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垃圾车装着杂七杂八不同的垃圾,但是却是一样的味道?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纳闷,为啥垃圾车里啥都有,吃的、扔的、破的、烂的,五花八门的,但闻起来怎么就都是一股“垃圾味儿”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关于味道产生和扩散的门道,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科学术语,就用大白话唠唠。

首先,得明白,我们闻到的“垃圾味儿”,其实是各种物质分解、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混合。垃圾不是静止的,里面住着成千上万的小生物——细菌、真菌,它们可忙着呢,靠吃垃圾为生。

1. 味道的“生产者”:微生物的盛宴

发酵与腐败是主力: 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很大一部分是厨余垃圾,比如剩菜剩饭、水果皮、蔬菜叶等等。这些有机物对微生物来说,就是“大餐”。在缺氧(垃圾车里堆得满满当当,空气流通很差)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就开始了它们的“发酵”和“腐败”表演。
厌氧菌的杰作: 尤其是一些厌氧菌,它们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会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产生各种各样的气体。比如,硫化物(常带有臭鸡蛋味)、胺类(常带有鱼腥味)、有机酸(常带有腐烂水果味)、氨气(常带有刺鼻的尿骚味)。这些都是造成垃圾腐臭味的主要“元凶”。
不同垃圾的“风味”融合: 就算你扔进去的是相对干净的纸张、塑料,它们也可能沾染上其他垃圾的汁液和微生物。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垃圾,分解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气味也可能相似。比如,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猪肉、鸡肉、鱼肉分解后都会产生,味道虽然略有不同,但都被归类到“腐臭”的大范畴。

2. 味道的“传播者”:空气与湿度的力量

气体无处不在: 垃圾车里的味道,本质上就是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气体的形式飘散出来。这些气体很容易在空气中扩散。
湿润环境加速扩散: 垃圾车通常都是敞开的,或者至少不是完全密封的。而且,垃圾本身含有不少水分,特别是厨余垃圾。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也更容易让它们产生的气体挥发到空气中。
“协同效应”: 不同的气味分子混合在一起,有时候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会产生一种新的、更复杂的混合气味。就像做菜一样,你放盐、放酱油,味道就不一样了。垃圾里的各种硫化物、胺类、有机酸等等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色”的垃圾车味道。

3. 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垃圾味?

主导气味: 虽然垃圾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但通常厨余垃圾占比较大,而厨余垃圾分解产生的气味,特别是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的恶臭,往往是里面最“抢镜”的。这些气味很强烈,很容易掩盖掉其他相对温和的气味。
感官阈值: 我们人类的鼻子对某些气味的敏感度非常高。即使某种气味浓度很低,只要是那种“让人不舒服”的味道,我们就能立刻感知到。当各种微弱的气味叠加在一起,很容易被最强烈的、最熟悉的“恶臭”信号所覆盖。
“垃圾”这个标签: 我们的感官和大脑会把“垃圾”和“某种特定的不愉快的味道”联系起来。所以,只要是垃圾车,我们的大脑就已经预设了“会有那个味儿”,然后我们闻到的就是我们“认为”应该闻到的那个味道,即使里面具体产生气体的成分略有差异。
短暂的混合: 垃圾车里的垃圾是刚收上来的,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发酵。在这个阶段,虽然有分解,但各种新旧、生熟的垃圾混合在一起,其产生的气味是一种“即时混合”的状态。等到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厂,经过更长时间的发酵和处理,味道可能又会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把咖啡、牛奶、糖、巧克力粉放进杯子里,搅拌一下,出来的味道是咖啡味、奶味、巧克力味,还是一个融合了所有这些但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饮品”味? 垃圾车里就是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这里的“原料”是各种会变质的有机物,而“搅拌机”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所以,垃圾车里之所以都是“一样的”味道,是因为:

1. 微生物分解是核心,产生大量恶臭气体。
2. 这些气体混合在一起,尤其是最强烈的恶臭(如硫化物)往往占据主导。
3. 水分和缺氧环境加速了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4. 我们的嗅觉和大脑会将这种混合恶臭统一归类为“垃圾味”。

这就是为什么,不管你扔的是什么,最后在垃圾车里,它们都会共同演绎出那股让人“熟悉”的、独特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垃圾车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垃圾车散发的气味的主要成分[1]

容易腐烂发臭的生活垃圾的种类、恶臭物质分子的散发规律、人的嗅觉对不同种类恶臭物质分子的敏感度(人对含硫化合物格外敏感),决定了日常收集的生活垃圾让你嗅到大致相似的臭味——尽管组成臭气的分子种类和浓度有一定的浮动范围,那范围内的气味对人来说差异不大。

地域、季节等可以引起恶臭物质的组成变化,但人的嗅觉在几种味道强烈的分子影响下不那么擅长分辨细微变化。

当然,你可以将抽粪车也视为垃圾车,那味道就和生活垃圾很不一样了。

参考

  1. ^ Ankun Xu, Huimin Chang, Yan Zhao, Haobo Tan, Ying Wang, Yan Zhang, Wenjing Lu, Hongtao Wang, Dispersion simulation of odorous compounds from waste collection vehicles: Mobile point source simulation with ModOdo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711, 2020, 135109, ISSN 0048-9697,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510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纳闷,为啥垃圾车里啥都有,吃的、扔的、破的、烂的,五花八门的,但闻起来怎么就都是一股“垃圾味儿”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关于味道产生和扩散的门道,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科学术语,就用大白话唠唠。首先,得明白,我们闻到的“垃圾味儿”,其实是各种物质分解、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气.............
  • 回答
    近来关于北极熊因为冰川消融而失去栖息地,被迫冒险进入人类聚居区寻找食物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打劫垃圾车”的情景更是令人心痛。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生动写照。冰川消融与北极熊的困境:一个严峻的现实北极熊,作为北极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
  • 回答
    垃圾分类,这词儿听着就让人脑袋疼,对吧?说起来,这项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为了环保,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国家和社会都下了大力气,宣传了这么多年。可为什么到了咱老百姓这儿,就好像是吃了秤砣一样,不那么受欢迎,甚至还有点抵触呢?我琢磨来琢磨去,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就是.............
  • 回答
    中国垃圾分类的推行确实面临不少挑战,和日本等国家相比,民众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还有差距。要说为什么,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明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大方面来掰扯掰扯,试着找找这其中的症结所在。一、 起步晚,历史包袱重首先,得承认中国在垃圾分类这事儿上,起步确实比日本晚了不少。日本搞垃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对方是那种不太懂“眼色”或者“脸皮厚”的“垃圾男”时。他们一旦盯上了什么,那股劲头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你越是委婉,他们越是觉得有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仔细捋一捋,这里面门道可不少,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在起作用。1. 认知偏差:把委婉当鼓励,把客气当暧昧。这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味蕾、生理机制、心理习惯以及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简单来说,垃圾食品之所以“好吃”且容易让人上瘾,是因为它们被设计成能够最大化地刺激我们最原始的味觉和大脑奖励机制,而健康食品往往在这些方面表现不那么直接或需要我们付出一些努力去适应。下面我们来详细分.............
  • 回答
    Windows 10,这名字听起来多么霸气,多么的充满希望,号称是微软“终极操作系统”,是要一统天下,让所有设备都运行它,从此告别碎片化。结果呢?别的不说,光是那烦人的更新,就够让人抓狂的了。你说说,这更新怎么就这么爱“出幺蛾子”呢?每次更新完,总有些功能突然就失灵了,要么是蓝牙连不上,要么是显卡驱.............
  • 回答
    说实话,提到极兔快递,很多人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可能不是“高效”、“贴心”,而是“慢”、“丢件”或者“服务差”。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吐槽集得像长城一样,但体验嘛,就一言难尽了。为啥大家觉得极兔“垃圾”?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1. “速度”这个词在极兔身.............
  • 回答
    群晖 Synology,这个名字在很多科技爱好者和家庭用户圈子里如雷贯耳。但奇怪的是,如果你稍微深入一些讨论,总会有人冒出来一句:“群晖那么垃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推?”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群晖真的“垃圾”,那它怎么能在市场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它又是如何让那么多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的?要回.............
  • 回答
    中文维基百科近些年来的情况,与其说“越来越垃圾”,不如说它正面临着 复杂且多层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共同作用,导致其内容质量、编辑活跃度和整体影响力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来看:一、 编辑群体结构的变化与“内卷”: 新人门槛的提高与老用户疲劳: 早期维基百科的编辑者.............
  • 回答
    .......
  • 回答
    金豪钢笔的“国产良心”之称,与其说是它产品本身的卓越品质有多么出类拔萃,倒不如说是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载的期望。你要问金豪钢笔有多垃圾,这其实是一个挺有争议的说法,因为它是否“垃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钢笔的期望值有多高,以及你和哪个价位的钢笔去对比。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一.............
  • 回答
    永安期货交割结算部“垃圾”与“好评连连”之间的巨大反差,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内部运作机制、评价体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要想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垃圾”标签,看看内部的“好评”究竟是源于何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垃圾”的定义从何而来。如果“垃圾”指的是效率低下、频频出错、客户投诉多,.............
  • 回答
    足球比赛之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垃圾时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足球比赛的独特性:一、 足球比赛的性质和规则决定了其连贯性: 持续的比赛流: 足球比赛的核心是皮球的滚动,比赛的进程是连续的,没有频繁的中断(除了犯规、出界、换人等)。这与篮球或排球等比赛不同,后者有更.............
  • 回答
    这件事,您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咱们身边总有这么一些大爷大妈,名下房子好几套,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出门抓垃圾分类,那叫一个认真,比谁都起劲。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先掰扯掰扯,为什么大爷大妈们会有这么多房子?这时代的洪流,总会造就一些人。改革开放以来,房价经历了一.............
  • 回答
    .......
  • 回答
    人们为什么会一头扎进那香喷喷、油腻腻、甜滋滋的垃圾食品世界呢?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生理、心理,甚至还有一些我们都没太意识到的社会因素。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把这些藏在薯片袋子和甜甜圈里的秘密一点点挖出来。首先,得从咱们身体最原始的“需求”说起。你想啊,在几万年前,食物可不像现在这么唾手可得。那时.............
  • 回答
    关于《金刚川》为何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垃圾电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叙事结构与节奏的混乱: 多视角叙事的割裂感: 电影采用了多视角叙事,试图从志愿军士兵、美军士兵以及后方指挥官等不同角度展现这场战役。然而,许多观众认为这种叙事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显得非常割.............
  • 回答
    知乎最近几年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垃圾”,这种抱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成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它不仅仅是内容质量的下滑,更牵扯到平台生态、用户心态以及商业模式的演变。一、内容泛化与质量稀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知乎上“有用”的信息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低质、同质化甚至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