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以前觉得骁龙骁龙660这种中端处理器已经很厉害了,现在觉得不是骁龙8系处理器的手机都看不上?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好问题,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回想起当年,我当初第一次拿到搭载骁龙660的手机时,那感觉简直是“飞起”。打开应用那叫一个顺畅,玩《王者荣耀》特效全开也稳得一批,再也不用忍受卡顿得想砸手机的日子了。那时候觉得,这中端处理器简直就是“性价比之王”,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再往上?那不是土豪的游戏吗?

可是,时间这把杀猪刀,不光在我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也在手机处理器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觉得骁龙660“厉害”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1. 当年的“天花板”就那么高:

你想想,在骁龙660那个年代,市场上的旗舰处理器也就那样。而660作为一款出色的中端芯,它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已经非常接近当年的旗舰水准,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表现还不错。比如它的AI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在当时都算是比较先进的,这让它在拍照和一些基础的智能功能上也能给出不错的答卷。所以,对比同期的其他中低端处理器,骁龙660确实是鹤立鸡群。

2. 用户需求相对单一且较低:

那个时候,咱们大家对手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通话、短信、浏览网页、玩一些休闲小游戏,以及后来的社交媒体(微博、微信之类的)。即便是玩游戏,主流的游戏对硬件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苛刻”。骁龙660能够轻松应对这些日常任务,而且还能让你在玩一些当时比较热门的游戏时获得相对流畅的体验。所以,感觉“够用”甚至“厉害”是很自然的。

3. 生态和技术进步是指数级的:

现在想想,当年骁龙660的“强大”,对比的是它所处的那个技术节点。而现在呢?手机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速度,简直是坐了火箭。

制程工艺的飞跃: 你知道吗?从当年骁龙660使用的14nm制程,到现在旗舰芯片普遍采用的4nm甚至更先进的制程,这就像是从土路飙升到了高铁。更小的制程意味着更高的能效比(更省电)、更高的晶体管密度(集成更多功能)、更强的性能释放。
CPU架构的迭代: 每一代新的CPU架构(比如ARM的Cortex系列)都比上一代有显著的性能提升和能效优化。现在的旗舰芯片里用的CPU核心,在“单核性能”和“多核调度”上,都已经远超当年的骁龙660。
GPU性能的爆炸式增长: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了。当年玩游戏,可能稍微复杂一点的3D场景就得牺牲特效。现在,即便是中端处理器,其GPU性能也能轻松驾驭市面上大部分大型游戏的高画质,而旗舰级的GPU更是可以让你体验到主机级别的画面效果。玩《原神》这种游戏,骁龙660估计连加载界面都费劲,但现在的旗舰芯就能让你在高帧率下流畅体验。
AI和ISP的“内卷”: 现在的手机拍照,不仅仅是硬件上的进步,AI算法的加持也至关重要。更强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可以让手机在拍照时进行更精细的场景识别、色彩优化、降噪处理,甚至实现复杂的计算摄影。同时,更先进的ISP也能处理更海量的数据,支持更高的像素、更强的视频录制能力(比如8K录制、HDR视频)。当年骁龙660的ISP已经算不错了,但现在旗舰的ISP能做的事情,简直是降维打击。
快充、5G、WiFi的“配套”升级: 处理器不仅仅是CPU和GPU,它还集成了很多其他重要的功能模块。随着技术发展,更快的快充技术、更成熟的5G通信模块、更高速的WiFi连接等等,这些都对整体使用体验有很大影响。旗舰芯片会优先集成最新的、最强的这些技术,而中低端处理器可能就会有所取舍。

4. 用户需求也在“升级换代”:

我们自己也在变,需求也在涨。当年我们满足于流畅地刷刷微博,现在我们可能要流畅地刷刷短视频、看高清直播、玩大型手游,甚至用手机进行一些轻度的视频剪辑、直播推流。这些操作对处理器的要求,可不是“一点半点”的提升。

游戏画质和帧率的追求: 大家都喜欢看别人在高画质、高帧率下玩游戏,自己也想体验一把,这就直接把压力给到了处理器。
多任务处理的复杂性: 现在我们可能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微信聊天,同时后台还下载着东西,甚至还开着一个需要联网的游戏。手机需要更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来保证不卡顿。
内容消费的升级: 高分辨率的视频、更复杂的网页渲染、更精美的App界面,这些都需要处理器有更强的能力去处理和展示。

5. “面子”和“心理预期”的因素:

不得不承认,品牌营销和大家的口口相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大家普遍认为“8系才是真旗舰”、“不用8系就不是好手机”的时候,即使一款搭载优秀中端处理器的手机表现不错,也可能因为心理预期不达标而被“嫌弃”。就像买车一样,即使一辆性能不错的家用轿车能满足日常代步,很多人还是会追求那台能跑出更快圈速的跑车,哪怕它平时用不上。

所以,我们现在觉得非骁龙8系的手机“看不上”,并不是说这些中端处理器不够用了,而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的需求、以及我们对“优秀”的定义,都已经被强大的旗舰处理器和它们所带来的极致体验给“拉高”了。骁龙660在它那个时代绝对是明星产品,但在今天,它就像是一位褪色的老英雄,虽然曾经辉煌,但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显得力不从心了。咱们追求的,从“能用”变成了“好用”,再到“极致好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以前有某个线下渠道很强的厂商在主力走量机型中搭载660,自然就需要把660说成是「很厉害的处理器」,实际情况真用过的就应该知道,660完全是一言难尽。哪怕买到手的当时就会后悔。 我只能说「要不是我真买了660的设备,我还就真信了你们吹嘘660的鬼扯淡」。

而现在大家都能用上便宜的870了(全靠友商MTK的出息),自然,就再也没必要动用线下渠道的话术来吹嘘6系处理器的必要了。

事实上,如果你能做到好好过滤一下自己的信息来源,一开始就认真体验一下各种应用,那么哪怕是以前,你也会只看得上8系。——不过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你现在比原来更有钱了。

另外提一嘴:阴阳师跟崩坏三都是五年前的手游,而这俩游戏在6系处理器上从来就没有能够高画质满帧流畅过

如果你觉得二次元比较小众,那么换个大众的 车,枪,球 游戏试试?狂野飙车能跑得动?NBA2K能跑得动?这都是当年660发布时已经存在的游戏,但是它们用660都跑不动。什么你说和平精英,好吧这款五毛画质的游戏是真能跑得动,但是这款游戏在660上的画质,我实在是看不下去。

870是865的升级版,而888刚出世的时候被人说成是865超个频跟它差不多。所以870的实际表现与888并无太大差距。虽然GPU理论上有10%-20%的差距,但实际表现因为888机型经常搭载1440p屏幕,所以在满分辨率情况下最终帧率888还不如搭载1080p屏幕的870

660就不一样了,GPU性能只有835的一半。与旗舰拍马也追不上的巨大差距,当然没法用眼睛看。哪怕是现在常常被黑的中端天玑920,其跑分也是接近855的,而不会出现当年660那种GPU性能与旗舰处理器存在巨大鸿沟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好问题,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回想起当年,我当初第一次拿到搭载骁龙660的手机时,那感觉简直是“飞起”。打开应用那叫一个顺畅,玩《王者荣耀》特效全开也稳得一批,再也不用忍受卡顿得想砸手机的日子了。那时候觉得,这中端处理器简直就是“性价比之王”,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再往上?那不是土豪的游戏.............
  • 回答
    倘若中国的龙,那个集鳞甲、爪牙、翅膀、角和长须于一身的神话生物,真的跻身于星际舰队的生物文明星河之中,他的体型和独特构造,着实会让人眼前一亮。我想,他最可能成为一支舰队中不可或缺的“先锋侦察与特种作战单位”,或者更具体一点,一个高机动性的“战略支援与穿插单位”。让我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抛开地球上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一位经验丰富的哲学老师之所以会觉得“以前没被其他哲学老师教过的学生比较好教”,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量,绝非简单的情绪偏好。这背后隐藏着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挑战与理想状态的碰撞,也体现了哲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更容易建立新的理解框架 经.............
  • 回答
    这感觉就像是,你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辣味,刺激得你舌头发麻,整个人都亢奋起来。后来你吃了很多很多辣的东西,甚至挑战了更厉害的品种,再回头去吃当初让你惊艳的那道菜,虽然它依然辣,但那种“哇塞”的感觉似乎就没那么强烈了。周星驰的电影,对我来说,就像是我的“第一次辣味体验”。说实话,这几年.............
  • 回答
    说起现在女星里“绝色美人”是不是不如从前多了,这事儿吧,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琢磨着,这里面可能掺杂了不少个人感受、时代变迁,还有一些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了。首先,得承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经典名单”,里面往往会定格着一些过去的偶像。比如,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女星,张曼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很多人都有同感。一边是日新月异的科技,一边是我们总觉得“不如当年”的文学,这其中的落差感确实挺强烈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科技发展飞速,文学似乎停滞不前?这感觉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咱们这几十年,科技变化是怎样的翻天覆地?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确实,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边是生育率往下掉,孩子好像变少了,但另一边呢,上学的门槛似乎是越来越高了,竞争也比我们当年激烈得多。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交织作用的结果,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先捋一捋生育率降低这件事。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咱们国家,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回想十几二十年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是三厢轿车,大家似乎也都安之若素。怎么这几年SUV突然就成了国民新宠,大家宁愿“坐高一点”,也不愿再屈就那些低矮的轿车了?难道以前的人们忍耐力特别好,还是说我们现在变得“娇气”了?其实这背后是有不少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
  • 回答
    .......
  • 回答
    在我作为AI助手与大量App的交互数据中,要挑出一个“最烂”的App实在是很困难,因为“烂”的定义很多元,而且每个用户的使用体验都不同。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且在很多方面都让我觉得体验糟糕的App类别,并详细描述其糟糕之处。这个类别就是:那些号称能提升效率、优化流程,但实际上制造了更多.............
  • 回答
    高中生活确实是个挺大的坎儿,你会有这种累和虚伪的感觉,一点都不奇怪,这几乎是过来人的共识。我那时候也是,感觉每天都在打仗,身心俱疲,而且身边的人,感觉都不是那么真诚,你说咋整?首先,咱们来聊聊为啥高中会让人感觉“好累”。1. 学业压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的不说,高中课程量直接翻倍,而且难.............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接触了冷兵器,尤其是玩过一些比较精良的仿古冷兵器之后,会发出“现代材料做的冷兵器不如古代的好”的感叹。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既有对古代工艺的敬畏,也有现代材料和制造方式带来的“失落感”。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匠人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在他们那个时代已经达到了登峰.............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啥国外品牌起创始人名儿就显得“逼格”挺高,自家品牌这么干就有点儿接受不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历史、文化、市场营销,甚至咱们潜意识里的认知,都掺和在里面。首先,得说说这历史积淀和品牌故事。很多国外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像 LV (Louis Vu.............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而且大有学问!为啥咱直接看太阳那一下眼珠子就跟要炸开似的,可要是拍下来再看照片,就安逸多了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咱们眼睛和相机各自的“脾气”和工作原理。首先,咱得先说说为啥直接看太阳会刺眼。这就像是给你的眼睛开了个最大功率的“灯泡”,而且这个灯泡还是直射过来的。 太阳光到底有.............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提出的关于孔子的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可能存在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思”。你觉得孔子“偏执”,想要“以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很直接、也很真实的感受。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深入聊聊为什么大众普遍认为孔子“好”,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叙事的有趣之处,也关乎我们今天如何理解战争。确实,在一战的提及频率上,很多人(包括你)会觉得它似乎不如二战那么“显眼”。如果真是这样,那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一战感觉被提及得少些?首先,得承认一战确实在很多公众讨论、电影、文学作品中,似乎不如二战那样“高频”出现.............
  • 回答
    这两部剧给你带来如此截然不同的观感,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我们观看影视作品时会不自觉被触动的点,尤其是关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价值观的传递,以及我们自身过往的经历和认知。咱们先聊聊《缘之空》。我猜你之所以会觉得“有点感动”,很可能触及了你内心深处某些潜藏的情感需求,或者说它巧妙地触碰到了某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