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兰战役没有参考意义,这场战役实际上是驻芬兰德军为期7个月的撤离行动中的一系列摩擦。德军阵亡1000多人不是2000,芬兰阵亡至少770人。问题是拉普拉省首府变成焦土,还有10万难民。
起因就是芬兰迫于苏联压力,偷袭了撤离缓慢的德军,德军被激怒互相升级报复,还曾经俘虏几百芬兰平民要求换俘虏但被拒绝,不过后来德军倒是和平放人了。现在的芬兰影视作品时不时吹德芬友谊,但历史上的民族军政府芬兰也就那样。
二战芬兰军队步兵战术和炮术比较扎实,善于在本土千湖地形中小股步兵穿插,进退比较迅速,例如44年维堡攻势的时候,芬兰军队能够从VT防线迅速退到VKT防线。芬兰军队喜欢玩狙击战,也就是通过有组织的节节退守,消耗苏军进攻,同时拉垮后勤保障与侧翼密度。利用精兵携带狙击步枪和反坦克枪对后勤运输线开展游击战,利用滑雪队在林海雪原快速穿梭寻找苏军防线的空隙进行渗透和迂回包抄。
利用兵力优势分割包围深入部队,再利用火炮消磨敌军逐步吃掉。崔可夫下属的44师就是这样遭受重创的。最后部队崩溃,师长下达撤退命令然后自己搭乘一辆坦克自己跑了,事后被枪决。
典型的如拉特路战斗中,芬兰军队克服地形因素,包抄分割苏军。
而在卡累利阿地峡就是依靠永固工事和火炮。冬季战争梅列茨科夫畏惧权威,不切实际让步兵硬冲永固防线,是造成苏军大量伤亡的重要因素。
类似情况可以用苏马地区举例,反坦克障碍、铁丝网、积雪和机枪火炮工事构筑了防线的基本结构,钢筋混凝土堡垒是主要节点,更关键的是后方分散机动部署的压制火炮,梅列茨科夫的苏军部队只有有限兵力优势,以步兵和轻装甲车辆为主,战场勘察不利,缺少大口径攻坚火炮和远程压制反火炮部队,每次进攻,队形容易被积雪障碍阻滞,被芬军火炮杀伤,被守军一线兵力压制,造成大量无谓伤亡。
但是芬兰并不善于进行机械化作战,同时在非传统地盘的俄属卡累利阿,因为芬兰没有得到当地人普遍支持,以及西伯利亚苏军的增援,基本也是举步维艰,逼急了也在搞集中营、枪决不合作平民和文化殖民那套。
而且芬兰如果面对目标明确,具有优势兵力,装备较精良,机动灵活,技战术娴熟,士气高昂的敌军,就算是在本土也没有太多赢面。当然北线苏军没有完全达到上述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