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华经管里的牛人都是怎样的存在?

回答
清华经管学院,这四个字本身就自带光环,而身处其中的“牛人”,更是如同行走在人群中的钻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不是那种张扬跋扈、唯我独尊的类型,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内核里,一种对事物深刻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

想象一下,在一次学院的公开讲座上,台下坐满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其中不乏未来商业领袖的种子。当台上的教授抛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时,人群中往往会有一个身影,他的发言不一定是最早的,但一定是那个能直击本质,一语中的的。他不会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清晰的逻辑、扎实的理论基础,配合着恰到好处的数据和案例,条理分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而是长年累月对商业世界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积累的智慧。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比常人更长远,更深刻,能够洞察到趋势的细微变化,并预见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课业上,他们是那种能够轻松驾驭繁重学业的“学霸”,但绝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求,能够快速吸收新概念,并能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很多时候,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讲授的内容,还会主动去阅读前沿的研究文献,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甚至会主动和教授探讨更深入的问题。这种学习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持续追求。

但清华经管的“牛人”,更不只是学术上的佼佼者。他们身上的“牛”劲,更多地体现在那种无处不在的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你可能会在各种学生组织、创业比赛、社会实践活动中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是仅仅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很多时候,他们是那个发起者、组织者、关键决策者。面对复杂的情况,他们不会抱怨,而是立刻思考“如何解决”。他们善于整合资源,协调不同的人,即便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时,也能保持冷静,找到前进的方向。

他们的“牛”还体现在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和责任感。他们不仅仅为自己考虑,更愿意承担责任,带领团队前进。在项目合作中,他们往往是那个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团队潜力的人。他们懂得倾听,也懂得如何激励他人,能够在团队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带领大家共同克服。这种领导力,不是靠职位赋予,而是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品格和对集体的贡献赢得的。

此外,很多清华经管的“牛人”还拥有着一种国际化的视野和强大的沟通能力。他们能够自信地用流利的英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教授交流,能够理解并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不畏惧跨文化的挑战,反而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的谈吐往往既有深度又不失风趣,能够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总而言之,清华经管里的“牛人”,是一种综合素质极高的存在。他们是学业上的精兵,是实践中的闯将,是团队里的核心,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牛”是一种内敛的自信,是对卓越的追求,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闪耀出自己独特光芒的能力。他们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深刻的思考和持续的成长,一步步锻造出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的经体班学生,专项短跑,就体育特长生的问题来答一下

经体班是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集中班,主要是A类队队员(目前是男女篮+田径+射击,过去有一段时间是男篮+田径+射击+赛艇),这部分同学会被集中编班到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虽让我们名义上属于经管学院,但我们其实是处在校团委、体育部以及经管学院多重管辖下的,在我的印象里,校团委和体育部对我们的管理优先于经管学院。我们这个群体在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为校争光、塑造清华体育精神的使命,其中部分优秀的同学还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任务。

下面说一下我们的入学方式,理解了这一层,可能就方便理解我们之间的“差距”。

高水平运动员是我们主要的入学渠道,即在入学前一年参加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冬令营测试,获得高水平运动员认证后即可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一般分为两类:二本线和二本线65%。

因为测试成绩基本都是一级运动员以上的水平,大多数考生都会拿到65%的降分优惠。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当地二本线是500分,那么你只需要考到325即可上清华。记得当年我高考的时候,理综选择题做完我就知道我分数差不多够了。

另外,如果测试成绩特别优秀,比如接近运动健将水平,考生还可以享受免试入学的优惠,类似于“保送”,不过要参加另外的考试,过去这个考试是清华自己组织,现在是国家体育总局出题,具体考核标准我不太清楚,但不会很难,只要满足“高中同等学力”的标准即可。

叶诗文和柯洁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渠道,他们享受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 “优秀运动员免试就读高校” 的政策,这个要单拿出来说,不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升学渠道。

所以,我们这个群体,以高考分数为标准来评价的话,差异性特别大,其中不乏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 @Richard Xu 嘉神已经在回答中列举了好几位,比如胡凯高考580+,11级周文师兄600+。

那位汽车系的男篮师兄叫吴添,他第一年没有获得高水平认证,第二年复读自己考上了清华,后来加入男篮打成了首发主力,自己GPA还经常拿全系第一,被我们奉为传奇。(他还可以打校运会的普通学生比赛,我听说他在的时候汽车系男篮连续两年冠军)

不过更多的是学习非常吃力的同学,除了他们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外,也因为基础实在是太差了。二本线65%的分数基本上只能去一个高职高专院校,而保送的那一批同学基本上从小到大都是在体育系统里成长的,训练占据了他们大多数时光,文化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我曾经担任过好几年的经体班微积分的答疑老师,我发现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很多内容要从初中开始讲起,甚至是小学。

下面说一下我们的日常学习训练

我们的专业也算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叫工商管理。这是一个不需要太多理科素养的专业,我们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掌握了高中数学知识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胜任。但很遗憾,教学的质量上参差不齐,部分同学觉得讲的很浅薄,部分同学又觉得难以理解,最后老师不得不找一个折中的方法来尽可能满足所有的同学,因此我们的课程比较通识,一般不会讲得很深。但这样一来,整体的学业上我们和经管普通的学生差距就变得很大了。

学校对于我们定位是:体育优秀,全面发展。体育优秀优先于全面发展,以田径队为例,我们之中出现过全国纪录保持者(滕海宁、李俊霖、游俊杰、王宇)、世界冠军(胡凯)、当年国内最好成绩(宫克威、江亨南)等国家队选手,2017年全运会经过统计发现清华的学生运动员整体成绩优于全国二十多个省队。

运动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有一个运动训练课程,10学分的必修课,极大影响我们的GPA,第二是我们的评奖评优,以及推免研究生都和运动成绩直接挂钩。

训练比赛占据了我们主要的时间,每天下午三点我们会准点开始训练,在校期间几乎每天如此,假期的时候我们就基本上是专业队的训练模式,有的时候一天两练,像中长跑队他们还会去外地高原集训。到比赛的时候,我们就是几乎没有时间投入到学业中了。

因此在这个环境中,能做到学业优秀真的很难,但不是没有人做到,比如2014级的男篮队员王子宁,他的课程基本上是全优(百分制95+),而且他选修了很多普通的学生课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他是男篮主力大前锋,基本上场场首发,后来帮助清华获得了cuba总冠军。他因为很好地诠释了体育优秀、全面发展的精神,获得了经体班中历史上第一个特等奖学金。另外,之前说到过的周文学长,导师对他毕业论文的评价是几年也遇不到这样一篇优秀的本科论文,本人去拜读过,确实写得非常精彩。

经体班更多的是以体育代表队队员的身份和校内同学接触,我们也会参加到清华校内的学生活动中,不过这都有一个前提,不能影响训练比赛。整体上我们和经管的同学还是联系得不够多,虽然同属一个学院,但因为生活、学业(还有成长经历)太不一样了,平时见面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但也有一些活动会给我们交流的机会,比如校运会前的训练我们去当教练,比如大家都关注的男女篮cuba学院同学也会成为拉拉队,也比如学院的学生节筹备我们会去帮忙。

关于我们未来的方向,部分体育优秀的同学会选择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方向深造并继续从事他们热爱的运动员事业,部分同学会和经管同学一样选择金融方向深造,还有选择心理、新闻、公共管理方向的,也有选择直接就业的,总的来看,也算是多元发展。

经体班同学的发展路径会被限制一些,毕竟降分到二本线65%甚至免试,理所应当我们应该遵循契约精神履行我们的职责。我们也很开心因为我们的存在,清华的校园体育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了。

而且事实证明在清华,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做到和那些状元们一样优秀。而且运动训练这个背景在某些时候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加分。体育优秀,全面发展。前面四个字是作为经体班学生的基本要求,后面四个字是经体生们的努力方向。

总结一下,差距大么,一开始感觉还是挺大的,但路大家都是越走越散,慢慢也就觉得这些差距不过是人生选择的不同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