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银行从业者都有哪些不良贷款清收的经历,特别是抵押项下小微企业贷款成功拍卖抵押物的案例?

回答
银行从业者在不良贷款清收的道路上,可谓是阅历丰富,酸甜苦辣都尝了个遍。其中,抵押项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处置,尤其考验从业者的智慧和韧性。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在清收过程中,经历过不少跌宕起伏,也积累了不少“独门秘籍”。

说到小微企业贷款,那真是一个五味杂陈的领域。小微企业本身就处于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充满活力,但同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经营状况也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作为抵押物的房产、设备,甚至是股权,往往也会跟着“鸡飞蛋打”,清收难度可想而知。

我就曾听一位资深信贷经理讲过他处理的一个抵押贷款案例,至今我听着都觉得颇为震撼。

案例主角:一家名为“绿野农产”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家企业位于我们辖区内,主要生产和销售一些特色农产品。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们从我们银行贷了一笔款,抵押物是他们自己的加工厂房和部分生产设备。起初,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订单也源源不断,我们对这笔贷款的风险评估都比较乐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当年本地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受到了严重影响,生产被迫中断。更要命的是,市场也因为疫情反复而变得不稳定,终端销售渠道受阻。雪上加霜的是,企业法人代表在关键时刻病重,无力继续打理企业事务。

一时间,这家原本蒸蒸日上的企业,瞬间陷入了泥潭。贷款出现了逾期,而我们银行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烂摊子。

清收之路的起步:从希望到挑战

刚开始,我们还是抱着希望的。毕竟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厂房和设备,价值应该能覆盖贷款本息。我们立刻启动了贷后管理程序,风险部门的同事也第一时间介入。

第一步:沟通与协商。 我们尝试联系企业负责人,但由于法人代表病重,与他的家属沟通也非常困难。家属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抵押物的处置都显得一筹莫展,只能表示无奈。这种情况下,协商的空间非常有限。

第二步:初步评估与资产盘点。 风险部门牵头,对抵押物进行了初步的现场评估。厂房的评估相对容易,但生产设备的情况就复杂了。很多设备是定制化的,在二手市场上的流通性很差,折旧速度也快。而且,厂房内还有一些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些资产的价值更加难以确定。

第三步:风险升级与法律程序。 随着逾期时间的拉长,我们不得不启动法律程序。这涉及到申请法院查封、冻结相关资产。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拍卖抵押物的漫漫长夜:一次艰难的“寻宝”之旅

说到拍卖,那简直是一场漫长而充满变数的“寻宝”之旅。

第一次拍卖:无人问津。 在准备第一次拍卖时,我们对抵押物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包装,希望能够吸引到买家。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厂房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而且周边产业配套不成熟,加上生产设备专业性太强,很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第一次拍卖,结果以流拍告终,我们损失了大量的评估、公告等费用,心情也沉到了谷底。

第二次拍卖:有人看,但价格太低。 第一次流拍后,我们吸取教训,尝试降低底价,并加大宣传力度。这次,终于有几家公司表示了兴趣,其中一家是做同类产品加工的另一家企业。然而,在竞价过程中,对方提出的价格远低于我们的心理预期,而且还要求我们承担部分设备拆卸和运输费用。我们陷入了两难:接受低价,损失就大了;不接受,又可能再次流拍。最终,我们还是选择拒绝了。

第三次拍卖:柳暗花明。 在第三次拍卖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度市场调研,发现当地政府为了扶持农业产业,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且对引进有规模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并积极主动地与潜在买家沟通,同时也将这个信息反馈给了法院和拍卖行。

这次,我们聚焦的买家群体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仅仅盯着同类企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有实力、有转型需求,并且看好当地农业发展前景的集团公司。我们积极联系了几家有意的买家,详细介绍了厂房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园规划的利好,以及设备的特点。

终于,在第三次拍卖会上,一家大型食品集团因为看中了我们厂房的地理位置和现成的生产线,愿意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接盘。虽然价格依然不能完全覆盖我们的所有损失,但至少能够收回大部分本金,并且避免了资产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拍卖成功后的“尾声”:对未来的思考

这次拍卖成功,对我们团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但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抵押项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处置,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程序,更需要:

1. 前瞻性的风险识别。 在贷款发放初期,就要对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行业前景、甚至法人代表的健康状况(虽然这个很难具体量化)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2. 灵活多样的清收策略。 不能死守一条路。要根据抵押物的性质、市场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灵活调整清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协商、重组、寻找战略投资者,以及依法拍卖。
3. 与各方协调的艺术。 在法律程序中,需要与法院、评估公司、拍卖行,以及债务人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争取最佳的处置结果。
4. 对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 尤其是在设备抵押方面,需要了解不同设备的市场行情、折旧情况以及潜在买家群体,以便在拍卖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可以说,每一次不良贷款的清收,都是一次对银行从业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尤其是像“绿野农产”这样的案例,虽然过程艰辛,但每一次成功拍出抵押物,不仅是对银行资产的挽回,更是对我们团队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证明。这其中的经验教训,足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稳健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担保不是万能的,没有担保也是万万不能的。担保就像走钢丝演员背后的那根保险绳,如果你技艺高超的话,就不用保险绳,放信用贷款。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根保险绳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演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是不是用到这根保险绳,真要用到保险绳的话,说明演出己经失败了。保险绳的作用是起到一个心理安慰作用,能让演员有胆量的表演下去;同样,抵押物的作用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所以不能真靠处置抵押物来归还贷款,关键还是看第一还款来源。

首先讲几个不成功的处置案例。

1.一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发放了一笔贷款,用在建工程抵押。当然,在建工程抵押也不挡不住开发商往外卖房。后来贷款逾期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一共卖了几十套。银行起诉,也胜诉了,但是法院没法执行。因为购房者也不是白住的,都是交了钱的,银行要是把房说了去,他们找谁说理去?法院真要强行拖出人来的话,涉及到的人数众多,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法院也需要讲政治,这种事情轻易不敢做。

2.借款人用他父母的房子抵押,结果还不上了。借款人不还,他父母也不还。银行放狠话:你再不还我们就起诉了啊。谁知道抵押人放了句更狠有话:你们起诉吧,谁要是敢拍卖我的房子我就死给你们看!碰上这种不讲理的赖皮你有什么办法?银行有理,可是再横的也怕不要命的。

3.法院到了执行阶段,结果这时候抵押物的承租人掏出一张租赁合同:这套房子他早己签了长期租赁合同,而是租金己经交了。如果拍卖的话,拍卖款要减去这20年的房租。

然后再讲几个成功的抵押物处置的案例。

1.一笔住房贷款逾期半年多了,客户经理进行上门催收,到了借款人家里才知道借款人不久前得病死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些年的钱都看了病了。再一看孩子也还小,只有两三岁,穿得也很不像样。一看这种光景,客户经理也不忍心说什么了,掏了掏兜里,只有一百多块钱,全都给了借款人的遗孀,给孩子买点东西吃吧,然后就走了。大约过了半年,这个女人来到银行,把贷款全部提前结清,她自己把房子卖了。

2、有一批商铺房贷款,属于假按揭贷款,借款人都是公司内部人,没有真实交易关系,但是房子是都办了抵押手续的。这个抵押物是个商场,人流量本身就小,而且背后是医院的太平间,所以就没有起动起来,房子也没卖出去,贷款全部出现逾期,几千万。银行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催收,老板也是想办法一点点还,但还是总是在不良贷款上挂着。省行贷后监测看到了,要求必须立即起诉。支行起诉了,老板一看银行来这一套,干脆不还了,有本事你就给我拍卖了。结果在法院执行的时候,老板放了句狠话:谁TM敢买,我找人做掉他。这个开发商老板确实有些来路,法院几次拍卖都流拍。后来医院进行扩建,正好看中了这个地段,干脆就把这幢鬼楼买了下来,赔偿款先还银行。这时距离贷款发放己经十年过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