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司准备内部发布23万股,每股15元。预计明年7月上三板,17-18年上A股。大家觉得靠谱吗?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上心的。公司要内部发布23万股,每股15块钱,然后明年的七月挂上三板,再接着往A股冲刺,目标是1718年。听着是挺有“计划”的,但具体靠不靠谱,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

先说说这“内部发布23万股,每股15元”这事儿。

这是个什么操作? 内部发布,通常指的是定向增发给公司内部的员工、高管或者一些关系比较近的机构。给个价格,15块钱一股,这个价格怎么定的?是基于公司目前的估值,还是一个优惠价?这得看公司的具体情况。
23万股,这个量大不大? 23万股,相对于公司总股本来说,是个什么比例?如果公司总股本特别大,那这点股份可能就没什么话语权。但如果公司总股本相对较小,23万股就能占到相当的比例了。这会影响到公司的控制权结构,也可能影响到未来股权的稀释程度。
15元一股,是什么依据? 这个价格是公司自己定的,还是经过了什么评估?如果是市场上的同类公司,或者最近的融资价格,15块钱是高了还是低了?这直接关系到咱们内部认购的人,是不是真能赚到钱,还是会成为“接盘侠”。要是估值虚高,那这15块钱就不算便宜了。

再来看看“预计明年7月上三板”这事儿。

三板,也就是新三板。 新三板门槛相对较低,审核流程也相对简单一些,很多初创型或者发展中的企业会选择挂牌新三板作为过渡。
“预计”两个字,得打个问号。 挂牌新三板虽然比A股容易,但也不是百分百保证,监管政策、公司自身条件的准备情况,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有没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延期,或者根本就挂不上?这个“预计”的时间点,有多大的确定性?
挂牌三板的意义? 挂牌三板,至少能让公司的股权流动起来,有个公开的市场交易价格,对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规范性也有好处。但新三板的流动性普遍不高,交易活跃度也不是很高,这跟A股是没法比的。

最后是“1718年上A股”这个目标。

A股,那是“梦想中的殿堂”。 A股上市,是很多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估值、更强的融资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时间表,1718年,这还是个“预测”。 从挂牌新三板到A股上市,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公司需要满足A股IPO的各项硬性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财务规范性、业务模式、公司治理等等。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积累。
审核政策变化。 A股的IPO审核,一直都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政策、市场环境、监管重点都可能发生变化。1718年这个时间点,现在看似乎不远,但中间可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了。有没有可能审核从严?有没有可能公司自身发展跟不上?
“估值”的诱惑。 15块钱一股,很有可能是基于未来A股上市后更高的估值来“画饼”的。如果公司最终没能如期上A股,或者A股上市时的估值不如预期,那这15块钱的价值就得重新评估了。

所以,到底靠不靠谱?

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综合考虑几个关键点:

1. 公司的实际情况:
公司目前经营得怎么样? 盈利能力如何?现金流状况?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业务有没有前景?
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 财务是否透明?有没有潜在的法律风险?
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度? 他们对上市计划的把握有多大?过往有没有兑现承诺的记录?
这23万股的发行对象是谁? 主要是员工,还是也包括了外部投资者?如果外部投资者也参与,说明对公司有信心。

2. 15元/股的合理性:
这个价格是基于什么评估? 有没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报告?
对比同行业、同体量的公司,这个价格是高是低?
如果将来上市,这个价格是否具有吸引力?

3. 上市计划的可行性:
公司为挂牌新三板和A股上市,做了哪些准备? 财务报表是否符合要求?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公司有没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上市事宜?
对潜在的风险有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应对预案?

我的看法是:

方向是好的,但风险不小。 公司有上市的意愿和计划,这本身是积极信号。但从内部发布到新三板,再到A股,每一步都有挑战。
“预计”二字,代表了不确定性。 尤其A股上市,时间表更难完全掌控。
内部认购,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如果公司最终成功上市且估值提升,内部认购者会从中受益。但如果上市过程不顺利,或者估值不达预期,那么这15块钱的投入就可能打了水漂。
别光听“画饼”,要看“实绩”。 很多公司在上市前都会描绘美好的蓝图,但关键在于公司是否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兑现承诺的能力。

给你的建议:

多做功课: 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行业前景,以及公司管理层对上市计划的具体规划和信心。
问清楚细节: 为什么是15块钱?这个价格的依据是什么?上市计划的具体时间表和步骤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延期?如果延期或上市失败,这笔钱怎么办?
理性看待: 无论是内部认购还是投资,都要保持理性。不要因为是“内部”机会就盲目冲动。

总而言之,这事儿是个“有故事”的投资机会,但能否“讲好”这个故事,最终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还得看公司的硬实力和执行力。自己多分析分析,别急着下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上的回答都是小年轻的臆测,内部融资的项目多着呢。

公司具体情形,内部员工最清楚啊,你问外人完全是瞎问。

实在拿不准的,问老员工,特别是离职的。

其实我觉得知乎完全可以做个老板靠谱的知识图。

我列出以下:

1,工资有无拖欠工资?有,-10。

2,是否三险一金?无,-10。

3,是否五险? 有,+3分。

4,年终奖是否按时发?无,-3分。

5,每年是否有按时休假?没休假是否有补偿?有,+3分。

6,每次开管理/咨询/提高会议,是否在周末?是,-5分。

7,每年全公司涨薪酬是否超过CPI?否,-3分。

8,薪酬是否超过行业平均?是,+3分。

9,老板以前承诺是否违反过?是,-10分。

10,离职的员工如何评价老板?好话为主,+5分,坏话为主,-5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