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三家不分晋,晋国继续存在的话,是否会发生秦齐楚燕合力攻晋的情况?

回答
如果三家分晋未能成功,晋国得以延续,那么“秦齐楚燕合力攻晋”的情景,虽然并非绝对必然,但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战国初期晋国所处的复杂局面,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战略考量。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三家分晋”的背景。那并非一个简单的权力分配,而是晋国内部卿大夫势力极度膨胀,最终取代国君权威的必然结果。韩、赵、魏三家虽然名义上“分晋”,但实际上是他们吞并了晋国原有的领土和军队,成为新的诸侯国。如果晋国能够保持其“晋国”的身份,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强大的、尚未被肢解的政权依然存在。

那么,在这样的假设下,秦、齐、楚、燕这四个诸侯国为何会考虑联合攻晋呢?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

一、 晋国的实力是主要的“威胁”:

地缘优势与战略纵深: 晋国(假定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处中原,腹背受敌,但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人力物力。它紧邻中原的几个重要国家,如卫、郑、鲁等,并且其疆域的收缩或扩张,都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国家的安全。
潜在的扩张野心: 即使晋国在内部发生了一些变故,但其作为一个曾经的霸主,底蕴犹存。如果晋国能够重新整合力量,必然会试图恢复其在中原的势力范围,甚至进一步向外扩张。这种扩张的指向,很可能会触及秦、齐、楚、燕等国的利益。
对其他国家的威慑: 一个完整的、强大的晋国,本身就是对周围国家的一种威慑。其他国家会担心晋国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像过去一样,试图控制他们,甚至吞并他们。

二、 其他诸侯国的战略利益考量:

秦国: 秦国当时的战略方向是向东发展,其最大的对手就是占据河西地区的晋国。如果晋国强大,秦国要实现 eastward expansion 的目标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联合攻晋,可以为秦国打开向东扩张的通道,并可能获得晋国的西部土地。
齐国: 齐国地处东方,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南和向北。然而,晋国的强大,会对齐国在中原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晋国与南方的楚国结盟,或者控制了南方的咽喉要道,都会对齐国构成潜在威胁。同时,如果晋国也向北扩张,与燕国发生冲突,齐国可能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也参与到攻晋的行动中。
楚国: 楚国长期以来在中原地区寻求发展,其目标是进入中原腹地,与北方的诸侯国争夺霸权。一个强大的晋国,无疑是楚国向北扩张的最大障碍。楚国很可能会乐于看到晋国被削弱,以便为自己在中原开辟道路。
燕国: 燕国地处北方,其主要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然而,中原局势的稳定与否,也间接影响着燕国。如果晋国强大,并且与北方势力勾结,或者在北方造成动荡,燕国也会感到不安。更直接的,如果晋国向北扩张,直接威胁到燕国的利益,那么燕国必然会寻求反击。

三、 建立“反晋同盟”的动机:

削弱共同的强敌: 在战国初期,晋国仍然是当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虽然其内部矛盾重重,但其整体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对于其他任何一个想要崛起的国家来说,一个统一且强大的晋国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联合起来肢解晋国,是符合所有潜在“进攻方”国家利益的。
瓜分利益的吸引力: 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成功,将意味着巨大的领土、人口和资源的获得。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扩张野心的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秦、齐、楚、燕四国,都有各自的地理优势和战略目标,联合攻晋,可以将晋国可能的领土“按比例”分配,避免日后因争夺战利品而再次开战。
分而治之的策略: “合力攻晋”本身就是一种“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联合攻打一个共同的敌人,可以避免敌人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来各个击破。一旦晋国被削弱或灭亡,这些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才会真正开始。

具体可能发生的场景和过程:

假设晋国没有被三家瓜分,而是依然保持着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并且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国君能力超群,或者内部改革成功),其国力有所恢复,甚至出现了再度崛起的迹象。

1. 情报的搜集与试探: 秦、齐、楚、燕等国会密切关注晋国的动态。一旦发现晋国出现扩张的苗头,或者其内部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们就会开始秘密接触,交换情报,并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军事部署。
2. 外交的合纵: 某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很可能是秦国或楚国)可能会主动发起“合纵”攻势,向其他国家描绘晋国潜在的威胁,并许以共同瓜分晋国土地的利益。如果晋国确实对某个国家构成了直接威胁,那么其他国家更容易被说服。
3. 多线开战: 如果四国形成合力,很可能会在晋国的多个边界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例如:
秦国 从西部越过黄河(或通过河西地区)进攻晋国。
楚国 从南部向晋国腹地推进。
齐国 可能从中原腹地,或者从其南部边境(与晋国接壤的部分)发动攻势。
燕国 则可能从北方对晋国北部的据点进行牵制或攻击。
4. 晋国的应对: 晋国将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其内部如果仍然存在分裂的迹象,将会更加危险。国君必须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智慧,才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保全国家。它可能需要:
集中兵力,逐个击破: 寻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先攻击某个方向的敌人,以打破联军的整体优势。
外交手段: 试图分化瓦解联军,例如拉拢其中一两个国家,或者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制造它们之间的不信任。
固守防御: 利用晋国本土的地理优势,坚壁清野,消耗来犯之敌的兵力。
5. 战局的变化: 这样的联合攻势,如果晋国无法有效应对,很可能面临被瓜分或灭亡的命运。即使晋国能顶住初期的猛攻,一旦战线拉长,各国的利益分配问题又会浮现,联军内部也可能出现裂痕,给晋国喘息之机。

然而,也有一些因素可能阻碍这种联合:

各国之间的互相猜忌: 虽然有共同的敌人,但秦、齐、楚、燕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它们之间可能会担心在瓜分晋国时,对方获得太多利益,从而导致它们之间发生新的冲突,而不是真正形成稳固的联盟。
晋国的“盟友”: 晋国在战国初期也并非孤立无援。它可能与一些小国(如卫、郑、鲁等)保持着相对紧密的联盟关系,这些小国可能会在晋国的号召下,一同抵抗外敌。
战争的成本与风险: 联合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成本和风险都是巨大的。如果晋国顽强抵抗,或者联军内部出现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参战国得不偿失。
晋国的内部改革: 如果晋国能够成功地完成内部改革,消除分裂的根源,并且国君有能力,那么即使面临外部压力,晋国也可能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难以被轻易击溃。

总结来说, 如果三家分晋未能发生,晋国依然存在,那么“秦齐楚燕合力攻晋”是一种基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的 高可能性事件。晋国的强大与否,以及它对周边国家构成的潜在威胁,是引发这种联合的最根本原因。战争的爆发,将是各国为了争夺霸权、扩张势力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虽然各国之间的猜忌和利益冲突可能导致联盟的不稳定性,但面对一个完整的、潜在强大的晋国,联合削弱或瓜分它的诱惑,对于秦、齐、楚、燕来说,将是难以抗拒的。这种局面,将是战国初期最可能出现的、决定天下格局的一场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多了,晋国一辈子就两个敌人,一个是楚国,有他在楚国不能问鼎中原。一个是秦国,有他在秦人不能东顾。

其他国家他顾不上,而其他国家也不敢招惹他,不说别的,你得罪晋国,楚国北征打你你找谁要支援?

所以中原周围的小国家,有事都听晋国的(没事听楚国),有这一群小兄弟。齐国就不敢太嚣张。不然晋国带着一群小弟围殴他,他可受不了。

战国态势完全就是晋国覆灭之后,从新划分格局,魏国先强后弱导致的。

魏国强大时候,兼并周围小国,挑战齐国最后失败。

齐国要围殴魏国,结果楚国跳出来摘桃子。韩赵一看不对,三晋联手打退楚国,齐国一看事不对。就老实的去欺负鲁国,宋国。

如果晋国还在,这两小兄弟不会怎么惨。

结果齐国吞并宋国,楚国吞并鲁国。

这才有战国七雄

而如果晋国不灭,秦人怎么可能获得黄河东岸广大地区。同样的晋国不灭,宋国与鲁国就不会灭亡,晋国怎么都会牵制齐国与楚国,联齐救鲁,联楚救宋。谁也奈何不了谁

没有五国伐齐,而导致五国伐齐就是因为魏国衰落,不能救宋。而燕人也不会觉得唇亡齿寒,主力攻齐

不挨打的齐国还是强国,

这时候,北有晋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西有秦国。

这四方鼎力局面很难打破

既然无法打破,他们中间的小国又能生存下去。

大家不过就是还是玩霸主游戏,那个大国国力强,那个就是霸主。也仅仅只是霸主。

而晋国的覆灭,打破了这个势均力敌关系。小国完蛋,加速大国资源整合。

齐国太显眼,导致剩下国家齐力围剿他。

他完蛋了,秦国已经度过闷声发大财的阶段,然后就是先打残楚国。

四鼎去其三。

所谓的韩赵魏三国,根本不可能靠国力,顶住秦国东进。

秦国平定韩赵魏。占领中原,齐国也就是摆设根本无力干涉。

所以秦国才会集中兵力一举灭楚

剩下燕,齐根本不成气候,燕太子丹先下手刺杀秦始皇,引得秦军灭燕,之后齐国直接投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