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家分晋,周王是否应该封三家为诸侯?

回答
三家分晋,这桩足以撼动周天子权威的大事,问周王应不应该封三家为诸侯,这可真是一个牵扯到礼法、道义、现实与长远利益的复杂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节骨眼上。晋国,那可是周朝开国以来,诸侯国中地位最尊崇、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从周初的“春秋五霸”到后来的晋文公称霸,晋国一直以来都是周天子“王室正朔”的天然屏障,是维护周朝统治秩序的基石。可以说,晋国强大,周天子就稳;晋国出了岔子,那周天子头上的天就有点摇晃了。

结果呢?好好一个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诸侯国内部权力斗争,而是实打实的“国”的消亡,变成了“家”的天下。这在礼法上说,是大逆不道,是对周朝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的严重冲击。按照周朝的礼制,诸侯国的设立,是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勋来册封的,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考量的。晋国本是姬姓诸侯国,其灭亡,相当于周天子在自己的宗室诸侯中看到了一场灭顶之灾。

那么,面对这已经发生的事实,周王该不该“封”这三家?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从“礼”和“法”的角度来说,周王绝对不应该封。

冲击周朝统治的根基: 封这三家,就是对“三家分晋”这种颠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认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其他诸侯国看到,是不是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大家都可以效仿晋国,把自己的国家瓜分了,然后要求周天子册封?这无异于在周天子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并且是在挖他统治的根基。周朝的权力来自于天命和祖宗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被如此粗暴地践踏,天子还有什么权威可言?他还能怎么号令天下?
维护宗法制度的颜面: 晋国虽然由卿大夫执掌,但名义上,晋国国君还是周天子册封的,是周朝的诸侯。现在,晋国国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原先只是晋国大夫的人。如果周天子就这么封了他们,岂不是承认了自己册封的诸侯国,可以被臣子随意取代和瓜分?这是对周天子权威的极大侮辱,也是对整个周朝宗法制度的讽刺。
“不封”是最后的象征性抵抗: 即使周天子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实力去阻止三家分晋,但他至少可以在法律和礼仪上坚持“不封”。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对既有秩序的最后捍卫。一旦“封”了,那就是彻底的屈服,是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对强权最后的妥协,这会让他的处境更加尴尬和被动。

然而,从“现实”和“生存”的角度来看,周王可能“不得不封”,或者说,即便不封,也无法改变被实质性承认的局面。

实力不允许: 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他已经失去了对广大诸侯国的实际控制力,更多的是依靠名义上的权威。三家分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是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用实力和刀剑拼出来的结果。周天子这时候如果不“封”,韩、赵、魏三家也照样会以“晋之继承者”的身份存在,并且继续强大下去。不封,并不能让晋国复国,反而会与这三家彻底撕破脸,让自己在政治上更加孤立无援。
承认现实才能争取喘息: 封了,虽然丢了面子,但至少能够缓和与这三家诸侯的关系,将他们纳入周朝的体系(哪怕是名义上的)。这样,周天子或许还能从这三家那里获得一些朝贡、兵役等形式上的支持,维持自己“天下共主”的最后一点体面。如果不封,这三家就成了“非法”的势力,周天子也不能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反而可能招致他们的敌意。
历史的必然性: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结束,战国时期开始。这是一个时代变革的标志性事件。封与不封,都改变不了这个大趋势。周王不封,只是在坚持一种不合时宜的旧秩序,而封,则是被动地接受新秩序的到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后一种选择也许是更“务实”的。

那么,周王“应该”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理想的做法是强力制止: 如果周王还有能力,他当然应该调动一切力量,联合其他诸侯,严厉打击韩、赵、魏,维护晋国和周朝的秩序。但很显然,当时的周王没有这个能力了。
次优选择是坚持不封,以示立场: 在无法制止的情况下,最能体现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尊严的做法,就是坚决不封。这就像一个国家领导人,即使国家分裂,他也要坚持自己才是合法的领导人,不承认非法分裂的政权。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坚持,一种对道德和道义的守护。这样做,也许能赢得一些道德上的支持,但现实的政治力量依旧无法撼动。
最无奈但可能“务实”的选择是象征性承认: 如果周王连最后一点体面都顾不上,或者说他必须从这三个诸侯那里获取一点实质性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生存,那么他“可能”会选择一种象征性的册封。但这种册封,即便给了,也无法掩盖其合法性的缺失和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总结一下:

从“道义”和“礼法”上讲,周王绝对不应该封三家为诸侯,因为这是对周朝制度的根本性否定,是屈服于强权的卑劣行为。这是维护周朝统治合法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从“现实”和“实力”的角度来看,周王已经没有能力阻止三家分晋,并且也无法真正拒绝这三个新兴的强大诸侯。不封,并不能挽回晋国的复兴,反而可能让他更加孤立。因此,他“或许”会因为实力不足而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某种形式的“承认”,尽管这会极大损害周天子的威望。

所以,如果问“应不应该”,答案是“不应该”。如果问“有没有可能别无选择”,答案是“很有可能”。这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艰难选择,也是周朝由盛转衰过程中一个鲜明的缩影。周王不封,是最后的倔强;周王封了,则是时代的无奈。历史的评价,恐怕更多地会倾向于惋惜周天子失去了维护制度的勇气和能力,而不是赞扬他“顺应潮流”的“务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看战国史自己写的一点东西,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就在魏国开始变法的时候,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国发生了内乱,十分严重。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把持齐国朝政的田氏宗主田悼子死了,他的弟弟田和继任。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田氏的一个分支公孙氏,坚持认为田和杀害了他的宗主哥哥。


田和看样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为了平息“谣言”,他把公孙氏的代表公孙孙杀了。公孙氏的另一个代表公孙会一看形势不好,就在廪丘这个地方发动了叛乱,宣布脱离齐国加入赵国。


这还得了?


田和马上做出了反应,以田布为将,率军攻打廪丘。


之所以在这里说齐国的事儿,是因为这事牵扯太广,影响太大,并且跟魏国、魏文侯都有莫大的关系。


这,只是个引子。


三晋伐齐


田布的效率很高,率齐军很快就到了廪丘,团团围住,开始攻打。没办法啊,廪丘(今山东省郓城县)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特殊了,它是齐国的西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齐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


赵国的反应也不慢,随即知会了韩、魏两国,准备结盟对抗齐国。三晋联军在魏将翟角、赵将孔青的带领下,迅速抵达廪丘,然后与齐军打了一仗。


直接说结果吧。齐国大败,田布战死,损失战车两千乘,阵亡士兵三万多。


三晋联军很幽默,也不知是为了震慑齐国,还是泄愤,他们把三万多齐军遗体堆成了两座尸山。


大家正堆得高兴呢,有个叫宁越的人找到了赵军主将孔青,对他说,别玩了,还是把尸体归还齐国吧。


为什么?


你想啊,把尸体还回去,齐国不得花钱办丧事么,这么多死人,得花多少钱啊!?耗穷他们。


要是齐国不要怎么办?


这样更好。本来打了败仗,齐人就不待见那些权贵们;现在又不肯接纳战死士兵的遗体,齐人还不得恨死他们。如此一搞,百姓就不会再效忠国家,权贵们也无法命令百姓效力,这就叫二次进攻!


真知灼见,察人所不察!


孔青采纳了这个建议,跟齐国说我们三晋慈悲为怀,你们派人来拉尸体吧。


以田和为首的田氏一族说我们不要。也算是中计了吧,反正要不要都算中计。


这事传开之后,齐国举国震惊,国内矛盾严重激化,国民开始离心,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深藏不露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还是没看出来跟魏国、魏文侯有多大关系。放心,这才刚刚开始呢。


以魏文侯为首的三晋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廪丘之战后,魏文侯和周天子取得了联系,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


魏文侯重申了周天子才是天下共主的事实,希望天子能出面讨伐无道的齐国。


周天子强调自己权威和周代礼法不容侵犯,表示对田和这种弑杀宗主的行为绝对不会姑息容忍。


魏文侯表示希望三晋能够得到天子号令,率领其他诸侯教训教训齐国,为周王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天子觉得有些为难,你们三家并不是诸侯,如何能率领其他诸侯?


没问题,我们三家以晋国的名义出兵就是了。


你们没有其他要求?


没有。只有对您的忠心和诚意。


很好。我以天子身份,号令你们三晋征讨齐国,扫灭违背周礼的行为。


会谈结束后,双方都很满意。


周天子又可以号令诸侯了,他找到了久违的存在感,似乎看到了昔日的荣光。有三晋这样愿为王室效力而又不求回报的人,真是太好了,越多越好。但他不会想到,这只是三晋的第一步棋。


出钱出力而又不图回报,世上会有这样的人么?


魏文侯说我就是。至少目前看来是。


嚣张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打着天子旗号的三晋联军继续攻打齐国,攻入了齐国长城,把军事重镇平阴围了起来。


这对齐国而言,是非常沉重的军事打击。那个时代,长城的防御力是很强的,而现在,竟然被人攻破了。悲剧啊!国都临淄再也没有屏障了。整个齐国,从国君到平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还有更恐怖的事情呢!三晋有了天子的号令,在出兵前,又联合了宋国、越国等诸侯,对齐国发起了多面围攻。


这些来凑热闹的诸侯国并不是吃饱了撑的,一来迫于三晋的压力,必须得表示听从周天子号令,否则可能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二来打败了齐国,每个参战国都会分得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


这件事也能从侧面证明,在当时,以魏国为首的三晋整体实力有多强。


齐国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除了三晋,南边越国的实力也很强劲,压得齐国透不气来。为了瓦解伐齐联盟,齐相田和决定先搞定越国。


齐国先是割让了建阳、陵这两块地给越国,然后又进献了很多男女奴隶,这才得到了越国不出兵的口头承诺。屈辱?这才刚开始呢!


随后,双方决定在第三国鲁国举行签约仪式。越国国君乘着战车入城的时候,齐、鲁两国大臣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真丢不起那人!因为给越君驾车的是鲁国国君(鲁国也一样面临着越国的强大压力),当警卫员的是齐国国君。


国耻!


越国退出之后,齐国压力小了一些。可是怎么才能让三晋退兵呢?看他们的样子,好像不灭齐国不罢休。


这时候,齐国有个叫田括的人,看透了魏文侯的棋,解开了这个看似无解的结。


三晋与我齐国并不接壤,现在他们越过邻国而围我平阴,这点小利不值得他们如此兴师动众。他们必是想要名分,所以,请国君去见他们吧。


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康公,他亲自去了联军大营,与三晋会盟。然后,三晋派出了自家大夫去齐国,与田和会盟,达成停战协议。


君会见君,臣会见臣,这一幕等同于齐国承认了三晋的诸侯地位。


三晋也不傻,没有实际好处是不会轻易撤军的,你看越国不就得利挺多的么。经过商讨,齐国答应以后不再修筑长城,实际上等于解除了防御三晋的军事屏障。


盟约达成,三晋伐齐之战随即结束。


这次战争是战国初期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三晋最终迫使齐国屈服,成为了当时最强的军事集团。名震天下!


图穷匕首现


但棋还没有下完,咱们接着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伐齐联军离开齐国,各回各家。


在回国的路上,诸侯们去朝见了周天子,除了韩赵魏三家家主,还有鲁国国君、宋国国君、卫国国君、郑国国君。可怜的齐康公,像俘虏一样,也被拉着跟联军一起去。


朝堂之上,周天子十分高兴,很久很久没有这么多诸侯来朝拜了,看来我还是有些分量的。


别高兴的太早,这盘棋的胜负,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首先,三晋率领其他诸侯国君向周天子复命,说我们奉您的号令,一直打进了齐长城,已经狠狠教训了齐国。


然后,齐康公表示我已经知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三晋能帮我们齐国认识错误,虽说是奉天子号令,但也出了不少力,为维护礼法立了大功。所以,请天子据礼法封三晋为诸侯。


这一军将的好!


其他几家诸侯国君纷纷表示赞同,谁也不想得罪三晋啊。


周天子无话可说,只好册命三晋为诸侯,推秤认输。


原来是这么回事!真相至此大白。


之前《三家分晋》篇里,我曾说不知道周天子为什么非要封三晋为诸侯,可能三晋走了后门。现在看来,他们比我高明得多。


在魏文侯的领导下,三晋利用了齐国内乱的机会,先是打败了齐国,为周王室建功;然后又迫使齐康公举荐三晋为诸侯,最后成功的达到了受封的目的。


周天子并没有损失什么,只是一开始没有料到三晋的隐藏政治意图,有点被耍的感觉,但实际上也可以说双赢,毕竟诸侯们又来朝拜了。


最惨的当属齐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谁让你有把柄被人抓了呢?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司马光说周天子自己破坏了礼仪的观点,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因为三晋立功后受封诸侯,是完全合乎礼法的,并且,请封的话还是由齐康公这种老牌诸侯国国君首先说出来的。


但是,这也不怪司马光先生,毕竟他是北宋人,史料很匮乏,尤其是三晋伐齐的细节。而我所采用的史料,很多都是来自于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叫“清华简”。这些珍贵史籍自然是司马光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向奋斗在考古前线的工作者们致敬,是他们在缝补着我国的历史长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家分晋,这桩足以撼动周天子权威的大事,问周王应不应该封三家为诸侯,这可真是一个牵扯到礼法、道义、现实与长远利益的复杂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节骨眼上。晋国,那可是周朝开国以来,诸侯国中地位最尊崇、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从周初的“春秋五霸”到后来的晋文公称霸,晋.............
  • 回答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末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秦国、楚国、齐国作为当时的主要强国,是否能够“约好一起出兵瓜分了晋国”呢?答案是: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上非常困难,而且即使瓜分了,也并非易事,并会引发新的复杂局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
  • 回答
    晋国,在春秋晚期“三家分晋”之前,那绝对是春秋霸主中的翘楚,论实力,说它“最鼎盛”绝不为过。那时的晋国,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大”,再加一个字,就是“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占据着如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甚至还辐射到陕西、山东的东部。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晋国的疆域在春秋时期.............
  • 回答
    三家分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启。那这偌大的晋国宗室,在晋国分崩离析之后,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他们都去了哪里?这其中牵涉到许多家族,并非一两个人的去向就能概括。我们得仔细梳理一番。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三家分晋”,并非是晋国宗室内部的分裂,而是晋国国君的.............
  • 回答
    韩、赵、魏三家分晋,这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和军事变革。很多人会好奇,在这场瓜分盛宴中,谁是最大的赢家?谁能得到那最“厚实”的家底?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家底厚”的定义可以从很多维度来解读:土地、人口、经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等等。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相对而言最能体.............
  • 回答
    三家分晋,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变革,它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诸侯争霸进入新的阶段。这场变革的精髓在于“分”,一个庞大且稳固的政治实体,在内部力量的驱动下,最终分裂成几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由此引发了新的权力格局和历史进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与“三家分晋”如此契合的例子,我们并非.............
  • 回答
    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忠义的典范,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故事的内核——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个体对承诺、对道义的坚守,以及为了保护一个象征性的“未来”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先来看看赵氏孤儿。这是一个关于复仇与传承的故事。赵家因为政治斗争被灭门,只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赵武。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程婴.............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三家分晋并没有完全发生,而是演变成了秦、晋、燕、楚、齐这五雄争霸的局面,那么秦国能否统一天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复杂而充满变数。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晋国依然存在,是最大的变数“三家分晋”的核心是晋国的分裂,削弱了它作为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如果晋国没有彻底分.............
  • 回答
    如果三家分晋未能成功,晋国得以延续,那么“秦齐楚燕合力攻晋”的情景,虽然并非绝对必然,但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战国初期晋国所处的复杂局面,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三家分晋”的背景。那并非一个简单的权力分配,而是晋国内部卿大夫势力极度膨胀,最终取.............
  • 回答
    如果三家没有分晋,晋国确实拥有了统一中国的相当大的潜力。但这并非必然,因为历史进程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变数。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三家分晋”这件事本身带来的直接影响。在原本的晋国,权力分散到韩、赵、魏三大家族手中,虽然名义上依然存在晋侯,但实权早已旁落。这种内部权力斗争和分裂,极大地削.............
  • 回答
    孙皓的统治,与其说是影响了“三分归晋”的历史进程,不如说他是加速了吴国灭亡,从而直接促成了这场历史大戏的落幕。 他的统治,与其说是政治博弈的精彩篇章,不如说是江东政权由盛转衰、走向覆灭的催化剂。在说孙皓如何“加速”之前,我们得先看看他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吴国。孙綝废黜孙休,拥立孙皓,这本身就是一场内.............
  • 回答
    “历史三大分卫,乔丹、科比、韦德,这个排名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像点燃了球迷圈里一场永不熄灭的战火。说实话,这个“乔丹第一,科比第二,韦德第三”的说法,在很多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也确实有着非常扎实的理由。但要说完全没问题?那可就得仔细说道说道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排名的合理性。.............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剑桥大学的研究称新冠病毒有三个变种,A类是“爆发根源”,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更多出现,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谱的,但需要理解其背景和局限性,并且“爆发根源”的说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 1. 剑桥大学的研究及其发现 研究背景: 这项研究发表于2020年3月,.............
  • 回答
    .......
  • 回答
    副市长酒桌上“人分三等,酒分三档”的言论,无疑是一出令人啼笑皆非又心寒的闹剧。这种将人与酒用等级区分的论调,不仅暴露了某些官员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更折射出权力寻租、关系网腐蚀社会公平的阴暗面。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这句“人分三等,酒分三档”背后的逻辑。 “人分三等”: 这句话赤裸裸地宣.............
  • 回答
    这场比赛绝对是本赛季至今为止最令人血脉贲张的对决之一,休斯顿火箭在主场以135:134惊险加时击败金州勇士,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胜负关系能够概括的了。 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足以载入史册,完全符合大家对“巅峰对决”的期待。首先,我们得说说这场比赛的双方阵容,那简直就是一场星光璀璨的盛宴。 火箭这边,詹姆斯.............
  • 回答
    .......
  • 回答
    篮网的这场胜利,可以说是他们新赛季的一个缩影,也标志着球队阵容重组后的首次亮相。122比115的比分,并不算轻松,但赢球永远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交易之后。哈登的首秀,绝对是这场比赛最大的看点。 32分、12个篮板、14次助攻,这个三双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所有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