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奶味的问题,建议阅读https://www.zhihu.com/answer/633519410
一、我司情况
我所在的企业是农投集团中垦乳业旗下的,而且是优质乳工程的参与企业之一,跟伊利和蒙牛是直接竞争对手。
二、事情的经过
这里指的标准GB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原标准是GB19301-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其中蛋白含量降到了2.8g,菌落总数放宽到200万CFU/g(ml)。
三、事件的分析
1.标准肯定不是伊利和蒙牛能决定,他们只是加工企业,没有这个能力,这个标准体现都是国家意志。
2.生乳标准降低而成品标准不降,意味着加工企业的成本会增加,所以乳企是不会希望降低生乳标准,而是提高生乳标准。
3.为什么蛋白质会和菌落总数标准会降低,真实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我国牧业和冷链的落后。国家为了保护牧业和冷链的发展制定的过渡标准。
四、原因分析
1.影响这两个指标的因素。
先说蛋白质指标,要想蛋白质含量高,散户养牛是肯定实现不了的,一定需要专业化的牧场养殖才能做到。从奶牛的品种、饲料、环境、挤奶设备等等各方面都会影响蛋白含量。因此大规模养殖是唯一的选择。
其次说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影响的关键是冷藏条件,挤奶储奶设备水平,加工厂与牧场的距离,尤其是冷藏条件和距离。
2.为什么降低的核心原因。
蛋白质指标在2008年之所以能达标,依靠奶农添加尿素、三聚氰胺等物质,不然绝不可能达标,事件爆发之后就发现绝大多数奶农的蛋白质指标都不达标,那国家总不能说全部关闭,只能是降低标准逐步转向规模化牧场。
菌落总数指标之前低的原因是允许在生乳中添加双氧水,这样达到菌落总数低的效果,双氧水不允许添加后根本无法达标。同样的国家也只能降低标准逐步转向规模化牧场。
五、农垦系统在做什么。
应该是2017年开始,业内开始在搞优质乳工程,其中一个部分就是生乳,只有生乳更好,才能做更好的低温产品。蒙牛和伊利低温产品较少,根本不参与。
优质乳工程的基础也是这几年大规模牧场的建设。比如我司,从2009年开始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我们现在定义的优质乳工程中生乳蛋白质不低于3.4g,菌落总数小于10万cfu/g(m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