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对草民来说可有可无。但实际上5g属于侵略战略之一。
为啥要给别人修路?造电网?就是为了使这个国家对自己产生无法替代的依赖。
就拿用电来说。为啥中国电网用落后低效能的220v电,而不是更加节能安全的100v?就是因为工业标准被苏联占据了,在自己穷的时候被援建了一大堆,丢了可惜只能继续用。
5g也是这个东西。你没发现我们援建了好多国家华为5g吗?有的还倒贴钱为啥?道理想明白就知道了。
新时代带炼钢铁,新时代“粮食食品增量蒸馒头法”。
5G技术不是骗局。但5G的宣传是骗局。
我们先搞清楚目前5G的几个限制:
首先,5G基站的覆盖半径100-300米。大概一个中学那么大。
再者,基站(包括5G)是通过网线(光纤)连网的——你可以理解类似于一个巨型Wi-Fi路由器——也得插网线(光纤)。
最后,5G基站成本较高这个不用说了,还很费电,寿命是几年(不到十年)——覆盖面积是4G基站的百分之一,耗电和维护是4G的几倍——运营同样的范围,成本可能会是4G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以上这些,不是什么阴谋论,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全部是公开的事实,随手可查。
搞清楚这些以后,5G远程医疗首当其冲就是个骗局——只要你能找到传统有线宽带,拉一根网线,比任何无线信号都稳定安全得多。
由于5G基站只有100-300米覆盖范围的限制,并且5G基站也需要连光纤。所以只要有5G的地方,一定有传统宽带。
而在没有传统宽带的地区比如说大草原上,既然你连宽带都没有,难道你基站联网用的是爱?——传统宽带都建不起来的地方,一定没有5G。
(题外话:大草原上能有2G、3G甚至4G信号?因为这些基站射的远,一个2G基站覆盖半径5-10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只需要一个基站,4G基站覆盖范围小一些,半径也是几公里这个级别的——你连上的信号可能是几公里外的基站——就算这样,大草原上还是有很多没有2G信号的地方——连2G的覆盖都成问题的地方,你跟我说可以用5G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即视感?)
其次,5G自动驾驶也是骗局——5G的自动驾驶概念类似于万车互联,通过控制中心AI统一调度。理想很美好,如果实现了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但是,这需要路上的每一辆汽车、每一辆电动车、每一台自行车、每一个行人,甚至任何有可能溜上马路的阿猫阿狗,每一只都要装上5G。否则,只要马路上有一个行人没装5G,那整个系统就完球。
5G认为某个空旷的路口——可能正行驶着一辆没有5G的车,或者自行车,又或者是一个横穿马路的行人或者阿猫——甚至有可能是前车掉落的一块没有装5G的水泥砖——可是5G不知道,撞过去?
然后…5G还要覆盖到每一条路的每一个犄角旮旯,以几百米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hmm
然后万物互联,笑笑就好。5G用的也是正儿八经的电,用爱发不出来的那种电。而插电的东西绝大多数都在室内。既然在室内,基于Wi-Fi的正常物联网不能用?关键还不要钱——如果用5G,各种设备直接暴露在公网的风险先不提,另外要不要给每一个设备买一张5G卡?我就问你这个流量到时候收不收钱?
什么?你说随身物品?随身的物品里装电池的只有手机,只要你不拿手机来做高精度武器的制导,4G已经证明足够。
难不成你还要在鞋子、帽子、内衣裤都分别装一块电池?——也有道理,5G智能驾驶就靠在每个人的鞋子上装电池,这主意看起来不错——不过哪天鞋子没电了,上街可要悠着点。
至于VR、AR,这些概念本身就接近骗局,跟5G都没啥关系。VR、AR目前最基础的问题都还没解决:投影设备——头上要戴巨型头盔,随身还需要至少一个充电宝大小的电池,就这德行怎么出门?其次,VR、AR和5G在应用这个方面更是难兄难弟,没有什么应用场景。
(VR、AR领域,小型轻量化的设备?不是没有。但越轻量化的设备,效果就还不如10块钱的VR纸盒子装手机,也不会省一分电,你依然要拖着充电宝)
什么?你说仅限在家里(室内)用?既然在室内,为什么不直接用Wi-Fi或者插网线?跟5G有什么关系?
综上,可以看出,为了推广5G而大力宣传的应用场景,全部是骗局。
但是,这里也要讲清楚,5G这个“技术”本身不是骗局,技术上的先进性客观存在——极低的设备端延迟,极高的带宽,极为精准的定位——这些都是事实——不考虑成本和覆盖难度的话,他确实是非常非常先进的。
但应用场景和成本的问题实打实的摆在眼前。
目前能用的上5G技术的领域,大概勉强就快递、物流仓库,工厂里那种自动装卸,或者港口码头集装箱,机场货运这些。
极端一点,还有动物园,科研单位,或者涉密单位里配备5G电子脚镣来监控人员/动物。
这样的场景,因为范围固定,所以1-2个基站,机场码头大一点最多3-5个基站足够了——成本还算能接受,应用也明确——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都是专用网络,跟普通人没啥关系,甚至都完全不需要连公网。
而宣传的那些应用场景,要么跟5G没什么关系,要么瓶颈压根不在无线连接这一块,要么有比5G更好的方案(插网线)。
所以说,5G天花乱坠的宣传,就是一场骗局。
其实关于技术进步,说得远一点:是不是越先进,越快的就越好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曾经这个世界上运营过协和号客机这个东西?
5G之后校园网体验是有明显的提升的,往服务器上传数据集、模型权重什么的快了非常多。
有人发了3g宣传图了,那我给你们看看5g的宣传视频截图:
以下均选自工信部5g宣传片,一年多过去了,看看实现了多少
好家伙,先是战术目镜,ar显示文字(未实现)
还是ar,别说目镜了,我还没见过这种精细程度的ar技术(未实现)
弱智机器人,“1+1等于几? 不知道”.jpg (这算实现了吗,外壳算实现了吧)
好家伙,全透明手机(未实现)
厨房,放上东西立刻识别并告知营养是否均衡(未实现)
无人机送外卖(极少数发达城市实现中)
好家伙,白天开全息投影,精彩(未实现)
冰箱自带显示内容(未实现)虽然我觉得实现起来不难,但确实未实现
经典无人驾驶(未实现)交警狂喜.jpg
好了,熟悉的远程医疗又来辣(未实现)
vr技术现在才到哪不用我说吧,(未实现)
车窗带显示器,(未实现)虽然我也觉得不难实现,但确实没实现
看这表情看来小女孩对车窗做无实物表演还是挺累的
好了,战术目镜环节又来了,不知道这位演员按一下什么都没有的镜腿会发生什么
好家伙,黑白半身像出来了,我寻思你一个眼镜怎么扫的全身???
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标准合家欢结局,综上所述,5g到底是什么,请随意解析。(本人也购买过华为p40,对5g的感觉就是基本用不上,至于实际的技术实现,我也确实没见到。个人浅见是在研究通信技术的同时刺激一波消费。)
跟5g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这可是标准的 工信部 5g宣传视频 ,至于有人要洗地,那建议去问问工信部为什么拍这种视频,XD。
另外,不是我只放了没实现的技术,而是几乎95%的视频内容就是这些,不信的人大可以去自己搜,至于为什么他要放这些好像和5g没什么关系的“先进”技术,你得问工信部,毕竟视频里每一项技术的旁边,都会标上“5g”的字样。
很喜欢财政部长与记者的关于5g采访的两段对话:(视频详见其他回答)
记者:那么5g现在走的是?
部长:是手机,民用的路。
记者:是走偏了?
部长:不不,这是你说的,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不过确实现在的5g技术对于个人来说没啥用。
别吵架,另外一篇回答说的很好,5g只是通信技术,没有骗局一说,说的骗局是基于5g的应用场景,也就是上述的这些宣传片的内容,这些天花乱坠的内容才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们鼓吹出来的骗局,同作为底层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毕竟人民团结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才不会把 5g 当做是提高售价的标签,人民才能真正受益。结尾升华完毕,over。
我就是你们说的营销号,可能花粉们和华为黑粉都会痛恨我,我就匿名了
首先声明,5G只是一个失败的技术迭代,没有吹的那么神,甚至连4G都比不了,无论是速度,稳定性还是信号,这些我也清楚
但是我依然要吹,因为我要恰饭,这年头赚个钱非常不容易,而且靠工资生活不知道哪辈子才能买房,所以我开了几个自媒体账号,来恰饭
我有公众号,头条号,知乎号,抖音号,粉丝最多的账号已经50万了,我最近半年的爆款文章都是靠吹出来的,我文章的画风类似于下图
只要是对华为有利的,我使劲吹,把他捧成神,只要是对华为有害的,我把他包装成好的,给它洗
不要问我是喜欢华为还是对华为有仇,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都不是,我就是缺钱
我当时决定做自媒体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搞流量,看了无数运营课,文章课,什么标题,排版,定位,粉丝维护,引流,变现,我是张口就来,但是有用吗?没用!因为这些实操的时候,根本没用!!为啥呢?因为太卷了,现在创作者太多了,狼多肉少,以前我用心写点专业知识,或者段子或者鸡汤,排版标题什么的用心一点,一个月总会有那么三四篇十万加,现在,呵呵,平均流量几千
我在抖音更惨,几十万的大号,平均播放量1000,我跟着运营课,跟着大神改进我的运营方法,就这么说吧,光是知乎上运营方法,我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什么完播,点赞,评论,转发,流量池,我都能张口就来,结果呢?全都没用,是他们这些运营老师讲的不好吗?完全不是,他们这些老师讲的非常好,但实操起来就是没用
别的先不说,咱们就说公认最容易运营的抖音
抖音现在就是个人工平台,已经不是算法平台了,抖音之前是靠算法,只要你作品好,就有机会火,现在是人工干预太严重,只要你充钱,你才有机会火,那么没充钱的话,就不给机会,毕竟每天能给到的展现就那么多,毕竟每个抖音用户最多每天只能刷几千条视频,充钱的把这几千个坑占没了,不充钱的想火?对不起,看运气!哦,对了,不充钱也可以火,但有个条件,前提你是刘德华或者各大馆芳媒体,否则没流量
说的有点远,运营的一切方法和技巧,实用性都变差了,那么怎么才能火?
我个人的方法是人性,人性是不变的,男的看到了爽文小说或者美女,就会点赞关注,女人看到玛丽苏,就想停留一下,包括我做营销号,华为和5G的文章,我写的对吗?大部分都不对,但是我能调动读者情绪啊,我也能获得转发点赞评论关注呀!同时顺便偷偷跟你们说一下,我还能变现,变现方法就是卖手机!
你让我讲技术,我当然能讲,我18年有个号就是专门讲科技的,当时做的不多,公众号7万粉丝,月收入才1000多,要是继续下去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但是累啊!我周更两条,累的我头发都掉没了,结果呢?就1000,有时候还赚不到钱,现在呢,只要写点情绪化的文章,我就能躺着赚钱,为什么不做呢?
而且最后我要说的是,写这些沸腾文,有以下几大好处
1,粉丝群体不讲逻辑,只要你能让他心情激动,什么关注呀,转发呀,冲动消费呀,都有了
2,不会被封号或者处罚,这个是各大官方爸爸们喜闻乐见的文章,放心恰你的饭就行了
3,确实赚钱,也有流量,而且容易写,你让我写专业的知识内容,我最多能做到一周3-4篇,你让我写这种文章,我一天5篇,多的话一周50篇,我就是生产队的驴
最后说一下,你不用问我怎么写,知乎上全是经典案例,随便给你贴一个你就知道了
更新一下,今天3月16号,华为宣布5G将要收取专利费,同时,我的新文章也出来了,可以在相关知乎问题,以及相关公众号里看一下,我文章内容你们都猜的到,就是使劲吹,就是各种好,虽然这样做有点过分,但是对于各位喜欢运营,想要靠文案做副业的同学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大家刷到了我尽量保持沉默,内心里笑一笑就好
哦对了,我吹捧华为和5G收费的内容现在已经是热度非常高了,并且很多花粉粉了我,今天单篇涨粉数已经5000➕了
3月21更新
其实在网上争论华为也好,5G也好,输赢都没有任何意义
钱到了你自己手里,你能养活家人,还上房贷,那才是真正的快乐,与其在这亢奋,沸腾,还不如自己去尝试一下,靠我说的方式赚钱,养活自己的家人和妻子,等真正赚到了钱,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你在这争论的再好,说的再亢奋,房价还是那么高,菜和肉还是那么贵,工资还是那么低,又有什么用呢?考虑考虑现实吧,赚钱才是硬道理,今天起,评论区我关了,不是怕你们喷我,因为喷我的花粉和黑粉也是我其他号的粉丝,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只是想给学运营的同学提供一种思路,评论区还是干净一点比较好
更新:4月23号
华为造车了,相关问题和热榜好几个,硬捧依然有我,不过这次流量不怎么好,可能是大家突然变理智了,也可能是华为造势不够大
华为造车这波热点说实话,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不好做,因为华为造手机我们能带货,华为造车就难了,华为粉丝买个手机还是绰绰有余的,你让他们买车,估计没几个人真的买,都是口头上支持,所以我先搞流量吧,等流量起来我们想别的方法变现
试想,如果在另外一个时空,Intel和微软忽悠政府后,全国政府、国企的办公电脑全部更换Intel最新的i9处理器,操作系统全部升级到Win11,截止2021年2月,就花了2600亿,后续可能还需要花几千亿,老百姓会怎么看?
还是因为拿走这几千亿中最大头的,是华为,大家就觉得自己勒紧裤腰带纳的税,去养了华为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那些人,就是肉烂到锅里了?
3G当年能大规模普及,是因为智能手机出现了;
4G当年能大规模普及,是因为大量的视频应用多起来了,同时国内3G上的特别晚,给大家一种4G来的很快的感觉。
另外,由于当时中国移动使用的TD- SCDMA技术(又是一个国产技术)不成熟,移动急于升级到4G,好摆脱网络比电信、联通差到局面,因此移动火急火燎的上马了4G。
我记得有个帖子说的很好,5G是先进技术,华为研究先进技术没有问题,但先进技术不等于要大规模建设,华为忽悠大规模建设5G,是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发展,忽悠政府、忽悠老百姓的做法。
5G,本该是一个在华为所在的深圳、东莞小规模试点的东西,结果全国大规模建设了。
————————————————————————————————————————————
没想道华为就是流量密码,但凡说华为不是的帖子,就如捅了马蜂窝一样。
需要回复的太多了,主要问题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第一:5G如果不先进,国外为啥研究,美国为啥限制5G相关技术、芯片。
我从来没有说5G不是先进技术,也没有说华为不该研究5G,我的观点是,华为研究5G可以,国家支持华为,在少数地区试点也没有问题(走不出实验室的东西很难完全成熟),但在相关技术没成熟,应用场景没有普及之前,就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甚至回复中某人说在东北某市的某小镇都建设了5G,这完全就是浪费国有资产。
第二:国外也在大规模建设5G。
下面是2021年11月的数据,中国一家占了70%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成超过165万座5G基站,而中国更是直接建成了超115.9万座5G基站,占到了全球已建成5G基站数量的70%。
另有2021年9月的数据,韩国占了11%,也就是中韩两家加起来超过了80%。
但是韩国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在首都圈生活,这种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因为用户密度高,无论几G,反正都要多建基站才能满足用户容量需求,5G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就不大了。但中国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那里有这么高的用户密度。
最后我想说的时,自从5G开建后,过去财大气粗的电信运营商在中西部省份的省公司,居然出现了财务危机,个别省份的移动公司都出现了短期欠薪情况,可见5G建设的成本压力和不理想的运营效果。
第三、3G和4G和智能手机的关系
这里用一张图,不是特别精确(我记得沃达丰的3G是2001年就开通了),但至少能代表主流使用时间。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IPhone之前的诺基亚的智能手机、黑莓的智能手机、使用WM系统的智能的手机,不算智能手机。
我当年是诺基亚E系列手机的重度用户,我在2.5G网络和3G网络下都用过诺基亚的全键盘手机,我同时也是国内联通版3GS iPhone的用户之一,我承认和iPhone比,诺基亚、WM、黑莓这些手机都有差距,但在iPhone出现前,这些智能手机是你能通过手机看新闻、处理邮件的唯一选择。而且用这些手机处理邮件、看新闻也绝对不是在勉强使用,而仅仅是用户界面简陋,刚开始有一定的学习门槛。
2008、2009年的时候,我经常在动车上用诺基亚的回复邮件,说实话感觉不比今天用IPhone体验差。
而我当时对网络使用感受是,2.5G的网络,如果使用手机处理邮件,看WAP网站的话,类似今天你用联通、电信的3G网络看360P或480P的视频,能看,不流畅、不爽。
也就是说,当年3G网络并不是先有网络,才有使用场景的,而是场景和网络同步发展起来了,3G网络也不仅仅是iPhone能发挥它的作用。
4G网络也是类似,视频网站很早就在PC上有了,只是3G时候网络慢,资费也太贵,没有手机端罢了,4G时代,随着大流量套餐的出现,视频网站纷纷推出手机端,而且逐步高清化。
但5G,我们目前在PC上、游戏机上,都找不到一种应用,是4G不能承载,5G就能很好承载的。
再更:————————————————————————————
很多朋友拿修路和跑车来举例子,认为5G大规模建设应该先行。这个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筑路的技术是已经很成熟的技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技术改进不大,不存在2020年修的高速,2030年看的时候技术层面大幅落后的情况,这从银行能给高速公路建设20年这样的长期贷款就能看出来;而5G属于发展很快的通信技术,2020年的5G和2025年的5G,除了理论、标准一致,具体实现层面差距很大,你建设后如果不能在几年内发挥效益,7年左右后,现在的5G基站,设备就是电子垃圾。
即使几年后我们找到了5G在手机上的应用方向,5G被大量需求,我们现在建设的5G,也得丢进垃圾堆重新建设。
扩展阅读,当年大唐主推的3G是如何让近2000亿打水漂的。
我合理推断你煽动百姓怀疑祖国复兴大业
看我回答前,先看一个问题:博尔特100米短跑花了9秒58,小华跑50米花了7秒2,请问谁快?
1.认为小华快,毕竟小华短跑只用了7秒2
2.认为博尔特快,博尔特平均每秒跑得距离更大
如果你认同是第一个,下面我的回答你就别看了,建议关掉页面;如果你认同第二个,说明你有一定逻明白对比需要控制变量。
5G宣传自己下载速度1Gbps甚至10Gbps,4G只有100Mbps或者150Mbps。
那么问题来了:
上图Intel 4G基带1.6Gbps速度,这速度怎么和各种5G宣传图说得不一样!高通骁龙855之后的4G基带达到2Gbps以上速度又是怎么回事?
稍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都知道,频段越宽,可传输信号的空间就越大,常见4G LTE是20MHz的宽带,而5G呢,起步就是100MHz。然后号称5G速度比4G快几倍。4G可从来没说自己只能使用20MHz,4G LTE Category 18就在100MHz宽带中下载速度达1.2Gbit/s,和5G在100MHz理论速度一样的。
上图才是目前4G最高下载速度,,1TTI是1000Bit,也就是3.5Gbps,国内4G基站接入是Cat.6也就是最高301.5Mbps的下载速度。我强调3.5Gbps是目前4G最高速度,因为LTE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意思,这并不是说最终速度。
5G对于接入设计与4G不同,没有做上限设定:
4G与5G速度本质都是香农公式延伸(接近容量实现):
B代表频宽。5G比4G快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如果要准确的表达,应该是100MHz的5G理论传输比20MHz下的4G要快,5G的B>4G的B,说白了,就是4G分配频宽就那么点,把5G频段给4G使用,他们拉不开差距。还有5G中大量MIMO技术,4G中也存在大量MIMO,要知道无线电中MIMO对于传输不是倍数关系,A设备4天线,B设备8天线,然后B设备是A设备传输两倍,不是这样的,这种大量MIMO应用是SNR的改善,而不是增加通道。5G传输采用LDPC编码,4G采用Turbo码,在信道容量实现上两者差距不大。5G测速往往很占便宜,能测试本身就代表了基站接入较好情况,如果走到郊区远离两者基站,或者地下室测试,就会发现4G下载速率可能是5G的几倍,也可能出现xMbps除以0Mbps的情况。
无线电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越强(和一般人理解的穿透不一样,一般人是把反射当成穿透)。香农公式SNR表达:
功耗不变情况下,随着传播距离加长,信号衰减,特别是在室内情况不利于高频信号传播,5G比较差,于是有一个解决办法,更多数量5G基站覆盖就行了,于是宣传5G基站小型化特点。
5G对比4G建设,电信运营商做同样覆盖,花费了更大数量的设备投资,数倍的电量消耗,这些不利于自己的东西,5G就不宣传。
要知道基站设备处理芯片用了昂贵的10-5nm制程(4G基站芯片制程28-20nm),传播范围小了这么多,竟然功耗还大3倍?一些相关利益公司,为了卖设备然后就编造各种名词,什么Bit/Hz,而且还是拿着4G低级接入以此来证明5G快,难道不知道对比需要控制变量法?他们清楚4G与5G在同样的频宽下速度是接近的,装糊涂呢。
厂商们还搞出GB/kWh能效的名词,也就是1度电传输多少数据量,数字越大能效越高,以此来证明5G虽然耗电大,但数据传输量也大,整体能效高!可是,这种能效有Bug啊,这明显频率越高或传播范围小的设备会显得“能效”越高,那几百元的Wi-Fi 6设备,功率才24W,速率高达4.804Gbps,这样一算,GB/kWh的能效都飙到9万去了,吊打5G基站。那运行在60GHz频率的IEEE 802.11ay那成了外星人科技了。
这也是4G与5G区别最大的地方,但这种低延迟单指指终端到基站的(5G NR200米范围),个人用户上网,基站还走光纤到承载网,最后到核心网,你要打游戏或是看电影,最后还是要通过光纤走到某个地区的服务器,也就是说,这种低延迟对个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对于工业场景,非用5G不可情况下非常之少,也就是服务于5G基站范围内的设备,如果需要接入互联网,这种延迟就没有太大意义。
这因为设计上对延时做出要求,也一定程度影响5G信道编码之争结果。LDPC,Polar(极化码),Turbo,这些编码都是属于香农极限的实现方法。最早被淘汰的是Turbo码,应用在3G/4G技术上,并不是因为它老旧,相反它比LDPC新,Turbo码十分优秀,但Turbo迭代解码造成耗时长,10Gbps下载速度耗时不小,那20Gbps,30Gbps呢,Turbo时延就更大了,Turbo在这方面挺无辜,3GPP对5G画大饼把Turbo画死的。Polar和LDPC之争,已经与技术没什么关系,更多是话语权的争夺,最后以LDPC方案略胜一筹,控制信道采用Polar结束。
如果看不明白4G与5G区别也没关系,我举个粗糙的例子,小明说一包泡面分量不够吃,那解决方法太简单了,买两包面。5G本身就是提大频宽来的,导致结果是增加基站数量,运营商电量增大。那没有实惠的方法呢,没有(因为4G还是5G算法都是理论接近或者等于香农极限)。因为买两包面费用是消费者出的,有些人一包就吃饱了。5G基站也这样,用5G全面代替4G只会让建设成本和基站电费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很多人并不在乎最高速度是4G 300Mbps还是5G 1000Mbps,他们在乎的是多少GB/元的流量费。
以前49元冰激凌套餐就能有无限流量,19元29元套餐流量就足够一般人使用。而不是为了把客户引向5G下架曾经实惠的套餐,推出的5G套餐又特别贵。当然,LTE逐渐升级方式会让相关厂商很难赚钱,大规模铺设5G才能让他们吃饱喝足。
我没有说5G彻底失败,它适用于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高速路难道不比县道乡道好?大规模铺设5G设备,就像村村通高速一样,可以做到,但没有那个必要。
从目前状态来看,我认为未来低频的2G GSM以及CDMA2000 1X会被LTE-M与NB-Iot取代,3G的电信CDMA2000 1xEV-DO和移动TD-SCDMA设备已经拆除了,毕竟这两个制式太坑。联通的HSPA很好,不过还是会逐渐取消。4G LTE和5G NR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总的来看,5G在人口密集地带使用还行。全面铺设,就明显是中了相关利益厂商宣传的圈套。
5G可从来不是华为掌控的,那是3GPP组织制定移动通信规范,3GPP核心是各地通信相关的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工信部)就是3GPP的Partner。公司以成员身份进入Partner,在规范实现上,就会抱团起来推自己受益的专利进去。
再说,5G数据传输信道用的是以高通为首的LDPC方案,所以华为与5G关系是:华为是5G厂商之一,不能领导5G也不是5G拥有者。5G没了华为,5G设备照常生产,发展没有阻碍。华为没了5G,那日子可不好过。
5G通信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支撑,天线、滤波器、功放、基带。基带相关企业都是购买Cortex-A/R/M授权,DSP购买或自己做都可以,这运算单元结构相对简单,没控制单元复杂。华为的技术主要涉及基带中控制及运算的部分,也就是基带的软件层面上。高通、爱立信、三星、诺基亚在其中都有很多专利。
基带外的射频部分,能根本性的决定信号质量的好坏,基带的那部分反而是次要的,然后再是内部空间设计决定。一般来说金属壳手机信号相对差(金属屏蔽),手机越小信号相对差(内部干扰)。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是5G非常重要的支撑。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疑惑,高通都把带有5G基带的芯片卖给华为了,华为新手机用上高通5G芯片了,怎么还不支持5G?因为别人不卖射频器件了,没5G射频怎么支持4G。但如果4G芯片基带运算能力够强,就你会奇怪的发现:4G芯片+5G射频竟然能够支持5G通信,而5G芯片+4G射频不支持5G。所谓4G芯片5G芯片是噱头,本质上就是基带单元的运算能力。4G芯片如果调用其它AP模块理论上能变成5G芯片,但代价就是应用程序受限或者没法使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在电路上加一块5G基带芯片,就像高通855做的,支持5G的高通855手机,其实内部有两块基带的。
说应用场景还得从发展史说,1G(第一代无线蜂窝技术)是模拟信号,2G是数字信号带来抗干扰与音质上巨大提升,模拟升级2G GSM是理所应当的,但GSM本身就是给语音通信设计的,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哪怕后来GSM扩展出GPRS。EDGE数据通信,但信道小本质没有变,而且致命缺点就是使用电话语音和联网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使用。
2G升3G出现了分裂,联通用的是W-CDMA,后续称作HSPA,可以说“血统”最正。电信贪便宜用的是高通CDMA2000 EV-DO,高通后来自己都觉得不行,跑去建设W-CDMA了。移动最倒霉,国内为了省专利费,拉上西门子搞了个自主TD-SCDMA让移动用,这网除了中国也就是尼加拉瓜有,后来建设4G最积极的就是移动了。
从发展上看,2G到3G的转变才是最大的,是具有革命性的,是互联网从有线到无线的延伸。3G逐渐被淘汰不是3G技术不够好,而是制式的混乱走向统一,也就是4G LTE。
下图是手机QQ2003/QQ2004的界面:
下图是手机QQ2005界面:
下图是手机QQ2007界面:
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小在乱改历史,4G应用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要知道中国是2009年1月7日发放3G牌照,手机QQ2007已经拥有收发照片,单向视频聊天的功能。2G时代,手机用户在线听歌,看短视频的人虽然少,但不是没有,我记得当年视频许多.3gp .flv格式的,甚至还有功能机Java版网游。
国内3G时代,才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期,4G牌照是2013年12月4日发放,在此前2011年与2012年,入门智能机已经有了128到256MB运存。而上图手机QQ2007内存消耗才2MB,强劲的手机性能,联通3G从7.2Mbps升到42Mbps,哪怕是移动和电信在除拥挤时段也能达到100-200KB/s速度,这些条件都给现在移动应用提供了支撑。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2021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033亿GB,同比增长38.7%。也就是手机上网用户平均每天652MB流量,现在手机也由增量进入存量时代。
截至2021年6月,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较2020年12月净增17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为584万个,占比为61.6%;5G基站总数96.1万个,其中2021年上半年新建19万个。
可以看出5G建设已经慢下来,如果5G替代4G基站,同样覆盖基站至少1500万个,估计也有不少人明白5G是怎么一回事了。
目前移动应用场景下网络音乐128-384Kbps,网络游戏也就是8-256Kbps,网络消耗最大的是视频,但现在编码也拉到了H.265 快到H.266和A V 1,1080P(2K)也就是2Mbps-8Mbps,4K是8Mbps-32Mbps,国内4K偏低,8Mbps-16Mbps的样子。32Mbps几乎能满足全部的场景了。满足不了的,可能也就下载和测速类了。
在目前移动应用上,确实找不到什么非5G网络不可的应用。或许在非常密集的人群会有接入4G基站接入能力不足情况,但4G演进也是可以增加接入的。除了接入外,5G能宣传最多就是工业场景。仔细分析这些所谓5G工业场景吧,就会发现,4G也行,甚至Wi-Fi 6也行。就像搞出什么5G救护车,就是个宣传的噱头,用4G信号还更好点,不至于跑在城市5G信号断断续续,跑出城外救护车直接没了信号。
首先我对5G的描述是客观事实,它与4G LTE在技术上是同级的,它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获得更高频宽同时也造成室内5G信号差,国内把广电低频分配给5G,信号会明显变好,同时缺点也会表现出传输速率小。也不是所有场景都是低延迟的,如果只把5G好一面展现,那不就是:
结合十种致命武器于一身,达闻西研发终极必杀武器——要你命3000
美国不仅打压华为,连中国出口一些物品也会打压,哪怕是出口棉花美国也会捣乱,按这逻辑难道是中国棉花太先进了吧。个人认为美国打压华为主要是看到了华为在通信技术上有反超甚至威胁美国相关企业的可能性,这不代表华为技术领先,也和5G好不好没关系,高通整体技术上还是领先于华为。
还有,在美国自身看来,不想给卖华为一部分产品没有什么问题。美国并没有严厉制裁华为,华为仍然从美国进口最新的桌面处理器和显卡芯片,现在已经可以购买高通5G芯片与5G基带,连5G基带都卖给华为了,至于华为手机还不支持5G,美国可不管,那就是华为自己射频部分没本事。总不可能想要什么,美国就一定得卖什么,不卖还要骂美国。
国内企业4G天线、射频、功放器件都能做,还有基带和制程要求不高,国内半导体厂可以做。现在5G的射频器件没有,基带和处理的芯片制程还高得要命,又得去找Tai Wan的TSMC和韩国三星半导体。
把4G比做马路,5G比做高速公路本身就不恰当,自己又不懂技术,被利益厂商宣传一番就乱比喻,什么都说不上来再来句5G未来可期。
还有网上存在着一些谎言,某些人用这些谎言指责他人。什么我国没有4G专利,有5G专利,发展5G长远看对我国有利,你们阻止5G建设,你们是汉 奸!
这么一说的话,5G通信是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比如射频前端,2G的GSM非常便宜,十元可能还不到,已经淘汰了;多模4G,五六十元;5G差不多要200元了(大致成本)。4G国内还能做配套,5G射频都是进口,国内14nm还能生产4G基带,5G的5-7nm你只能去海外做。而且射频前端的集成度很高,意味着每多卖一部5G手机,国内厂商就少卖一块4G射频,市场份额变小利润变小,那研发5G射频的钱都没了,你这样支持发展5G,就是打压国内科技企业,让外国从射频到基带与处理器都在赚,而且赚得盆满钵满比4G时代还多,你支持5G的话,是不是要叛国啊??
一部5G手机,同时支持4G,3G的制式,涉及到4G或者3G的专利,都是要交费的。再说,5G相关专利属于公司,专利费也是公司拿走,交给谁不是交,如果能少交,谁愿意多交费呢。
我个人并不反对5G,它在一些场景表现有优秀一面,技术上有缺点也有优点,但全面铺开建设,建设费和每天的电力消耗实在太大,没必要这么着急,少量铺设再观察比较好。
问题最大的地方,是现在的主干网络吞吐能力建设严重不足。
说到底基站,只是个终端,真正的数据交换还得看主干网络
有一种大棋论是这样的,如果我国不花大力气去搞xxx,让外国人一直掌握xxx的话,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被收割,全民都要被收割,只有自己掌握了才如何如何。
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但也不是四海皆准。
比如原子弹、航天技术,国家不掌握的话就会被别人收割,这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进步、产业革新,虽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但也并没有所谓的什么收割。
举个例子,遍布大街小巷的二维码,就是日本人的东西,收割你了吗?收割中国了吗?如果今天有人说建议国家花钱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替代二维码的方式并且全民推广,其意义在哪里?
曾几何时,入境的Wi-Fi和蓝牙都被阉割,打的旗号也是要国产替代,即所谓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结果呢,自己根本做得差太远,民愤太大,最终放开,试想现在大家的移动设备上没有Wi-Fi和蓝牙是有多大影响?而你被收割了吗?中国被收割了吗?
移动当年要做掌握在自己手中的3g,花了n亿上tdscdma,结果是屎一样的水平,移动自己都不好意思叫3g,对外都只好意思叫g3,还是要脸的。那几年是联通最舒服的时光。现在扯什么大棋,那你的td接着用啊,怎么不接着用了,怎么不接着提了?
以前中国运营商对座机来电显示都要收费,手机漫游要额外收费,现在不收费了,是因为咱们掌握了自主可控的来电显示技术了还是自主可控的手机漫游技术了?
98年的CPU是单核166Mhz的频率,内存16MB。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8核3.0Ghz的CPU多少钱,16GB内存多少钱?中国掌握CPU技术了还是掌握内存技术了?人家怎么不仗着技术进步和技术优势卖你1万块1个i3呢?说好的收割呢?
大棋论有一种假设是,全世界都在针对你,都想害你,所以你要自主可控才能对抗全世界。
当然,我们不能天真的认为全世界谁谁都是好人,我们也没必要寄望于别人的恩赐,事实上,用最基本的利益分析、博弈论、贸易理论、宏观微观分析一样可以很好的描述和预测。
我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资源要用在刀刃上。基础科学、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物流、航空航天……哪哪儿不要花大钱的?有的领域不惜代价也要攻克,有的领域跟住即可,有的领域有安全的备份即可。
5g是那个必须不惜代价建设的领域吗?
一个小问题,假设如果电力、双碳问题和5G冲突了,保哪个?(据估算,一个5G基站年耗电费30万元,而一个4G基站是10万元;再考虑到覆盖范围……)
等到推广50G的时候,49G也会卡到要死的……
朋友,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去移动公司包了一个5G套餐,然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很多人都不知道,4G的理论最高带宽是300Mbps,也就是下载速度37.5M/s。
实际上吐血了都达不到。
5G来了,4G就给你限速了
任正非自己都说了。。5G没有必要。
但是华为公司几十万人,电信通信这个产品线几十万人,都需要靠这个吃饭。
这种东西就好像牛油果一样。你说牛油果是不是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镁、亚油酸和必需脂肪酸,有助于强韧细胞膜,延缓表皮细胞衰老的速度。是的。但是吃苹果是不是会有一样的效果。其实也是的。
但是为啥,大家在吹牛油果呢?因为牛油果种植商给钱了。牛油果种植商要靠这个吃饭。
从技术上来说,主干核心网的速度目前是比5G慢的。
评论区很激烈,总结回复一下各位的质疑:
1、5G不局限于手机终端,没错,但是华为当初吹5G时候把4G贬到土里,现在又回来吹自己魔改4G,并对5G一脸冷漠,这操作骚不骚?我是不是为黑而黑,你们可以自行观看当初相关华为手机的发布会。
2、别人家的5G应用的飞起,我说的就是友商手机芯片,不要跟我讲为了收专利费,专利费才几个钱,华为消费者业务一年营收5000亿,丢了西瓜拿芝麻安慰自己?还有说惹急了掀桌子怎样,你倒是掀一下看看,哪怕发一个专利警告?
不说手机,就5G建设,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跟华为竞争5G建设项目?真的天下第一卡别人脖子,会有这种情况?你见过田伯光跟风清扬竞争剑法的吗?
3、要开除我国籍什么的,你们歇歇吧,你不好用啊,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爱中国不比你们差,但我比你们多了一个“实事求是”,仅此而已。
————————————————————————————————————————
原答案:
不是要黑谁。
国内的宣传一度让我以为5G技术华为天下第一,华为不让你用5G,你的5G就算被卡脖子了。
后来美帝不让制造商代工华为5G芯片,华为用不了5G,这没办法,咱们自己芯片制造技术就是满足不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但魔幻的是,别人家的5G应用的飞起。
但魔幻的是,别人家的5G应用的飞起。
但魔幻的是,别人家的5G应用的飞起。
而此时的华为,可以拿着4G的芯片告诉大家,我可以把4G优化的比5G一样好,所以即便我是4G,你也得掏5G的钱来买。
脸不红心不跳的。
两年前我就开始跟 5G 吹对线了,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5G 吹们依然没有拿出一个能打的项目说没 5G 不行,都两年了,还是一堆车轱辘话。
两年前就有人摆事实讲道理说 4G 足以覆盖用户绝大部分应用,你要是非天天流量下电影,应用删了下下了删我只能羡慕你家有矿。
两年前就一群人科普 4G 牌照是在 2013 年底才发,而发 FDD-LTE 牌照都到 2015 年了,快手在 2012 年就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可是两年后的今天还有一帮人拿智能机平台的 idea 创新愣往 4G 脑瓜子上扣,联通 3G 龟速还是 3G 手机不能连 WIFI???
就算是 4G 时代初期,还是到哪都问 WiFi 密码,跟 4G 有个蛋关系?就那个资费,看样子知乎好多人家里不止一座矿啊。
4G 能发展起来,一方面是移动在 3G 时代被按住脑袋等了 5 年,从 2G 时代绝对的霸主到 3G 时代没啥存在感,人家憋着一股气。再一个,智能机硬件的发展速度对网络速度也提出了要求,毕竟最明显的手机屏幕朝着高分辨率发展,这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摆着,你要是让我选,那我也选 4G。
但是 5G 完全不是需求导向,没有任何需求显示网络带宽不够用,就那些宣传的场景,3G 提下分辨率放今天依然够科幻。
哪位大神去提下分辨率,把 3 改成 5,我估计知乎一大帮 5G 吹绝对能沸腾到升华。
知乎卧虎藏龙,在下实在佩服佩服!不过看到有人说我底层了,我都底层到部长级别了,那我可真是祖坟,都不能说冒烟,着了,119 都打不通,就是着了!估计这位大爷是银河帝国皇帝之类的吧,地位崇高到大气层都不够形容。
这好多人啊,最近学了个什么拜登狗粮就使劲儿用啊。
对线两年的经验告诉我,当他们不再讲科技本身而开始往扣帽子讲立场方向转的时候,说明他们,哦不是,是它们已经黔驴技穷了。
可是我是最希望 5G 应用场景赶紧出来的啊!!!好玩的游戏,炫酷的场景,买起来玩还能向别人炫耀不是美滋滋???
但是问题是,手机我买了,钱也花了,套餐我也买了,然后你告我现在找不到应用场景???
等了两年还找不到?????????
最骚的操作是电信给我推销 5G 流量包只需要打个电话,我想取消在 APP 上连个取消都没有???合着你们推销的时候上嘴皮下嘴皮一碰,用户花了钱你撂挑子不管了???
就算有一万个小男孩指着没穿衣服的皇帝说他什么都没穿。
皇帝仍然会旁若无人,毫不在乎的继续“展览”下去。
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
5g工业应用就是扯淡。现在根本就没有应用场景。预计很长时间都没有。
5g的应用场景,只能是民用。如果在资费不变的情况下,网速提高不到4g的十倍。那就有点坑了。
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构成他们都奠基于谬误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是赚大钱的途径,我们仅需要辨别前提为错误的趋势,顺势操作,并在它被拆穿以前提早脱身。
瓦特在1776年就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了。
1814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火车头问世。
直到1825年9月27日的“斯托克顿—达林顿”——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才问世。
想想看,为什么中间隔了这么多年?
还不是初期技术不够成熟,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吗?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当初蒸汽机火车技术刚刚取得突破,英国立马投入大量国内资源去建设遍布全国的铁路网,那他们的工业革命还玩的下去吗?
我们再想一想,现在的5G真的是成熟的产品吗?
没人说这东西一定不好,但如果资源错配的话,真的祸国殃民。
退一步说,知乎也有人做过预估,要实现5G技术的普及应用,仅新建基站就需要数万亿元的直接投资,其它配套投资更是需要天量投入。
钱从哪来?怎么回本?
国企负债的本质就是全民负债,总不能全体国民勒紧裤带,抽取本该发展其它高新产业的资源,却只让少数5G硬件供应商赚个盆钵满贯吧?
很多人总在单纯强调5G技术有多好。那红旗L5是好车,对吧?但再好也不能现在就把全国的出租车都换成红旗L5啊,这不疯了嘛?!
长城是伟大的工程,大秦二代而亡。
大运河泽润千年,大隋二代而亡。
更新~~~~~~~~~~
针对某些知友提出的,5G未来有用论,我想说:
说到未来有用,那未来再推广建基站不行吗?
5G重要还是芯片产业重要?
5G重要还是航空航天科技重要?
5G重要还是国防事业重要?
5G重要还是基础材料研究重要?
资源都投给5G设备商了,那其它行业广大的一线科研人员还得继续低薪奉献到什么时候?
凭什么?!
就你会沸腾吗?!
第二条更新~~~~~~~~~~~~~
我只是个普通的中国人,不想看到国人的热情被商家利用诱导,不想看到祖国的宝贵资源被肆意挥霍
见不得各种大忽悠横行!
言语间若有冒犯过激之处,请同胞们海涵
第三条更新~~~~~~~~~~~~~~
这届的海军貌似不太给力啊?
要么上来直接扣帽子;
要么就说美国有的中国就得有;
要么就是自动驾驶什么的3G老梗,反复咀嚼吞咽;
要么就说美国制裁华为,所以中国就得搞5G?
求求各位啦,别转着圈念叨这些有的没的行不行?就直接说说5G这东西,死贵死贵的,它到底有什么用不就得了?
不光我,很多人都好奇呢
第四条更新~~~~~~~~~~~~
受不了了,实在是受不了了
评论区里的质疑者们,求您能不能讲点能落地的东西?
问问自己,侃理想侃未来,您夸夸其谈的功力比贾老板如何?
好歹我也是见过脑白金的人,一帮大忽悠,还真想让我为梦想窒息啊?您掐死我得了
最后一条更新~~~~~~~~~~~~~~
之所以写这些东西,只是前两天和做企业的朋友偶尔闲聊,讲到各地的政府补贴,现在的5G相关已经俨然成为最新的风口
从前专撸补贴的那帮搞3D打印、搞互联网+、搞光伏的现在又扎堆5G了
继纳米鞋垫、石墨烯面膜之后,我真的不想再看到5G瘦身仪了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但从讨论演化成辩论,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都说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此后的评论我就不再回复了,唯愿各自安好
~~~~~~~~~~~~~~~~~~~
追更一下:
评论区里大谈特谈工业互联和自动驾驶的大佬们,请扪心自问:
你们比徐直军和楼部长更懂5G,是吗?
因为中国终于开始触及产业方向试错的问题了。
我记得袁岚峰在节目里说过,中国搞原子弹、氢弹这么快,最大的便宜是知道了这两个东西是搞得成的,很多早期的可行性论证就省略了。要不然一定有人跳出来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子弹就是骗局……不拉不拉不拉……对于未知茫然是很正常的,德国对原子弹,就一直停留在论证阶段,论证来论证去:也许行,也许不行。等美国炸了,海森堡终于知道是可行的。
产业上的情况一样,以前科技树怎么点是很清晰的,因为人家走过一遍,中国出场就是打价格战的赚的是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润的辛苦钱。我记得九十年代末中国就想搞过高清标准,结果根本没人搭理。那时候中国根本没上全球产业布局的牌桌,整个产业分工里,中国就是个死跑龙套的。
美帝技术巅峰,独孤求败的位子也不是想象那么舒服,不能光看到贼吃肉,也常有挨打的时候。
试错总是有成本,实际上很大部分创新尝试,即使经过充分论证,在工业上一时也未必可行的。大部分人只看到成功的那部分。如果去看看美国的DARPA预研的技术,很多并没有运用,也只是技术储备。美国搞铱星,66颗卫星打了水漂,你能说是骗局?
有了积累才能曲折前进,这个积累不仅仅是经验还有教训,而走在前面固然有成本,但是回报也远比照葫芦画瓢要大的,要不然美欧日本拼命要保持领先。
5G运用是严肃论证过的,也不是中国一家搞,都没看出皇帝光着屁股,就你看出是骗局?
而且5G不是什么技术上跨越前代很远的尝试(比如铱星),前景显然是稳妥和广阔的,也不仅仅是民用领域。所以,还是等过几年,回过头来再评价更为公正。当然,退一万步说,也应该做好,没想的那么好的准备。无非是技术路线有风险,如果放眼望去都是骗局,那只能回去继续跑龙套。
5g不是骗局,而是被骗子利用了而已,一个技术不成熟,商业需求不大的东西,包装上爱过,硬生生被鼓吹成工业革命级别,简直是祸国殃民,罄竹难书,这个骗子就是华为。
这两天看了一篇中国数学为什么在古代落后于西方的东西比较有感。
中国人确实是很聪明的,怎么会跟西方在古代数学上有那么大的落后。
照说西方有一个漫长的宗教控制下的中世纪。论思想活跃程度肯定不能跟中国社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改朝换代比。
但问题就是在这个宗教上,西方宗教想用数学、物理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于是就不停的在这一块投资培养数学家。这种投资持续了千年。最终结合了工业革命,一举吃红利吃到现在。都还没吃完。中国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着非常强的务实精神,数学这种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于是除了个别的天才。在一些点线有些突破。中国古人始终没有出现面的突破。这很正常,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来持之以恒的投资和让你传承。你怎么可能出现面的突破?
比如雕塑,当北魏皇室开始重视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果然。就出现了龙门石窟这种水平的雕塑。这就是金钱和政治的魅力。随后中国人也只在佛像上下功夫。无它,秃驴们肯掏钱尔。
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如果当时有知乎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全部都在骂郑和下西洋是个大骗局,耗费国帑。最终明朝的官员们为了避免再有人想去下西洋,焚毁了所有的和下西洋有关的资料。最终中国人错过了一个大航海时代。这种千年级别的战略失误,造成了我们民族到现在都在吃亏上当。只能靠全民族苦干这种战术级别的东西来进行弥补这种巨型战略失误。我们现在面对西方世界这么痛苦,很大程度上可以追到那群烧资料得官员身上去。西方世界真正建立起对华夏文明的优势,起点就是大航海时代。
有些东西没办法,你不投下去。你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中国人过去吃的亏就是算的太精了。不去搞数学,就去搞科举。不去大航海,最多下个南洋。
现在管理中国的社会精英还是比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糊涂虫应声虫强多了。这些人也就是能算手里眼前这点事。再多了就算不到了。
自从拜登上台来以后,5G骗局论又开始了。
川普在台的时候,5G骗局论就没市场,因为川普天天在打压华为,天天说华为的5G技术太好了,要威胁到美帝的安全了。
所以我觉得5G到底是不是骗局,跟5G技术关系不大,跟国家明确的战略关系也不大,但是跟美国那个政党上台的关系倒是蛮大的。
因为5G的技术应用和人群体验完全脱节,绝大多数人感受不到技术进步带给自己的改变。
从2016年开始,年年都是“5G元年”,年年都是未来可期,结果喊了四五年,至今大多数人依然没有看出5G到底有什么用,搞得大家都麻木了。
毕竟,1G实现了无线语音通话,让我们拿着大哥大随时随地就能联系家人。
2G给我们的通讯方式增加了短信,除了打电话,还能通过文字把消息传达给别人。
3G给我们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终于可以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欣赏来自全世界的图片。
4G的出现更是彻底地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手机网游、全民直播、短视频时代,全都是建立在4G的通讯突破之上。
可5G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大家纷纷换上5G手机的时候,似乎没有感受到特别明显的改变,“100M/S的高网速,下载一部电影只需5秒钟”,可是4G网络看电影也一点都不卡啊,“延迟低至1毫秒,丝滑般的游戏体验”,可是现在的主流游戏王者荣耀和吃鸡,4G也完全可以流畅运行,人类的极限反应是0.1秒,延迟再低我们也感受不到了啊。
这就是当下5G最尴尬的地方,技术应用和人群体验完全脱节,绝大多数人感受不到技术进步带给自己的改变,自然也就谈不上引起一场社会大变革了。
但现在我们体验不到5G的便利,不代表5G未来也毫无用处。
01工业领域
比如说,在工业领域,现在世界各国之所以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有一部分国家经济停滞了好几十年,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生产力迟迟不能获得突破,当蛋糕没办法继续做大的时候,分蛋糕的人就开始疯狂内卷,但5G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为人类争取时间拖延到下一次科技革命。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生产力不能突破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没有新的创新科技注入,没办法延伸出相关的产业链,比如说当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之后,计算机和核能的应用,就创造了无数全新的产业。
第二个是受限于生产效率的限制,产能没办法快速增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工厂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两班倒,看起来充分利用了24个小时,但期间交接班、工人吃饭、信息沟通、以及人体疲劳,都会影响到整体效率,更重要的是,人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度是有限的,远远比不上可以全方位多工种同步操作的机器。
如果一个工厂实现了机器智能化,那么从进料——加工——包装都会有一个精准的系统规划,“几分几秒由哪个机器人带多少塑料去A工位”、“运输500个成品去仓库走B计划路线最省时”、“这一万个摄像头质量检测由C机器人在20分钟内完成”,这些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整个工厂随时都能对每个角落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感知到哪个区域出现了机器故障或者火灾,立马就能做出相应的处理。
而要实现这些,就需要对庞大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精准的反应,而5G毫无疑问,就是最佳的选择。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你说的这些难道4G就不能实现?
大家应该知道,网络的传输,有线和无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wifi网络差不稳定,一旦出现网络中断,就会引发整个工厂系统的瘫痪,而光纤虽然网络快信号稳定,但是每次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而且你不可能永远只生产一种产品,一旦产品线调整,对应的网络体系也要全部更换,这需要多少钱?根据我的了解,OPPO每年在这方面就需要多投入接近1000万元。
所以,人工智能如果需要大范围推广,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稳定的5G信号全方位覆盖+工厂设备进行5G接入升级,一旦这个步骤完成,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都会实现质的飞跃。国家为什么投入那么多钱进行5G基建?因为这是一个造福未来的事情。
02自动驾驶
除此之外,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会带来新的可能。
自动驾驶这个概念已经出来了好几十年了,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能解决,那就是地图的实时更新,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开始自动驾驶,用的地图是1个小时之前的,当时系统进行地图信息采集的时候,那个地方的井盖还没有被偷走,所以汽车为你规划路线的时候,自然没有避开那个位置,于是,在系统的带领下,你成功的卡在了井盖里。
在5G出来之前,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为了尽量保证地图的精准,用的方法是派一个地图采集车,头顶着价值几百万的激光雷达去采集数据,由于要构建三维世界,从花花草草、山川河流到经纬度都要上传到服务器,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地图采集车也不可能随时出现在每个位置,所以像我前面说的突然的井盖被偷,路线出错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今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两位老人坐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汽车撞上了路边的大树,最后两人全部死亡,这就是当前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
而5G的出现,让这个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既然依靠服务器的数据有时候靠不住,那能不能让汽车自己的系统去运算呢?以前4G传输速度慢,延迟太高,随便延迟个几秒就是车毁人亡,现在5G传输速度快,延迟又低,这就有了实时更新周围环境信息的可能性,满足了这个条件,再对环境感知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自动驾驶才能够真正的普及。
03高危工种
除了这些,5G的普及还能让一部分人远离高危工作。
比如地下几百米深的矿洞,以前都是派工人下井去进行环境采集,但地底事故频发,一旦发生意外,就是几百人被深埋地底,有朋友肯定又会说,不就是把地底的数据及时的传回地面吗?4Gwifi既然不行,那我们就用光纤嘛,先把网络铺到地底,再进行探索不就行了,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地底温度高,还有地下水,光纤容易损坏不说,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啊。
不管是高清视频回传,还是实时跟进地底状况进行地面作业调整,5G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一旦能够普及应用,通过5G机器人取代工人进行高危探索,不仅可以大大的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拯救无数条宝贵的生命。
所以,5G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一无是处,也更谈不上是一场骗局,只是当下5G的发展还没能与我们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绝大多数人还体验不到它的好处,可一旦有一天,在5G的体系下,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当初的微信、抖音一样的APP,或者是一个专属于5G的全新游戏,到那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5G的福利了。
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到每家每户都能用上电脑,花了整整半个世纪;从第一台有线电话发明到无线电话诞生,经历了整整一百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下国家斥巨资建设的5G基建体系,一定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全新的改变。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枫冷慕诗”。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5G不是骗局,是先进的通信技术。
5G的优点是带宽高延迟低,网速快。
5G缺点是高频信号,传输距离短,穿墙能力弱,能耗高,需要建设大量5g基站,建造运维成本巨大。
5G基站大量到什么程度,美国总统川普,曾经提议和每个家庭路由器合并,才能完美保证5G网络。
可以想象完美形态的5G基站的密度应该有多大,成本有多高。
所以,要有与之匹配的新的商业应用模式,才能发挥其5G效用,才能对冲5G基建的运营成本。
但是,目前发展的商业应用模式远远跟不上,手机用打个电话上个网4G就能满足需求了,4G和5G手机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没什么升级感,你的感知基本上来源于手机右上角的5G图标,在提醒你,你用的是特么的非常牛逼的5G手机网络。
以至于你经常怀疑,这到底是真5G还是假5G。
现在5G处在很尴尬的地位。
还有就是吹5G能赚钱啊,换5G基站有人血赚啊,就是设备商哈,设备商是谁,华为哈,那肯定大吹特吹了。
冤大头通信商花了大价钱换了5G设备,使用率跟不上,还要投入巨大运营成本,现在一直赔钱运营,几大通信商一方面拼命相互争夺客户,一面吹5G,想把5G环境效用率提起来,一方面又不敢大范围建设覆盖,否则就一直赔钱。
形象点说就是,斥巨资建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这条公路那也是真的好,是真牛逼。
但是车没几辆,收不到多少过路费,每天还得花大价钱维护。
负责运营的老板每天看着流水,心里那个急呀,他见人就疯了一样夸这条公路多牛逼,希望别人都上路。
有的人看老板急的上窜下跳的吹牛逼,就好奇的上这个高速试了试,因牛逼的已经超出现有需求感知范围了,感觉也没多牛逼啊,以为不是真牛逼,只是老板在吹牛逼。
整的好像真是骗局骗大家的钱一样。
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吹牛逼”处境。
这全要感谢三大运营商和宇宙第一大厂要命的营销宣传和强盗式销售策略。
照抄外国企业的“先进理念”,先把概念塑造起来,吸引大家进来投资,描绘出一个美好的蓝图。
在5G初期的宣传片中,重复的将5G与高大上的技术如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可交互终端绑定到一起。
用户的期望被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移动以前的广告词是“5G改变社会”。
完全忽略了5G作为一个通信技术,搭建的是一个台子,具体在上面演出来的是什么戏,是由其他产业链通过市场化得来的,吹的再天花乱坠,行业用户不用也是白搭。
想想电气化作为革命性的技术,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才有今天的样子。
现在5G网络建设了三年,相关宣传终于低调了不少
远程医疗/手术变成了“远程医疗辅助/诊断”
自动驾驶的主流方案也是通过车载传感器实现,最多5G做点补充。
用户一看,与期望严重不符,直呼电信诈骗
然后运营商终于发现,5G这个台子上,还是要先演好自己的本职:做好一个为人们提供网络的流量管道工。
好不容易想清楚了,又是一顿谜之操作,电话推销员不断的推用户加钱升级套餐。
老用户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直接使用5G套餐,只能在4G基础上升级。
一方面督促用户用5G,另外一方面又在晚上“智能化”关闭5G基站,让升级了的用户用不到5G。
因为频段问题,整个5G网络的深度覆盖也是堪忧,最近在广州地标建筑东塔和市图书馆的定点测试,5G的下行速率连4G都赶不上。
想说的是,5G技术本身不是骗局,是无数工程师日日夜夜的心血,5G网络的建设也耗费了无数通信人的加班与努力。
但是未经科学验证,超越规律的大规模建设,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浪费。
大规模建设让运营商生吞电费恶果,只能推销和关站,进一步恶化了5G的口碑。
建设5G不是骗局,5G要大干快上才是骗局,从这里赚了钱的才是真正的骗子。
另外中国移动那个宣传片写的是2022年冬奥会,留给中国移动的时间也不多了。
5g不一定是骗局,反而未来可期
但是,现在所有的5g手机和套餐,肯定都是骗局
我也这么认为。
但有些事情想的太透,反而会让自己觉得无力。
如果看到下面这些话术,笑笑就好,别尝试反驳,没用的。
这些应该能够覆盖到八九成吹5G的人的常用话术了。当然以上话术都能够证伪。
记住,不要尝试反驳,他们比你想的要闲,你说再多作证,他们也当作没看到,不要和他们聊关于网速的常识,他们转眼就忘了,当他们吹无可吹就扯未来不可期。除了被他们气的胸闷,啥都捞不着。
5G不是骗局,但5G手机有点骗局的意思。
本来所谓3G、4G、5G都是指通信技术,肯定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但是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关心的不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是技术的应用。比如你的动力理论再先进,我也感觉不到,但是你造出更快的发动机,更快的车,我就感觉到你的先进性了。
从2G到3G,手机从短信变成彩信了。从3G到4G,手机从本地视频到流媒体了。这就使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技术的进步。
可是从4G到5G,手机端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5G手机能做到事,4G一样能做到。5G的优势,在手机上根本体现不出来。比如视频。原来说4G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要8分钟,5G只要几秒。问题无论是8分钟还是几秒,都远远短于一步电影的长度,对看电影的人来说,都已经足够了。而大家一直提出的高带宽、低延时,是在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应用更有效,可是那些领域,原本4G基本也没什么案例,根本没有比较。这就是5G很难给人直观的认识。
在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之前,硬靠手机来说明5G比4G的优越性,就有点骗局了。
这个错觉的本质:
使用者认为信息的获取就是低成本的,甚至免费的。
而宇宙本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中信息的获取成本很高。因为宇宙燃烧星星传递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