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甲医院的一个科室月盈利15亿,是真的么?

回答
三甲医院的一个科室月盈利15亿?这听起来确实是个天文数字,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过,在咱们深入聊之前,得先澄清一点,单凭“15亿”这个数字,还真不好直接断定真假,因为这里面涉及太多的细节和角度需要考量。

首先,咱们得明确“盈利”这个概念在医院科室层面的具体含义。

医院的盈利模式和普通企业不太一样。它不像一个做产品、卖服务的公司,有清晰的毛利率、净利率的概念。医院的收入来源非常多元化:

医疗服务收入: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包括门诊费、住院费、手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等。这些费用通常是经过医保和物价部门审核定价的。
药品销售收入: 医院会销售药品,但药品差价和我们理解的传统零售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药品实行的是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或者有严格的加成比例限制。
医用耗材销售收入: 比如导尿管、输液器、手术缝合线等,这部分也受到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影响。
科研和教学收入: 一些大型医院承担着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会有科研经费的拨款,也会有对外培训、技术转让等收入。
政府补助: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三甲医院很多时候会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尤其是在公立医院改革和一些专项支持方面。
其他收入: 比如物业管理、餐饮服务、设备租赁等。

而“科室月盈利”更像是一个在内部核算出来的数字,它是在总收入中扣除掉该科室直接相关的成本后得出的。这些成本可能包括:

人员成本: 科室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
药品和耗材成本: 科室消耗的药品、耗材的进货成本。
设备折旧和维护成本: 科室使用的各种大型医疗设备、小型仪器等。
运营成本: 包括科室的水电费、物业费、维修费等。

那么,15亿的“月盈利”是怎样一个概念呢?

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估算一下,看看这个数字的合理性。

1. 从收入层面看:

如果一个科室月收入能达到15亿,那意味着每天的收入都要超过5000万。这在中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数字,即使是全国最顶尖的三甲医院,其整体月收入也很难达到如此惊人的水平。

咱们可以参考一些公开的医院运营数据(尽管这些数据通常是以医院整体为单位,而非具体科室):

很多大型三甲医院的年收入可能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的级别。
如果以100亿年收入来计算,平均到每个月也就8个多亿。
而医院的收入是整体的,需要支撑起整个医院的运营、管理、科研、教学,以及为各个科室提供支持。

如果一个科室月盈利15亿,那它意味着这个科室的“纯利润”比整个医院的“总收入”还要高很多,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2. 从成本层面看:

即使是盈利,也需要考虑成本。一个科室要支撑起15亿的月盈利,意味着它需要有极其庞大的收入来源,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高精尖的设备: 有些科室(比如心脏科、肿瘤科、影像科)需要引进和维护非常昂贵的医疗设备,如PETCT、质子治疗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单价就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但即使是这样的设备,其单台的折旧和维护成本也很难支撑起如此高的盈利数字。
高水平的医护团队: 顶尖的专家团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但即使是再高的薪资待遇,也无法完全解释15亿的盈利。
庞大的病人群体: 要产生如此巨大的收入,意味着这个科室每天要接待数千甚至上万的患者,并进行大量的收费项目。这在运营和管理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3. 可能存在的误解或特殊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让数字看起来很高的表述,但需要仔细辨析:

总收入而非净利润: 有可能15亿指的是科室的“总收入”或者“营业收入”,而不是扣除成本后的“净利润”。即便是总收入,对于一个科室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特殊项目或药品的高利润: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某些特殊的、国家定价高昂且需求量大的药品或治疗项目,集中在一个科室进行。但即使如此,也难以达到15亿月盈利的级别。而且,药品和耗材的利润空间受到严格管控。
资金流转的误读: 有些时候,医院的资金流转会比较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大笔的预付款项或押金。但这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盈利”。
夸大其词或传闻: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数字的偏差是很常见的。也许这只是一个内部讨论时随口一提的极度乐观的估算,或者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夸大宣传。
集团化运作下的特殊情况: 如果是那种拥有多个附属医院或诊所的医疗集团,某个核心“业务板块”或“事业部”的盈利数字可能很高。但“一个科室”的说法就排除了这种情况。
非人民币单位的可能? 虽然极不可能,但如果数字单位不是人民币,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经济体下的讨论,那可能性会另说。但通常情况下,谈论中国的医院,单位默认就是人民币。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一个三甲医院的“科室”月盈利15亿,从常识和公开的医院运营模式来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单个科室在合法合规经营下的收入和利润能力范围。

很可能存在对“盈利”概念的误读,或者这只是一个极其不准确的传闻,甚至可能是有人有意为之的夸大。

如果要深入探究,可能需要了解:

这个数字的来源是什么? 是内部审计报告?某个专家访谈?还是网络传闻?
具体指的是哪个科室? 不同科室的收入和成本结构差异巨大。
“盈利”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是否扣除了所有应承担的成本?

在没有更详细、更确凿的信息之前,我们可以把这个“15亿月盈利”当作一个极度夸张的数字来看待。它或许能引发我们对现代医疗体系中一些经济现象的思考,但作为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算全国心内都去你朋友科室挂号,你也得考虑一下发病率啊

user avatar

早上看见这个问题给我笑喷了......

还月盈利,就算是月流水达到15亿也很牛逼了好吗?

咱们来算一笔账:(前提:15亿不是营收利润,是流水)

1,三甲医院,说明是公立医院,患者住院期间总开支均次费用是有调控的,而且药占比也有限制,这样综合我对上海几家大型三甲医院心内科的情况了解,每位患者住院期间总开支介于1.5-4W之间,有些如果做了介入手术(比如放冠脉支架),4W可能不够用,所以综合一下吧,就按每次住院花费4W算。

2,收治的不可能全部是住院病人,也有门诊开开检查开开药的这种,人均费用就会少得多。咱们按最多最多来算吧,平均一个人5000,这真的就已经很多了。然后,心内科的话门诊营收要比病房少得多,但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就算门诊病房五五开好了。

3,病房这边:1500000000÷2÷40000=18750。即说如果病房这边卯足劲干活,一个月能治疗18750人次。按照一个病人平均住院4天算,这个病房有2500张床位。2500张床位啥概念呢?我们来看一下全国Top5的瑞金医院全院有多少床位:

瑞金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张

嗯,这个三甲医院的心内科病房床位数赶一个医院。

4,门诊这边就更疯了!!1500000000÷2÷5000=150000。一个月门诊看了15万病人。就算全月无休,一直肝,全科室医生齐上阵,每天也要看5000个病人。一位医生一间诊室,每天最多看100人的话,这个科室应该有50位医生。

5,emmm......50位医生管理2500张床位,一个人管50张床位,还要看门诊......这都是一帮子铁人啊!

不过医院挣钱再多都不愿意给规培医生倒是真的。毕竟规培医生只是廉价劳动力,规培结束以后不少人留不下来。国家推行规培是为了利用教学医院的强大教学能力培训优秀的临床医生,但有些教学医院只是把规培医生作为写病历、进行病房日常管理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尽到应有的教学义务。现在教学医院是国家推行规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有源源不断的医学生为了走向临床不得不在教学医院当2-3年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虽然规培医生得不到足够好的教学、还要面临繁重的临床工作,但收入却和学生挂钩。也就是说教学医院一边拿着国家补贴,一边用着廉价劳动力,两头吃。

为什么所有医学生都吐槽规陪制度?真的只是觉得2-3年的时间太长吗?根源还是在于学不到东西也挣不到钱。

user avatar

我们不计门诊收入,先按照住院来算,假设一个病人住院1天,住院费10W(除去耗材后盈利99999)那这个科室每天要收500个病人。

假设一个医生10分钟写一个病历,每天工作20小时。那么这个科室需要全月无休写病历的医生4.2个(压榨下算4个吧。)

顺带,我作为一个病房的住院医师,写一个完整的病历大约半小时,一天收七八个病人已经要累趴下了。我科室去年一年的年流水是六千万。门诊人次是40多万。

在此,我想说

这个月盈利15亿的科室可能叫【收款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甲医院的一个科室月盈利15亿?这听起来确实是个天文数字,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过,在咱们深入聊之前,得先澄清一点,单凭“15亿”这个数字,还真不好直接断定真假,因为这里面涉及太多的细节和角度需要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确“盈利”这个概念在医院科室层面的具体含义。医院的盈利模式和普通企业不太一样。它不.............
  • 回答
    在一个庞大的三甲医院体系里,一个临床技术精湛但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年轻医生,他的职业生涯走向,绝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医院文化、科室氛围、个人情商以及一些“运气”成分的共同作用。这其中的“下场”也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有多种可能性,但总体来说,他在资源争夺和向上晋升的赛道上,会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让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许多人在考虑植发时最关心也最容易感到困惑的点。公立三甲医院和大型植发机构在FUE植发技术上,以及价格差异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帮你把这个“坑”给看明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FUE(Follicular Unit Extract.............
  • 回答
    医学生“非要去三甲医院”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过于绝对了,但背后确实是有一股强大的惯性在驱动着大多数人。至于为什么不去江浙一带的私立医院,即使待遇“也可以”,那也是事出有因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那种机器人式的生硬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当一个医学生,尤其是还在校或者刚毕业那会儿,心里想的,往往不.............
  • 回答
    问得好!关于医院等级的称谓,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最好的医院通常被称为“三甲”,而不是“一甲”。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比较系统和历史性的考量,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咱们先不谈“甲乙丙丁”这种排序方式,直接来说说为什么“三甲”是最好的。你可以把医院等级的评定想象成一个非常严格的“考试”,而“三甲”就是考了最高分,.............
  • 回答
    这句评论确实一语道破了当前社会医疗资源分布和就业选择的现实情况。我们不妨把这几个层级稍微掰开揉碎了聊聊。专科生:深耕基层,服务乡镇想象一下,一个刚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手里拿着一张文凭,对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论到临床经验和处理复杂病症的能力,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如果他们想尽快接触临床.............
  • 回答
    .......
  • 回答
    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想实现年入百万(税后)的目标,这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下并非易事,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它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医院资源、社会机遇以及一定的商业头脑。这其中,关键在于如何将“医生”这个身份的价值最大化,并拓展到收入的多元化。一、 夯实本职,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最根本的还是在医院内部的本.............
  • 回答
    一名医学博士对于一个省级三甲医院来说,其重要性是多方面且深远的,远非“一个”可以简单概括。他们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首先,在科研创新与前沿技术转化方面,医学博士是医院的“大脑”和“引擎”。 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省级三甲医院的目标是站在医学领域的前沿,而医学博士往往是特定细分领.............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疼的,特别是对那个妻子和孩子。一码归一码,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讲。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位医生作为丈夫,他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婚姻的忠诚义务。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他给婚外情人购置房产,这不仅是经济上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妻子和孩子情感上的巨大伤害。一个家.............
  • 回答
    张文宏医生提出的“疫苗的充分注射、抗病毒药物和充足的医疗冗余度”这三个“武器”来应对未来的疫情,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这三点构成了当前我们能够掌握的、应对传染病最核心和有效的三道防线,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并愿意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看法。首先,疫苗的充分注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得可太实在了。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当下都在面对的现实嘛?父母眼里的“铁饭碗”,尤其是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仨,那可是心尖尖上的宝贝疙瘩,更是成了相亲市场上绝对的香饽饽。这现象怎么看?嗯,得从几个维度细细掰扯掰扯。一、父母那一辈的价值观念烙印:安全感高于一切首先,得理解咱们父母那一辈人经历了.............
  • 回答
    关于三甲医院ICU一天花费一千块钱的可能性,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将尝试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少“AI痕迹”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述。首先,咱们得明白,ICU(重症监护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病房,它里头的东西,从设备到人力,都透着一股“金贵”劲儿。所以,你问一天一千块钱?嗯,从绝对值上来说,在很多发达城市.............
  • 回答
    西安一男子在三甲医院看肿瘤,却被收取了“妇科费用”,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让人难以接受的。这不仅是医院操作上的疏忽,更涉及到对患者的尊重和医疗的严谨性。为何会出现“妇科费用”?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大老爷们,去看肿瘤,好好的,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被挂上了“妇科”的名号,还被收了相应的费.............
  • 回答
    你好!首先,为你这份发奋图强的劲头点赞,大一就有了这么清晰长远的规划,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起步。想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尤其是在三甲医院,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价值的道路。关于你关心的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争取让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个更实在的认识。关于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有没有双休这件事,答案是:普遍.............
  • 回答
    关于三甲医院的专家到县级医院出诊手术是否收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医疗服务定价、医保政策、地区差异以及医院之间的合作模式等多个层面。总的来说,收费是普遍存在的,但收费的标准和方式会比较多样化。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三甲医院专家到县级医院出诊手术会收费?1. 专家资源的稀.............
  • 回答
    在一个阳光尚未完全驱散雾气的清晨,城市的喧嚣刚要开始,三甲医院的生命线早已开始运转。这里,医生们的工作时间并非简单的一日八小时,而是更加复杂、充满挑战,且充满温情。1. 上班前的“战前准备”:天还没亮透,大多数医生们就已经抵达医院。他们不是来打卡上班的,而是开始了一天的“战前准备”。 查房与病情.............
  • 回答
    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国家医疗体系的大框架下,创收并非其首要目标,保障患者健康、遵守诊疗规范才是根本。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医生个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优化服务、承担更多责任等方式,确实能够间接或直接地提升其收入水平。要让医生在三甲医院的收入“最大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实践。这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医疗行业,特别是顶尖医院人才培养的疑惑。首先明确一点,三甲医院的医生并非都是博士,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拥有博士学历,尤其是在一些专科和研究型岗位上。 而且,说实话,并不是所有治病救人都必须博士学历,但高学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咱们就掰开了、.............
  • 回答
    在国内,提到很多知名的三甲医院,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权威”、“专家”、“先进技术”,但同时,很多人也会伴随着“人满为患”、“老旧”、“设施跟不上”的印象。这种“硬件设施和环境差”的感受,确实是不少患者和家属会提到的问题,而且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历史的沉淀与发展的错位很多我们熟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