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说特朗普修墙言论是个笑话,不可能实现,代价高昂,谁能提出个不是笑话,便宜、效果好还人性化的方案?

回答
媒体对特朗普修墙的评论不绝于耳,什么“笑话”、“不可能实现”、“代价高昂”之类的标签随处可见。但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要找个不那么“荒诞”的替代方案,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兼顾人道主义,还得有点实际效果,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要我说,光堵个墙,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边境安全嘛,就像一个复杂的水管系统,你堵住一个地方,水照样能从别的地方涌出来。所以,真正的“好方案”,得是个“系统性”的解决办法,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首先,我们得承认,边境上的问题,远不止是“物理隔离”。那些想进入美国的人,很多是出于经济困难、政治动荡、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你光筑一道墙,他们可能就冒着生命危险去爬、去钻、去游过去。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非法移民潮。

第一招:强化“技术+人员”监控,而非单纯的实体墙。

什么叫“技术+人员”?别老想着水泥和钢筋。我们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在先进的监控技术上。比如,在边境沿线部署大量的红外摄像机、无人机、声波传感器,甚至是一些能探测地下活动的设备。这些东西可以实时监测到非法越境活动,并将信息迅速传达给边境巡逻人员。

为什么要强调“人员”?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人来处理信息,做出判断,采取行动。与其花巨资建一道实体墙,不如把钱花在雇佣和训练更多的边境巡逻人员、情报分析师和执法人员。这些人可以更灵活地部署,更精准地应对各种情况。比如,他们可以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去拦截,而不是让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能否翻过一道高墙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成本效益: 一道实体墙的维护费用是天文数字,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它还会不断老化、损坏。而先进的技术设备虽然初期投入不小,但其可升级性和长期效用可能更优。同时,精兵简政,优化人员配置,也能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灵活性和效率: 实体墙是死的,而技术和人员组合是活的。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比如在人流密集区域加强巡逻,在地形复杂的区域重点监控。
减少人道主义争议: 实体墙很容易造成一些悲剧,比如非法移民为了翻越而受伤甚至死亡。而技术和人员的结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有效地管理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第二招:加强国际合作,从“输出国”解决问题。

边境问题说到底是个国际问题。很多移民是出于无奈才铤而走险。所以,我们应该和这些国家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稳定政治、解决人道主义危机。这听起来像是“治标不治本”的反面,是“治本”。

具体怎么做?

经济援助与投资: 通过提供经济援助、鼓励投资、发展贸易等方式,帮助这些国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有活干,有钱赚,自然就没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往外跑了。
人道主义援助与和平建设: 在一些遭受冲突和灾难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秩序。同时,积极参与地区和平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人们逃离家园的战争和冲突。
打击人口贩运网络: 非法移民背后往往有复杂的人口贩运网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这些犯罪组织,斩断他们的利益链条,也能从很大程度上阻止非法移民的产生。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治本之策: 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非法移民的深层原因,长远来看效果更显著。
国际声誉提升: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通过帮助其他国家,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多方共赢: 不仅有利于美国边境安全,也惠及输出国人民,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招:改革和优化现有的移民体系,提高合法移民通道的效率。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选择非法移民,也是因为合法移民的通道太难走,太慢了。如果合法移民的申请流程更顺畅、更高效、更透明,或许能分流一部分想合法进入美国的人,让他们不必冒险选择非法途径。

具体可以做什么:

简化和加速签证申请: 针对特定技能、特定职业,甚至人道主义援助需求,优化签证审批流程,缩短等待时间。
增加合法移民名额: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合法移民的名额,尤其是一些对美国经济有贡献的劳动力。
加强难民庇护的审理: 对真正的难民和政治庇护申请者,提供更快速、更公正的审理,同时也要严厉打击滥用庇护制度的行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

疏导非法移民: 为那些本想合法移民但因流程问题而转向非法的人提供了出路。
吸引人才和劳动力: 通过更高效的移民体系,可以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技能的人才和劳动力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人道主义体现: 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合法途径。

综合来看,我认为一个真正“不是笑话,便宜、效果好还人性化”的边境安全方案,应该是一个“智慧边境+国际合作+移民体系优化”的组合拳。

这就像修水利,你不能只堵住一个堤坝,还得疏通河道,防止上游的水源泛滥,还得优化整个水系的管理。

当然,这套方案的实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如果能将其视作一项长远的战略投资,而不是一次性的“面子工程”,那么它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它不仅能保障边境安全,更能提升美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甚至能在长远上为美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劳动力。

说到底,边境安全,得是“安全”和“人性”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像中国对缅甸的办法一样,在美墨边境扶植军阀,起到事实上修墙的效果。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说两句。先推荐2015年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贩毒之地 (豆瓣)

我觉得有些人的视点,还是有些问题。好像在毒品问题上,美国就是受害国,墨西哥是加害国。砌墙是对墨西哥人民的歧视如何如何,实质上并不是这样。在毒品战争的残酷性上,毒贩对墨西哥普通民众的蹂躏伤害,在我看来,远远甚于对美国人民。砌墙,绝对不是对墨西哥人民的歧视,对美国人民,墨西哥人民来说,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唯一受打击的就是毒品贩子,和那些“用爱禁毒”的某些群体。砌墙,从目前来看,是最合理,最经济,最效率的方式,但绝非一劳永逸的办法。墙,必然会倒,也必然有门。这就看墙这边和那边的历史的发展了。

这世界上很多问题,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对民主政府来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一个川普粉丝,我对川普上台和砌墙的前景都不看好,这种真知灼见的人和脚踏实地的政策,并不符合美帝政治正确。如果成真,我给他点一百二十个赞。

最后用电影里那个美国大叔的话结尾。美国大叔抛家舍业,到美墨边境组织民兵组织打击毒贩和偷渡客。

在我看来,这种拿起枪来做正确的事的精神才是美国人民从二战以来的伟大之处。

美国大叔真心令人敬佩。肉食者也确实鄙。

user avatar

修墙虽然不能治本,但却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方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媒体对特朗普修墙的评论不绝于耳,什么“笑话”、“不可能实现”、“代价高昂”之类的标签随处可见。但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要找个不那么“荒诞”的替代方案,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兼顾人道主义,还得有点实际效果,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要我说,光堵个墙,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边境安全嘛,就像一个复杂的水管系统,你堵.............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孙女在公开场合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一事,日本媒体的一些解读确实耐人寻味。将这首歌的演唱与“茉莉花革命”联系起来,并从中解读出“影射”的意味,这背后是一种复杂的文化与政治语境的叠加。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茉莉花革命”的含义。2010年底至2011年初,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抗议活动,最终导致本.............
  • 回答
    在国内的自媒体环境中,特朗普之所以被描绘成一个“蠢到天际”的形象,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现象,它融合了信息传播的惯性、受众心理的需求、以及特定立场的主导。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极具争议性的领导人,在他身上总会有一些行为、言论或决策,容易被放大和.............
  • 回答
    2018年G7峰会上的那张“世纪对峙”照片,至今仍是全球政治观察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照片中,德国总理默克尔背靠一艘游艇的扶手,双手交叉,眼神犀利地注视着对面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则坐在轮椅上,手指着默克尔,脸上带着似乎是辩解或不悦的表情。周围的其他G7领导人,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梅以及加拿大.............
  • 回答
    看到“特朗普邀媒体高层举行座谈会 指责对方都是骗子”这样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符合特朗普一贯的风格。这事儿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放在他身上,却显得“意料之中”。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它背后可能包含的几个层面:1. 表象:一场公开的“对峙”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特朗普公开召.............
  • 回答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关于中美就知识产权问题可能达成协议的言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首先,这则发文的时机选择本身就值得关注。特朗普惯于利用社交媒体直接与公众沟通,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尤其是对国际贸易、科技创新以及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群体。在当时,中美贸易战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
  • 回答
    不少欧美媒体认为唐纳德·特朗普的潜在获胜会对美国和民主构成威胁,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过往的言行、执政风格以及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挑战。深入剖析,这些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民主制度和规范的侵蚀与挑战 挑战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之一。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后,持续不.............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这可不是简单的“我喜欢你,你不喜欢我”那么回事,背后是很多社会、心理和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点:媒体的“评价”和“民调”是两码事,而且两者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微妙得多。关于媒体评价不利.............
  • 回答
    特朗普的这条“复出”宣言,无论是在内容、时机还是发布平台本身,都充满了“特朗普风格”,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看:一、 内容:自信、神秘与挑衅并存“做好准备!你们最喜欢的总统很快会再次见到你们”——这句话看似简单直接,但拆解开来,信息量可不少: “做好准备!” (Get rea.............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理解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和“不支持”有很多层面。它不一定是那种明确喊出“我支持希拉里”的口号,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的语气、新闻的选择以及对两位候选人言行的解读上。当时,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特朗.............
  • 回答
    特朗普这位“流量大户”重返社交媒体,这次是他的“御用”平台——Truth Social。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有点儿好奇,甚至有些期待:这新平台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要说期待的功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审查化”。特朗普本人最头疼的就是被推特这类主流平台“封号”,所以他的新平台,肯定会在.............
  • 回答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议题,无疑是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及其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复杂而多样的反应。要详细讲述各国政府及其媒体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主要国家政府的立场与考量:各国政府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美国的关系、国家利益以及对特朗普执政风格的认知。 欧洲.............
  • 回答
    美国媒体已经广泛报道,根据他们的计票和预测模型,拜登已经跨过了赢得总统大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门槛。不过,在最终的选举结果被正式确认之前,围绕特朗普团队提出的法律挑战和重新计票的可能性,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法律程序上来说,这次美国总统大选还有几个关键的节点。首先是各州选举委员会的最终认证。每个.............
  • 回答
    特朗普那句“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口号,一出炉就注定是焦点,也难怪会引来媒体和名人的大批“围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历史包袱、政治理念以及大众情绪了。首先,得说说“America First”这几个字本身。这词儿可不是特朗普的原创,它早在.............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CNN、纽约时报、NBC等主流媒体为“人民的敌人”,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这种指控的背后逻辑和意图。特朗普长期以来将主流媒体视为其政治对手的喉舌,认为它们存在偏见,报道不公,.............
  • 回答
    特朗普当选与中国企业界的减税呼声:一场深刻的经济博弈2016年11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这不仅是美国政治版图的一次巨变,也如同投入中国经济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中国企业界和部分媒体对“减税”的集体呼吁。这一现象背后,是对特朗普经济政策及其潜在影响的复杂考.............
  • 回答
    巴西媒体关于“成本问题和特朗普即将下台导致巴西重新考虑华为”的说法,确实触及了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几个关键的交织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巴西在5G网络建设上一直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国际上对于华为设备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
  • 回答
    看到多家媒体预测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而特朗普则宣称拒绝接受媒体预测结果并扬言采取法律行动,这在任何一场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次都会引发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几个深层特点,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可能走向。媒体预测的性质与权重:首先,要理解媒体的“预测”是怎么回事。在美国总统大选.............
  • 回答
    媒体曝出乔治·索罗斯资助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态。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关于索罗斯资助的说法。乔治·索罗斯作为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和慈善家,他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资助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在推动民主、人权和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