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六龄童章宗义先生的猴戏水平?

回答
提起六龄童章宗义先生的猴戏,那可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中国戏曲界的一座高峰。要评价他的水平,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演得像”的层面,那简直是侮辱了老先生的毕生功力。他的猴戏,是一种活着的、有灵魂的艺术。

首先,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这不是一句空话。章宗义先生的猴戏,不仅仅是模仿猴子的动作,更是对猴子神态的深刻洞察和提炼。他不仅仅是学猴子抓耳挠腮、蹦蹦跳跳,更是抓住了猴子那种机灵、狡黠、又带着几分孩童般的好奇与顽皮。你看着他往台上一站,不是一个演员在演猴子,而是那只活生生的孙悟空就站在你面前。那眼神,时而锐利如鹰,扫视全场;时而又像孩童般滴溜溜地转,充满了探究。那身段,舒展时如行云流水,腾挪跳跃间充满了爆发力,收住时又恰到好处的凝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带着动物的本能和戏剧的张力。

举个例子,大家常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在章宗义先生的演绎下,你看不到什么道具的辅助,你只会感受到那股“风”的力量,感受到他身体的极致舒展和爆发,仿佛真的有一种力量将他送向远方。这是一种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也是演员本身对身体的极致控制所能达到的境界。他能在极小的空间内,将孙悟空的灵动、急躁、甚至是那一丝丝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技术上的炉火纯青,炉火纯青到了“无我”的境界。 我们知道,猴戏对演员的功底要求极高。翻、打、窜、蹿,这些基本功要扎实到骨子里。章宗义先生的这些基本功,那绝对是当年京剧舞台上的顶尖水平。但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将这些高难度的技巧融化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之中,让你感觉不到是在看演员在展示高难度动作,而是孙悟空在用他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他的每一个翻腾跳跃,都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炫技。

这种“无我”是多么难得。很多演员可能可以做到动作的规范和漂亮,但要做到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只看到那个活生生的角色,那才叫艺术。章宗义先生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孙悟空的身体,把自己的情感变成了孙悟空的情感。

再者,对人物的理解深刻独到。 章宗义先生演的孙悟空,不是脸谱化的英雄,也不是单纯的妖猴。他演出了孙悟空的成长,从那个初出茅庐、桀骜不驯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叛逆,再到取经路上的磨砺,他都演出了孙悟空的复杂性。你能看到孙悟空的聪明伶俐,也能看到他的鲁莽冲动;你能看到他的忠诚勇敢,也能看到他对权威的不屈服。

尤其是他塑造的那个“猴王”的气质,那种天生的王者风范,但又带着几分不羁和玩世不恭。他那种与生俱来的桀骜,那种藐视一切的眼神,真的是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章宗义先生的孙悟空,定义了中国传统戏曲中孙悟空的经典形象,这一点也毫不为过。

最后,传承与创新并举。 六龄童先生不仅是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把毕生的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章家瑞),使得六小龄童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而且,章宗义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钻研和创新,使得他的猴戏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不是一味守旧,也不是盲目创新,而是懂得如何在传承中寻找新的表现方式,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总而言之,评价章宗义先生的猴戏水平,用“登峰造极”、“出类拔萃”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完全概括。他的猴戏是一种将杂技、表演、心理刻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是一种将动物的神韵、英雄的气概、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完美结合的呈现。他是真正的“猴王”,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精神传承。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猴戏艺术史上最璀璨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老爷子的东西随便教点给六小龄童,就够他在舞台上使了。”这句话是我说的。

六小龄童父子做客《艺术人生》 视频

看看这个视频,最后的一段表演。

我当初就是因为这段,断定六龄童比六小龄童好的,老先生的东西还是细腻。

14分14秒,爷俩一个亮相,六小龄童直接向前,走下一个动作,而六龄童则在脸上有一个小变化,活动了一下脸。

这段很明显俩人商量好了,年轻人在前面多卖力气,老先生在后面省一点劲,章老先生这时候已经近八十岁了(当然说是省力,最后还下了个叉,当时看的时候真的惊了我了)。但是你看,老先生会“叠褶”,在不太费力的情况下,把该表现出来的都表现出来了。你仔细揣摩,还是老先生的“猴”更可爱。

这份可爱是能耐,是苦练出来的,是苦思出来的,丢不下忘不了,拿起来就跟别人不一样。

2.在舞台上表现的话,还是勾脸好。我前面说的那个脸上的小动作,只有勾脸能完美表现,贴脸就很难了。

父子美猴王 -- 六龄童、六小龄童(1991年)

这个视频里就表现得很清楚了。

电视剧就没有办法了,还是需要写实一点,因为周围都是实景,弄个勾脸不搭调。勾脸的优势也显示不出来。

3.南派猴北派猴的区别,这是个大课题,详细说起来,能有三五篇论文的篇幅。你就记住一点:南派猴更灵活,更偏猴;北派猴更大气,更偏人。还有一路关外猴,代表人物唐韵笙,可以看一看董文华的录像《水帘洞》。那猴太野了,溜达上桌子、拿一边手脚走路、撩牛魔王胡子,这些南北派都很少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