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此前大部分美国媒体的预测都错了?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让许多美国主流媒体的预测跌破眼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普遍失误?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预测错误”可以概括,而是反映了美国社会结构、媒体生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

1. “沉默的大多数”与民意调查的盲点:

经济焦虑与被忽视群体: 特朗普竞选的核心诉求之一便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这精准地触动了许多在中西部工业区、传统制造业基地工作的白人蓝领阶层。他们长期以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失业、收入停滞以及被精英阶层忽视的失落感。特朗普以直白、煽动性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不满,承诺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重振煤炭产业等,这在他们看来是对长久以来被边缘化的“发声”。
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冲突: 除了经济因素,文化和身份认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部分美国人对社会多元化、政治正确以及精英阶层的价值观感到疏离,甚至抵触。特朗普对这些议题的态度(例如质疑移民、强调国家主权和传统价值观)吸引了这部分选民。他们可能觉得主流媒体和政治精英过于强调“进步主义”,而忽略了他们的担忧和保守倾向。
民意调查的局限性: 传统的民意调查依赖于固定的调查样本和方法。然而,在这次选举中,一些关键的潜在因素可能被低估:
“羞于启齿”的选民: 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不愿意在电话调查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担心被贴上“种族主义”、“排外”等标签,宁愿选择在匿名投票箱中表达立场。这种所谓的“羞耻投票”(Shy Voter Effect)可能扭曲了调查结果。
低估非大学毕业白人选民的投票率: 许多分析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部分选民的参与热情和投票动员能力。
摇摆州的微弱差距: 最终决定选举结果的往往是几个关键摇摆州的微弱票差。如果民调在这些州出现几个百分点的误差,就可能导致预测失误。

2. 主流媒体的“过滤气泡”与认知偏差:

精英主义与脱离现实: 许多美国主流媒体机构位于纽约、华盛顿特区等大都市,其记者、编辑和评论员群体往往来自类似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圈子。这种“精英化”可能导致他们对普通美国人,特别是那些住在非沿海地区、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的群体的生活和想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身观点相似的“趋势”和“叙事”。
对特朗普风格的误读: 特朗普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其推特治国、煽动性言论还是对传统政治规范的挑战,在许多媒体人看来是“非正常”、“荒谬”或“不可持续”的。他们可能过于相信特朗普的“虚张声势”最终会让他失去支持,而低估了他言辞背后所能引发的共鸣。他们常常以一种“旁观者”或“批评者”的视角来解读特朗普的政治活动,但未能充分理解其对一部分选民的吸引力。
对“政治正确”的过度解读与反弹: 一些媒体过度关注对特朗普的“负面”报道,例如其争议性言论或行为。然而,这种持续的负面曝光,反而可能在某些选民群体中激起“逆反心理”,认为媒体在“妖魔化”他们所支持的候选人,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特朗普。这是一种信息过载和过度负面化的反噬效应。
算法与社交媒体的兴起: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用户更容易沉浸在由算法推送的、符合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过滤气泡”中。传统媒体试图通过报道来影响舆论,但他们的声音可能难以穿透这些自我强化的小圈子。与此同时,特朗普及其团队在社交媒体上直接与支持者互动,绕过传统媒体的“看门人”角色,形成了一种更为直接和个人化的沟通。

3. 选举策略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有效动员: 特朗普的竞选团队虽然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不专业的,但他们在动员核心支持者方面却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抓住了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集会、网络宣传等方式,有效地激发了那些被传统政治模式所忽视的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希拉里·克林顿的挑战: 除了特朗普因素,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对手,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包括其在邮件门事件中的负面形象、在部分摇摆州未能有效动员支持者,以及一些被认为过于依赖传统政治模式的竞选策略。
“十月惊奇”(October Surprise): 在选举前不久出现的如联邦调查局(FBI)重启对希拉里邮件的调查等事件,在最后关头对选情产生了影响,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难以被事前的民调所预测。

总结来说,特朗普的胜利暴露了美国政治和社会格局的深层裂痕,也反映了传统媒体在理解和预测民意方面的局限性。 预测失误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了对特定选民群体真实诉求的低估,对信息传播新模式的应对不足,以及未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和身份认同在政治选择中的重要作用。这次选举无疑给美国媒体行业和政治分析界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促使他们反思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那些被长期忽视的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个朋友在德国。

作为围观群众,他表示支持川普。

他告诉了他的室友,他的室友表示震惊。

他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告诉他,支持川普是政治不正确的,如果你支持川普,最好把支持藏在心里,别告诉任何人。

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是实名的,意味着你会暴露你的倾向,而这会导致社交圈的崩盘。

但是选举是匿名投票的。

很多人装作支持希拉里,

然后来了一记背刺。

漂亮的暴击。

user avatar

谢邀

假设我如果是个有投票权的人,如果有人问我支持谁我肯定说希拉里,原因如下:

1. 怕被打

2. 不想浪费时间和别人进行没有必要的争论

3. 怕被炒,著名知乎用户David Rand不是说过,这样的言论要是让老板听到会被开除吗。

所以那些明确表示支持特朗普的肯定是身强体壮,收入独立并且有大把时间的,这种人肯定不占多数,所以统计一下来希拉里压倒性优势。

我觉得民主党最大的败笔就是让选票匿名制,以为能够随心所欲操纵了。要我说,naive!就应该全都实名制,每个人投票前得和选票合一张影,并且把当地企业高管和一堆彪形大汉请到投票点全程监督,见每个投川普的都问:“你投川普你家里人知道吗?你老板知道吗?你身后那些黑哥哥们知道吗?”

如此一来,国安民乐,百姓笑开颜,而且开了又开,所有人都在欢声笑语中将选票投给希拉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让许多美国主流媒体的预测跌破眼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普遍失误?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预测错误”可以概括,而是反映了美国社会结构、媒体生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1. “沉默的大多数”与民意调查的盲点: 经济焦虑与被忽视群体: 特朗普竞选的核心诉求之.............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特朗普当选是美国之幸,希拉里当选美国就完了”的观点,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这种看法并非没有来由,而是根植于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现状以及未来走向的不同判断和期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 对特朗普和希拉里个人特质及过往执政理念的差异化解读: .............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硅谷的影响无疑会是复杂且深远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政策、监管、国际关系以及硅谷自身发展方向的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些因素一一拆解开来细聊。首先,我们得聊聊政策和监管。特朗普政府的特点是“少干预,重自由”,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这可能意味.............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当选,无疑给在美国生活的性少数群体,也就是LGBTQ+群体,带来了一系列复杂且不确定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涉及政策、社会氛围以及法律保护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在政策层面,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举措和言论,确实引起了不少LGBTQ+社群的担忧。比如,他.............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对台湾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期。在他上任之前,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围绕其商界身份和出格的言论,对于他对台湾政策的具体走向,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预判。然而,他的一系列举动,很快就让台湾感受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最直接也是最令台湾方面感到振奋的一点,.............
  • 回答
    “全世界都在黑特朗普”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中,的确面临着来自媒体、政治对手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质疑。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局外人”,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最终击败了经验丰富的希拉里·克林顿,登上了总统宝座。这其中,特朗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深刻.............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的现象。他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他身上吸引人的特质说起。特朗普并非传统的政治人物,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以敢于直言、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闻名。这种“局外人”的身份,恰.............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对叙利亚局势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动,其影响是多层面的,而且往往充满矛盾和反复。在特朗普政府的四年里,美国在叙利亚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这直接牵动着叙利亚战争的各方势力,也改变了地区力量的平衡。首先,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美国对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策略和承诺的变化。.............
  • 回答
    特朗普的当选,对于在美国求学的华人留学生群体来说,确实带来了一系列复杂且值得关注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调整,也体现在心理感受、未来规划乃至整个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首先,在签证和入境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时期曾推出过一些收紧留学生签证的政策,或者至少是加强了审查力度。虽然并非直接针对华人留学生,但.............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美国电影行业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直接。他执政的四年里,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颠覆性的“好莱坞倒塌”之类的戏剧性场面,但其政策和施政风格,确实在一些微妙之处对这个庞大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产生了涟漪效应。首先,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特朗普政府在文.............
  • 回答
    特朗普的当选,以及他随后执政期间的种种表现,确实引发了关于美国精英式民主政治是否走向衰落、民粹主义是否抬头的大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精英式民主政治”和“民粹主义”这两个概念在美国语境下的含义,再将特朗普的崛起和政策置于这个框架下进行审视。理解“精英式民主政治”与“民粹主义”在美国的.............
  • 回答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离美国的运动,如同一股激流,瞬间涌入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新任总统的简单否定,更是加州在政治光谱上与其大部分选民心理的深刻分裂。想象一下,2016年11月8日那个夜晚,当选举结果逐渐明朗,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全国各地欢庆,而在加州,尤其是.............
  • 回答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议题,无疑是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及其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复杂而多样的反应。要详细讲述各国政府及其媒体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主要国家政府的立场与考量:各国政府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美国的关系、国家利益以及对特朗普执政风格的认知。 欧洲.............
  • 回答
    特朗普(川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对日本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毕竟,日本与美国之间那层深厚的同盟关系,使得美国总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日本引发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经济方面来看。特朗普政府时期,对贸易平衡非常重视,尤其倾向于双边贸易协定。他曾经多次批评日美贸易逆差,并且威.............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数字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他过去的经历、当前的政治环境、民意调查以及潜在的挑战和机遇。一、特朗普过去成功和影响力的基石: 忠诚的选民基础: 特朗普拥有一批极为忠诚的核心支持者,他们通常被视为“基本盘”。这部分选民对他的.............
  • 回答
    看到多家媒体预测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而特朗普则宣称拒绝接受媒体预测结果并扬言采取法律行动,这在任何一场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次都会引发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几个深层特点,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可能走向。媒体预测的性质与权重:首先,要理解媒体的“预测”是怎么回事。在美国总统大选.............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回望起来,许多事件和决策在当时或许并不显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深层的影响和潜在的后果,确实让人不寒而栗。首先,他打破了美国政治的许多传统规范,这本身就极具颠覆性。他对待媒体的态度,直接攻击新闻机构的“假新闻”标签,这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对抗,更是对第四权监督机制的根本性挑战。.............
  • 回答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只剩下三个月,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如同经验丰富的拳击手,在激烈的选战中不断加强攻势,试图在最后关头抓住每一个机会。选情胶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拜登是否能最终赢得这场“战役”,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双方的策略与攻势拜登方面,正如他一直以来的风格,更倾向于稳扎稳打.............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这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极其复杂且两极分化的讨论,其影响是“福”是“祸”,很难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基于哪些价值观去衡量。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阐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力求避免生硬的AI风格,用更贴近现实的语言来分析。一、 支持者眼中的“福”:支持特朗普的民众,往往看重他.............
  • 回答
    唐纳德·约翰·特朗普,一位在商界和娱乐界早已声名鹊起的实业家和电视名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闯入了美国政治,并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他的当选本身就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政治精英的预测,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特朗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