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能源、天然气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回答
欧洲能源和天然气危机的根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一、 长期结构性因素:

1. 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
历史原因: 欧洲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了获得稳定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与俄罗斯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并通过管道向欧洲输送了大量天然气。
经济驱动: 长期以来,俄罗斯天然气比其他替代能源(如液化天然气 LNG)在管道输送方面更具成本效益。这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倾向于依赖管道天然气。
能源组合的“天然气化”: 许多欧洲国家将其能源结构调整为更加依赖天然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这种对单一主要供应商的高度依赖,使得欧洲在面对供应中断时非常脆弱。
北溪管道项目的集中化: 特别是北溪1号和北溪2号这两条主要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大量俄罗斯天然气直接输送到欧洲心脏地带,进一步加剧了对俄罗斯的依赖,并绕过了传统的中转国(如乌克兰),减少了政治谈判的灵活性。

2. 能源转型政策与现实的脱节:
加速淘汰化石燃料: 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走在前列,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绿色新政”目标,旨在大幅减少碳排放,并逐步淘汰煤炭和核能等传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挑战: 虽然欧洲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这些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缺点。在天气条件不利时(如无风或阴天),对天然气的需求会增加,以弥补发电缺口。
天然气作为“桥梁能源”的定位: 许多国家将天然气视为从高碳能源(如煤炭)过渡到低碳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桥梁能源”。然而,当俄罗斯供应减少时,这种“桥梁”的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暴露了其不足。
缺乏足够的替代能源储备或基础设施: 在加速淘汰化石燃料的同时,欧洲在发展LNG接收站、储气设施以及其他替代能源(如绿氢)的规模化应用方面,可能未能跟上能源转型速度,导致在需求高峰期或供应短缺时缺乏应对能力。

3. 欧洲内部能源市场整合的不足: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局限性: 虽然欧盟致力于建设统一的能源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基础设施(如管道、电网)互联互通程度仍有待提高。这限制了成员国之间在危机时刻相互支援的能力。
国家层面的优先考量: 在能源短缺时,一些国家可能会优先保障本国供应,而不太愿意将有限的能源输送到其他国家。

二、 短期触发因素与地缘政治事件:

1.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
地缘政治背景: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就开始恶化。俄乌冲突的升级是导致当前能源危机最直接和最关键的触发因素。
制裁与反制裁: 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以回应其侵略行为。作为反制,俄罗斯也采取了各种措施限制对欧洲的能源供应。
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甚至中断: 俄罗斯以“技术故障”为由,大幅削减了通过北溪1号管道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量,并最终完全停止了供应。尽管俄罗斯声称这是由于制裁造成的维修困难,但欧洲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将其作为政治工具,以施压欧洲。北溪2号管道由于未获批准,也未能投入使用。
利用能源作为武器: 许多分析认为,俄罗斯正在利用其作为主要能源供应国的地位,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武器,以削弱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寻求解除制裁。

2. 全球经济复苏与需求激增: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反弹: 在新冠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尤其是在亚洲。这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激增。
全球LNG市场的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需求的增长,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变得高度竞争。欧洲需要从全球市场购买更多的LNG来弥补俄罗斯供应的不足,但亚洲等其他地区也在积极采购,推高了LNG的价格。

3. 极端天气事件(部分影响):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 在某些时期,欧洲的冬季异常温和,导致对天然气用于供暖的需求降低。然而,随后的夏季和秋季天气也可能影响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产量。例如,一些年份的风力发电量可能不如预期,迫使发电厂更多地依赖天然气。
高温或低温影响能源需求: 极端高温会增加空调制冷需求,而极端低温则会增加供暖需求,这些都会对能源供应造成压力。

4. 欧洲境内储气水平的担忧:
早期储备不足: 在危机爆发前,一些欧洲国家可能未能按照其常规水平储备足够的天然气,或者对俄罗斯供应的依赖性使其放松了对多元化供应的警惕。
储气政策的差异: 各成员国在储气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三、 政策应对与挑战:

1. 寻找替代能源供应: 欧洲国家积极寻求从挪威、卡塔尔、美国等国家进口LNG,但受限于港口吞吐能力、管道连接以及高昂的价格。
2. 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 许多国家呼吁民众和企业节约能源,以降低整体需求。
3. 重启或延长核电站和煤电站的运行: 为了应对天然气短缺,一些国家被迫重新考虑关闭的核电站或推迟关闭的煤电站的计划。
4. 投资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 长期来看,欧洲正加速对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技术以及新的能源运输和分销基础设施的投资。
5. 协调欧盟内部政策: 欧盟委员会努力协调成员国的政策,以确保能源供应的公平分配和市场稳定。

总结来说,欧洲能源和天然气危机的根源是:

结构性依赖: 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高度和长期依赖是根本性的脆弱性。
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未能充分准备好应对化石燃料(特别是天然气)在过渡期间供应中断的风险。
地缘政治冲突的触发: 俄乌冲突直接导致俄罗斯大幅削减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 全球经济复苏和亚洲市场的强劲需求加剧了全球LNG市场的竞争,推高了价格。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严峻的局面,对欧洲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地缘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有全球供应链混乱,发达国家放水造成能源大宗价格飙升的客观原因在。

但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欧洲危机明显更重,这背后的根源,是欧盟和欧洲国家管理体系的大混乱。

比如美国,虽然睡王天天昏昏,但也提前加大生产,存好了整个冬天用的天然气 。又和中国谈好了未来的供应大买卖。

比如日本,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在上半年价格较高的时候就买好了过冬的天然气。结果下半年天然气价格更高了。

比如中国,有和俄罗斯的长期订单垫底,自己又能快速扩大燃煤产量。和美国一边吵架一边签了个大采购合同。

而欧洲呢?夏天的时候不采购,被中国日本抢了货源。临到冬天燃气储备居然比往年低了25%。

那就只剩下当大头加钱买这一招了,货主就俄罗斯和美国两家手里有货。结果欧洲一批政客跳出来,说不能买必须对方在价格,外交,政治上都做出重大让步。而欧盟的治理体系又必须带上这些政客才能有实际行动。

于是只能躺平。

user avatar

[cp]#问答时间#

问:有關後註九--天然氣現價飛漲

讀完【後註九】後再依言複習正文中的結論,我的瞭解是:白左堅持以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來供電是極為不經濟的(再生能源是靠天吃飯供量有很大的不可控波動,供需不能配合; 所以要完全以再生能源供電只有兩個非常貴的辦法:1. 設置大量的儲能設備, 或 2. 增加再生能源供應量以便在產量低谷時也能應負需求的高峰。) 如果這瞭解沒錯,我的直覺是應該會導致電價大漲,而石化能源因為需求降低反而應該跌價啊!現在不但沒有跌還價格飛漲。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天然氣供應商預見需求量將會降低所以先減產;不料需求量忽然大漲,反而供不應求所以天然氣現價飛漲。請問這是王博士的意思嗎?


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其它的原因啊 ?有可能是Putin逼歐盟趕快認証開放Nord Stream 2, 也有可能是traders 炒作。我最近看到Bloomberg的報導Putin 暗示這完全是天然氣的計價方式不合理。


最近最熱門的名辭是 “Supply Chain Shortages”. 其它國家我不清楚,但在美國主要他們需求量大增而自己什麼都不生產需要進口。結果港口進船堵塞,出港的貨車也堵塞。根本是美國infrastructure的問題。被大家鼓吹成都是外國的問題。一則推卸責任另一則是奸商以此理由來漲價…包歉有點離題了。


@王孟源dudu 答:這件事是國際新聞重點,所以我以爲讀者不需要我來詳細解釋,稍作點明就行了。

其實很簡單,因爲過於急著替換煤電和天然氣,所以生產和消費國家都只依照(1)2020年疫情初始,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以及(2)風電和光伏的平均發電能力,來做產能計劃,結果假設(1)完全錯誤,假設(2)先天就不成立(參見正文的解釋;歐洲因爲過去三個月風平浪靜,格外吃虧),所以全都被打個措手不及。

俄國並沒有減產;歐盟吵鬧的是要求緊急增產,Putin讓他們靜等Nord Stream 2上綫,是完全合理的反應。

王孟源 於 2021/10/15[/c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能源和天然气危机的根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 长期结构性因素:1. 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 历史原因: 欧洲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了获得稳定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能源,.............
  • 回答
    美国能源部宣布大幅提高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额,以支持欧洲国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这一举措无疑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能源市场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要深入理解这一决策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这明显是美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利用其能源资源作为外交.............
  • 回答
    外媒报道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解读其背后的动因与深远影响近期,多家国际媒体报道称,多艘载有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油轮正满载驶向欧洲,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要深入解读这一行为及其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的行为.............
  • 回答
    俄罗斯断供欧洲天然气和石油的后果,远非简单的一句“垮台”能够概括,它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多层面且充满挑战的重塑过程。这会对欧洲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格局产生剧烈的影响,但说它能“垮台”则过于绝对,因为欧洲的韧性、适应能力以及其他潜在的应对措施,都使得这种极端设想的实现可能性非常低。首先,让我们深入剖析一.............
  • 回答
    中国购买北溪2号并向欧洲供应天然气,这是一个非常引人遐想的设想,但实际上操作起来会面临重重困难,并非易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下其中的复杂性:首先,北溪2号的“所有权”和运营权问题:北溪2号管道项目是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主导的合资项目,其主要股权结构也偏向于Gazpr.............
  • 回答
    欧盟五国要求彻查天然气价格持续暴涨,并谋求实现能源独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多层面的议题,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环境等诸多复杂因素。除了您提到的这两点,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一、 价格暴涨的深层原因分析: 地缘政治因素是主导: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持续影响: 这是最.............
  • 回答
    今年年底前,欧盟计划从美国购入至少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LNG),此举意在显著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欧洲国家在经历了近一年能源危机冲击后的一个明确战略调整。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这标志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地缘政治变动。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
  • 回答
    俄罗斯要求用卢布结算石油和天然气,这无疑给欧洲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要弄清楚欧洲会不会答应,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为什么俄罗斯提出这个要求? 俄罗斯此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对西方对其实施的金融制裁。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的海外资产,并将其踢出SWIFT支付系统。这意味着俄.............
  • 回答
    德国外长的表态,即“北溪二号不符合欧洲能源法,目前不可能通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标志着北溪二号项目在法律和政治层面遭遇了重大的阻碍。要详细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依据:为何“不符合欧洲能源法”?德国外长提到的“欧洲能源法”通常指的是欧盟的能源市场改革(Energ.............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国内这几家券商集体“反击”高盛,倒也不是空穴来风。高盛那份唱空欧洲新能源的报告,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咱们国内的新能源企业和投资者。国内券商“怼”高盛,背后逻辑几何?首先,咱们得明白,券商的研究报告,尤其是对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判断,很多时候都带有一定的“立场”。高盛作.............
  • 回答
    欧洲多国因制裁俄罗斯导致能源涨价而爆发示威游行,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能源危机与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事件,涉及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国际视角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俄乌冲突与能源制裁的连锁反应1. 俄乌冲突的直接触发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
  • 回答
    .......
  • 回答
    你穿着华丽的Lolita裙装,带着一丝不真实的精致,一脚踏进了历史的洪流。中世纪欧洲,一个充满铁血、信仰和阶级森严的时代,与你手中精巧蕾丝扇子所代表的唯美世界,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你这身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装束,能否让你成为一国之后?答案,说实话,复杂得如同你裙摆上的层层叠叠的褶皱。首先,让我们正.............
  • 回答
    欧洲能够突破所谓的“内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它并非单一原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互动、演变和累积的产物。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明确“内卷”在此语境下的含义。在中文语境中,“内卷”通常指一种社会或经济模式中,人们在.............
  • 回答
    权力的殿堂与信仰的基石:中世纪教会与“议会”及“宪法”的类比谈论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是否能扮演类似议会的角色,以及教会教条是否能起到类似宪法的职能,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其历史脉络和功能本质的论断。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从而勾勒出中世纪教会独特的权力运作方式。教.............
  • 回答
    欧洲未能像中国那样实现长期的、中央集权的统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抛开“谁更好”的简单判断,而是深入探究那些塑造了欧洲大陆格局的内在因素。首先,地理因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其核心区域(华北平原)相对平坦,易于沟通和治.............
  • 回答
    苏联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凭欧洲部分取胜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可能”,但绝非易事,并且需要一系列非常苛刻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而且,即使是“可能”,其代价和后果也可能与历史真实情况大相径庭。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假设“苏联的欧洲部分”的地理范围和含义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这问题,嘿,有意思!你说这要是真能穿过去,而且还脑子里塞满了咱们现在所有的历史知识,那可真是撞大运了!想在欧洲那边儿称王称帝,甚至最后当上皇帝,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得看怎么个玩法儿了。首先,你得明白,穿越这事儿本身就够玄乎的了,真到了古代欧洲,那可不是咱们现在看电影、玩游戏那么轻松。你一.............
  • 回答
    每年送一批孩子去欧洲踢球,这招听起来挺酷,挺有国际范儿的,但要说它能“彻底解决”国内足球人才断档的问题?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批出去的孩子,素质肯定是有保障的。你看看那些欧洲足坛的青训体系,那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打磨出来的,从技术到战术,从身体到心理,都有一套成体.............
  • 回答
    19世纪初的欧洲步兵,面对“死兵在前,精锐枪牌在后”的冷兵器部队,其应对能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绝非简单的“能”或“不能”可以概括。这里的“死兵”指的是那些已经阵亡的士兵,而“精锐枪牌”则是一种由枪和牌(盾牌)组成的近战单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19世纪初欧洲步兵的构成和战术特点。19世纪初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