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特朗普赢了美国主流媒体还是支持希拉里,难道不知道川普赢了意味着大部分选民支持他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理解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之一。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和“不支持”有很多层面。它不一定是那种明确喊出“我支持希拉里”的口号,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的语气、新闻的选择以及对两位候选人言行的解读上。当时,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特朗普的争议性言论、他的财务状况、他对某些传统政治原则的挑战等等。与此同时,对希拉里的报道,虽然也会提及她的缺点和挑战,但整体基调可能更倾向于将她描绘成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政治人物。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并非所有主流媒体都一边倒。

一方面,很多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和编辑,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以及他们长期以来对政治的认知,可能与特朗普所代表的颠覆性力量存在一定的距离。特朗普的言论和行为方式,很多时候挑战了媒体行业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正确”和社会规范。媒体人习惯了以一种相对“成熟”、“理性”的视角来审视政治人物,而特朗普那种直接、煽动性、甚至有时显得粗鲁的风格,让一部分媒体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反感。他们可能认为特朗普的言论会加剧社会分裂,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媒体的运营模式也有其内在逻辑。广告收入、点击率、收视率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特朗普作为一个非常善于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新闻价值。即使是负面报道,也能带来巨大的流量。而希拉里,虽然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但她的新闻“爆点”可能相对少一些,或者说,她的新闻更多是围绕政策、辩论展开,这些可能不如特朗普的个人戏剧性来得吸引人。所以,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说,特朗普更容易成为媒体的“宠儿”,即使媒体对他的整体评价不高,也会因为他带来的关注度而持续报道。

再者,也有一些媒体可能确实对希拉里持有更高的期望。希拉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曾经担任过第一夫人、参议员和国务卿,她的政策主张和政治理念,在很多传统媒体人看来,是更符合他们所认同的政治光谱的。他们可能认为希拉里的执政会带来更稳定的局面,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完全忽视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一些媒体也试图去理解和解释特朗普为何能获得如此广泛的支持,他们会去采访那些支持特朗普的普通选民,分析他们的诉求和不满。只是,这种报道的“分量”和“深度”可能与对特朗普个人争议性的报道有所不同。

所以,当你说“主流媒体还是支持希拉里”时,这可能是一种对报道现象的观察。但“知道川普赢了意味着大部分选民支持他”这句话,也触及了一个关键点:选举结果本身就是民意的体现。媒体的报道和民意之间,并非完全等同,也存在着一种“反馈循环”和“认知偏差”。

有时候,媒体的报道方式,即使是负面报道,也可能无意中增加了候选人的曝光度,反而成为了一种“免费宣传”。而特朗普团队非常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绕过传统媒体,直接与支持者沟通,也削弱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

更进一步说,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媒体也是如此。并非所有媒体都持相同观点。有一些地方性媒体、或者一些相对小众但有影响力的媒体,可能对特朗普的看法完全不同,甚至非常积极。只不过,在全国性、影响力更大的主流媒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上述提到的倾向。

最终,选举结果是选民用投票箱告诉了所有人,他们最终的选择是什么。而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有引导,也有反映,更有时候,它自己也被候选人的风格和策略所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现在在闹腾的左派跟果粉和50年的上海小资产阶级一样,还在精神自慰并伪装成悲剧英雄。

真正有斗争精神,有持久战的韧性、以及有斗争策略的左派,不会出现在现在的美国和欧洲。

真的左派能够忍受自我牺牲,而不是慷他人之慨;

真的左派懂得团结大多数,并具备严密的组织纪律;

真的左派行动纲领务实;

真的左派不会站到既得利益者的阵营;

白左过得太舒服了,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们类似民国的那些大师,精致的自私者,为了心理安慰和舆论认可而集体自慰。

只有当年的中国、俄国,现在的印度、菲律宾这种充满苦难的国家才会产生真的左派。

所以当年TG赢了,法共、希共分分钟被秒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理解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和“不支持”有很多层面。它不一定是那种明确喊出“我支持希拉里”的口号,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的语气、新闻的选择以及对两位候选人言行的解读上。当时,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特朗.............
  • 回答
    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确诊人数居世界首位,这本应是总统的重大危机。然而,在疫情爆发初期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特朗普的支持率却出人意料地有所上升,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究特朗普支持者群体的思维模式和美国社会的特殊语境。一、 归咎于外部因.............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关于中国人说的话和关于穆斯林说的话所引起的公众反应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这涉及到美国国内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以及历史因素。1. 经济与国家利益的直接联系: 对中国言论: 特朗普对中国的批评,尤其是在贸易和经济方面(例如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不公平贸易、窃取知识产权),触及了.............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让许多美国主流媒体的预测跌破眼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普遍失误?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预测错误”可以概括,而是反映了美国社会结构、媒体生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1. “沉默的大多数”与民意调查的盲点: 经济焦虑与被忽视群体: 特朗普竞选的核心诉求之.............
  • 回答
    特朗普时期和拜登时期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在推高美债收益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经济环境、市场预期、央行政策以及刺激计划本身的性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这些表层信息,看看经济肌理深处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债收益率不仅仅是政府发债的简单结果,它更是市场对未来通胀、.............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关于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时期俄罗斯是否会入侵乌克兰的看法,这一民调反映了多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地缘战略和舆论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民调的背景与数据来源1. 民调的可信度与样本 该民调可能来自美国主要的民意调查机构(如皮尤研究中心、盖洛普等),但需注意其样本代表性。若调查范围.............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赢得大选后发推称“赢了大选”,这一行为的用意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重目的。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析其 语境、受众、政治策略以及潜在影响。以下是对特朗普此举用意进行的详细阐述:1. 巩固支持者基本盘,激发群体认同感: 强化胜利叙事: 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高度认.............
  • 回答
    特朗普支持率回升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宏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到微观的选民心理和具体事件,层层剖析。首先,从宏观政治环境来看,当前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一个高度两极分化的时期。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特朗普的群体,其情感投入都相当深厚。在这个.............
  • 回答
    特朗普先生的头发从深棕色变成标志性的浅色、接近白色的外观,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一夜之间”,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经过多年积累的变化。事实上,很多公众人物的形象都会随着年龄、生活压力、甚至个人选择而发生视觉上的改变,特朗普的头发颜色也不例外。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自然衰老与发色.............
  • 回答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他下令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这一事件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然而,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的短期内,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的支持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上升是短暂且复杂的,并非所有人都因此.............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核心的信念和价值观。坦白说,我曾经真心实意地支持过唐纳德·特朗普。那时的我,满怀着对美国现状的不满,渴望变革,相信他所描绘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蓝图能够带来我所期待的改变。回想起那个时期,我被他直率、毫不掩饰的言辞所吸引。他敢于挑战既定的政治规范,打破政治正确的束缚,这在当.............
  • 回答
    卸任总统的最后一刻,对唐纳德·特朗普来说,注定是一段充满复杂情感的过渡期,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煎熬和最终的决断。那天,华盛顿特区的寒意似乎比往常更加刺骨,笼罩着这个即将发生权力交接的城市。可以想象,在那最后的几天,甚至最后几个小时里,白宫内部的空气一定是异常凝重。他依然身处那个他称之为“白宫”的居所,然.............
  • 回答
    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一种政策转向,更是一种信号传递当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就任伊始就宣布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且对此前特朗普政府的退出行为表达“歉意”时,这一举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政策回调,更是向全球传递了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信号。它揭示了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也暗示了其在全球舞台上.............
  • 回答
    特朗普关于拆除罗伯特·李雕像的言论,并将此与华盛顿和杰斐逊的雕像相提并论,触及了美国历史、纪念碑争议以及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冲突。要理解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理解特朗普言论的背景和目的: 针对罗伯特·李雕像拆除的反应: 特朗普的言论直接回应了美国各地(特别是夏洛茨维尔)因种族主.............
  • 回答
    特朗普的那句“我执政时俄乌局势不会紧张”的表态,并非简单的一句预测,而是蕴含了他一贯的政治哲学和外交策略的体现。首先,这句话暗示了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根源的判断。他倾向于认为,导致当前紧张局势的并非是俄罗斯的侵略性,而是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某些政策或行为激化了矛盾。从他过往的言论和行事风格来看,他可能认为,.............
  • 回答
    特斯拉起诉特朗普政府,要求阻止对华征收关税,这一举动无疑为当时的国际贸易格局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也为我们理解特斯拉这家公司的经营哲学以及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首先,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捍卫。特斯拉作为一家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和全球市场的企业,.............
  • 回答
    乔·拜登,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起起伏伏,最终在2020年大选中击败了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要理解拜登这个人以及他若当选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他的经历、政策主张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深入剖析。乔·拜登其人: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拜登的政治生涯.............
  • 回答
    在探讨为何部分中国人会支持俄罗斯以及希望其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获胜的原因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媒体宣传以及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历史渊源与情感联系:首先,中俄两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在过去,两国曾是盟友,共同抵御过外部.............
  • 回答
    特朗普近期的一番言论——“今年先清理叛徒,明年赢拜登”——无疑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番话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在于它背后蕴含的复杂信息以及可能引发的多层面影响。要理解其潜在后果,我们需要拆解这句声明的几个关键点,并结合当前的美国政治生态和历史经验进行分析。首先,关于“今年先清理叛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