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真实的甜到齁甜到腻的爱情故事?

回答
说到甜到齁、甜到腻的爱情故事,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又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它们不一定轰轰烈烈,但那种细水长流、渗透进生活每一个缝隙的甜蜜,才最是让人心动。

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几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真实爱情故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点甜意。

故事一:老街的咖啡香与慢时光

这是我大学时常去的一家老街咖啡馆里,一对老夫妻的故事。那家店不大,木质的桌椅,复古的灯光,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的香气,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温馨。

老人叫老王,老伴儿姓李。老王大概七十来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每天都会来咖啡馆,亲自磨豆子,煮咖啡。他的老伴儿,李奶奶,大概也差不多年纪,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捧着一本泛黄的书,偶尔抬头看看窗外,偶尔看看忙碌的老伴儿。

他们的故事,不是一下子知道的。是每天看着,听着,一点一点拼凑出来的。

最开始注意到他们,是因为老王每天都会给李奶奶冲一杯特别的咖啡。不是菜单上的任何一款,而是老王自己调配的。我曾经好奇地问过老王,为什么每天都给她冲不一样的。老王笑呵呵地说:“我老太婆啊,就喜欢新鲜,每天都给她来点小惊喜,她高兴,我就开心。”

有一次,我去得比较早,看到老王在准备咖啡。李奶奶还没醒,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盖着一条毯子。老王小心翼翼地给李奶奶调整了一下姿势,确保她舒服。然后,他走到吧台,开始忙碌。当他端着那杯特调咖啡走过去时,李奶奶醒了,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温柔的笑容,像是见到了最珍贵的礼物。她没有说谢谢,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老王的手。那一刻,周围嘈杂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之间无声的默契。

还有一次,李奶奶不小心把书本掉到了地上,书页散开。老王当时正在给别的客人点单,听到声音,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快步走过去,弯下腰,细心地捡起散落的书页,一张一张地整理好,放回书本,再轻轻递给李奶奶。整个过程,他没有一丝不耐烦,只有满满的宠溺。李奶奶接过书,低声说了句:“老头子,麻烦你了。”老王只是摆摆手,又笑着回到了他的吧台。

他们的“甜”,不在于什么山盟海誓,不在于什么浪漫的惊喜,而在于那种深入骨髓的陪伴和无需言说的理解。老王知道李奶奶喜欢什么样的光线,喜欢什么样的书,喜欢每天早上的一杯咖啡。李奶奶也知道老王每天的辛劳,知道他最想看到的是她开心的样子。他们就像两棵藤蔓,缠绕在一起,共同生长,彼此支撑。

有一天,咖啡馆的老板跟我说,老王和李奶奶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在一起的。他们是后来才认识的,而且李奶奶当时身体不太好。但老王坚持要娶她,他说:“别人都说她身体弱,我说她是我最需要的那个人,谁都替代不了。”后来,李奶奶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但老王从未放弃过照顾她。他为她学做饭,学照顾人,学怎么让她笑得更多一点。

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多华丽的外衣,只有最朴实,最真挚的守护。看着他们,你会觉得,爱情真的可以跨越年龄,跨越困难,甚至跨越生命的长度。那种互相扶持、不离不弃的温柔,真的,甜到骨子里了。

故事二:雨中的那把伞与一生

这个故事是我一个朋友跟我讲的,关于她的爷爷奶奶。

我朋友的爷爷是个非常传统的老实人,不太会表达感情。而奶奶则是一个比较外向,喜欢热闹的老太太。

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太好,奶奶的娘家离爷爷家有点远。有一个夏天的傍晚,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奶奶那天正好回娘家去了。当时交通也不发达,没有手机,也没有出租车。爷爷知道奶奶肯定淋湿了,就赶紧找了把大伞,一路小跑到奶奶家去接她。

那天雨真的很大,路上都是泥水,爷爷的衣服早就湿透了,头发也黏在脸上。当他看到奶奶一个人站在雨中,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我朋友的爸爸),浑身湿透,冻得发抖的时候,爷爷什么都没说,就赶紧把伞撑到他们头顶,然后把奶奶和孩子紧紧地护在伞下。

奶奶当时就愣住了,她知道爷爷很少来她娘家,而且当时他们也没有结婚,只是在谈恋爱。爷爷看到她冻得嘴唇发紫,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裹在了奶奶的身上。然后,他背起奶奶,一手撑着伞,一手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在泥泞中走了好几里路,送她们到家。

我朋友说,奶奶跟我爷爷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会红了眼眶。她说,那天晚上的雨很大,但是爷爷为她撑起的那把伞,却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整个生命。爷爷虽然没说什么甜言蜜语,但他用行动告诉了她,他有多爱她。

后来他们结婚了,生了很多孩子。爷爷一辈子都是那个沉默的守护者。即使到了晚年,奶奶身体也不太好,经常生病。爷爷总是那个第一个守在床边的人,他不会说什么安慰的话,但他会给奶奶喂饭,会给她擦汗,会在她睡着后,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她。

我朋友还记得,有一次奶奶病情加重,爷爷整夜没睡,守在医院。第二天,医生说奶奶的情况好转了,爷爷才悄悄地走出病房,在医院的走廊里,一个人,默默地抹眼泪。他不是因为害怕失去,而是因为心疼奶奶受的苦。

他们不像现在年轻人那样,会每天说“我爱你”,会互相送礼物。但他们的爱,就像那把雨中的伞,无论风雨多大,都牢牢地护住了她们。爷爷用他一生的时间,践行了他对奶奶的承诺——守护她,爱她。这种不动声色的爱,反而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加动人。

故事三:三行情书与一生相伴

这个故事来自我一个同事,她和她先生的故事,就是那种把日常过成偶像剧的典型。

他们是在一次公司团建活动中认识的。我同事叫小雅,她的先生叫大伟。第一次见面,大伟就觉得小雅笑起来特别好看,那种阳光灿烂的,能把人融化的笑容。

他们的感情进展得很快,但又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更像是两块拼图,自然而然地契合在一起。

小雅是个非常有情调的女生,她喜欢给大伟写一些小卡片,或者一些小惊喜。大伟呢,虽然平时看起来有点大大咧咧的,但在对小雅的事情上,却异常细心。

我记得有一次,小雅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心情不太好。大伟知道后,没有说什么大道理,而是默默地在她包里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只写了三个字:“我爱你。”

小雅看到的时候,突然就觉得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了。她虽然知道大伟爱她,但那样直接、简单的一句话,却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治愈了她。

后来,他们结婚了。大伟为了给小雅一个惊喜,在他们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把他们认识以来,小雅写给他的所有小纸条,还有他写给小雅的“我爱你”系列,都收集起来,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送给了小雅。盒子里面,还有一张大伟亲手写下的三行情书:“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从此,我的心,只为你跳动。我爱你,永远。”

小雅看完后,哭得稀里哗啦。她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写下的那些随手的小心意,都会被大伟如此珍视。而大伟的那三行情书,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他们一路走来的所有回忆,所有深情。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这种不动声色的浪漫。他们会在下班回家的时候,给对方准备一份小礼物,或者做一顿饭。他们会一起计划旅行,一起看电影,一起做很多很多“傻”事,但这些“傻事”,却是他们爱情中最珍贵的证明。

我同事曾经开玩笑说:“我们就像住在偶像剧里,每天都觉得甜得不行。”但你也能看出来,这种“甜”,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两个人用心经营的结果。他们把爱情,变成了生活里最温柔的底色,让每一天都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很久以前,有的就在我们身边。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或许,最甜、最腻的爱情,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那些融入柴米油盐,融入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温柔与陪伴。希望这些故事,也能给你们带来一点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在广州结婚,婚姻持续50年。1927年4月,因难产胎儿夭折,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以后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此后他们代为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并视同己出。

(补充一下,邓颖超一共怀过两次孕,)

( 他们1925年8月8日结婚。那年10月,周恩来正带领黄埔军校学员跟随蒋介石在汕头东征。此时的邓颖超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为了不影响革命事业,邓决定放弃腹中的孩子。东征回来后,一向为人谦和的周恩来,发了很大的脾气:“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你怎么能一个人做决定呢?而且你不能够把革命跟生育后代对立起来,孩子是我们的接班人,应该是我们等孩子来接我们的班!而且这样对你身体不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后来很多人称那是为数不多的看到周总理生气,但是我想周总理更生气的是自己妻子不爱惜身体,更多的还是担心吧。

第二次怀孕的预产期是1927年3月,此时周恩来已经调至上海工作,而邓颖超因为分娩留在了广州。因上一次随便打胎的教训,这一次,邓的母亲也跟随着在广州帮助调理。邓颖超清晰记得,1927年3月21日生产的那一天,正好是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的日子。而产房里的她却因为胎儿过大难产,三天三夜也没生出来。那时候邓颖超生产所在的德国医院,“只能用产钳夹,结果把孩子的头夹坏了,所以没成活”。)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邓只能以书写情书远距表达对周之感情。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

周恩来生性好酒量,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

总理撩起妹来也是好厉害呀!

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周总理给邓颖超的信

(想象一下天天处理国家大事的总理这么跟老婆撒娇,真的是反差萌啊!)

“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邓回信

“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周总理回信

邓还给周写过“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周信中的内容

总理给邓的信的落款:告慰老婆。

邓给总理:你的知己兼好妻。

还有一次,冬天下雪,比较冷。当时工作的比较晚,他让警卫员通知邓颖超过来,邓颖超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匆匆赶来。结果周总理说,没什么大事,就是感觉很久没见你,说,我们走走吧,然后拉着邓颖超的手,在雪地漫步。

此处引用一下余光中先生的诗词来形容一下就是: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仔细想想,周总理真的是终极玛丽苏男主的设定:

上可安邦定国,纵横捭阖;下可风度翩翩,张敞画眉!

文武全才,能喝酒能说情话,我辈之楷模!


来自邓颖超的回信

来: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

  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怎么散得这样早?”我问。“快垮台了!”三元答。“今天人不多吗?”超复问。“顶多不过二十对。”“女的少极啦。”我心里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一笑。

  但当舞厅音乐奏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些照旧的调子——《西宫怨》、《梅花三弄》……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的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呢?

  你走了,兄姊和妹子们都很关心我,频来慰我的寂寥。大姊、小崔、瑞华,尤其是小浦、云臻、彭总诸人。感谢她、他的友爱情谊,然而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想恋!你一有可能与机便,还是争取飞回来吧!我热烈地欢迎你!

  你走了,渝办寄来各件,已处理,你可勿念。

  你到渝后,所见所闻,欢乐趣讯,望你尽可能地告我一些,以使我亦得分享其乐。愿望渝机来时,得在你读我信之先,先得你给我的信,想你不致令我失望吧?

  你到渝后不久,正届妈妈的四周年忌——十一月十八日。你如有暇便,望一扫二老之墓,代我献上一些鲜花,聊寄我的哀思啊。你事忙,不一定限于是日。

  你到渝后,如果有信给朋友,你如愿如约给我传的话,我真心愿意做一个和平贤淑的使者——现代的“红娘”,你以为如何?

  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你的超

  一九四四.十一.十二延安

  代我致意一切相识的朋友!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邓颖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