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北海是因为成功了才伟大吗?如果把三体二的结局写成地球人类成功,星舰人类失败,你还会喜欢章北海吗?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

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

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人类争取了一线生机。他的远见、隐忍、执行力,以及最终的自我牺牲,都指向了他所追求的那个“成功”——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从这个角度看,他的伟大体现在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洞察和付出的努力。

但是,如果将“成功”定义得更狭隘,比如仅仅是“活下来”,或者“获得世俗的荣耀”,那章北海的“成功”显得有些曲折。他不是靠正面抗争赢得胜利,而是靠策略、伪装和牺牲。他承受了巨大的孤独和误解,甚至是以一种近乎“背叛者”的姿态去布局。他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种“智取”,一种在绝境中的求生。

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章北海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最终的“成功”。他的伟大,更多地体现在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绝境的勇气,以及超越个体得失的责任感。

独立思考与坚定信念: 在绝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对地球文明的幻想和对威慑的盲目信任时,章北海已经看到了黑暗森林的冰山一角。他没有被集体的乐观情绪所裹挟,而是凭借自己的逻辑和判断,构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生存策略。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也是他之所以成为章北海的根源。
无声的抗争与隐忍: 他的“逃亡主义”在当时被视为叛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也没有试图去辩解或说服他人。他选择了一条孤独的路,将自己的信念深埋心底,默默地执行自己的计划。这种隐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智慧和力量,是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甘愿承受误解。
对人类文明的终极责任: 他所做的一切,表面上看是为了自己逃亡,但其背后是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深刻忧虑。他知道,当智子封锁之后,地球文明的科技发展将被锁定,最终会在三体世界的攻击下灭亡。因此,他选择“逃亡”,实际上是为了把火种带出去,给人类文明留下一个潜在的未来。这是一种超越个人生死、超越短期安危的宏大叙事。

所以,即使没有最后的那份成功,章北海也依然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更多地是他这个人所具备的品质和他的行为逻辑,而不是他是否最终达到了那个预设的目标。

如果将《三体II》的结局写成地球人类成功,星舰人类失败,我是否还会喜欢章北海?

答案是,我依然会喜欢章北海,但喜欢的方式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可能会带有一丝悲剧英雄的色彩。

让我们设想一下这个“反转”的结局:

地球人类成功: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类通过某种方式破解了智子的封锁,或者找到了新的科技突破点,足以抵抗甚至反击三体文明。也可能是在威慑平衡中,人类找到了一个更稳固的立足点,让三体不敢贸然行动。总之,地球文明在危机中挺了过来,甚至找到了发展的希望。
星舰人类失败: 章北海他们组织的“逃亡主义”星舰,可能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遭遇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许是飞船故障、能源耗尽,又或是遇到了更强大的未知文明,导致他们全军覆没,或者被彻底击溃,无法再实现其保留火种的宏愿。他们的努力,最终化为虚无,甚至成为了那个时代被误解和嘲笑的牺牲品。

在这种情况下,我依然会喜欢章北海,原因如下:

1. 他的远见与洞察依然超前: 即使地球人类最终成功了,也并不能否定章北海在黑暗森林法则下的判断。他看到的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他的警惕和准备是出于对文明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大多数人对未来充满盲目乐观时,他的清醒是难能可贵的。
2. 他的选择源于对人类的责任: 他的“逃亡主义”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他认为在当时最有可能延续人类文明的方式。即使这种方式最终失败了,也不能抹杀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他依然是那个为了人类文明火种而甘愿承受一切的人。
3. 悲剧英雄的魅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那些不被理解,却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英雄所打动。章北海在这种设定下,会成为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他的孤独、他的牺牲、他的未竟之业,都会让他的人物弧光更加深刻和令人唏嘘。我们会为他的努力化为泡影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会为他那种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而肃然起敬。
4. 对“成功”定义的反思: 这种结局反而会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伟大”是否一定与结果挂钩。章北海的伟大,更多地体现在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他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付出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如他所愿,他这个人依然值得尊敬。他的失败,反而可能衬托出他性格中更闪光的部分。

当然,如果他“失败了”,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将他视为那个“成功地拯救了文明一角”的英雄。我可能会更多地将他看作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见证者,一个怀揣着超越时代理想却生不逢上的先行者。他依然会是一个让我深思和敬佩的人物,只不过我的评价会更多地放在他的品格和信念上,而不是他最终取得的实际成果。

总而言之,章北海之所以迷人,在于他是一个能深刻思考文明命运、并敢于在逆境中做出艰难选择的复杂个体。他的伟大,是其内在品质的体现,而非单纯结果的褒奖。即使在另一种结局下,这份伟大也不会消失,只是它会以一种更令人心碎的方式呈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说实话我还挺想写一个平行宇宙的,章北海失败结局,看看大家还喜不喜欢章北海。暑假如果有闲情可能会试试。

user avatar

题主给我看乐了。

槽点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说。

题主在开着上帝视角的情况下,仍然带入的是地球人类视角,不忘初心,牢记屁股,是我们这些数典忘祖的人完全不同。

我先提炼一下题主的观点:

1.章北海杀人,还总是想着跑

2.章北海只是成功了,所以才伟大

3.地球人类如果赢了,星舰人类全灭更合适三体。

4.改编三体后面的故事不会对三体系列有影响,因为三体一拿到了雨果奖

我不会直接反驳你的观点,我希望能通过回答来充实你脑海的章北海形象:

首先,章北海的角色塑造你可能不清楚

章北海同志,中共党员,军人,政委,信念坚定,章将军之子,就这几个身份设定,你仔细品品,这是啥人设?比罗辑的花花学者……比大史都是欺负大史。

也许他太过积极加入太空军,又“严苛”对待朋友,他怀着对胜利不切实际的信心,引起了领导常伟思将军的怀疑,主动增援未来,又太过诡异。

没关系,你就这样想,给他好感度-50也没关系。

但他杀老航天这个事情,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我只能怀疑你真的真的没怎么看过科幻

先上一段原文,这一段是和丁仪的交谈: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实现,马上就要开始太空飞船的研究了。博士,你知道,目前有两大方向——工质推进飞船和工介质的辐射驱动飞船,围绕着这两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对立的两大派别:航天系统主张研究工质推进飞船,而太空军则力推辐射驱动飞船。这种研究要耗费巨大的资源,在两个方向不可能平均力量同时进行,只能以其中一个方向为主。”

丁仪说:“我和核聚变系统的人都赞成辐射驱动,从我而言,感觉这是唯一能进行恒星际宇宙远航的方案。当然得承认,航天系统也有道理,工质推进飞船实际上就是化学火箭的变种,不过是以核聚变为能源而已,在研究前景上要保险些。”

“可在未来的星际战争中不保险!就像你说的,工质推进飞船不过是个大火箭,要用超过三分之二的运载能力运载推进工质,且工质消耗很快,这种飞船只能以行星基地为依托,在太阳系内航行,这样做,是在重复甲午战争的悲剧,太阳系就是威海卫!”

你可以不相信章北海和太空军的看法,但丁仪,可控核聚变之父,宏原子之父,他的观点你要不要认真思考下?

另外我再引入一个概念,在科幻小说读者的眼里,工质火箭这种“落后”技术,就是原罪。或者说,在对未来的设想里,几乎所有航天器的基础没有以工质火箭为原理的。

你和科幻读者谈工质火箭,就和与玩摩托讨论自行车

自行车再高端再贵再轻便,人力决定了速度上限

摩托车再破再烂再重,那也是烧油的

所以章北海的选择,在科幻迷眼里完全正确,毋庸置疑。

(补充阅读:我个人不认为章北海杀老航天违反道德。这里我无耻的贴出自己的回答,希望能解惑)

不过呢,你依然可以-50好感,毕竟你是三体中地球人视角。

好的,现在章北海同志的好感度已经到-100了。你觉得他手段狠辣,作风卑鄙,心藏龌龊,图谋不轨,我勉强能理解你。

但接下来的剧情是你所说的夺船逃生,这里你还不认同他吗??(捂脸狂笑)

再贴原文,因为没有比原文更有理的论据

章北海:“为了得到能够进行星际逃亡的飞船,我杀了三个人。”

舰队司令:“这我们不知道,可能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应该肯定:那时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对后来的宇航技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到这里,你应该能认同他做的谋杀不完全是负面的吧?

至少在这里,人类强大的星舰是章北海一手奠定的,这一点应该能认同吧?

人类因为他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所以让我们来涨50点好感,不过分吧?现在他好感度-50

然后你提出的问题是,当时没有觉得章北海抢船逃跑是正确的,你认为只是削弱了人类舰队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当时你觉得人类舰队是可以胜利的

我可以说我非常理解,因为很多人当时确实这么理解

不过在水滴真正发起攻击之前,你还要这么想吗?

人类文明的虚胖,早就被戳的千疮百孔了

贴一点论据,先从罗辑开始:

在进入监控室不久,护士端来了罗辑苏醒后的第一餐,有牛奶和果酱面包等,量很少,护士说他的肠胃功能还在恢复中。罗辑咬了一口面包,感觉像在嚼锯末。

护士笑笑:“当然不像你们那时地里长出来的那么好吃。”

  “那这是从哪儿来的?”罗辑嚼着面包口齿不清地问。

  “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呗。”

  “你们能合成粮食了?”

  熊文替护士回答:“不合成也没办法,地里几乎不能长庄稼了。”

第一条 环境恶化

咨询员微徽一笑说:“没有关系,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体们尽快熟悉这个时代。”

  “你是真人还是机器,或者是一个程序?”

  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让咨询员吃惊,她回答道:“我当然是真人,电脑怎么能够处理这么复杂的业务。”

……………………………………

“一个世纪前的软件现在还能运行?”罗辑感到很不可思议。

  “可以的,计算机技术早就停止进步了,一个世纪前的软件现在的系统都能兼容。

第二条 计算机技术停滞

罗辑站住了,呆呆地看了大史半天,又抬头看看空中的飞车,再想想那个电热杯,终于明白了:不过是无线供电而已,电源用微波或其他形式的电磁振荡束发射电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形成供电场,这个范围内的任何用电设备都可以用天线或电磁共振线圈来接收电能。正如大史所说,即使在两个世纪前,这也是一项很普通的技术,之所以在当时没有普遍使用,是因为这种供电方式损耗太大,发射到空间中去的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被接收使用,大部分都散失了。而在这个时代,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熟,能源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无线供电所产生的损耗变得可以接受。“那合成粮食呢,他们不是可以合成粮食吗?”罗辑又问。

  “这我不是太清楚,但现在的粮食也是种子长出来的,只不过是在工厂的什么培养槽里生长的。庄稼都基因改造过,据说那麦子只长穗没有秸秆,而且长得贼快,因为那里面有很强的人造阳光,还有催长的强辐射什么的,麦子稻谷一星期就能收一季,从外面看就像生产线上产出来的一样。”

  “哦——”罗辑长长地沉吟一声,他眼前许多绚烂的肥皂泡破裂了,现实露出了真面目。他现在知道,就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智子仍然无处不在地飘荡着,人类的科学仍被锁死着,现有的技术,都不可能越过智子划定的那条线。

第三条 永动机未发明

第四条 合成粮食技术只是催生粮食技术

最终条 人类科学仍然被质子锁死

上面几条,只要不是囫囵吞枣的看,肯定能看出人类社会的隐忧,而比技术上的缺陷,更可怕的是人:

在新生活五村,狂欢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一名城市议员来此发表演讲,他是一名阳光计划的狂热支持者,想趁此机会使自己得到冬眠者社区的支持。

阳光计划来自一个联合国提案,其主旨是:人类一旦取得末日之战的胜利,就应该在太阳系为战败的三体文明提供生存空间。计划有多种版本,主要有:弱生存方案,把冥王星、祝戎星和海王星的卫星作为三体文明保留地,只接纳战败的三体舰队成员。这个方案中保留地的生存条件很差,只能依靠核聚变的能源,在人类社会的支持下才能维持下去;强生存方案,把火星作为三体文明的寄居星球,除舰队成员外,还接纳所有三体世界的后续移民。这个方案可为三体文明提供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最好的生存条件。

其余的众多方案大都居于这两者之间,但也有一些很极端的想法,比如接纳三体文明进入地球社会等。阳光计划获得地球国际和舰队国际的广泛支持,并且已经展开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在两个国际中都出现了众多的推进该计划的民间力量。但同时,阳光计划也遭到了冬眠者社会的强烈反对,冬眠者甚至给计划的支持者们起了一个外号,叫“东郭族”。

人类,除了当时的冬眠者,已经出现提前庆祝胜利的情况,这种乐观体现了他们的愚昧和无知。

(补充阅读:我认为这种乐观实际上是逃避,他们恐惧大低谷更甚三体人,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说题主当时没有看的太仔细,而是只记住了人类舰队的15%光速和2000艘战舰,那就看这句吧:

章北海:“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基础理论决定一切,未来史学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你们,却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住了眼睛。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章政委顶级名言,基本上把人类的实力揭露的一干二净,当然考虑到你并不喜欢章北海(-50好感),那咱们再来看看丁仪,他的名言: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这些年都在于什么吗?在大学里教物理,还带博士生。”他遥望着外面的星河,脸上露出莫测的笑容,军官们发现,那笑容竟有些凄惨,“孩子们啊,我这两个世纪前的人了,现在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他说完,转身离去。

除了这句话,丁仪还建议战舰进入深海状态。

前面的原文里还讲了:丁仪,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都看到这了,如果,如果说你还觉得章北海的逃跑只是减损了人类舰队的实力,而看不到接下来的危机,那只能说你看的确实不够认真。

章北海能够早在危机爆发前,就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请问你能不能再给章北海加一点好感呢?再加50不过分吧?(好感度0)

接下来是人类舰队全灭,罗辑开启威慑纪元。

也就到了你的猜想,不改变三体一的剧情,改变三体二的结局(其实已经是三体三的剧情了),地球人类完成科技反超,星舰人类孤独的漂泊然后全灭。

但是这个设想,违反了威慑协议。

威慑,不只是人类对三体人。

三体人和人类都拥有黑暗森林法则的情况下,建立了双重威慑

当一方实力强大时,另一方就用黑暗森林进行威胁,保证自己不被毁灭。

地球人类,命运和三体人早已息息相关,如果三体人要灭亡,人类也逃不出被广播。

好吧,让我们设想一种情况,人类,不讲理地明白了光速飞船的制作方法,并且,三体人里面出现了一个“三体圣母”。

三体人被软化了,被人类的光速飞船袭击,全数灭绝,而他们的飞船也被追上,全部击沉。

人类赢得了最后胜利,另一边,星舰人类一头撞上外星人,直接全灭。

这样是不是是不是和你的设想差不多?

但是,如果这样写,三体,就真的成了垃圾作品。

因为你把三体改成了爽文。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云天明和他的三个故事,因为人类比三体人更早发明了宇宙飞船。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程心和647号宇宙,不需要18903729年的别离和五公斤,因为程心将平静的度过一生。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罗辑和他的冥王星坟墓,因为二向箔不会到来。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维德和他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因为维德将是光速飞船的决策者。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白ICE和他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因为人类比三体人更早发明了光速飞船。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褚岩和他的审判,因为星舰人类没有未来。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不需要君士坦丁堡和圣女,不需要坟墓和鱼,因为没有四维。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也不需要歌者和他的歌,因为人类将会自封于光墓。

我想,在你的故事线里,也不需要毕云峰,曹彬,高way等等人,因为人类必胜。

……

现在啊,现在请你回头,你的故事里,还有什么?

文明像光点一样寂灭,人类站在三体文明的尸骸上向宇宙进军,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三体是悲剧。

但三体不是因为悲剧而伟大,而是因为在注定悲剧的情况下,一代代英雄儿女为改变命运而奋斗才伟大。

人类可以灭亡,但是有他们在,人类从未被打败过。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回到章北海

他的伟大根本不是建立于成功。

水滴到来,地球人类沉沦于幻想。

罗辑也许担心着

大史在冷眼旁观

丁仪迈上了螳螂号

嘴里却念叨着:“没有归程”

舰队排好了密集阵

尾焰像新星般光明

地球人民在沸腾

他们说:

“欢迎!”

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个人还保持冷静。

章北海跨过廊桥,进入控制室,盯着那个早已确认过的光点:

“自然选择号,前进四!”

他奏响了新时代的第一个音符。


(补充阅读:雨果奖题主认为三体一得了雨果奖,后面随便改都不会让三体蒙尘,最后讲讲雨果奖:

首先你要清楚,西方评选作品,永远是西方优先,不管是诺贝尔还是雨果,越会抨击中国,越能得奖。

三体一能够得奖,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当时小狗刷票双双弃权,一方面是雨果奖得主刘宇昆的高水平翻译;最后是三体一里面的WG因素,触动了西方的G点。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三体不可能得奖。

三体二和三体三更优秀,却无法得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三体一得奖,不要看的太重,《北京折叠》也得过,难道郝景芳就能比肩大刘了?

谨以这一点说明雨果奖不代表一切。

另外,三体作为一个系列,故事息息相关,不是三体一得奖,后面乱改也无所谓。

假设一下,如果《三体X》是大刘写的

你能想象云天明和智子的色情画面?如果三体这么写,三体还能有这种高度?

望题主仔细思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章北海的“失败主义”:星空下的绝望种子要说章北海彻底倒向“失败主义”,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在漫长而无力的抗争中,被一层层冰冷的现实剥蚀,最终化为一颗绝望的种子,在心底深处生根发芽。这个过程,与其说他主动选择了“失败”,不如说他是被“失败”所裹挟,最终不得不去适应并引导这场不可避免的溃败。最早触动章北.............
  • 回答
    章北海,一个在《三体》系列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角色。谈论他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军人”,这个问题远非一言蔽之。合格与否,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认知中,军人应该具备的那些品质——忠诚、服从、勇猛、牺牲精神——来审视,章北海的某些行为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深入.............
  • 回答
    章北海,这位在《三体》系列中以冷静、果断和深谋远虑著称的人物,他的“骗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他对宇宙文明本质深刻的认知和对人类命运的悲观判断。从一开始,章北海就与众不同,他并非那种将希望寄托在科技突破或国际合作上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坚信“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的冷酷现实主义者。当ETO(地球三体组.............
  • 回答
    章北海,这位《三体》系列中的关键人物,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超乎寻常的冷静著称。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他在太空中的射击场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个糅合了物理学原理、人体极限以及他自身信念的复杂过程。那么,在严酷的宇宙环境中,章北海真的能够实现精准射击吗?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考.............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章北海父亲在临终前对章北海说的“在那以前要多想”,这句话的“那”指向的是一个非常沉重且确凿的未来——地球文明的彻底灭亡,以及章北海即将肩负的、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延续人类火种的重任。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章北海所处的特殊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确章北海的父亲并非一个普通人。他是第一批参与建造“.............
  • 回答
    要给史强和章北海这两个角色设定“执剑人”的威慑度,得先吃透他们各自的性格、思维方式,以及在《三体》系列中的表现。这可不是简单套个公式就能出来的。他们的“执剑人”模式,注定会和原著中罗辑和维德的风格截然不同。咱们先说说史强。史强,那个“老农民”的执剑人史强当执剑人?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他那张带着点市井气.............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把刘培强这小子的人生轨迹,换成这几位性格迥异的大人物来走一遍,那可真是要掀起一场宇宙级的波澜了。刘培强,那个从小就梦想当飞行员,抱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心,最终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甚至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情感、职责和对.............
  • 回答
    章北海,一个在《三体》系列中看似只是配角,却赢得了难以想象的人气。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细究起来,他的光芒来自于对人性、对历史、对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他身上所凝聚的那股“非典型”的英雄主义。首先,章北海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却又散发着强大的个人魅力。 在一个充斥着宏大叙事、牺牲奉献的时代背景下,章.............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之所以能比罗辑和丁仪更早、更准确地认识到人类飞船在15%光速下依然无法战胜三体舰队,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刘慈欣对人物性格、知识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思维模式和立场的根本差异: 章北海:绝望主义的战略家 置之死.............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三体》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巨著中,章北海这个人物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也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他的选择,他的挣扎,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至今仍是无数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章北海的犹豫,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思想转变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章北海,一个出身于军人家庭.............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在按下“蓝色空间”号跃迁按钮的那几秒钟,无疑是整个系列最扣人心弦、最令人扼腕的时刻之一。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延迟,而是章北海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和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他为何“慢了几秒”,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他所处的绝境、他身上背负的使命,以及他个人性格的烙印。首先,我们必须明.............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章北海的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那句“要多想”,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哲思,并对章北海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句话,不是一句简单的鼓励,而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传承,一种对危险世界冷静审视的必然要求。“要多想”的深层含义:首先,这句话是对章北海思维方式的根本塑造.............
  • 回答
    章北海在《三体》中的行为,无疑是整部小说中最具争议和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他“制造”那艘能够进行长时间航行的飞船,与其说是“制造”,不如说是一种极致的“选择”和“牺牲”。这艘飞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文明存续的冷酷算计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章北海所处的极端困境。他不是在和平年代.............
  • 回答
    章北海在“威慑纪元”初期,所做的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对人类文明延续至关重要的“善举”,即使他的手段并不光彩。智子作为一个拥有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先进文明产物,它对人类的了解,远比普通人类自己还要深刻,它深谙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首先,我们得明白智子公布信息的目的。智子的出现,是为了阻碍或延缓人类.............
  • 回答
    要谈章北海谋杀老航天,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里面门道太多了,得从头说起。首先,你得明白,在那个年代,整个航天系统里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你想啊,几十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梦想,都寄托在那个“飞天”的梦想上。老航天们,他们是这个梦的奠基者,是真正的拓荒者。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感情,那是.............
  • 回答
    《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第九集,这一集可以说是在平缓中暗流涌动,将章北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前几集还在铺垫他的深沉和谋划,那么第九集则将他的“冷酷”和“理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看到了那个隐藏在铁血外表下的,一丝难以察觉的“人性”的挣扎。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本集在节奏上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能联想到《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和《机动战士高达:雷霆战线》(以下简称《雷霆战线》)之间的镜头相似性,说明你对这两部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力。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相似性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感知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来自哪些方面?要说.............
  • 回答
    章北海,这位以冷静和洞察力著称的军官,在“黑暗森林”法则的严酷现实中,将自己置于一种独特的孤寂境地。他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道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自我牺牲姿态,为人类文明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当地球文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压抑与绝望后,终于策划了那个看似绝望却又承载着一线生机的“返航诱饵”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