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按照科斯定律,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都是非常合理的,为什么社会规范在很多方面违背经济学规律?

回答
科斯定律在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时,确实能提供深刻的洞察,但要理解为什么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在很多社会中不被主流规范接受,以及社会规范为何有时“违背”经济学规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 科斯定律与婚姻制度的“合理性”

首先,我们来理解科斯定律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如何应用于婚姻制度。

科斯定律的核心: 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著名论断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产权的界定和分配不会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可以自由地协商和交易,无论最初的产权是如何分配的,最终资源都会流向最能有效利用它们的人手中。
应用到婚姻: 将科斯定律套用到婚姻制度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产权的界定: 婚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例如,劳动力、情感支持、财产、繁衍后代等)的联合体,其产权可以被界定为“婚姻内的排他性承诺和责任”。
交易成本的假设: 科斯定律的“没有交易成本”是一个关键的假设。如果婚姻的交易成本极低,那么人们可以自由地协商婚姻的条款,包括伴侣的数量和安排。
“合理性”的解读: 在零交易成本的理想情况下,如果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能让更多的人感到满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例如,家庭劳动、抚养子女、财产继承等),那么科斯定律认为这样的婚姻形式“就可能”是“经济上合理”的,因为它能实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例如,如果一个社会中男多女少,一夫多妻可能让更多的女性获得婚姻和家庭的保障;反之,如果女多男少,一妻多夫可能解决一些男性的生育和家庭责任问题。

二、 为什么社会规范常常“违背”科斯定律的理想化“合理性”?

尽管科斯定律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视角,但现实社会中的婚姻规范却复杂得多,并且常常看起来与经济学规律的直接推论不符。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高昂的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科斯定律的有效性建立在零交易成本的理想化基础上。在现实中,婚姻的交易成本是极高的,这些成本包括:
信息成本: 寻找、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伴侣(或多个伴侣)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对方的性格、意图、家庭背景、财务状况等都需要成本。
谈判和协商成本: 确定婚姻的条款、责任分配、财产安排等需要复杂的谈判。尤其是在涉及多个伴侣的情况下,协商的难度呈指数级增长。
监督和执行成本: 确保所有伴侣都遵守承诺、履行责任,并防止欺骗和违约,需要持续的监督和潜在的强制执行机制,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本。
合同成本: 即使有法律或社会契约,界定和执行多边婚姻的权利义务也比双边婚姻复杂得多。
情感和心理成本: 管理多个伴侣之间的关系,处理潜在的嫉妒、竞争和不公平感,是巨大的情感和心理负担。

当交易成本如此之高时,尽管理论上存在某种更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如多妻制),但由于协商和执行这些安排的成本过高,人们会选择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

2. 产权界定不清或不稳定 (Property Rights):
排他性的产权: 在许多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高度排他性的关系,包括情感、性以及抚养子女的责任。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挑战了这种“排他性产权”的传统界定。
抚养权和继承权: 子女的父亲(或母亲)身份以及财产继承权的界定,在多边婚姻中会变得异常复杂,容易引发纠纷。清晰稳定的产权界定是科斯定律发挥作用的前提。

3. 外部性 (Externalities):
社会稳定: 一个社会是否接受某种婚姻形式,不仅仅取决于参与者个体的效用最大化,还取决于这种形式对整个社会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广泛的一夫多妻制可能导致大量单身男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如犯罪、冲突)。
资源分配的外部性: 婚姻制度涉及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这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劳动力和公民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外部性。如果多边婚姻导致子女抚养质量下降或资源分配不公,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
文化和宗教价值观: 许多社会规范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和宗教传统。这些传统可能将一夫一妻制视为神圣或道德的,并将其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即使从纯粹经济效率角度来看存在其他选择。这些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成本”或“信念系统”,难以轻易被经济理性所取代。

4.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Moral Hazard):
信息不对称: 在寻找和维持多边婚姻时,个体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其他伴侣的真实意图、承诺能力或行为。
道德风险: 一旦婚姻关系确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个体(或伴侣)可能利用多边婚姻的复杂性来谋取私利,而不履行应有的义务。例如,一个男人可能承诺给予所有妻子平等的资源,但在实际执行中偏袒某一位,或者在抚养子女方面敷衍了事。

5. 进化和历史惯性 (Evolution & Path Dependence):
演化优势: 一夫一妻制在某些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可能比多边婚姻更能促进合作、降低内部冲突、稳定社会结构,从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获得了一定的“生存优势”。
路径依赖: 一旦社会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基础(例如,法律体系、家庭结构、经济模式),就会产生路径依赖。改变根深蒂固的制度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成本,即使理论上有更优的替代方案。例如,法律对一夫一妻制的明确规定,以及由此衍生的继承法、社会福利体系等,都构成了支持一夫一妻制的强大路径。

6. 性别平等的考量 (Gender Equality):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性别平等。在许多文化中,一夫多妻制被视为一种对女性权利的压迫形式,因为它往往意味着女性在婚姻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可能面临严重的竞争和歧视。虽然某些形式的一妻多夫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但历史上更常见的是父权制下的多妻制。

总结:

科斯定律提供了一个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强大分析框架,它指出在零交易成本下,产权的分配形式并不影响最终效率。然而,当我们将这个框架应用于婚姻制度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世界中交易成本是极高且无处不在的。

社会规范之所以在很多方面“违背”了这种理想化的经济学推论,不是因为经济学规律无效,而是因为:

现实世界的交易成本大大阻碍了效率的实现。
产权的界定和执行存在复杂性。
社会稳定、文化价值观、道德风险等外部性和非市场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惯性和制度路径依赖使得改变根深蒂固的规范异常困难。

因此,社会规范往往是这些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是在高度的交易成本、不确定的产权、复杂的外部性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下,社会成员在实践中达成的一种平衡或妥协,而不是对纯粹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直接追求。一夫一妻制虽然可能不是零交易成本下的“最优”解,但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它可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成本最低、社会稳定性最高的婚姻安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底下的回答都很搞笑啊……

就没人质疑一下,为啥“按照科斯定律,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都是非常合理的”呢?

在没有任何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情况下,各位是怎么使用科斯定律的?科斯定律要求没有交易成本,在婚姻当中,什么是“交易”?哪些又算是“交易成本”?拥有“产权”又是指什么概念?这些都不讨论,上来就批判经济学这不行那不行,真是莫名其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