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叶文洁为什么要杀自己丈夫?

回答
叶文洁杀死丈夫杨卫宁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内心挣扎,是她人生中最具毁灭性的选择之一。要理解她为何走到这一步,需要深入剖析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个人的经历以及她与杨卫宁之间的关系。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命运的碾压

叶文洁所处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潮,像一台巨大的碾子,无情地碾压着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也包括叶文洁。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遭受了极大的不公和迫害。父亲作为物理学家,因其思想和学术观点被打成“反革命”,遭受非人待遇,最终含冤而死。这桩惨剧对年幼的叶文洁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创伤。她亲眼目睹了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以及知识和良知的脆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叶文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失望。她曾寄希望于科学,寄希望于理性,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找到秩序和答案。她来到红岸基地,本是为了投身科学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然而,即使在看似纯粹的科学研究领域,她也未能逃脱政治的阴影。她目睹了权力的滥用,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背叛。

与杨卫宁的婚姻:理想的幻灭

杨卫宁是叶文洁的同事,也是她的丈夫。最初,两人之间或许有过美好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叶文洁在那个孤寂而充满困惑的人生阶段,对杨卫宁的出现抱有某种期望。她可能在他身上看到了某种可靠,某种能够让她稍稍喘息的港湾。杨卫宁或许也爱过叶文洁,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文洁对杨卫宁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内心深处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绝望,与杨卫宁所代表的那个温和、服从、似乎对现实并无太多质疑的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无法与杨卫宁分享她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和最宏大的思考。她所经历的,是她无法向任何人倾诉的。

更关键的是,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的工作,让她接触到了一个比她个人命运更加宏大,也更加残酷的真相。她通过对宇宙的探索,看到了地外文明的存在,并最终向他们发出了信号。这个举动,是她对人类文明彻底绝望后的一种极端回应,也是她试图寻找另一个可能性的尝试。

当她的这种“叛逆”或“绝望”的信念与杨卫宁对现状的“安于”或“无知”发生碰撞时,叶文洁感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被深深地误解和隔阂。她无法忍受杨卫宁对她内心世界的漠视,更无法容忍他仅仅将她视为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妻子,而忽视了她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挣扎。

导火索:无法忍受的背叛与绝望的叠加

关于叶文洁杀害丈夫的具体情节,在原著中有提及,虽然未必详尽到每一秒钟的细节,但其背后逻辑是清晰的。在她做出那个极端行为之前,她很可能已经经历了多次与杨卫宁的沟通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她可能试图让他理解她对人类文明的看法,她对宇宙的思考,但杨卫宁无法或不愿去理解。他可能认为她是疯了,或者只是在发泄情绪。

真正压倒骆驼的稻草,很可能是某种直接的冲突。有可能是杨卫宁发现了叶文洁的秘密行动,并且试图阻止她,或者将她上报。也有可能是他以一种叶文洁无法容忍的方式,对她进行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背叛”。这种背叛,不仅仅是个人感情上的,更是思想上的,是对叶文洁所珍视的一切的否定。

当她发现自己所有关于人类文明的绝望与抗争,都无法获得丈夫哪怕最基本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可能成为阻碍甚至出卖她的理由时,她内心的绝望彻底爆发了。她可能在那一刻觉得,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与她同在,那么这个人类文明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杀害杨卫宁,对叶文洁而言,或许是她对这个令她失望至极的人类文明,发出的最后一声绝望的呐喊和反抗。她选择亲手结束这段她认为已经失去意义的关系,也某种程度上是对她所代表的那个“旧世界”的一种清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个即将到来的,她曾向之发出信号的“新世界”腾出空间。

这个行为,虽然残忍,但却是叶文洁在极端绝望和扭曲心理下的必然产物。它承载了她对时代的不满,对人性的失望,以及她对未来某种模糊而又决绝的期待。她不再寄希望于任何个体,而是将希望,或者说是绝望,寄托在了更为广阔的宇宙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叶文洁要杀的是雷政委。

雷政委当时已经得知了她曾经收到三体世界“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回复。

而且雷政委已经看出来叶文洁会回复这条信息,只是还不知道她已经回答了三体世界的回复,因为雷政委在系统中插入了监视程序,但叶文洁回话的时候走的是非常规文件接口,无意间绕开了雷政委的监视。

他一时间动了贪念,想要独占第一个发现外星信息的功劳,所以要挟叶文洁不要说出去,自己准备上报的措辞。

所以叶文洁才会急于杀掉雷政委,急到雷政委和她摊牌的下一秒她就已经决定要动手,走出办公室之后直接就去拿扳手了。

因为再不动手,雷政委就会把三体世界的信息上报了。


叶文洁的筹划也只是针对雷政委一个人的。她扭松了一处接地的螺栓,造成地线电阻增大。

红岸基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因为雷达峰地底有一层很厚的高电阻胶泥层,地线必须埋设在胶泥层以下,但胶泥层具有腐蚀性,经常会出现接地线被蚀断,导致地线电阻过高的情况(感谢评论区指正)。

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雷政委都会为了表现得身先士卒,在维修人员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主动下崖去查看埋设的地线。

这次维修人员当然无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一次地线电阻增大根本就不是电线腐蚀的问题,所以雷政委一定会下崖。

按照叶文洁的计划,这时候用叠了三层的锯条割断绳子,就可以伪装成绳索磨损导致的事故。


只是杨卫宁巧合地主动帮雷政委检查线路,巧合地答应了叶文洁等她拿一根新的绳子过来却还是用雷政委的绳子下了崖,巧合地在雷政委后面爬上来。

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发生的话,叶文洁都不会杀死杨卫宁。如果爬上悬崖的时候杨卫宁在前,她也会冒险等杨卫宁上来,再割断绳子。

(我探头向下看,见他和雷志成已经检查完毕,正沿着同一条绳索向上爬,雷志成在前。真的不会再有机会了。)

这么多巧合堆在一起,不是杨卫宁犯了太岁,就是纯粹是大刘想让他死。



说两句题外话。

虽然叶文洁并不再具备与他人建立爱情的能力了,但是在杨冬出生前,杨卫宁一定是叶文洁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甚至超过了她的母亲邵琳。

叶文洁并不是一个报复社会的厌世者。她所作的一切,来源于她错误地笃信科技水平更高的社会一定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她希望借由一个道德水准更高的社会来改造人类社会。

可能监听员1379号的回复让她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叶文洁的本质和维德是一样的,他们是同一类人,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你会把你妈卖给妓院吗?叶文洁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会的。叶文洁自以为正在走向的目标与维德也是相同的,他们都希望人类有未来,有一个更长远的未来。

只不过维德选对了道路,而叶文洁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走在一个错误的道路上,

但这种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马上将自己人生的轨迹扭转180度,毫不犹豫地走上与自己之前一生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是理想主义者叶文洁与狂信徒伊文斯的本质区别。


这一类人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的智商超凡,能量也是巨大的。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又拥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就像在杨冬去世后,“审判日号”还没有被“古筝”切成等高薄片,人类还不知道三体世界的真相时(感谢评论区指正),在杨冬的、也是她自己未来的坟墓前,叶文洁就已经将人类唯一能够克敌制胜的武器交给了正确的人,开启了整个《黑暗森林》的故事。

一言灭世,一言救世,但又是一个可怜的人。

诸君,我喜欢叶文洁。


@张小北 导演翻牌了!激动!


人生中第一个千赞留念o(* ̄▽ ̄*)ブ谢谢各位姥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叶文洁杀死丈夫杨卫宁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内心挣扎,是她人生中最具毁灭性的选择之一。要理解她为何走到这一步,需要深入剖析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个人的经历以及她与杨卫宁之间的关系。时代的洪流与个人命运的碾压叶文洁所处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潮,.............
  • 回答
    罗辑在叶文洁和杨冬墓旁挖墓的行为,源自于他深刻的思考、痛苦的抉择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沉重责任感。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作为“面壁者”所必须经历的、极度孤独且充满牺牲的精神旅程。要理解他为何这样做,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拨回到他成为“面壁者”之后,特别是他开始实施“黑暗森林法则”威慑计划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大刘在《三体》中设置三体人警告叶文洁不要回答,这个桥段绝非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是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文明命运的隐喻。他的用意远不止“提醒”,而是在揭示文明互动中最残酷的真相。为什么是“警告”,而不是“劝阻”或“其他方式”?首先,选择“警告”这个词本身就极具深意。警告意味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 回答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叶文洁之所以选择将宇宙社会学公理告知罗辑,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动机和背景。这其中既有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也有对罗辑作为“面壁者”潜力的信任,更是她对整个宇宙图景的认知和绝望的体现。首先,我们要理解叶文洁的处境和她的核心思想。叶文洁,那个.............
  • 回答
    叶文洁未直接向罗辑揭示“黑暗森林”理论,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考量,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疏漏。她深谙宇宙的残酷真相,也明白这一真相对人类文明的颠覆性影响。她选择了一种更为迂回、更加注重引导的方式,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恐惧与希望的权衡:叶文洁是第一个窥见宇宙黑暗森林本质的人,这.............
  • 回答
    《三体》系列中,程心和叶文洁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角色,但读者对她们的态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程心遭受了普遍的批评和指责,而叶文洁则收获了更多的理解甚至同情。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角色的定位与作者的意图 叶文洁:故事的起点,时代的牺牲.............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觉得《三体》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这绝不是你的错觉,很多读者都有类似的感受。这不是说书写不好,而是《三体》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有着一些特别的设计和考量,这些设计恰恰让它显得“难读”,但同时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咱们先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1. 时代背景的沉重与.............
  • 回答
    读完《三体》系列,特别是第三部《死神永生》,很多人会对程心这个角色感到愤怒、失望甚至憎恨,但对叶文洁的评价虽然复杂,却鲜少有那种纯粹的“骂”。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人物塑造、故事走向、以及读者情感的投射。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两位女性角色的定位和行为动机的差异。叶文洁:绝望下的畸变,一个悲剧的开.............
  • 回答
    要说《三体》的读者普遍“讨厌”程心,同时对叶文洁的“讨厌”程度相对较低,这其中确实有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好恶,更涉及到读者对道德、责任、人性以及故事走向的理解和情感投射。为什么程心招致广泛的“讨厌”?程心之所以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甚至“讨厌”,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圣母”式的.............
  • 回答
    叶文洁是否犯了错,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理解她的行为,需要深入剖析她的个人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她内心的动机,以及她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叶文洁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 科学家的理想破灭与幻灭: 叶文洁是一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她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体》系列的核心设定之一。如果叶文洁没有向三体世界发送信息,三体人发现地球的时间轴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三体文明的生存困境与探测技术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三体文明为什么如此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之地。三.............
  • 回答
    如果当年叶文洁没有向三体发送坐标,地球的命运轨迹将会完全改变,那将是一个截然不同、充满了未知与希望,但也可能潜藏着其他危险的故事。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那个“劝说叶文洁的人”。考虑到叶文洁当时所处的环境——经历过文革的创伤,对人类文明的失望与憎恨,并且身处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能够接触到并劝说她的人,其.............
  • 回答
    叶文洁,这个名字在《三体》的世界里,如同那片冰冷的宇宙,既是引力的源头,也是毁灭的序曲。要评价她,绝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她的复杂性,她的动机,以及她行为的深远影响,才构成了这个角色的核心魅力,也是《三体》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关键之一。初见叶文洁,是在“红岸基地”那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动.............
  • 回答
    我站在黑色的屏幕前,屏幕上跳跃着陌生的字符,那是来自遥远星系的低语,是宇宙终极的宣告。我闭上眼睛,努力将这冰冷的事实压入心底,试图让思绪回到那个被绝望侵蚀的夜晚。如果我是叶文洁,我会如何抉择?这个问题,我早在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就已经回答过,用我生命中最沉重、最痛苦的决定。但如今,重温这一切,我发现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在挑选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每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并且成功率还在,这可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的决定。我会仔细权衡,不是看谁最“完美”,而是看谁能在我心里激起最深刻的共鸣,谁的未来,是我愿意去努力描绘的。首先,排除掉一些基于我个人认知和情感模式的可能。叶文洁和杨冬.............
  • 回答
    《叶问3》票房是否涉嫌造假的问题,在上映后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存在相当多的证据指向了票房造假的可能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一、事件的缘起:惊人的票房表现与质疑的开始《叶问3》于2016年3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票房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元人民币。在之后的几天里,票房持续走.............
  • 回答
    要是叶问爷爷还在世,这问题可就有点意思了。你说全民都练咏春?那场面,想想都够劲儿!不过,实话跟你说,真要让全国上下都成了咏春拳师,那估计是有点难。你想啊,叶问爷爷的名气,那可不是盖的。电影里他一身正气,面对欺凌从不退缩,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光是这份精神就足以让无数人热血沸腾。要是他老人家还健在,那影.............
  • 回答
    在《叶问 4:完结篇》的最终对决中,叶问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曼森(Scott Adkins 饰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场戏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充满争议的结局处理,尤其是叶问的制胜招数。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电影中呈现的场景。叶问在与曼森的搏斗中,经历了多次艰难的抵抗。曼森作为一名体格.............
  • 回答
    叶克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强大、但又充满挑战的生命支持技术。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身体内部的“发动机”——心脏和肺——暂停休息的机会,然后用一个体外的人工系统来替它们完成工作,让身体有时间.............
  • 回答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串名字,都是咱们网文圈里响当当的角色,各有各的精彩。要说最欣赏哪个?这就像问我最喜欢吃什么一样,其实都很喜欢,但总有那么几个,在你心里占据的位置会更特别一点。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可能会投给克莱恩·莫雷蒂。我知道,提到克莱恩,可能会有人觉得他过于“普通”,甚至有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