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尺度的宏观物体都有波动性,但那波动性对你要讨论的具体问题不一定构成影响。10 纳米尺度的双层膜和囊泡的波动性决定不了神经的功能或相关回路的动作,不能推导出“量子波函数的坍缩在大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现在能支持大脑量子计算的东西基本上只剩磷原子自旋还没证伪。
另一方面,提问者在其他回答的评论区里走了另一个极端。只要你的实验条件合适,大分子的波动性可以表现出干涉之类。
《脑的进化 自我意识的创生》出版于 1989 年,那时候对纳米尺度的物体谈量子力学是很常见的,试图将人的自我意识或“灵魂”归因于极大规模、高度随机的量子事件(以便赞颂人的自由意志)的想法在大科学家和年轻学生中此起彼伏。彭罗斯在 1989 年出版的《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当年就引起另一些学者的批评。
《脑的进化 自我意识的创生》的作者约翰·卡鲁·埃克尔斯,因“在突触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获得 196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不代表他关于突触说的话都是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