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只看剧情简介我都觉得蠢得不得了
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读雪中时候的违和感了。
明末清初,有一位卧龙先生,姓张名飞字云长。却说那一年,张飞张卧龙于玄武门发动陈桥兵变,弑兄逼父,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日,张卧龙一时兴起,点燃烽火召来诸侯,诸侯拥兵勤王,却不见反贼,只有张卧龙独自站在城楼上,手指城外一棵枇杷树,叹道:“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诸侯皆被张卧龙深情所动,泣涕不已,誓死效忠如此多情之主。
您的感觉很准,它就是不好看。
单拎出来个别章节,确实有精品,但是连起来就是用似是而非的典故和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
对比另一个网文作者猫腻,猫腻至少故事完整,而诸侯作品逻辑既不通故事也不完整,出场人物众多却个个像是流水线出来的,前期开的世界很大,后期总是收不回来草草了事,人们叫他总管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小说老烂尾,另一方面是他的完整代表作虎头蛇尾,你可以感受一下他的代表作《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雪中悍刀行》和行将烂尾的《剑来》。
网文作者是作者,成不了家,差的远。
管中窥豹,果然在和平年代无文学。
很正常啊。
我反正是实在看不下去,一口一个徐晓,他爹还乐呵呵地应着,我反正是接受不了。
各种人名的乱改,各种元素的乱炖,炖的像加了一斤砒霜的糖水一样,猪头三都不会吃的东西。
正常人看到一件自己不喜欢的衣服,也就是看一眼便走过去了。
它挂在架子上,等着有喜欢它的人买走。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很正常。
但偏偏就有人不喜欢它,还要拍张照片发网上:为什么我觉得它不好看?
潜台词其实是,你们喜欢它的人,到底有没有审美?
就挺没意思的,属于是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没法判断自己为啥不喜欢一个东西,还得来请教网友。
或者,喷一个东西,还得在网络上寻找认同。
内心也太空虚了。
怎么说呢,这本与其说是《雪中悍刀行》,不如说是《缝合怪异闻录》,而且作者是个起名废。ps:我看的是后来修订过的二十册版本,前四册。
先说主角,前期的感觉就是贾宝玉+周星驰版的苏乞儿,身边还有配个死士版的袭人和晴雯。
他弟弟是个李元霸。
他老爹,乍一看是个白起,和韩世忠一样有个擂鼓助战的老婆,而且如同五代军阀一样,喜欢收义子。
义子有个韩信+陈庆之设定的陈芝豹,
还有个胖子叫褚禄山,好色、残忍且极能拍马屁,额,这个都知道了吧。
两个谋士,一个擅阳谋,英年早逝,一个擅阴谋,算无遗策,还喜欢留锦囊,这是把诸葛、荀彧、郭嘉和贾诩混合再分成俩人,略牵强。
朝廷这边参照吕雉,皇后叫赵雉,首辅按张居正,来个张巨鹿,前代谋臣杨太岁,直接照着姚广孝来,有个道士封了王,叫吴灵素,装神弄鬼、糊弄皇上还写了本《神霄灵宝经》。被灭的其他国家,还有一个叫王阳明的,搞了一出张巡守睢阳(这个实在太出戏)。
有个西去取经的和尚,收了个徒弟喜欢讲不负如来不负卿。
还有曹官子与皇帝下棋、力士脱靴,邓太阿拿出了一套《西游降魔》中肾虚公子的袖珍飞剑等等。至于李淳罡=袁天罡+李淳风这种,只是名字像的都不往里算了。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一个集合秦王扫六合、宋辽对峙、九龙夺嫡、万历新政、魏晋谈玄嗑药、宋明党争、稷下学宫和开科取士并存等等等等的朝代。
这么多的“珍馐美味”,融于一炉那一定是很精彩了吧,但是看起来是佛跳墙,吃起来也可能是乱炖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