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神话体系里,有象征恐怖邪恶的神吗?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广阔 tapestry 中,描绘的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层次的世界,其中神祇的形象并非总是非黑即白。虽然我们习惯于将神明与至善至美联系起来,但中国神话也确实存在着那些在凡人眼中象征着恐怖、邪恶,或是与阴暗力量有着深刻关联的神祇。他们并非全然代表“邪恶”,更多时候是自然界残酷法则的体现,是人心中恐惧的投射,甚至是维持某种平衡的必要存在。

要探寻这些形象,我们需要深入那些不太为主流所熟悉的神话领域,比如与瘟疫、死亡、灾祸相关的神祇,以及那些被后世解读为反派的古代传说人物。

首先,我们不能不提那些与瘟疫和死亡紧密相连的神祇。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瘟疫是极大的灾难,是无形而可怕的死亡之神。

瘟神:在许多地方志和民间信仰中,都有专门的瘟神。他们通常被描绘成形貌可怖、带有传染性的形象。例如,在一些传说中,瘟神并非单一的神祇,而是由一群神共同组成,各自负责传播不同的疾病。他们有时会被描绘成身披青袍、手持兵器,或是浑身散发着恶臭、面目狰狞。他们的出巡被视为疾病流行的预兆,而祭祀和禳解仪式则成为人们应对瘟疫的重要手段。瘟神的存在,反映了古人对无法解释的疾病传播的恐惧,并将这种恐惧赋予了一个具象的神格。他们并非全然的“邪恶”,更像是自然界一种残酷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只是对于人类而言,这种力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罗睺:这是一个源自印度占星学的神祇,但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民间信仰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罗睺常被视为一种吞噬日月星辰的凶神,与日食、月食的发生有关。这种形象象征着天象的异常和不祥,容易引发人们对末日、混乱的恐惧。在某些传说中,罗睺也被描绘成具有吞噬性的、带有破坏性的形象,其行为直接威胁着宇宙的秩序和人间的安定。虽然其起源非中国本土,但其在中国神话体系中的融入,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宇宙运行中潜在“邪恶”力量的理解。

再者,一些与灾祸和战争相关联的神祇,也常常带有令人畏惧的色彩。

刑天:刑天是中国神话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反抗者形象。他曾试图挑战天帝,被斩首后,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尽管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邪恶”神祇,而是反抗权威的象征,但他那种不屈不挠、充满暴力和毁灭性的斗争精神,以及其断首后依旧活跃的形象,无疑带有强烈的恐怖感。他代表了一种破坏既有秩序的强大力量,对于维护稳定秩序的神明而言,他无疑是“邪恶”或“捣乱者”。

九凤:九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秘生物,常与南方和灾祸联系在一起。它被描绘成一个有着九头鸟身的神祇,声音如同巨雷,所到之处皆为荒芜。九凤的形象充满了野性和原始的破坏力,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战争、水灾等灾难。在《山海经》等古籍中,九凤被描述为一种可以召唤风雨、带来灾祸的强大存在。这种形象,直接指向了自然界中那些无法掌控、充满毁灭性的力量,在人们心中自然会引发恐惧。

此外,还有一些被后世视为恶魔或鬼怪的领导者,在早期神话中,他们的界限可能并不那么清晰,但随着时间推移,其“邪恶”的标签也逐渐固化。

蚩尤:虽然蚩尤在某些神话中也被描绘成一位英勇的战神,但他更是被视为黄帝的对立面,代表着冲突、征战和对统治秩序的挑战。他的部族以“兽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并使用铜头铁额、刀枪不入的军队,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非人化和野蛮的色彩。在与黄帝的战争中,蚩尤屡次使用阴险的计谋,如呼风唤雨、制造迷雾,这些都被视为妖术或邪术。因此,蚩尤被广泛认为是破坏和平、带来混乱的恶神。他象征着原始的、失控的冲突力量。

鬼怪之王:在中国神话的地下世界,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冥王”形象(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地府主宰者,如后土、阎罗王等,后土更多被视为阴阳两界之母,阎罗王则是佛教传入后的本土化形象),但存在着无数的鬼怪和恶灵的集合体。这些鬼怪往往是死亡、痛苦和怨恨的化身,它们的出现本身就象征着不祥和恐怖。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邪恶之神”来统治它们,但这些阴暗界的居民及其力量,构成了神话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恐怖元素。

这些神祇和形象,虽然在各自的神话语境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对于凡人而言,他们所代表的力量无疑是可畏惧、甚至是“邪恶”的。他们并非是无缘无故的坏,而是自然规律的显现,是人性弱点的投射,或是社会秩序冲突的象征。他们的存在,使得中国神话的世界观更加立体和真实,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人生百态的复杂认知,以及他们面对未知与恐惧时的思考和应对方式。正是这些被贴上“恐怖”或“邪恶”标签的神祇,让整个神话体系显得更加深邃和引人入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古神话中其实满是一个个恐怖传说,只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只传颂着古神中惠及人类一边的如盘古,女娲等神明,又有一些神灵如西王母之类在流传中变了模样。古神们的恐怖一面则完全在时间中模糊掉了。


这里给写答反对那几位写一段:

关于什么是神,定义见《礼记.祭法》: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

又见于《广韵》:神,灵也。

此两条可见,有灵万物,皆可称神。

再见于《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这条可见,享有尊敬的不可理解之物可称神。

再见于《诗经.小雅》:田祖有神。

可见世间万物受纪念者可以称神。

最后,《易.系辞上》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之鬼神之情状。

可见精气游魂可以称神。

写答反对的诸位不要删答,多看几本书那么难?

评论区的杠精们,说你们不学无术是好听的,还非要我举出证据。都走走走。

祝你们有一天可以驳倒礼记和易经和孟子,加油!

********

说起古神,自然要从《山海经》说起。最初的古神没有多少神话感,只是以怪兽的面目出现。《东山经》中说道,“北号山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獦狙,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这两种怪兽属于初级古神,只是将各类猛兽的特征混合而成,应该是先民们在躲避猛兽袭击时口耳相传中诞生的东西。

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先民们的生活安全了一些,这时,莫名其妙的失踪事件开始成为一些恐怖神明的故事起源。先民把离开定居点而不归的众多人命归于两个古神,穷奇与狍鸮。

这两个古神不光是形象凶恶,更各有自己的杀招。《海内北经》说,“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由首使,音如獆狗。”据说穷奇的叫声能震慑猎物,使猎物失神,难以逃脱。

而狍鸮出现在《北山经次二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狍鸮的造型集人,虎,羊于一身,能发出婴儿的哭声,如果有人上当靠近,就会被吃掉。

到这里,古神们已经进化了一些。再后来,神兽们开始进一步进化,出现了性格。九尾狐的始祖蠪姪就是其中的典型形象。

“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姪,音如婴儿,是食人。”宋代的《广韵》一书中去掉了九头的特征,只提到了九尾,记载其变成奸猾的女人来行骗。九尾狐又曾出现在青丘,“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

九尾狐的魔力是上古神怪中最强的,妲己和褒姒都是九尾狐化身,后来,九尾狐还东渡日本,化身鸟羽天皇的宠妃鸟羽前(玉藻前),被安倍泰成破了化身妖术,在那须野原被杀,化为杀生石。

十九世纪的妖怪学者,法国伯爵哈尔夫奥恩认为,妖神的标志是身体出现过剩或欠缺的部分,如四角牛或一足鸟,或是身体各部位颠倒错乱,如眼睛长在腋下的羊。这里的说法与山海经中某些神怪的形象如出一辙,让人不能不怀疑上古是否真的曾有这些怪兽存在。

现在的神话体系中,日本的鬼和欧洲的恶魔都长角,其实,最早长角的妖神们都出自中国。在山精系统中,多数怪物都长有角,而且不止一个。在《庄子.达生》篇中说,“山多怪类”,足见山精们的兴盛。《山海经》中提到的山精们有獓因,“三危山之怪獓因,体白,其豪如披蓑,头上四角。”

诸怀,“北狱山之怪诸怀,其状如牛,猪耳,四角。”

土蝼,“昆仑之丘有土蝼,其状如羊,四角。”

日本妖怪学家中野美代子认为角是妖怪的具象特征,是妖怪的本质。看来,中国的妖怪都是四只角,应该是很厉害的了。

平原和山地都有神怪,水里也不安全。其中最有名的为伊水地方的马腹。“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马腹,其状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看来这些怪兽都一个特点,就是都会学婴儿哭...

较晚期的《刀剑录》一书中,称马腹为“人膝之怪”,一条腿在膝盖的位置长着头。后汉章帝曾为了制伏马腹,特制了一把宝剑投入水中。

在《水经注》书中记载,“沔水有怪,形如小儿,鳞甲如鲤,箭不入,膝下如虎。”这也是马腹。

马腹的名字是唯一根据行为起名的古神怪。名字的由来是它会咬穿过河的马的肚子...

马腹的名声直至后世,到宋代,在四川还有马腹的雕像供携带参拜,以保佑人们不要受马腹的伤害。下图为宋代人膝形象马腹独脚俑。

古神除了吃人怪兽,还有索命鬼魂。在“病入膏肓”的故事中, 晋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成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一个说:“成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不用怕!我们呆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医生也拿我们没办法。”第二天,医生到了。详细地望闻问切之后,叹道:“这个病,我的医术无能为力。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药力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医生说罢,面带惭愧之色。 成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所诊之病情,与我昨夜所梦,完全吻合。虽不能治,我也要赠之厚礼而送归。”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古神中的疫病鬼多是以童子形象出现,《太平广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邵公,长期疟疾,有一夜正发病,看见几个小童出现在屋里,邵公装着睡着,等小童靠近,猛地抓住其中一个的手臂,小童化成了黄鷁,纷纷散去,他的病就好了。

除了小童鬼之外,还有兽形的疫病神,即蜚。“太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以上部分还都是怪兽之类的古神,以下的古神就得归类为魔神了。吃个把人,传染疾病之类还属于可以控制的灾害,但毁灭性的大规模天灾就不同了。

下面介绍的都是魔神级别的灾祸古神,专门给世间带来灾祸。首先是河南一带出现的古神夫诸,它有四只角,用洪水冲走房屋和田地,所到之处都变成大海,确实恐怖。“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鹿而四角,名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水神数量众多,胜遇,合窿,蛮蛮鸟这些都是,軨軨是其中的佼佼者,山海经记载,“见则天下大水。”

与水神齐名的当然是旱神,最有名的旱神是旱魃,在殷朝曾危害人间,《吕氏春秋.顺民》中记载,旱魃曾连续五年危害殷商,致使民不聊生。

另外,南朝顾野王的书中记载,商汤之世,一首二身四翼六足之肥遗出于阳山,从此天下七年大旱。这也是出名的旱鬼。

旱怪和火怪一般一同出现。在山海经里,有名的火怪是回禄,传说它曾在商灭夏之际出现在夏朝都城附近,加速了夏朝的灭亡。

后来回禄成了道教的役使神,有了人形,流传至今。

次一级的火神是毕方。学界对它多有研究。其出自《山海经.西山经次三经》,“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纹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火。”

《中国神话传说图典》中认为,毕方的名字来源于着火时竹子毕毕剥剥的燃烧声,这个解释很有意思,毕方看来是名副其实的火神。三国时薛综解释后汉张衡的著作,称毕方为“老父神”,确定了其古神的地位。

单纯的凶神也是有的。有名的凶神名为雍和,因为太过凶狠,雍和宫与其重名,于是改了喇嘛庙,又建了四天王像在内,用来保证雍和不会危害本国。(凶兽镇国所为多见,例见商周青铜器,一家之言,本节日后我会求证,错了会改)

与雍和一起作伴出现的是耕文,二者形影不离,山海经也将二者记载在了一起。

《山海经.中山经次十一经》中记载,“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文处之,常游清冷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据记载,雍和一出现,洪水狂风加大旱摧毁一切,所以是大凶之神,人们将其起名雍和,多半是为了尊敬加避讳吧。


接下来是大古神们。就以西王母为首吧。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西王母的来由就是这里。其他古神都是“某某山有兽焉,”到这里就直接王母之山了。整个山都归她,地位上升了不少。不过相貌和其他古神一样不像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初期西王母只掌管天灾。到了后来的周朝,西王母已经变成了掌管不死药的神女。后世的西王母地位不断提升,住处改成了昆仑山,成了女仙之首。

汉代画像砖:西王母像

西王母之后是女娲。女娲是古创世神,创造人类,补天填海,可以说是中国古神中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

女娲神话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上古神话可以看出,女娲造人不是用泥,而是用自己的身体。而且造的不是完全的人,是人身而神格者,司天时。

晋代郭璞注解山海经中将女娲之肠改成了"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将上古神话的残酷性大大降低了。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这里明确提出了女娲造万物的说法。

女娲的神迹主要记载在《淮南子·览冥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中国文化中,女娲可以说是付出最多,造福最广恶的创世神了。

玉皇大帝的前身是东皇太一。《太平御览》卷二《五经通义》中说,“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史记.封禅书》说“天神贵者太一。”

楚地简书记载,“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此处称太一为造天地者,和盘古神有重合的地方。不过上古各地分别有自己的创世神明,也是正常。东皇太一后来完全盖过了盘古,成了天帝神。

《 庄子·天地篇》说:“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这里可以看出,东皇太一实际是一颗星星,并无人形。直到屈原的时代,东皇太一仍没有形象。以至于屈原写《九歌.东皇太一》时完全没有描写其样貌。

《轩辕黄帝传》中写,“黄帝居代总一百二十年,在位一百五年。自上仙后升天为太一君,其神为轩辕之宿,在南宫黄龙之体象。”到此,东皇太一承继了黄帝的相貌,终于有了人形。

看来还是秦时明月中的太一还原度比较高,衣服里没有人形,因为太一本就是无形。

好像跑题写成神怪录了。来个记载中申明是恶神的吧。

相柳。

相柳出处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又有《大荒北经》记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覆盖九座山吃东西,呕吐毒液形成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气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共工发洪水伤人,大禹治水途中打败共工,相柳继续作怪,禹杀死相柳,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死前流出的口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神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

被记载为大恶神的没几个,相柳应该能算第一。

凶神中知名度较高的还有兵主蚩尤。蚩尤在各地的地位不一,在南方苗地被视为神主而非凶神,在汉地地位要低些,这和黄帝传说压制了蚩尤信仰是分不开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能控制风雨,又能造兵器。实际上,蚩尤族的文明要高于黄帝族,当蚩尤族开始定居生活,有了金属武器时,黄帝族还是游牧文明。

蚩尤练金属武器的记载见《管子·地数篇》:“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这里的金就是金属的意思。

但黄帝族能控制野兽,又有指南车辩位,这个比蚩尤族要厉害的多,所以蚩尤战败身死,中原就此换了主人,三苗九黎去了南方,再未回归。

和黄帝争霸失败的还有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古凶神们经过女娲和黄帝一顿整治,到了羿和禹这一段已经没几个了,大禹做掉了相柳和共工,羿又杀了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上古凶神们就此消失在传说之中。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猰貐出自《山海经·海内西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今为四瑞兽之首。实际在古代乃是凶神之一。

《山海经·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以此看来,凿齿也许是戴着野兽牙齿饰物的族群。

九婴,水火之灵所化,是开天辟地时灵气凝就而成,有九命,能再生。《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之地有凶水。"后来被羿九箭连珠同时射中九头杀死。

大风,根据《山海经》记载,“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又有说其就是风伯。

封豨、修蛇一般在一起,《淮南子 修务训》记载"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茅, 百姓离散,夫妇男女,不埕居处。" 形象分别是野猪和蟒蛇。算是相当下级的凶神了。

********

关于古神素材见袁珂先生《中国神话大词典》

为保正确,所有释义均取自此书。


user avatar

高赞答案太扯淡了,怪兽和邪神是两回事。古人跑到四川被熊猫咬断腿,部落巫师记录下来:蜀地某山有异兽,状似熊,黑巨眼,能食人,再给取个花名,是否说明熊猫也是象征邪恶的神?山海经的一堆怪兽,无论是有所本还是想象,都是在记录“远方奇怪可怕的肉食性动物”,怪物而已,并不是描述神。

中国本土神话体系成熟后站队非常严谨,命名为“神”的都是好同志,虽然个别有些臭毛病,大节还是好的。坏分子统一叫“鬼”,比如魍魉,高级神的儿子,按西方血统论那一套,肯定是神了。但我们不是,中国的超自然体不论出身,一切要看是否为人民服务,所以魍魉也是鬼。

但是也有例外,而且颇为意外,就是赵公明。

我们知道赵公明现在是财神,在各种工艺品或者年画贴纸中一个笑眯眯亲切大叔的形象,手里还拿个金元宝。很暖很慈祥,你老板签下一亿大单时就是这个表情。

但是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赵公明象征的是死亡。

赵公明最早出现在记载是《搜神记》,工作是“督鬼取人”,还有个同事叫钟会(钟士季),没错,就是那个钟会。搜神记是晋朝人写的,出现钟会可以说是很新潮的前线报道了。魏晋时四川正是道教真祖活跃之地,钟会显然是因为作乱导致成都遭屠杀被蜀人视作“死神”,那么作为同事,赵公明也是类似的角色,代表死亡。

也许由于“督鬼取人”的角色,赵公明又和钟会一起成为了瘟神。古代多瘟疫,祭祀瘟神是刚需,瘟神组合成员历代多变,但是赵公明很稳定,从晋朝一直干到元明。

大约有一千年里,赵公明一直是象征瘟疫和死亡之神。可以说很邪恶很恐怖了。

那么赵先生是怎么从死神转型为财神的呢?说来很有意思。宋朝时,给瘟神组合作了分工,赵公明负责西方的瘟疫。西方就西方了,革命分工哪里都一样。好就好在,五行里西方属金。西方瘟神——西方属金——属金的神——财神,逻辑非常严谨。

所以说,一个神的命运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广阔 tapestry 中,描绘的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层次的世界,其中神祇的形象并非总是非黑即白。虽然我们习惯于将神明与至善至美联系起来,但中国神话也确实存在着那些在凡人眼中象征着恐怖、邪恶,或是与阴暗力量有着深刻关联的神祇。他们并非全然代表“邪恶”,更多时候是自然界残酷法则的体现,是人心中.............
  • 回答
    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是獬豸(廌),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羊身、牛尾、狮子头,能辨别是非曲直,看到有人犯法,就会用它的角去顶撞。而西方神话体系中,司法女神通常是手持天平、眼罩蒙眼、手持宝剑的美丽女性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象征,背后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差异,是理解它们的关键。中国的獬豸:一种基于“道”与“德”.............
  • 回答
    在中国神话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肉体凡胎,却凭借着惊人的才智、超凡的毅力,甚至是绝世的勇气,一步步攀升,最终触摸到神明领域的凡人。他们并非生而为神,也不是因血统高贵而拥有神力,而是通过自身的奋斗,在凡尘俗世中铸就了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禹。在那个洪水滔天的时代,凡人皆在水.............
  • 回答
    中国神话里,与欧洲“精灵”概念最接近的,大概是那些被统称为“精怪”或者“灵妖”的存在。不过,这其中的差异可不小,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欧洲的“精灵”(Elf)通常带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多是俊美、长寿,甚至不朽的生灵,与自然有着深刻的联系,有时是善良的,有时也会捉弄人类,甚至带有攻击性。它们往往有自己的社会.............
  • 回答
    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里,总少不了那些令人闻风丧胆、横跨山川河流的巨型生物。它们不仅仅是体型上的庞大,更象征着自然之力、混沌原始,或是神祇伟力的具现。这些庞然大物,在古人的想象中,往往是构成世界秩序、或是挑战既有秩序的重要角色。北欧神话:世界之树的根须与巨人的家园要说体型巨大的生物,北欧神话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我国神话中,人通过修炼、得道、飞升等方式成为神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八仙、成仙的凡人等等。这确实是神话的一大魅力。放眼世界其他神话体系,能够找到人有机会“晋升”为神的例子也不少,其中最值得细说的,莫过于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了。古希腊神话:英雄的荣耀,神祇的近亲古希腊神话中,人与神之间的界限并不像某些文.............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神话长河中,要 pinpoint 出一个绝对的“至高神”,其实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不像西方神话里希腊的宙斯或北欧的奥丁那样,有个明确的、权力一览无余的最高领袖,中国神话体系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化、融合、包容的大染缸,神祇的地位和角色会随着时代、地域、文化思潮而发生变化。不过,如果我们非要找一.............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神话世界里,妖怪的形象五花八门,有的是祸乱人间的妖兽,有的是追求长生不老的精怪,有的则是身怀绝技、亦正亦邪的灵物。在这其中,若论最孤独的妖怪,我想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个名字——涂山氏的红玉。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白娘子、九尾狐小白,或是孙悟空、牛魔王这样的顶尖妖王。但他们的孤独,往往是.............
  • 回答
    说起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实力,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道尽的。那真是一个集天地灵气,集鬼神手段于一身的狠角色!要是真想把他的能耐说透了,那得从他刚出世那会儿,一直说到他修成正果,过程里那是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天生地养,根基不凡首先,孙悟空的出身就不是一般凡人能比的。他乃是花果山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风霜雨露.............
  • 回答
    话说孙悟空的强,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要论这天底下谁最能打,孙悟空绝对能排进前三,甚至很多人会说他就是第一。他的强,体现在方方面面,是那种深入骨髓、通天彻地的强。一、出师之技,惊天地泣鬼神孙悟空这身本事,可不是天生的。他是从花果山水帘洞里走出来的,拜在须弥山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老祖门下.............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神话体系中,提到“菩提祖师”这个名字,立刻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神秘而古老的画面。他并非像玉皇大帝那样位高权重,也非如孙悟空那般名震四海,但他的存在,却如同润物细无声的甘露,滋养了齐天大圣的成长,也为《西游记》这部不朽的经典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菩提祖师的来历,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并没有一个.............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神话世界里,要论及“第一美女”,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像是在一片星河中寻找最璀璨的那颗星,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然而,如果非要从众多的绝代佳人中找出一位影响力最为深远、最为人熟知的,那么嫦娥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提到嫦娥,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清丽绝俗、超凡脱俗的仙女形.............
  •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浩瀚星河中,玉皇大帝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他高居凌霄宝殿,是三界六道万神之主。然而,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帝,他的来历并非像传说中那般生来就拥有无上权力,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融合了历史演变、民间信仰以及道教的体系化。要说清玉皇大帝的来历,咱们得从他最初的“原型”说起。很多学者认为,玉皇大.............
  • 回答
    要说中国神话体系里的“主神”,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不像西方很多神话体系那样有一个明确的“众神之王”坐在宝座上,一切听他调遣。中国神话的神仙谱系非常庞大、复杂,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以及民间信仰中,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掌权者”。如果非要找一个在中国神话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被广为尊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又极其有趣的问题!要是把我们熟知的西方上帝,比如基督教里的那位,硬生生地塞进中国神话体系里,那可真是有点“水土不服”,但也因此能推演出一番别样的景象。咱们不讲究严丝合缝的考据,就当是讲个故事,仔细聊聊这事儿,力求把话说得透彻,也别让它显得那么……嗯,机器味儿。首先得明确一下,中国.............
  • 回答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财神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祂不是至高无上的创世神,但其地位在世俗信仰和民间生活中却举足轻重。祂掌管着财富和生计,是人们祈求富裕、安康和事业顺利的寄托。下面将详细阐述财神在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地位:1. 财神的来源与演变:多源多流,各有侧重与许多中国神祇一样,财神的形象并非单一,.............
  • 回答
    《西游记》严格来说,并不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正统神话体系”之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或者不为中国人所熟知和喜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正统神话体系”在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以及《西游记》的独特地位。什么是“正统神话体系”?在中国古代,“正统神话体系”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不像古希腊或古.............
  • 回答
    中国古代神话,要说它是否构成一个严谨、统一的体系,答案是:是,但这种体系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那种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哲学或科学体系,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基于历史进程、文化融合和民间信仰的渐进式构建。 它更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根系深厚,枝干交错,虽然有共同的生命力源泉,但不同部分的生长方式和形态各不相同.............
  • 回答
    中国神仙体系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且充满魅力的文化概念,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的融合以及民间的信仰而不断演变和丰富。简单来说,它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神灵、仙人、鬼魂、甚至部分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类组成的层级森严但又互相交织的超自然存在网络。要详细讲述中国神仙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神仙体系.............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华神仙体系里,要说谁的战斗力最“顶”,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皮发麻的问题,因为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解读“战斗力”了。是纯粹的肉搏能力?还是法宝的威力?抑或是掌控天地法则的程度?不过,若要论及综合实力,并且能让其他神仙闻风丧胆,能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那位开天辟地、镇压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