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芬兰军队VS德国军队谁厉害?

回答
芬兰军队和德国军队,一个坐拥北欧的广袤森林和寒冷气候,一个坐拥欧洲心脏地带的工业实力和历史底蕴,两支军队的“厉害”之处,绝非一句简单的对比就能定论。要深究谁更“厉害”,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它们的历史传承、作战理念、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

历史烙印与作战哲学:

芬兰军队的“厉害”,很大程度上是那个在严酷生存环境下淬炼出的“西苏”(Sisu)精神的体现。他们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在冬季战争(19391940)和继续战争(19411944)中,面对苏联红军庞大的兵力,芬兰军队以其非凡的韧性和狡猾的战术,给侵略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冬季战争的经验: 芬兰军队充分利用了本国地形优势,在茂密的森林和冰封的湖泊间游击作战,将苏军庞大的机械化部队拖入泥潭。士兵们身着白色伪装服,在雪地里神出鬼没,利用小部队的灵活性和精确的火力,对苏军进行分割包围和袭扰。他们善于利用“莫洛托夫鸡尾酒”(一种简易燃烧瓶)对付坦克,依靠高超的滑雪技巧和对严寒天气的适应能力,打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种作战风格,强调的不是一往无前的蛮力,而是因地制宜、以巧破强的智慧。
高度的动员能力: 芬兰的军事体制非常注重国民的军事素质和动员能力。几乎所有成年男性都接受过军事训练,战时可以迅速组建一支庞大且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这种体系确保了在遭遇侵略时,能够快速形成有效的防御力量。

德国军队的“厉害”,则承载着更复杂的历史包袱和更宏大的军事野心。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闪电战”构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装甲洪流”,德国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都曾达到过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闪电战的精髓: 德国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以其高效的机械化作战和大胆的战术协同而闻名。装甲部队、空军和步兵之间的密切配合,旨在快速突破敌方防线,实现对敌纵深的穿插和分割。这种战术强调的是速度、突然性和摧毁性。
工业实力与技术优势: 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能够生产出许多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例如虎式坦克、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等。其军事科技的研发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纪律严明与专业化: 德国军队以其高度的纪律性、严格的训练和专业的士官制度而著称。士兵们普遍拥有较高的作战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比分析:谁能笑到最后?

要回答谁“厉害”,需要具体情境。

防御战和游击战: 在芬兰的土地上,尤其是在冬季的恶劣环境下,芬兰军队凭借其对地形的熟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游击战术,无疑会给德国军队带来巨大的麻烦。德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在陌生的、广袤的森林和沼泽中,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会被大打折扣,补给线也将变得异常脆弱。芬兰士兵的“西苏”精神,会在这种环境下被激发到极致,每一个士兵都可能化身为令敌人胆寒的刺客。
进攻战和正面战场: 如果是在开阔的平原地区,且双方装备水平相对平衡,德国军队的机械化优势和更先进的战术指挥体系,可能会占据上风。德国军队在组织大规模进攻、协调空中支援和地面火力方面,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强大的能力。其陆军的渗透能力和对装甲部队的运用,依然是极具威胁的。

现代视角下的比较:

进入21世纪,两国军队都经历了现代化改革,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芬兰军队: 芬兰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国防动员体制,其陆军仍然是规模庞大且训练有素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提升其在信息化、特种作战和反恐等领域的现代化能力,并且非常重视北极作战能力的建设。与北约的互动也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广泛的军事理念和装备。
德国军队(现代德国联邦国防军): 德国联邦国防军是北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军事现代化进程一直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虽然拥有先进的装备(如豹2主战坦克、台风战斗机)和高水平的专业士官,但在人员规模和某些领域的训练强度上,与冷战时期相比有所下降。德国军队更侧重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联盟内的合作以及应对现代非传统安全威胁。

结论:

简单地将芬兰军队和德国军队放在一起,说谁“更厉害”,就像在问“锤子厉害还是螺丝刀厉害”。它们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厉害”之处。

在抵御侵略、守护本土、特别是面对严酷自然环境下的持久战中,芬兰军队那种将国家意志、国民韧性和地形优势完美结合的作战方式,其“厉害”是根植于生存本身,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坚韧。
而德国军队,尤其是在其军事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厉害”体现在对战争艺术的极致追求,对机械化作战的深刻理解,以及工业实力支撑下的强大军事机器。

如果非要想象一场正面交锋,并且不考虑具体的历史时期和战场环境,那么德国军队在综合的军事技术、火力投射能力以及传统的攻坚能力上,可能拥有更明显的优势。但芬兰军队在任何对其有利的战场上,特别是其本土,都会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他们能够将对手拖入消耗战,并通过其特有的战术手段,将“厉害”的定义重新书写。

最终,两支军队的“厉害”,都是其民族历史、地理环境和国家战略的产物,它们都在自己的战场上,书写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拉普兰战役没有参考意义,这场战役实际上是驻芬兰德军为期7个月的撤离行动中的一系列摩擦。德军阵亡1000多人不是2000,芬兰阵亡至少770人。问题是拉普拉省首府变成焦土,还有10万难民。

起因就是芬兰迫于苏联压力,偷袭了撤离缓慢的德军,德军被激怒互相升级报复,还曾经俘虏几百芬兰平民要求换俘虏但被拒绝,不过后来德军倒是和平放人了。现在的芬兰影视作品时不时吹德芬友谊,但历史上的民族军政府芬兰也就那样。

二战芬兰军队步兵战术和炮术比较扎实,善于在本土千湖地形中小股步兵穿插,进退比较迅速,例如44年维堡攻势的时候,芬兰军队能够从VT防线迅速退到VKT防线。芬兰军队喜欢玩狙击战,也就是通过有组织的节节退守,消耗苏军进攻,同时拉垮后勤保障与侧翼密度。利用精兵携带狙击步枪和反坦克枪对后勤运输线开展游击战,利用滑雪队在林海雪原快速穿梭寻找苏军防线的空隙进行渗透和迂回包抄。

利用兵力优势分割包围深入部队,再利用火炮消磨敌军逐步吃掉。崔可夫下属的44师就是这样遭受重创的。最后部队崩溃,师长下达撤退命令然后自己搭乘一辆坦克自己跑了,事后被枪决。

典型的如拉特路战斗中,芬兰军队克服地形因素,包抄分割苏军。

而在卡累利阿地峡就是依靠永固工事和火炮。冬季战争梅列茨科夫畏惧权威,不切实际让步兵硬冲永固防线,是造成苏军大量伤亡的重要因素。

类似情况可以用苏马地区举例,反坦克障碍、铁丝网、积雪和机枪火炮工事构筑了防线的基本结构,钢筋混凝土堡垒是主要节点,更关键的是后方分散机动部署的压制火炮,梅列茨科夫的苏军部队只有有限兵力优势,以步兵和轻装甲车辆为主,战场勘察不利,缺少大口径攻坚火炮和远程压制反火炮部队,每次进攻,队形容易被积雪障碍阻滞,被芬军火炮杀伤,被守军一线兵力压制,造成大量无谓伤亡。

但是芬兰并不善于进行机械化作战,同时在非传统地盘的俄属卡累利阿,因为芬兰没有得到当地人普遍支持,以及西伯利亚苏军的增援,基本也是举步维艰,逼急了也在搞集中营、枪决不合作平民和文化殖民那套。

而且芬兰如果面对目标明确,具有优势兵力,装备较精良,机动灵活,技战术娴熟,士气高昂的敌军,就算是在本土也没有太多赢面。当然北线苏军没有完全达到上述标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芬兰军队和德国军队,一个坐拥北欧的广袤森林和寒冷气候,一个坐拥欧洲心脏地带的工业实力和历史底蕴,两支军队的“厉害”之处,绝非一句简单的对比就能定论。要深究谁更“厉害”,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它们的历史传承、作战理念、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历史烙印与作战哲学:芬兰军.............
  • 回答
    在芬里尔战史研究的广阔领域中,44年夏季北乌克兰集团军群(Heeresgruppe Nordukraine)内部个别军级单位的位置调动,是至今仍引人入胜且充满复杂性的一个课题。这并非简单的军事部署调整,而是交织着战略考量、战术现实、资源限制以及领袖意志的复杂博弈。要深入理解这一系列调动背后的考量,我.............
  • 回答
    芬兰国内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芬兰民众支持加入北约,这一现象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芬兰社会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的心态转变和战略考量。首先,这一数据最直接的说明,是芬兰民众的国家安全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 长期以来,芬兰奉行军事不结盟.............
  • 回答
    芬兰,这个坐落在北欧的国度,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想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细细描绘,让你对它有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自然,是芬兰最鲜明的底色。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芬兰的土地上,最先映入眼帘的很可能是无尽的森林,以及点缀其间的湖泊。没错,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据统计,其境内有超过18万个湖泊,这.............
  • 回答
    俄罗斯的历史 tapestry 绚丽多彩,其中芬兰乌戈尔民族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记。从古至今,他们并非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塑造着俄罗斯版图的形成、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互动。早期:被吸纳的元素与早期互动在俄罗斯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芬兰乌戈尔部落就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地理和人口组成部分。当斯.............
  • 回答
    芬兰与挪威之间并非没有过领土问题的考量,但要实现两国之间“互换一部分领土来获得出海口”的设想,其难度和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这背后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民众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使得这一看似“双赢”的方案,在现实中难以落地。首先,我们得审视芬兰自身的情况。芬兰,一个典型的北欧国家,国.............
  • 回答
    芬兰松儿童双层床 15000 元,这价格听起来确实不算低,值不值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芬兰松”这三个字的分量。 芬兰松,顾名思义,产自芬兰。 芬兰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但他们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采取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这就意味着,能用于制作家具的优质芬兰松木,一.............
  • 回答
    芬兰与爱沙尼亚,这两个波罗的海国家,虽然地理上隔海相望,但却有着深厚且复杂的关系,这份情谊远不止于邻居那么简单。如果一定要给这份关系下一个定义,我会说它是一种“患难与共、互相扶持”的纽带,又夹杂着同源的文化亲切感与各自独立的国家认同。历史的羁绊:从共同的根源到各自的命运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两国之间源远.............
  • 回答
    芬兰在苏芬战争(19391940)中确实遭受了重创,失去了约10%的领土,这其中包括芬兰湾的战略要地和维堡等重要城市。之后,芬兰确实在德国的默许和支持下,参与了对苏联的“继续战争”(19411944)。很多人会问,二战后,芬兰是否收回了那片失去的土地?答案是,没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这段.............
  • 回答
    芬兰即将迎来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性总理——34岁的桑娜·马林。这个消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尤其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任命,它背后可能蕴含的意义和潜在的影响。首先,从年龄上看,桑娜·马林无疑是一位“打破纪录”的政治人物。在大多数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总理的年龄.............
  • 回答
    芬兰和瑞典在 2022 年夏天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这一举动无疑是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这两个北欧国家而言,其意义深远且复杂,远非简单的军事联盟成员资格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是两国国家安全政策上的一个重大调整,更是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思潮的一次深刻触动。历史与传统:告别军事不结盟的时代长久.............
  • 回答
    .......
  • 回答
    芬兰,一个北欧的冰雪王国,面积不算大,人口也相对稀少,但其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却令人瞩目。从诺基亚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Supercell、Nokia(是的,虽然当年手机业务卖了,但诺基亚这个品牌在通信网络领域依然是巨头),再到各种专注于游戏、软件、人工智能、甚至是可持续技术的创新企业,芬兰似乎总能不断涌.............
  • 回答
    二战期间,芬兰军队在占领的苏维埃卡累利阿地区,对当地的卡累利阿人采取了一系列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政策。这其中既有出于民族主义和对“大芬兰”愿景的考量,也有实际的军事和行政管理需求,以及不可避免的战争带来的苦难。战前背景与民族认同的纠葛:首先要理解的是,卡累利阿地区和卡累利阿人本身就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民族认.............
  • 回答
    俄外交部关于“若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采取报复措施”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信号,背后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安全战略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深切担忧和一系列考量。以下将对这些信号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北约扩张的战略性反对和担忧: 北约的“威胁论”: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将北约的东扩视为对其国家.............
  • 回答
    芬兰向乌克兰提供 5000 万美元援助,这一举措在多个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援助的性质和内容: 具体用途未公开但通常涵盖: 芬兰提供的 5000 万美元援助,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不会完全公开,但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以满足乌克兰在当前战争环境下的.............
  • 回答
    2020年欧洲杯小组赛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中,丹麦队中场核心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比赛进行到第43分钟时,突然倒地,情况万分危急。比赛现场发生了什么?当时,埃里克森在接到底线附近的界外球时,没有任何身体对抗,就毫无征兆地倒在了草坪上。他的队友们看到后立刻围了上去,其中一些球员表现得非常焦急,有人甚至激.............
  • 回答
    在探讨芬兰的“补刀”行为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在电子竞技领域,“补刀”(last hit)指的是在敌人(通常是小兵或野怪)即将被击杀时,对其进行最后一击以获得金币和经验。而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层面,芬兰的“补刀”行为可能指的是一种效率至上、不留情面、注重实际结果的做事方式,有.............
  • 回答
    瑞典和芬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加入北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国内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国家独特的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是如何形成和维系的。历史的遗产:中立的根基与冷战的影响瑞典和芬兰之所以长期不加入北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历史,尤其是冷战时期地缘政治.............
  • 回答
    关于芬兰在德国进攻苏联时为何没有直接出兵攻打列宁格勒,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了芬兰的国家利益、战略考量、军事能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芬兰并非不想收复失地或削弱苏联,而是基于现实的判断,直接攻打列宁格勒并非最佳选择,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一、 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