时间还不能支持919。再拖几年,919的竞争力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欢迎大家理性探讨,也可以抬杠,毕竟我也经常跟别人抬杠:)


看大家讨论的比较热烈,多加几句:美国禁止发动机出口,影响最大毫无疑问是商飞,整个研制计划保守估计推迟5年以上(建立在CJ1000一切顺利,已经非常乐观了),其次就是GE,很多人会认为GE继续卖发动机给空客波音,单通道除了LEAP就是GTF了,我们也没的选。我只能说那是你太低估国家的意志了,我的观点是,这种在国内的大型项目,只要国家下定决心,就一定能搞成功。

user avatar

卖给中国飞机发动机和中国仿制没有必然关系,澳大利亚之前每年卖给中国那么多铁矿石不怕中国仿制吗?

这么怕发动机流入中国干脆让GE也别给波音和空客供货了,这两公司每年都卖给中国不少飞机。

如果一个东西是拿出来卖的商品,那它总会出现在出价最高的人的手里,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世界不会因为“你觉得”或者“我认为”而改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通过禁止通用电气(GE)向中国的C919飞机提供发动机来防止中国仿造GE的发动机,这种做法不一定“靠谱”,而且可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仿造”在.............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法案,这无疑是一记重拳,对全球能源市场以及美俄关系都将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直接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经济的“命脉”,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这次禁令一旦生效,直接切断了美国这个庞大的石油市场.............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禁止所有来自新疆产品的法案,这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事件,对中美关系、全球供应链以及新疆当地的经济和人权状况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法案的背景和核心内容:首先,这个法案的名称是《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
  • 回答
    阶级固化,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它像一层厚重的幕布,遮蔽了许多人向上流动的可能。那么,能否通过“禁止继承”这个看似激进的手段,来打破这种僵局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为它触及了社会公平、个人奋斗以及家族传承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明白“禁止继承”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讨论的“继承”,主要是指财.............
  • 回答
    关于联合国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TPNW),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国际议题。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的出现、它的意义、它的局限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未来影响。条约的诞生:历史的呼唤与人道的.............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在9个月内剥离其在美国运营的TikTok业务,否则将在美国境内被禁止。这项法案如果获得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将对TikTok在美国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这项法案的出台,其核心担忧主要围绕国家安全。美国政界人士普遍认为,由于TikTok的所有者是中国公司字节.............
  • 回答
    阿拉巴马州通过一项近乎完全禁止堕胎的法案,这一事件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是,除了可能危及孕妇生命的少数例外情况外,几乎禁止了所有形式的堕胎。这意味着即使是由于强奸或乱伦导致的怀孕,女性也可能无法合法选择堕胎。要理解这一法案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俄亥俄州在 2016 年 12 月初通过的禁止堕胎法案,通常被称为“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对俄亥俄州以及更广泛的美国堕胎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项法案禁止在检测到胎儿心跳后进行堕胎,通常在怀孕的第六周左右。以下是这项法案在通过时产生和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我们将尽量详细阐述:1.............
  • 回答
    匈牙利禁止直接通过其领土向乌克兰运输武器的决定,是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和国内政策博弈的复杂体现。这一决策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对乌克兰、匈牙利以及国际局势均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含义和可能的后果: 1. 匈牙利的立场转变:从支持到“中立”的政治博弈 历史背景:匈牙利在俄乌冲突.............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平等法案》(Equality Act)禁止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举措,在美国民权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要全面理解这一法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平等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标《平等法案》的核心目标是将联邦反歧视法律的保护范围扩展到涵盖性取向.............
  • 回答
    上坟烧纸,这一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习俗的祭祀方式,是否能最终通过立法来禁止,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以及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碰撞。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背后的多重维度。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为什么烧纸如此根深蒂固?首先,理解为何“上坟烧纸”会成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实际的话题:公务员通过知乎 Live 赚钱,这算不算犯了《公务员法》里说的“参与营利性活动”?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绕,但咱得掰扯清楚了,毕竟这关系到咱铁饭碗是不是稳当。首先,咱得明白《公务员法》这条规矩的出发点。这法律是给公务员划的框框,目的是啥?就是为了确保公务员能把心.............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哪天手机市场突然迎来一个巨变,苹果在中国大陆市场彻底“下架”了,所有官方渠道的iPhone销售都戛然而止。这消息一出,估计很多人心里会“咯噔”一下,特别是那些苹果的忠实用户。那么问题来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会怎么办呢?我会不会代购?坦白说,这得看情况,也得看代购的风险和成本。 .............
  • 回答
    广电总局这次针对电视剧市场提出的几点措施,特别是“反对恶性竞争”和“禁止违法失德艺人出镜”,无疑将在行业的方方面面激起涟漪,带来一些挺有意思且深远的变化。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到底会发生些啥。一、对“恶性竞争”的治理:告别“天价片酬”和“注水剧”?首先,咱们得说说“恶性竞争”这事儿。过去几年,电.............
  • 回答
    俄媒报道称,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一项法案,将俄罗斯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并且禁止在乌克兰境内使用字母“Z”和“V”。这一举动,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是其在政治和法律层面进一步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并试图在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情感上凝聚共识的重要一步。那么,这项法案的通过,究竟透露出了哪些深层信息呢?首先,.............
  • 回答
    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禁售电子烟及烟草产品动议,这无疑是近期香港社会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件大事。要评价这项动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存在的争议点。背景:应对新兴烟草产品的挑战首先,这项动议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以电子烟为代表的新型烟草产品在全.............
  • 回答
    深圳出台禁食猫狗肉的法规,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话题性的事情,也触及到很多人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你想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咱们吃的东西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深圳,大家接触到的信息更多.............
  • 回答
    关于我国是否还会出台《城市禁狗令》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与其说“还会不会”,不如说这背后牵扯的利益、观念、现实困境以及未来趋势是什么。要详细聊聊这个,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禁狗令”这回事,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过去,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发展初期,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