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个回答。。。
谁能告诉我,你们怎么做到有鼻子有眼的去评价一个30号才开始预订的东西的?
睁着眼扯淡啊。。。
我是看到@默默 回答了这个这个问题才关注到了这款产品。
它功能强大,行车记录仪,驾驶员监控,各种APP…
但华为作为5G的最大推广与最大受益的企业,从5G标准投票事件开始到现在,一直没让我们弄明白有了5G,特别是有了华为的5G,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现在华为的车载智慧屏还是没有告诉我们,有了这个所谓的智慧屏,与我的4G手机+手机支架有什么不同。
驾驶员监控,这东西给人很没有安全感。现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都要加物理挡板防偷窥,不知道谁会想在车里给自己来个摄像头。
最后,和市面上价格类似的竞品相比,也没啥核心优势。大部分主流车型都有可以适配原厂位的第三方车机。对于连倒车影像都没有的低配车,只比1700块钱的华为车载智慧屏多花三四百块钱就能得到包安装、加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Carplay的原厂位第三方车机。甚至更高价位的还有高德的AR导航功能……
另外安全与可靠是有很大疑问的。
它如何保证在发生碰撞时能够牢牢的粘在IP上,不飞出去砸在驾驶员或者副驾身上?
它是否经过了高温、高湿、高寒的测试?比如我之前有个iPad在夏天的中午放在车里一个小时,直接晒关机了,散热后才能重新开机。
之所以主机厂配置的车机一般到发布的时候其CPU已经比市面上落后三四年(比如2019年的奥迪A4 B9.5用的是英特尔2016年的CPU),主要原因就是其中漫长的可靠性试验时间。
以上
看了一圈科技博主的回答,有点失望。
怎么看华为智选车智慧屏都属于科技数码分类,但事实不是,这是汽车范畴,简单功能介绍并不能解决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痛点。
大胆下个结论:华为智慧屏是一个垃圾产品,普通消费者完全不必购买。
-
华为车载智慧屏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大概2017年的上海CES,部分先知先觉的汽车人士开始关注一家名叫「出门问问」的公司。
首先,这是家Google(谷歌)投资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其次,其代表性的软硬结合产品包括智能手表Ticwatch、车载智能后视镜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问问魔眼Ticeye,涉足到汽车行业。
出门问问依靠自己的语音引擎重点推出了「问问魔镜」和「出门问问APP」,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解决车内娱乐和导航的问题。
对于后者,问问魔镜虽然考虑到了许多汽车使用上的问题,但我当时还是断言这种配置比较鸡肋,比如亮屏时无法使用后视镜,地图导航对驾驶者视线不便,前车启动、停止这种功能又十分鸡肋。
最后反倒是我更看好出门问问APP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取决于出门问问的知名度,事实上消费者在经历过当初那波冲动消费后,车载后视镜已经退潮了。
-
华为车载智慧屏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前者,它远远没到后者的程度,车载智慧屏除了个别硬件功能之外,其实所有功能都可以使用一个APP解决,华为不愿意还是坚决推出硬件赚一波差价。
对消费者来说,无法取代原厂车机的附加硬件都是鸡肋的。
这一点索尼、先锋、松下路线不同,这几家日系车企一直在匹配各大车企的原厂车机,但价格昂贵以及车型太多太杂,导致这条路走不下去。
可是华为车载智慧屏更是死路一条,因为华为车载智慧屏完全是在逆向发展。我曾在如何评价德州仪器推出的广告「Texas Instruments汽车电子技术」?里面的各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聊过汽车内屈指可数的视线范围。
当时提出,未来车载系统的改变可以通过HUD改善,但现在HUD导致部分驾驶者头晕的现象,让更大面积HUD量产变得谨慎起来。
这是老款领克MKZ,古老的内饰,中控屏幕居中偏下,已经不符合人体工学,驾驶者视线需要转移较大角度方能获取信息。
采用这种设计的车子,在中控屏上方放置华为车载智慧屏,会发现其与上方后视镜搭配后,完全将中间视线阻隔了。这也是为什么出门问问最开始选择后视镜为切入点的原因,取代原有一篇屏幕而不是新增一块屏幕。
汽车的Visibility是一个特别能提升驾驶体验的指标,使用车载智慧屏之后,不光前方视野受限,右侧视野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更大的A柱,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
实际上汽车发展到现在,安全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得更好的碰撞成绩,A柱设计越来越倾斜,驾驶舱垂直高度上的视野越来越差,以小鹏P7和马自达3为例:
懂了吗?在这么紧凑的垂直可视角度上增加华为车载智慧屏,在使用逻辑上实在说不过去,这也是它反倒不如出门问问魔镜一类的产品。
现在看看出门问问的主营产品已经变成了手表和智能硬件,它生动的展示了「费尽心思」在视野十分局促的汽车上增加屏幕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
我看了华为车载智慧屏其他硬件功能,实话说十分无语,比如车内可以视频通话,双卫星定位,这种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而且华为智慧屏只能和华为用户视频通话,严重限制了适用范围。
更无用的是情绪感知。
现在越来越多汽车开始配备情绪感知,比如奥迪A8L、宝马iX3、凯迪拉克CT6等等,这些车型配备情绪感知功能只是在为自动驾驶铺路,避免消费者因为驾驶辅助而放松警惕,和整车是合二为一的,而不是动不动就提醒你「你走神了」,没意义还多余。
说真的,互联网车企不要无脑的为汽车驾驶者增加过多功能,分散原本就不够集中的注意力了。传统车企做了这么多年,他们深刻的意识到驾驶者对车机系统最大的痛点就两个:娱乐影音和导航地图。
只要做好这两个,配合语音识别,就能做到令绝大多数人满意,欧洲人、日本人不在意车机,中国人在意车机,但总会添加许多无所谓的功能,我认为比较合格的例子是福特SYNC+和SGM的Interlink,这才是正常逻辑。
-
我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的解决方案一种有两种:
1、使用手机支架,万金油,投资少,服务多。
2、模块化生产的汽车本质上接口是一样的,低配车型可以淘宝购买高配车型车机,原厂无损安装,即可使用Carplay、Carlife等手机映射。
额外在汽车内增加一块屏幕,实在很不明智,我承认华为很多产品不错,比如手机、电脑,但这个车载智慧屏很显然不在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