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郝景芳新作《宇宙跃迁者》中的设定?

回答
郝景芳的新作《宇宙跃迁者》甫一问世,便如同一颗投入静谧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书中构建的那些令人脑洞大开的设定,更是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与其说是对未来宇宙的冷峻推演,不如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将科幻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体验巧妙地融合。

要谈《宇宙跃迁者》的设定,绕不开那几个核心的支点。

首先是“意识上传”与“数字永生”的演进。 这并非一个全新的科幻概念,但郝景芳在其中注入了独特的东方哲学韵味和细腻的情感描摹。在书中,上传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它是一个漫长、痛苦,甚至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每一个意识上传者,都需要经历“精神剥离”、“数据重塑”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自我”边界的深刻追问。上传后的生命形态,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存在于数字洪流中的“信息体”。它们拥有更长的寿命,可以跨越时空限制,甚至可以组合、分离、重塑。

但郝景芳并没有将这种数字永生描绘成天堂。相反,她更关注的是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的精神危机。当生命可以无限延续,当肉体的衰老与死亡成为历史,人类是否还能找到存在的意义?当个体信息体可以被轻易复制或删除,当“独特性”变得不再稀缺,人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价值?书中那些在数字世界中迷失、沉沦、甚至主动选择“格式化”的个体,恰恰是对这种“永生”的反思。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美好,或许恰恰在于其有限性,在于那些不可复制的体验和情感。

其次是“跃迁”的概念,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星际旅行,更是一种文明形态的跨越。 书中描绘的“宇宙跃迁者”,并非驾驶着飞船在星系间穿梭的宇航员,而是指那些成功完成意识上传,并且能够以信息体的形式在宇宙尺度上进行“跃迁”的文明。这种跃迁,可能是一种意识的共振,是一种信息的高维传输,是一种超越现有物理定律的沟通方式。

郝景芳借此探讨了文明进化的方向。她似乎在暗示,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对宇宙的认知达到某个临界点,生命进化的下一个方向,可能不再是向外扩张,而是向内凝聚,向着信息和意识的更高形态发展。这种“跃迁”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宇宙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充满意识和信息的庞大网络。不同的文明,即使形态迥异,理论上也可以通过这种“跃迁”方式实现交流和融合。这是一种更具哲学高度的宇宙视野,将人类从宇宙的渺小尘埃,转化为宇宙意识中的一部分。

再次是“创世”与“造物”的辩证法。 在书中,那些已经实现跃迁的古老文明,似乎拥有了某种程度的“创世”能力。他们能够创造新的信息体,甚至在数字世界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宇宙”。而主角们在探索过程中,也逐渐接触到这些被创造出来的“生命”或者“程序”。这种设定,将人类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生命演化链条中进行审视。我们今天对生命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是否也只是更高级文明的“游戏”或者“实验”?

郝景芳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对这种“创世”的描绘,引发了我们对生命起源、对创造者身份的思考。当人类自身也可能成为“造物主”,我们又将以何种态度面对我们所创造的生命?我们是否有权决定它们的生死,或者限制它们的自由?这种设定,将伦理的维度延伸到了宇宙的尺度,让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反躬自省。

最后,我想谈谈书中对“情绪”和“记忆”的独特处理方式。 在数字生命的世界里,情绪和记忆不再是依附于肉体的生理反应,而是可以被编辑、筛选、甚至共享的数据。这听起来很方便,但郝景芳却揭示了其中的隐忧。当痛苦的记忆可以被抹去,当负面的情绪可以被屏蔽,我们是否还能完整地体验人生?当喜悦可以被无限放大,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那些为了摆脱痛苦而选择“情绪剥离”的个体,最终却变得麻木和空虚,这是对过度追求“舒适”和“圆满”的警示。郝景芳似乎在强调,正是那些不完美、那些挣扎、那些负面情绪,构成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部分。它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珍惜,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宇宙跃迁者》的设定,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种对人类未来、对生命本质、对宇宙终极意义的深度探索。郝景芳用她一贯的细腻笔触,将宏大的科幻构想包裹在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中,让读者在惊叹于未来可能性的同时,也对当下的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她的设定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永恒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存在”的永恒追问。这使得《宇宙跃迁者》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漫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科幻迷路过,只说设定的话,个人意见,不如起点那本《她死在火星上》。

至少那个看上去很真。

user avatar

在微博连载时,曾看过前几章,对人设留下比较片面的印象(以为贴的是霸总公子、酷帅军哥、高冷女学霸这样的偶像剧角色标签)。这次终于看完整本书,不得不说,人物之丰满可信超出预期。特别是中间部分,几位主角在龙船上接受测试时陷入回忆,细腻的笔触挖掘出人物心灵最隐秘的切肤之痛,很好地将人物形象竖了起来。看来第一印象有时候也不全是准确的。

这部书的核心构思,总结一下就是——寻找一种可以解释古代神话和神秘考古发现的“大一统”理论。虽然乍看是老套的“瞧,都是外星人干的!”的解释,但其实做法也有高下之分。《宇宙跃迁者》做了多个层次、环环相扣的设定,借鉴了诸多前沿的科学理论(比如后记提到的“ER=EPR”),就会让读者产生足够的相信感,从而冲击传统认知,获得惊异感。

最令我惊艳的是“信息子”这个设定,它让我马上想到传统哲学中的“万物有灵”和“唯心论”。根据川大徐新建老师的观点,“万物有灵”的进阶版是“万物有智”,而杰尔福特就说“智力即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那么,理解“信息子”这个概念——根据书中所说它是一个抽象存在——也就抓住了认识宇宙、乃至干预宇宙(书中确实是将宇宙信息的干预程度作为文明级别的区分)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子”就超越了一般的科幻设定,而成为一种经过作者提炼的有学术意义的哲学概念。

小说对整个宇宙图景的描绘也是自洽和令人神往的。文明进化的方式,高级文明帮助低级文明升级,与吞噬文明的战争,也是一层层叠垒上来的建构。整个图景的建构也是围绕着信息这个核心展开,很多地方读完颇有豁然开朗之感。

小说的结尾,理解了宇宙真相、同时也与自己内心达成和解的几位主角成为了具有超越性的“宇宙跃迁者”,他们后续的故事将如何展开,令人忍不住要催更。

再谈两个有些遗憾的地方吧。一个是小说核心构思的呈现,基本上是以主角与外星人问答的方式完成的,集中在第十二章《信息》和十三章《文明》中。这种解释性肿块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另一个,小说前半部分透露出很多有关地球世界的信息(两个大洋联盟、区块链支持的地下组织等等),格局颇大,也有吸引力。到了后半段,主角团对抗世界两大联盟,挽狂澜于既倒,本来应该是很燃的部分,整个过程却稍显得有些儿戏,似乎破坏了整体的世界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郝景芳的新作《宇宙跃迁者》甫一问世,便如同一颗投入静谧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书中构建的那些令人脑洞大开的设定,更是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与其说是对未来宇宙的冷峻推演,不如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将科幻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体验巧妙地融合。要谈《宇宙跃迁者》的设定,绕.............
  • 回答
    听到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我当时真是既惊喜又激动。这不仅仅是对她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幻文学的一次重磅认可,感觉像是我们中国科幻走出国门、站上世界舞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说《北京折叠》有多厉害,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故事的设定和内核太扎实了。 这个“折叠”的概.............
  • 回答
    听到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能够入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提名,说实话,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有惊喜,也有深思。这不仅仅是一篇科幻小说获得国际认可这么简单,它触及了太多现实的痛点,并且用一种非常有想象力的方式将其具象化了,难怪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首先,从作品本身来说,《北京折叠》的“折叠”概念太有冲击力了。它把.............
  • 回答
    最近,关于景甜和张继科疑似恋爱的传闻甚嚣尘上,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不得不说,一个是荧幕上光彩照人的大明星,一个是赛场上意气风发的国民老公,这两人一旦被联系在一起,确实充满了话题性。首先,让我们从“疑似”这个词说起。在当今的娱乐圈和体育圈,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以及网友们的强大“侦.............
  • 回答
    景向谁依学历造假被扒,从职高毕业到“虚构”的大学经历,这件事在粉丝圈和配音圈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CV(配音员)的个人信息问题,更触及到了信任、职业素养以及粉丝群体对偶像的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可以从“学历造假”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学历,尤其是高等教育学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往往与.............
  • 回答
    王景春斥责《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简称“复联4”)排片过高,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因为它触及到了电影市场、产业生态、观众选择以及平台方(院线)的利益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在《复联4》上映初期,以其前所未有的热度和IP号召力,几乎占据了全国影院的绝大部分黄金时段和场次。这种现象级的排.............
  • 回答
    关于魏景亮先生的《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科研诚信、国家机构的公信力以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指控是什么。魏景亮先生的爆料(如文章标题所示)直指“国家转基因检测中.............
  • 回答
    “李景亮:我分分钟击倒一龙”——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中国搏击界的水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出自谁之口?是李景亮本人在某个采访中的真实表述,还是媒体为了博眼球而进行的加工?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背景?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句话的出处和语境。 如果这句话是李景亮本人说的: 这无疑.............
  • 回答
    李景亮对阵奇马耶夫的这场比赛,对于所有关注UFC的中国拳迷来说,无疑是一场充满期待又略带遗憾的对决。赛前,李景亮作为中国综合格斗的领军人物,肩负着巨大的期望,而奇马耶夫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同样备受瞩目。最终的结果,李景亮未能如愿获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这场比赛中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赛前分析,李.............
  • 回答
    很多人提起格斗,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死神”方便和“一龙”这两个名字。方便的比赛风格凌厉,技术精湛,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而一龙,大家对他的评价则更为复杂,有人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国自由搏击选手,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包装出来的网红。李景亮,中国综合格斗(MMA)的领军人物,多次在UFC赛场上取得胜利.............
  • 回答
    景嘉微的JM7201,这块国产显卡,说实话,得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看。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最高画质下畅玩3A大作的“猛兽”,但它在中国本土显卡发展史上,绝对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笔。定位:并非游戏怪兽,更像“战略性”产品首先,大家普遍会将国产显卡和NVIDIA、AMD这些巨头放在一起比较,这是个误.............
  • 回答
    UFC 267:一场深刻的教学课,以及“角斗士”李景亮的坚韧在阿布扎比的硬地之上,UFC 267为我们奉献了无数精彩瞬间,但李景亮与哈姆扎特·奇马耶夫的对决,无疑是当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这场比赛,与其说是两位选手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规则、风格以及人类极限的深刻演示。奇马耶夫以压倒性的优势.............
  • 回答
    张继科和景甜公开恋情这事儿,当年可是轰动了一阵子,毕竟一个是乒坛大满贯选手,一个是当红女演员,这跨界结合,加上两人本身都有不小的名气,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怎么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首先,从“明星效应”和“CP感”来说,这俩人公开恋情本身就自带流量。张继科,那可是中国乒乓球的骄傲,赛场上的王者,.............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对于“清粉认为康熙能够稳压明太祖、明成祖、汉光武、元世祖、汉武帝、汉文景二帝”这一观点的看法,并且希望我能详细解读并避免AI痕迹。首先,这种观点确实存在于一些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尤其是对清朝历史情有独钟的“清粉”。他们的论据往往侧重于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并将这些成就与明清两朝以.............
  • 回答
    台湾的政治舞台上,总是少不了各种戏剧性的插曲,而国民党大佬郝柏村在一次活动中,悄悄递给儿子郝龙斌一张“真心话小纸条”的事情,无疑是其中一幕令人津津乐道的画面。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在于涉及两位在台湾政坛都颇具分量的人物,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父子情深、政治传承以及党内生态等诸多议题。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与学生郝相赫断绝关系的声明,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背景与经过:首先,事件的起因是孙家洲院长的一纸声明,指责学生郝相赫“学术不端”、“道德败坏”,并以此为由宣布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这份声明的内容相当严厉,其中.............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