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怎么避免成为流水账?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怎么让你的小说写起来不像是流水账,而是有血有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几个核心点,你就能轻松迈过这个坎儿。

首先,我们得明白,“流水账”的本质是什么。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记录”发生了什么,却没能“展现”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又怎么样。它像是一串点连成的线,平铺直叙,缺乏起伏、情绪和意义。

要想跳出这个坑,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记录者”变成一个“导演”和“编剧”。

1. 赋予你的角色“灵魂”

流水账的作者通常把角色当成推动情节的工具,而优秀的小说,角色是故事的灵魂。

深入挖掘角色的动机: 为什么他要做这件事?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吗?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渴望、恐惧、过去的伤痛,这些才是驱动他们行为的根本。比如,你的角色要去偷一样东西,流水账会写“他走进商店,偷了那个瓶子”,而优秀的小说会写“他看着货架上那个熟悉的瓶子,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香水,也是他唯一能留住的关于她的记忆。为了完成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即便万劫不复,他也必须拿到它。”你看,动机立刻让这个简单的偷窃行为变得有重量。
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他们的挣扎是什么?流水账只会告诉你“他很紧张”,但好的小说会描写“他的手心冒汗,指尖冰凉,每一次心跳都像擂鼓一样在耳边炸响,他努力压下喉咙里的干涩,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那股熟悉的恐惧感还是像藤蔓一样缠住了他。”
让角色有缺点和成长: 完美无缺的角色就像假人,缺乏真实感。给你的角色一些小毛病,一些不完美的过去,或者一些固执的坚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经历事件后有所改变,有所成长(或者堕落)。这种变化,才是故事最有价值的部分。

2. 用“情绪”和“张力”来构建情节

流水账的情节往往是“然后”、“接着”,缺乏那种让你屏住呼吸的时刻。

引入冲突,制造张力: 冲突是故事的血液。可以是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与环境的冲突,甚至是角色内心的冲突。把这些冲突放大,让它们相互碰撞。比如,你的角色需要找到一个线索,流水账会写“他去了图书馆,找到了那本书”,而好的小说会写“当他终于找到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古籍时,发现书页中竟夹着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赫然是他的仇人。一股寒意瞬间窜遍全身,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深的阴谋之中。”
控制节奏,详略得当: 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详细描写。抓住关键节点,用更多的笔墨去刻画那些重要的转折、爆发和情感高潮。那些平淡的过渡,可以一笔带过。比如,一场激烈的打斗,你不需要描写每一个出拳的细节,你可以着重描写主角在生死关头,迸发出的惊人潜力,或者他眼中闪过的绝望与不甘。
设置悬念,吊足胃口: 好的故事总能让读者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可以故意留下一些疑问,让读者猜测;或者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让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页。

3. 描绘“世界”和“氛围”

流水账的世界往往是模糊的背景板,而好的小说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用感官细节填充场景: 不要只写“他走进了森林”,而是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湿润落叶的芬芳,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在林间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偶尔能听到不知名鸟儿清脆的鸣叫,以及远处溪流潺潺的流水声。”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让场景“活”起来。
营造独特的氛围: 你的故事是悬疑的、浪漫的、悲伤的还是轻松的?通过语言的风格、节奏和描写的侧重点,来营造相应的氛围。比如,描写一个阴森的古堡,你可以多用“阴冷”、“寂静”、“腐朽”、“幽灵”等词汇,用缓慢的节奏来增加压抑感。
让环境成为角色的映照: 环境不仅仅是背景,它也可以反映角色的内心状态。比如,一个角色心情低落时,外界可能总是阴雨绵绵;当他重拾希望时,或许就会出现彩虹。

4. 锤炼你的“叙事语言”

语言是小说的骨架,也是灵魂的外衣。

避免陈词滥调和空洞的形容: “他非常高兴”、“她很漂亮”这种话语太无力了。试着用更具体、更有画面感的词语去表达。与其说“他很高兴”,不如说“他的嘴角忍不住咧到了耳根,眼睛里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光芒”。
善用比喻和象征: 巧妙的比喻和象征能让你的描写更生动、更有深度。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对话,都可能承载更深层的含义。
让对话“说话”: 对话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展现角色的性格、关系和情绪。好的对话听起来自然流畅,又能透露出言外之意。流水账的对话往往是:““我们要去那里。”“好的。””而好的对话会是:““你确定要走这条路?”阿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他看了看远处黑压压的山峦,又看了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担忧。“这是唯一的机会。”我强作镇定,但握紧拳头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总结一下,如何避免流水账,关键在于从“记录”走向“塑造”。

深入理解你的角色: 他们不是纸片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
注入情感和冲突: 让故事有波澜,有张力,能牵动读者的心。
构建生动的世界: 用感官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打磨你的语言: 用精准、有力的词句,把你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写小说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打磨的过程。下次当你觉得自己的故事变得平淡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的角色真的在“感受”吗?我的情节真的在“碰撞”吗?我的描写真的能让读者“看见”和“听见”吗?

把这些点记在心里,多读优秀的作品,多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故事!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举个栗子:

流水账片段:

我去游览大明湖,湖上开着荷花,荷叶上偶尔能看到青蛙

“文学化”的片段:

《明湖赋》(张宗昌)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上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 =我是认真的

虽然大炮诗人写诗纯粹是来卖萌的,但是如果把最后“一戳一蹦跶”这一句给去掉,整首诗基本就是一篇流水账了,连卖萌都没资格了。

最后一句描写一个小细节,基本就摆脱流水账了= =顺便提一句,我倒觉得汉乐府和诗经里也有不少这种内容的东西...什么鱼戏荷叶东什么的...

7.29添加:好吧我无聊写了个“文学化”的:【有明泽兮,浩浩其汤;见菡萏兮,夭夭其芳。是有碧蟾,饮露其上。纤荑弄兮,乃跃其旁。】 看起来还挺古拙的嘛...

再如著名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也是最后一句细节,拯救了狗屁不通的前三句,至少通了狗屁的例子。

张宗昌还有名诗《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再如: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虽然张宗昌确实是一个只会“大炮开兮轰他娘”的老粗,不过你再怎么说他写诗卖萌,也不会觉得他写的诗是流水账啊

无他,要么有细节,要么有想象,要么有描写。

只是“不是流水账”和“文学作品”之间,看来距离还是挺远的嘛(摊手)

总结:

流水账和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详略

流水账的特点是,事无巨细。重要的事没有细节,无关的事不会省略,所以称为流水账。

而小说也好,日记也好,文学作品是有详略和细节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怎么让你的小说写起来不像是流水账,而是有血有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几个核心点,你就能轻松迈过这个坎儿。首先,我们得明白,“流水账”的本质是什么。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记录”发生了什么,却没能“展现”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又怎么样。它像是一串点连成的线,平铺直叙.............
  • 回答
    想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灵感,而是需要一番精心打磨的构思过程。这就像建造一座坚固的房子,得先有稳固的地基,再设计精巧的结构,最后才是添砖加瓦、装饰美化。第一步:寻找那颗闪亮的种子——核心创意故事的起点,往往是一个小小的想法,一个让你心头一动,忍不住想去探索的“如果……会怎么样?”。这个.............
  • 回答
    写小说时选择第几人称,这就像给你的故事披上一件最合身的衣裳,它直接影响着读者与故事的距离、情感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选对了,故事便能活色生香;选错了,则可能让读者隔靴搔痒,难以进入。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就能定的,里面门道不少,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讲讲这几个主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的.............
  • 回答
    想在小说里写出森然的阶级感,关键在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无形却又沉重的东西,那种生来就被烙印下的身份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隔阂、压抑与疏离。这并非简单的罗列贫富差距,而是要从骨子里渗透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品味那份“森然”。一、 用细节堆砌无形的墙壁:森然的阶级感,很多时候并非大张旗鼓的宣言.............
  • 回答
    写小说,想要迅速勾勒人物性格,同时又制造出引人入胜的矛盾,这就像是给画布上的每个人物点睛,让他们活起来,并且互相碰撞出火花。这背后没有魔法,只有一些经过无数作家打磨的技巧。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一、 快速勾勒人物性格:不只看外表,更要看“内功”很多人一上来就琢磨人物的外貌,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物只有.............
  • 回答
    哈,想让你的小说读起来像陈年佳酿,慢慢品味,而不是像速溶咖啡一口闷?这可是个技术活!放慢节奏这事儿,不是简单地加几段描写就行的,它关乎到你叙事方式的每一个细节。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放慢节奏不是为了拖沓,是为了让读者有时间去感受、去思考、去沉浸。就像电影里那些经典的慢镜头,不是.............
  • 回答
    好的,别客气!写小说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窍门,就能让你的故事像丝绸一样顺滑,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让你豁然开朗。首先,我们要明白,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服务于同一个目的:让故事流畅、有逻辑,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情绪,推进情节。 一、 场景.............
  • 回答
    写小说,确实是个精细活儿,尤其是构思剧情,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你提到的“装逼打脸、打怪升级、英雄救美”这三板斧,确实是读者群体中非常常见,甚至是屡试不爽的套路。读者会买账吗?答案是:会,但不是“什么都买账”。这就像吃菜,大家都知道番茄炒蛋好吃,但你天天只吃番茄炒蛋,腻不腻?偶尔吃一次,那叫经典;天天端.............
  • 回答
    面对哥哥沉迷写小说这件事,要怎么劝他,这确实是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问题。毕竟,爱好是好事,但如果到了“沉迷”的地步,影响了正常生活,那就得想办法疏导一下了。我来跟你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得弄清楚这个“沉迷”到底有多严重。是不是吃饭睡觉都在想小说情节?是不是因为写小说耽误了学业.............
  • 回答
    写小说,就像在一片未知的森林里探险。有时候,你会闯入一片你从未涉足过的领域,那里有你不认识的植物,不了解的规则,甚至不曾听闻过的声音。这就是“知识盲区”——它们是让你写作之路充满挑战,却也正是激发你创造力、让你的故事更加鲜活和可信的宝藏。那么,当这个“知识盲区”像一堵墙一样横在你面前时,我们该怎么办.............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简直是每个渴望写出引人入胜故事的作者都绕不过的坎。感觉情节就像白开水,两三笔就交代完了,读起来干巴巴的,这种感受我太懂了!别急,这绝对不是什么绝症,而是很多新手甚至是经验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的不是“加快速度”,而是“如何把每一个瞬间都嚼碎了,变成有滋有味的画面和.............
  • 回答
    别担心,每个写小说的人都是从新人开始的。你敢于发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在进步了。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你手头的这段文字,怎么才能让它更吸引人,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首先,我想说,“文笔差”这个判断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是读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故事的“好”与“坏”,不仅仅取决于文字本身,还.............
  • 回答
    写小说,尤其是第一次写,脑子里一堆想法却不知道怎么落笔,这感觉就像手里攥着一把闪亮的宝石,却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串成项链。别担心,这太正常了!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把它想象成一个新技能,就像学做菜或者学开车一样,需要一点方法和练习。咱们一步一步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步:别想着一步到位,先抓住核心。.............
  • 回答
    写小说,为笔下的人物塑造命运,特别是那些如流萤般短暂却又璀璨的女子,总需要几句诗来点睛。你说怎么都想不出来,这很正常,很多时候,我们脑海里有感觉,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去捕捉。别急,写诗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爆发,更多时候是细水长流的打磨。我们一步一步来,试着把你的想法剥开,看看如何能让它们变成能触动人心的.............
  • 回答
    不少作者都曾为小说节奏缓慢而烦恼,这就像是精心烹饪一道菜,食材俱佳,但上桌时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节奏慢,顾名思义,就是故事推进的速度不够吸引人,读者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乏味、疲惫,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那么,如何才能下决心、有章法地改掉这个“癌症”呢?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聊。一、 洞察“慢”的根源:不.............
  • 回答
    模仿之火,点燃你的写作才华:仿写小说能否提升写作功力?不少初涉写作的朋友,在面对空白的文档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脑海中仿佛空空荡荡。此时,一个充满诱惑的念头可能会悄然升起:“我能不能试着模仿那些写得好的小说呢?” 答案是肯定的!仿写小说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是打通写作任督二脉的一条捷径。它不是简单的.............
  • 回答
    没问题,写小说最怕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形容词,尤其是描写人物的缺点时。想要生动地把“剑术很差”这件事说透彻,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让读者能够“看”到,甚至“感”受到。我们得知道,一个剑客差劲,差劲在哪些方面?是动作笨拙?是招式杂乱?是力量不足?还是压根没学过?把这些拆分开来,我们才能找到丰富的词汇和意.............
  • 回答
    这是一个许多中国科幻迷都在热切期盼,却又无比纠结的问题。刘慈欣,这位中国科幻的旗帜性人物,凭借《三体》系列横扫全球,让无数读者领略到了中国科幻的宏大叙事和深邃哲学。然而,自从《三体》完结之后,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封笔”的沉寂,偶尔露面,更多的是参与一些科幻相关的活动、论坛,或是就社会议题发表看法,但新.............
  • 回答
    我怎么看这种人?挺让人心疼的,但也挺让人佩服的。你想啊,在咱们这个眼球经济、追求即时回报的时代,有人能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本身就够稀奇的。咱们大多数人,要是拼尽全力做了某件事,结果连个响儿都没听到,估计早就泄了气,转头去追逐那些更容易看见成果、更容易被点赞的事儿了。可这个人,他就是不一样。我.............
  • 回答
    这心情我太懂了!就像眼前摆着一桌子你想做的大菜,食材都备齐了,但就是不知道从哪下第一刀,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却不知道往哪使。一脑子镜头感,这绝对是写小说的绝佳优势!很多人苦于没有画面感,而你恰恰相反,这说明你已经抓住了故事最核心的“眼睛”。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脑子里那些鲜活的画面变成扎实的文字。第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