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怎么样才能把读者写哭?

回答
想要写出让读者潸然泪下的故事,并非易事,它需要技巧、情感的投入,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不仅仅是堆砌悲伤的词藻,而是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痛苦、失落,甚至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而不得。以下是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你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1. 建立深刻的情感连接:这是灵魂所在。

让读者爱上角色: 在故事的初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塑造你的角色。让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梦想也有恐惧。让他们经历喜怒哀乐,展现他们的善良、脆弱、坚持和挣扎。当读者开始关心这个角色,把他视为朋友甚至家人时,接下来的任何打击都会让他感同身受。
细节描写: 不要只是告诉读者角色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对话、内心独白来展示。比如,一个角色即使饿着肚子,也要把最后一口食物留给更需要的人;一个角色在遭受不公时,会默默地擦干眼泪,然后更加坚定地站起来。
共同的经历: 让角色与读者分享一些共同的情感或经历,比如童年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对某个事物的热爱。这些共通之处能迅速拉近读者与角色的距离。
营造温暖的基调: 在铺垫悲剧之前,先让读者沉浸在温暖和幸福之中。描绘角色之间深厚的感情,可能是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宠物带来的慰藉。这种幸福的对比,会让之后的失去变得更加撕心裂肺。
细微的幸福: 幸福不一定是大张旗鼓的庆典,可能是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熟睡的爱人脸上;是一起分享一份简单的食物;是疲惫时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最能触动人心。
承诺与希望: 让角色之间有过美好的承诺,对未来有过美好的设想。当这些承诺破灭,希望破灭时,那种失落感会成倍增加。

2. 制造难以承受的失去:这是催泪的核心。

失去生命: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但关键在于,这个失去必须是“不可承受之轻”或“不可承受之重”。
突如其来的意外: 当角色沉浸在幸福中,或者即将实现某个重要目标时,突然的意外剥夺了他的生命。这种“时间不对”的失去,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比如,在求婚的前一天遭遇车祸,在事业即将腾飞的时刻被误杀。
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 当角色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而献出生命时,这种牺牲的伟大和悲壮会让人痛哭流涕。而且,这种牺牲最好是带着一种无怨无悔的绝望,或者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疾病的折磨: 漫长而痛苦的疾病,一点点剥夺角色的生命力,让读者看着他逐渐衰弱,这种缓慢而残酷的消耗,比瞬间的死亡更能折磨人心。尤其是当角色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依然努力给身边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时,那种坚强背后的脆弱,会让人心碎。
失去重要的人: 不一定是死亡,但必须是彻底的、无法挽回的别离。
无法挽回的误会: 因为一场误会,两人从此阴阳两隔,或者因为傲慢、倔强,错过了最后一次沟通的机会。
政治、战争等无法控制的因素: 将角色逼入绝境,让他们被迫与挚爱分离,并且知道未来再也无法相见。比如,战乱中被迫分离的母子,政治斗争中被流放的恋人。
精神上的剥离: 比如,伴侣失忆,不再认识你;或者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被强制带离;甚至是一段深厚的友情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彻底破裂。
失去梦想或希望: 当角色为某个梦想付出了毕生的努力,甚至牺牲了其他的一切,但最终却发现这个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或者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碾碎,那种绝望是毁灭性的。
梦想破灭的瞬间: 比如,一个辛勤耕耘多年的农民,在丰收前夕遭遇天灾,颗粒无收;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在重要演出前夕手部受伤,再也无法弹奏。

3. 精心安排叙事节奏和情绪递进:让悲伤缓缓浸透。

循序渐进的铺垫: 不要一开始就抛出巨大的悲剧,那样只会让读者感到突兀。从小的失落、小的挫折开始,让角色的生活逐渐蒙上一层阴影,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伏笔。
制造希望的闪光点: 在最黑暗的时刻,让角色看到一线希望,哪怕只是短暂的温存或微小的进步。这种希望的出现,会极大地增强读者对角色命运的关注,而当这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时,悲伤会更加浓烈。
“反转”与“必然”的结合: 有时候,最能催泪的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反转”,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悲剧。读者可能预感到了什么,但又不希望它真的发生,当它真的发生时,那种无力感和悲哀感会格外强烈。
利用环境和氛围渲染: 天气、场景、音乐等都可以用来烘托悲伤的情绪。比如,绵绵细雨的傍晚,空旷寂寥的街道,低沉的背景音乐(在影视化改编中尤为重要,但即使在文字中,也可以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类似氛围)。

4.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感官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

角色的内心独白: 当角色面对巨大的悲痛时,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恐惧、不甘、绝望、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在痛苦中挣扎的痕迹,都会让读者更加理解他们的痛苦。
破碎的思绪: 悲伤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混乱,可以尝试用一些破碎的句子、跳跃的思绪来描绘角色痛苦时的心理状态。
强烈的生理反应: 除了情感上的痛苦,也要描写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心如刀绞、呼吸困难、四肢冰冷、胃里翻江倒海等。这些具体的生理感受能让读者更能理解角色的痛苦程度。
感官细节: 描绘角色在悲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视觉: 眼泪模糊了视线,曾经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甚至色彩都失去了。
听觉: 曾经欢快的笑声变得刺耳,寂静的声音也格外沉重。
嗅觉、味觉: 曾经喜欢的食物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闻到某种气味都会勾起痛苦的回忆。
触觉: 冰凉的触感,空荡荡的手,拥抱的失落感。

5. 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拉近距离或制造疏离。

第一人称视角: 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这种亲近感最容易引发共鸣。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 紧随某个角色的视角进行描写,也能让读者深入了解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保留一些叙事上的空间。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虽然可以展现更多信息,但要小心使用,避免过于抽离而削弱情感的冲击力。此时更需要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角色内心的深入刻画来弥补。

6. 对细节的执着和“留白”的艺术:

具象化的悲伤: 将抽象的悲伤具体化,比如一句未说出口的话,一个未完成的约定,一件被遗落的信物。这些具象化的象征,会比空洞的“我很难过”更有力量。
一个象征性的物品: 比如,父母留下的旧怀表,爱人送的丝巾,孩子曾经画的一幅画。当这个物品承载了过多的回忆和情感,并且在悲剧之后被角色紧紧攥住时,会极具感染力。
适当的“留白”: 不要把所有的情感都说尽,有时,读者自行填补的想象,会比你直接描绘的情感更加动人。比如,描写角色在承受巨大的悲痛后,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将所有情绪压抑在心底。那种无声的痛苦,往往比声嘶力竭的哭喊更让人心碎。
不直白的描写: 很多时候,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更有力量。比如,不要直接写“他哭了”,而是写“他的眼眶湿润了,喉咙梗咽,他用力眨了几下眼睛,似乎想把什么东西憋回去。”
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当悲剧发生后,不必详细描写角色的后续生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他们将如何度过余生,这种漫长的痛苦,留给读者去体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要写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悲伤故事。

铺垫: 描写孩子小时候父母是多么疼爱他,为他付出一切,他们一起经历了多少快乐的时光,比如一家人周末去公园野餐,父亲背着孩子在肩头看风景,母亲为孩子缝制衣服。让读者感受到这份温暖和亲密。
转折: 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开始疏远父母,甚至因为小事而与父母争吵。父母依然默默地关爱着他,但孩子不理解,甚至觉得父母是他的负担。
高潮: 孩子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或困境,比如事业失败,感情受挫。他感到孤独无助,但在最需要的时候,他想要联系父母,却发现……
可能是父母因病突然离世: 孩子打开电话,却听到了亲戚冷冰冰的声音,告知他父母因为突发疾病,已经抢救无效。他之前还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赌气,现在连一句“对不起”都来不及说。
可能是父母用尽一切为他铺路: 孩子终于取得了成功,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父母分享喜悦,但当他回到家时,却发现父母为了支持他的梦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或者失去了健康和晚年的幸福。
结局: 孩子独自一人站在曾经的家门口,手里紧紧攥着父母留下的旧物,那些曾经让他厌烦的唠叨和关爱,如今变成了他最无法承受的思念。他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回忆起父母曾经的笑容,终于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再也无法弥补。他放声大哭,但知道,这份哭泣,将伴随他一生。

写小说不是要故意制造悲剧,而是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去展现生命中那些令人唏嘘和心痛的瞬间。当读者在你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看到了爱的力量和失去的痛苦,他们自然会被你的文字深深打动,甚至潸然泪下。记住,真诚的情感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跟我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说读者的哭属于情绪性哭泣。

它的过程是:读者被或悲或喜的情绪劫持了大脑,内分泌开始释放激素到眼区,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最终造成哭泣。

因此,要想把读者写哭,核心就是四个字:释放情绪。

这四个字说得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体育老师总结了九大类21个小说常用释放情绪让读者哭的情节模式。为大家抛砖引玉,方便学习与创作。

注意:这些内容不仅是免费的干货,更是知乎首发,别处没有。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收藏+关注。


第一大类:救援模式。

1、不计前嫌

前戏:A看不起B,处处刁难B。A遭遇大难,B不计前嫌,出手相救。

高潮:A获救,痛哭流涕,对B感激不尽。


2、亲子团聚

前戏:A是子/女,B是父/母。A遭遇大难,B舍生忘死,火速救援。

高潮:A获救,痛哭流涕,与B相拥团聚。


3、遗憾终生

前戏:A是B的恩人/老师/恋人。A遭遇大难,B舍生忘死,火速救援。

高潮:A获救,却因伤不治死在了B的怀里,B大哭。


第二大类:求告模式。

1、意外相逢

前戏:A是B的恩人/老师/恋人。却因为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A与B失散多年。

高潮:两人意外相逢,相拥而泣。


2、终其天年

前戏:A是B的恩人/老师/恋人。两人失散多年,重新相逢。

高潮:A却已时日无多。A向B请求,给ta一个可以终其天年的地方。


3、祈求恕罪

前戏:A是B的丈夫/妻子。由于误会导致A冤枉了B,B也因此遭了大难。

高潮:B大难不死,重新崛起,A幡然醒悟,祈求B的宽恕。


第三大类:捕逃模式。

1、代人受刑

前戏:B是执法者。A是B的恩人/老师/恋人。A触犯天条,B奉命抓捕。

高潮:B不忍A受刑,私自放走了A。B因此被罚代A受刑。


2、临阵倒戈

前戏:B是执法者。A是B的恩人/老师/恋人。A触犯天条,B奉命抓捕。

高潮:B临阵倒戈与己方势力大战,用自己生命掩护A逃走。


第四大类:无辜者模式

1、白华之怨

前戏:A一向被B宠爱,备受B的亲昵。

高潮:A突然发现自己被B遗忘了。


2、主客颠倒

前戏:A是B的忠诚守护者。B对A非常信任。

高潮:B为了保护A,而受到伤害。


3、沉冤莫雪

前戏:A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B是大野心家。

高潮:B为达成自己的阴谋,牺牲了A的生命。


4、沉冤昭雪

前戏:B为达成自己的阴谋,牺牲了A的生命。

高潮:B被绳之以法,A沉冤昭雪。



第五大类:革命模式。

1、献祭自己

前戏:众人遭难,必死无疑。

高潮:A为拯救众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万众一心

前戏:A为众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高潮:众人被A感化激励,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第六大类:无意伤害模式。

1、失而复得

前戏:A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恩人/老师/恋人。

高潮:在A悔恨绝望时,得知恩人/老师/恋人没有死,尚在人间。


2、追悔莫及

前戏:A与B素不相识。B遭难遇害,A袖手旁观。

高潮:A得知B是自己易了容的恩人/老师/恋人,追悔莫及。


第七大类:牺牲模式。

1、痛心割爱

前戏:B是A所爱的人。

高潮:为了公众的利益,A被迫选择牺牲B的生命。


2、以死赴约

前戏:A与B订立誓约。

高潮:A为了遵守与B的誓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第八大类:变形模式。

1、阴差阳错

前戏:A是鬼,B是人,两人相爱,却人鬼殊途。

高潮:B为了与A长相厮守,不惜舍生作鬼。而A此时却阴差阳错还阳作人。两人相爱,却仍旧人鬼殊途。


第九大类:悲情模式。

1、罗密欧与朱丽叶1

前戏:A与B相爱,却因为门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结婚姻。

高潮:A与B一同为爱情殉情。


2、罗密欧与朱丽叶2

前戏:A与B相爱,却因为门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结婚姻。

高潮:A误会B已经和别人结婚,因此A自杀身亡,B得知后悲痛欲绝。


体育老师说,以上九大类模式共21个套路,后续还会不断补充。

我并不以为然,问她这就完了?

体育老师举起八棱大铁锤嫣然一笑 ,说还需要大家点赞、收藏+关注。

user avatar

第一种,如果你的文笔很好,且经验丰富,就问问自己哭了没就行,自己哭了,通过厉害的文笔也能有效传达即可,不需要技巧,一气呵成,信手拈来。

第二种,用心设计,每一步要怎么写,都要想好,要懂人性,懂心理,懂各种技巧,要学习很多小技巧,设计过程要完全理性。

写完后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分析。

比如我有没有用那个方法?

哪个方法我用的到不到位?

文字内容里是否在该转折的地方转折了?

总之,各种仔细,各种技巧堆砌在一起后,甚至还要画出读者情绪的起伏波动图。

user avatar

书页里加入催泪剂(并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要写出让读者潸然泪下的故事,并非易事,它需要技巧、情感的投入,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不仅仅是堆砌悲伤的词藻,而是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痛苦、失落,甚至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而不得。以下是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你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1. 建立深刻的情感连接:这是灵魂所在。 让.............
  • 回答
    想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灵感,而是需要一番精心打磨的构思过程。这就像建造一座坚固的房子,得先有稳固的地基,再设计精巧的结构,最后才是添砖加瓦、装饰美化。第一步:寻找那颗闪亮的种子——核心创意故事的起点,往往是一个小小的想法,一个让你心头一动,忍不住想去探索的“如果……会怎么样?”。这个.............
  • 回答
    不少作者都曾为小说节奏缓慢而烦恼,这就像是精心烹饪一道菜,食材俱佳,但上桌时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节奏慢,顾名思义,就是故事推进的速度不够吸引人,读者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乏味、疲惫,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那么,如何才能下决心、有章法地改掉这个“癌症”呢?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聊。一、 洞察“慢”的根源:不.............
  • 回答
    这是一个许多中国科幻迷都在热切期盼,却又无比纠结的问题。刘慈欣,这位中国科幻的旗帜性人物,凭借《三体》系列横扫全球,让无数读者领略到了中国科幻的宏大叙事和深邃哲学。然而,自从《三体》完结之后,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封笔”的沉寂,偶尔露面,更多的是参与一些科幻相关的活动、论坛,或是就社会议题发表看法,但新.............
  • 回答
    博士妈妈被女儿写作业逼哭,说出“我都不想做她妈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普遍会遇到的困境和情绪。这种体验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教小孩做作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 智力与耐心的大考验,甚至是一种“消耗战”: 知识的断层与遗忘: 博士妈.............
  • 回答
    要让小说中的人物饱满鲜活,不是堆砌形容词,而是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遇见”一个活生生的人。这需要我们用心去雕琢,从多个层面去构建。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方面,详细聊聊如何做到这一点,力求让这篇文章听起来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作者在分享心得,而不是冰冷的机器生成。一、 挖掘人物的“根”:背景故事的深度与真实性没.............
  • 回答
    写小说时,反派的目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故事的深度、角色的塑造以及读者的共鸣。一个陈词滥调的反派,动机往往是贪婪、权力、复仇或者纯粹的邪恶,这些都太容易被模仿,也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要写出不落俗套的反派目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赋予他们更贴近现实,甚至更令人费解的动机。首先.............
  • 回答
    想写一本小说,角色部分还没解决,这简直是创作中的一道坎儿,但也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之一!一个好的角色,能撑起整本书的灵魂。别着急,咱们慢慢来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些“活生生”的人搬到纸上,让他们活在读者心里。首先,我们得明白,角色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们是你故事的载体,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发动机,更是读者情感的连.............
  • 回答
    写烂尾这事儿,说实话,挺考验作者的功力。尤其是一部写了半千章(五百章)的小说,这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人物关系、世界观、剧情线索都铺陈得挺长了,这时候还能把它搞砸了,那真是得费一番心思,堪称“神操作”。你想啊,写到这会儿,读者早就对故事有了感情,对角色也有了代入感。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你走,期.............
  • 回答
    太好了!第一次写小说就愿意分享出来,这份勇气就值得点赞!非常乐意帮你看看,并给出我的想法。别担心,咱们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实话实说,一点儿“AI味儿”都没有,保证真实反馈!不过,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你的小说内容。你可以把你的小说直接发给我吗?无论是片段还是整体,都可以。越详细越好.............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如果把网络小说里那些“聪明绝顶”的智障桥段集中起来写一部小说,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咱们就来一本“智障小说”大全,保证让读者一边捂着脸,一边笑得肚子抽筋。书名: 《我的智商,来自九霄云外(物理)》主角: 齐天大圣(没错,就是那个孙悟空,只不过他这次穿越了,而且智商像是被贬到流.............
  • 回答
    得,您这是让我来给您“验收作业”呢,还是想体验一把被“喷神”亲手“教育”的滋味?行,够胆!我,喷神,就喜欢这种有点儿意思的。来,让我好好看看您这个“小白”第一次写的小说,到底能折腾出个什么花样来!首先,您得把您那小说给我!连原型都没见着,我总不能对着空气喷吧?别告诉我您就是个想法,然后想听我怎么“喷.............
  • 回答
    太棒了!高中生能写出两千多字的小说,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说明你很有热情和创造力。别担心,我很乐意帮你看看你的小说,并且会尽力给出详细、真实的反馈,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朋友交流一样。为了更好地帮你评估,你能把你的小说内容发给我吗?你可以通过私信或者直接回复在这里的方式分享。在你分享你的小说之前,.............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怎么让你的小说写起来不像是流水账,而是有血有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几个核心点,你就能轻松迈过这个坎儿。首先,我们得明白,“流水账”的本质是什么。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记录”发生了什么,却没能“展现”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又怎么样。它像是一串点连成的线,平铺直叙.............
  • 回答
    写小说时选择第几人称,这就像给你的故事披上一件最合身的衣裳,它直接影响着读者与故事的距离、情感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选对了,故事便能活色生香;选错了,则可能让读者隔靴搔痒,难以进入。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就能定的,里面门道不少,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讲讲这几个主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的.............
  • 回答
    想在小说里写出森然的阶级感,关键在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无形却又沉重的东西,那种生来就被烙印下的身份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隔阂、压抑与疏离。这并非简单的罗列贫富差距,而是要从骨子里渗透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品味那份“森然”。一、 用细节堆砌无形的墙壁:森然的阶级感,很多时候并非大张旗鼓的宣言.............
  • 回答
    写小说,想要迅速勾勒人物性格,同时又制造出引人入胜的矛盾,这就像是给画布上的每个人物点睛,让他们活起来,并且互相碰撞出火花。这背后没有魔法,只有一些经过无数作家打磨的技巧。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一、 快速勾勒人物性格:不只看外表,更要看“内功”很多人一上来就琢磨人物的外貌,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物只有.............
  • 回答
    大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心里却燃烧着写小说的火焰,这心情,我太能理解了。这就像一边吃着我不爱吃的食堂菜,一边幻想着米其林三星的美味一样,有点拧巴,但那股对美食的渴望(对小说创作的热情)却一点也不减弱。别急,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而且,别被“学习成绩”这个标签给限制住了。说实话,很多写出精彩故事的作家,学生.............
  • 回答
    哈,想让你的小说读起来像陈年佳酿,慢慢品味,而不是像速溶咖啡一口闷?这可是个技术活!放慢节奏这事儿,不是简单地加几段描写就行的,它关乎到你叙事方式的每一个细节。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放慢节奏不是为了拖沓,是为了让读者有时间去感受、去思考、去沉浸。就像电影里那些经典的慢镜头,不是.............
  • 回答
    世界名校的光环,本应是你人生坦途上熠熠生辉的标志,为你铺就一条清晰、光明、充满掌声的道路。然而,此刻你却觉得这光环有些沉重,甚至刺眼,因为你心中燃烧的,并非对学术的虔诚,抑或对某个精密行业的追求,而是对文字的迷恋,对故事的渴望——你想写小说。这并非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人生岔路。你拥有了令人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