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吉林某水务公司致歉称,「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将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吉林某水务公司最近因为一次致歉声明,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这份声明内容大概是说,公司之前发布的某些信息“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并且承诺会“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这种表态,说实话,在很多官方表态中并不罕见,但具体到这家水务公司,以及他们涉及的“信息”,确实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家水务公司到底出了什么“事”。

致歉声明只是一个结果,关键在于过程和原因。一个水务公司,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保障单位,他们发布的信息通常会涉及到水质、水量、停水通知、收费标准等等。如果信息“措辞不当”和“内容不准确”,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引发恐慌。

可能是水质问题? 比如,他们可能发布了关于水质合格的通报,但实际上检测结果并不理想,或者存在采样、检测过程中的疏漏。这种情况一旦被揭露,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可不是小事。老百姓喝的水要是出了问题,那真是天大的事。
可能是停水通知? 如果是因为计划性停水或者突发性停水,措辞不当或者时间错误,可能会导致居民家中断水,影响正常生活,甚至造成财产损失。想象一下,一家人都在家等着洗澡,结果发现通知的时间错了,或者内容含糊不清,这种无奈和愤怒可想而知。
可能是收费问题? 也有可能涉及水费的计算、调整或者催缴等环节,如果信息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居民多缴水费,或者对收费产生质疑。这种直接关系到钱包的事情,大家肯定会格外在意。
甚至是其他非直接的沟通问题? 比如,公司在回应公众质疑时,用了比较生硬或者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导致公众反感,才有了这次“措辞不当”的说法。

其次,致歉声明中的“措辞不当”和“内容不准确”究竟有多严重?

这往往是声明里最模糊的地方,也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措辞不当”: 这个词很微妙。是语气太生硬?是用了引起误解的词语?还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表达了不恰当的观点?比如,如果在解释某个故障时,用了推卸责任或者敷衍的语言,就会被认为是“措辞不当”。
“内容不准确”: 这个就更具体了。是数据错误?是承诺无法兑现?还是关键信息遗漏?如果是涉及安全或者民生的重要信息,准确性是底线。比如,关于水质检测报告的公布,如果数据造假或者篡改,那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然后,关于“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这背后又藏着哪些信息?

一个“将严格处理相关责任人”的承诺,背后往往牵扯到公司的内部管理和问责机制。

责任人是谁? 是具体的某个部门负责人?是信息发布的经办人员?还是更高层的领导?公众当然想知道,到底是谁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严格处理”是什么程度? 是内部通报批评?扣罚奖金?调岗降职?还是更严厉的处分?公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力度、有实质性的处理结果,而不是一句空泛的承诺。
问责是否到位? 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单位,问责机制是否健全,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个人,往往是衡量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公众也想看看,这次事件能否成为公司改进管理的一个契机。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除了上述几点,我们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事:

公众监督的作用: 这次致歉声明的出现,很可能是在公众的质疑、媒体的曝光或者内部的举报之后才发生的。这说明了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对于企业规范运营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外部压力,这样的“不当”信息是否会被默默掩盖?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水务公司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其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至关重要。这次事件暴露了他们在信息发布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未来的信息发布是否会更加规范、透明?公众是否能更方便、更及时地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
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流程: 为什么会出现“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的情况?这背后反映出这家水务公司在信息审核、内容把关、风险评估等方面是否存在漏洞?是流程缺失,还是执行不到位?这需要他们进行深刻的内部反思和改进。
后续的跟进和修复: 除了处理责任人,公司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重建公众的信任?例如,是否会重新发布准确的信息,并就之前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解释?是否会公开透明地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将处理结果向公众公示?
行业内的警示意义: 吉林这家水务公司的事件,或许也能给全国其他水务公司以及类似的公共服务部门敲响警钟。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任何不实或不当的信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损害企业形象和公信力。建立更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发布机制,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相关部门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吉林某水务公司的这次致歉,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道歉”本身,而应该深入探究事件的起因、性质、责任归属以及潜在的影响。这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公共服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的重要环节。我们期待看到的是一个公开、透明、负责任的后续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切实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脆弱了,没有外来破坏,没有黑客攻击,它自己时隔不到四年就这么瘫痪一次。从外面如果稍动“手术”,它得乱成什么样?

大停电,这是很严重的管理事故。

由此可以想见,经济的繁荣有很大程度是在吃老本,它的治理已经很有些败絮其中了。

user avatar

“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的“有序用电”……

写这个通知的同志怕是心里憋着火呢……

以及,连东北这个外贸不发达,出口制造业企业不多的地方,都限制居民用电了,而且还是以这样一种狼狈的方式……还真的会有人相信限电是上面为了产业升级下的大棋吗?还真的有人把缺点归咎于工业企业不涨价吗?

紧缺就是紧缺。六十年前我们曾经在紧缺的时候试图摆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知道。某些人还是需要认识到,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它不会跟着微博舆论跑。

user avatar

如果要宣传节能,为什么不安排在夏天?知道东北还有几天就入冬了吗?

如果要节能增效,为什么不停大头工业用电?

如果要停电警示,为什么不安排在人口更稠密的东南地区,按时停电,宣传节能?


答案我想很明显了,不够,然后又不想生声张。


我们可以想象更差的,紧跟限电的是落实东三省冬季空气质量环保措施,严查用煤问题:

“冬天来了。”

user avatar

“会出现停电停水”是第一层

破圈闹大了,会哭的孩子不一定有肉吃,但是至少不会饿死,这是第二层

“问题”“解决”了是,“闹大”问题的人会怎样,这是第三层

敬负责人

user avatar

这份吉林市的水务公司的措辞初看上去非常奇怪,水务公司应属于国有重要企业,最讲提高ZZ站位,这封通告言语之间“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好像在向上级甩锅抱怨。

正好查查这公司的股权结构,吉林新北水务公司负责供水的区域应该是吉林市高新区,归吉林市高新区管委会管辖,可是水务公司股东里出现了民营私人投资公司和私人股份

这并不是不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合作是有政策的,且对股权分配,管理层任命等限制较多,且供电供水等涉及民生领域纯民间社会资本确实难以进入。(那些能进入的大都是披着“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官僚资本”)。后面这事更“奇怪”的部分来了,国有控股的新北水务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竟是"邱鹏"和"贾华",正是水务公司股权里只占40%的"民营投资企业的私人股东,吉林市高新管委会占比60%,却把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位置交给所谓“民营企业"的股东,真乃怪事。

除了吉林新北水务,这两家民营和国有公司还如法炮制,共同出资建立一家"吉林新众城镇化建设建设公司",负责吉林市市政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

这次民营企业占70%股权,董事长毫无疑问依然是那个“邱鹏”。

不禁要问吉林市这部分的水务,市政,园林绿化,究竟是谁在控制?到底是社会资本还是官僚垄断资本?最后再插播一条来自纪委的消息。

邱鹏,男,1964年5月出生,汉族,吉林市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

1995年12月,任吉林市环保局副局长

2006年9月,任吉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08年6月,任吉林市政府副秘书长;

2009年3月,任吉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2010年2月,任吉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2011年8月,任桦甸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1年11月,任桦甸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年6月,任桦甸市委书记;

2016年6月,任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18年4月,任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

2021年7月,吉林检察机关依法对邱鹏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经查,邱鹏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使用公务用车;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职务调整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违反廉洁纪律,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搞钱色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邱鹏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漠,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长期与私营企业主不当交往,甘于被围猎,以权谋私,其行为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吉林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吉林省委批准,决定给予邱鹏开除党籍处分;由吉林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不知这个吉林一水务公司背后还有什么秘密,他们之间如何联系,欢迎当地人能给指点一下。

user avatar

更新,该公告已经没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新闻事故。


这个链接是原文链接



首先说正事,这份公告实在是反映出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情况,该县区可能在整个冬天里面不定时不定期,无计划无通知停水停电,这可能对于该地区民生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供暖情况暂时也不明,该地区居民可能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努力自救。下面这个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希望大家在评论区也集思广益。

然后说一下“可能的乐观情况”,一是这个只是一个县区的困难,没有波及太大(至少暂时来看…)通过地区协作还有克服的可能性;二是这份公告看起来明显有些不正常,可能有“气话”或者故意的成分,可能是相关编辑激动或者不理智情况下写的,或许有转圜的余地。


补充一位朋友的观点



更新 该文确实是事故,且该公司问题很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