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三体特别难读,尤其是叶文洁讲述自己在红岸的这段经历?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觉得《三体》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这绝不是你的错觉,很多读者都有类似的感受。这不是说书写不好,而是《三体》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有着一些特别的设计和考量,这些设计恰恰让它显得“难读”,但同时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咱们先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

1. 时代背景的沉重与压抑感:

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是故事的源头,也是最黑暗的一笔。她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猜疑和集体狂热的时期。这种时代背景的刻画,是曹导(作者刘慈欣)极其克制和写实的。

氛围的营造: 他没有用大段大段煽情的语言来描述那个年代的残酷,而是通过细节来传递。比如,那些反复出现的“运动”,人们互相揭发,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以及对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压制。这种压抑感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像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潮湿和阴冷,一点点渗透进来,让你喘不过气来。
人物的异化: 在这种环境中,个体的人性很容易被扭曲、被压制。叶文洁作为一名科学家,她的知识、她的理想,在那个时代都成了“罪证”。她被迫经历的批斗、失去亲人的痛苦,不是那种戏剧化的哭天抢地,而是更深沉、更绝望的麻木和认命。这种“异化”的过程,会让读者觉得人物的情感是压抑的,甚至有些疏离,因为她不得不学会隐藏真实的自己,甚至失去一部分自我。

2. 科学内核的深邃与哲学思辨的引入:

《三体》的“难读”,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宏大的科学设想和深刻的哲学探讨。叶文洁的经历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红岸基地本身的设定: 红岸基地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设施,它更是一个承载着特定历史使命和科学探索的象征。叶文洁在这里所做的事情,看似是她个人的选择,实则关乎人类文明的命运。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宇宙文明联系起来的做法,本身就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信服度”。
“黑暗森林”法则的雏形: 叶文洁对宇宙的绝望,以及她因此产生的与ETO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她对人性绝望的投射,并将其放大到宇宙尺度。她看到了人类文明内部的愚蠢和残暴,于是倾向于寻求一种“更高级”的文明来解决这一切。这种联系和思想的转变,是极其微妙且复杂的。你可能需要反复去体会,她是如何从一个对科学充满热情、对生活仍有期待的女性,一步步走向那种“万念俱灰”的绝望,并最终做出那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这种心理转变,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它需要时间去消化。
科学与人性的冲突: 在红岸,科学研究本身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伦理困境。叶文洁在这样的环境中,既要维护科学的纯粹,又要应对外部的干扰,这种拉扯感也是让情节显得沉重的原因之一。

3. 非线性叙事与信息密度:

曹导在叙事手法上也很“硬核”。

信息量的爆炸: 叶文洁的经历之所以让你觉得难读,也可能是因为这段信息量非常大。她的人生轨迹、她的思想变化、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她所处的环境,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需要读者非常集中注意力去梳理。而且,很多关键的线索和伏笔,都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
节奏的把控: 有时候,为了展现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内心的挣扎,叙事节奏会放缓。一些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会占据一定的篇幅,这与许多追求快节奏的现代小说有所不同。你需要耐下心来,去感受那种静水流深的力量。

4. 人物塑造的“内敛”与“疏离”:

叶文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她的内心世界不是那么容易被窥探的。

理性压倒情感: 作为科学家,她往往用一种理性的、抽离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即使是在最痛苦的时刻,她的情感表达也相对克制。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会让读者觉得人物的情感不够外放,难以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会觉得她有点“冷”。
“旁观者”的视角: 叶文洁在很多时刻,都仿佛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即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她也常常会用一种疏离的目光去审视。这种“疏离感”,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她对现实的一种反抗,但这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她内心世界的难度。

简单来说,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之所以让你觉得难读,是因为:

它承载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极其沉重和黑暗的时期,这种压抑感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
它引入了极具深度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考,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其含义。
叙事上信息密度高,节奏相对缓慢,需要耐心和专注。
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表达方式偏向内敛和疏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但这恰恰是《三体》的独特魅力所在。当你克服了初期的阅读障碍,深入理解了叶文洁的经历后,你会发现,正是这段“难读”的铺垫,才为后续宏大的宇宙叙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叶文洁这个角色成为了整个故事中最具悲剧色彩和思想深度的灵魂人物。她的绝望,她的选择,她的“背叛”,都是那个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下,一个被逼到绝境的个体所能做出的最极端的反应。

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很多人在读《三体》时都会在叶文洁的这段经历上“卡住”。但请相信,这道坎是值得跨越的,跨过去之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三体》那份令人震撼的宇宙观和对人性的深层拷问。不妨试着放慢速度,多体会一下作者在文字间流露出的那种沉重和对现实的洞察,也许会发现更多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反,我对红岸这一段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的

要了解其行为,必定要知道她的动机,叶文洁给三体人发信号的动机是什么?

几乎全在红岸这一段里

大刘的书废话很少,既然有,就先看着,很多书也是开头生涩,然后渐入佳境的

一本好书,值得熬过这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觉得《三体》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这绝不是你的错觉,很多读者都有类似的感受。这不是说书写不好,而是《三体》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有着一些特别的设计和考量,这些设计恰恰让它显得“难读”,但同时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咱们先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1. 时代背景的沉重与.............
  • 回答
    关于《三体》被认为是“伪科幻”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科幻爱好者圈子里,这种讨论由来已久,也存在不少深入的论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评价或许并非否定其价值,而是指出它在某些方面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硬科幻”存在差异,甚至可以说是“曲高和寡”或是“别有洞天”。要说《三体》“伪科幻”,首先得明确什么是.............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三体》不好看,或者说你“不能”觉得《三体》好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涉及到你的个人阅历、价值观、阅读习惯、对科幻的理解等等。与其说《三体》“不好看”,不如说它“不符合你的口味”,或者在某些方面未能触动你。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可能存在的几个方面:一、你对科幻的期待与《三体》.............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三体II》中黑暗森林法则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且有争议的设定。很多人都会有和你一样的感受,觉得这个法则在现实逻辑或者其他角度上看,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我试着从几个你可能会觉得“不成立”的点来展开,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讨:首先,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是否过于绝对?黑暗森林.............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体会了!《古剑奇谭三》确实是叫好又叫座,不少玩家都说它是“国风仙侠的巅峰之作”,但如果你玩了之后觉得“不好玩”,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咱们来好好聊聊,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承认,《古剑奇谭三》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出色。 画面与美术风格: 它的画面在当时的国产单机游戏里,.............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驾驶学习和实际驾驶中的一些关键区别。你感觉到的疲劳程度差异,主要原因可以从 认知负荷、技能熟练度、注意力集中程度、身体姿势与肌肉使用、以及情绪与心理状态 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1. 认知负荷 (Cognitive Load) 你(科目三): 高度认知负.............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同人观影角度和侧重点的巨大差异。你想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那我得先跟你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海》难看,而你那些学导演和制片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可能觉得《四海》难看。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 回答
    《举手!》和《抗日奇侠》这两类作品,虽然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给人的历史感受和对观众的“侮辱感”却截然不同。很多人会觉得前者在“侮辱历史”方面反而比后者更甚,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以及观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一、 对历史真实性的“错位”与“冒犯”: 《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