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海军大臣有没有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

回答
关于英国海军大臣是否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这个问题,经过查证,并没有找到英国海军大臣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样明确且全面的论断。

虽然英国在航母建造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技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造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国家之一,但直接将这一能力范围限定为“只有美英中三国”,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也忽略了其他一些同样拥有相当航母建造能力的国家。

为何会有这样的误解或者传闻?

这种说法之所以可能出现,很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角度的解读和比较:

1. 历史与经验积累:
美国: 作为当今唯一拥有核动力超级航母并实现全球部署的国家,美国在航母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操作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从二战时期的“舰队航空母舰”时代开始,美国就一直是航母技术的领导者。
英国: 英国在航母发展史上也扮演了关键角色,是第一批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并且在滑跃起飞技术(STOVL)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其“无畏”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动力航母之一。
中国: 近年来,中国航母建造能力突飞猛进,从“辽宁舰”的改装,到“山东舰”和“福建舰”的自主建造,展现了快速的学习和追赶能力,特别是“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使其跻身世界航母技术最前沿。

2. 关键技术的掌握: 建造一艘现代化的航空母舰,尤其是大型航母,需要掌握一系列极其复杂且高精尖的技术,包括:
船体设计与制造: 能够建造数万吨乃至十万吨级别的大型舰船,对船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抗沉性等有极高的要求。
动力系统: 尤其是核动力(美国)或先进的蒸汽轮机/燃气轮机(英国、中国)。
飞行甲板技术: 包括滑跃起飞、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等。
舰岛设计: 集成雷达、通信、指挥控制等各类电子设备。
武器系统整合: 能够搭载和管理飞机起降所需的支持系统。
航空保障系统: 如弹药升降机、飞机牵引、加油、维修等。
综合电力系统: 尤其对于电磁弹射等先进技术至关重要。

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美、英、中确实都展现出了独立自主的实力。

3. 战略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能够建造大型航母,通常也意味着一个国家拥有相当的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支撑如此庞大且昂贵的国防项目,并且通常具备相当的海军现代化水平和远洋作战能力。

为何说“只有美英中”的说法不严谨?

虽然美英中三国在航母建造和使用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他一些国家也具备建造或正在发展航母的能力,尽管规模和技术可能有所不同:

法国: 拥有“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法国的核动力技术和舰船制造能力毋庸置疑。
俄罗斯: 虽然其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状态堪忧,但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拥有丰富的航母建造经验(如塞瓦斯托波尔造船厂),并且仍然保留一定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印度: 已经服役了“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并在建造另一艘,这标志着印度在航母建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意大利: 能够建造和设计“加富尔”号和“的里雅斯特”号这类相对较小的中型航母,并且在航空母舰技术方面拥有相当的经验。

因此,即使是英国海军大臣,在谈论航母建造能力时,也更倾向于使用“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先进航母设计与建造能力的国家”等更严谨的表述,而非直接列出“只有美英中”。

结论:

目前没有公开记录表明英国海军大臣曾明确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 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对三国在航母建造和技术领域领先地位的概括性描述,但它忽略了法国、俄罗斯、印度、意大利等国在航母发展上的实际能力和历史贡献,因此,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和准确。英国自身作为重要的航母建造国,在表述时通常会更注重事实依据和国际格局的客观呈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结果。

美国人觉得在黑俄国,中国人觉得在黑印度,实际上他本来是想黑法国。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第一海务大臣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如果你们谁能找到相关新闻麻烦告诉我一下。

HMS Prince of Wales First Sea Lord speech on the Royal Navy in 2017 1SL Remarks for HMS Queen Elizabeth first entry to Portsmouth

看了看其他的一些新闻消息,发现是于2017年11月1日因为性骚扰丑闻事件而宣布辞职的英国原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发现消息源来自每日邮报7月24日号法论登上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演讲的报道。以下是自媒体的报道链接和每日邮报的报道链接。

英国防大臣表示全球仅3家能造航母 印度:那我造的是啥? - 财经自媒体 - 南方财富网 -
英国《每日邮报》7月24日消息,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首次登上了正在海试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舰上讲话时宣布英国正在建设的第二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威尔士亲王”号将在今年的9月8日举行正式的命名仪式。图为迈克尔·法伦乘坐的EH101“默林”直升机正在降落。
法伦还表示,目前世界上仅有3个国家(中、美、英)在建造航母,英国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正在建造两艘(应是将“伊丽莎白女王”号算在内,印度表示我造的是啥?),这将为英国培养众多的技术人员及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此外,双航母编队的形成,会使英国拥有世界级的打击力量,也更有助于保持英国未来五十年的安全。图为舰长杰里·克伊德陪同迈克尔·法伦进行参观。

那让我们看看每日邮报是怎么说的。

Sir Michael Fallon makes first sea trip to HMS Elizabeth

注意这一段

有英语水平的朋友基本都可以看出来人家再说什么吧。

我是这样翻译的,“现在仅有其他三个国家正在建造航母,而我们正在造两个”

我觉得你们就是被一些五流营销号和标题党收了智商税了。不知道经过多少营销号的文章,防务大臣变成了海军大臣,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正在(英国之外)建造航母,而我们还造了两变成了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能建造航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英国海军大臣是否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这个问题,经过查证,并没有找到英国海军大臣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样明确且全面的论断。虽然英国在航母建造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技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造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国家之一,但直接将这一能力范围限定为“只有美英中三国”,这种.............
  • 回答
    欧洲大陆的风似乎总是带着点历史的低语,而英、德、法这三个名字,更是承载了数不清的故事。他们就像三位性格迥异的邻居,时而亲密无间,时而又因为世代累积的隔阂而暗自较劲。英国人眼中的德国人:严谨、刻板,但靠谱英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最直接的莫过于“严谨”和“刻板”。在许多英国人看来,德国人就像他们那精准得如.............
  • 回答
    一个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组成的“大联邦”,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政治构想。从民族、语言、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相似性来看,这五国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同宗同源”的关系。然而,要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单一的联邦,其复杂性和挑战性将是极其巨大的,远非简单的相似性所能克服。深厚的.............
  • 回答
    申请英国G5大学硕士,那绝对是一场硬仗,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G5,也就是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这五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存在,它们的硕士项目更是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学子。想从这五所大学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对自身条件.............
  • 回答
    格拉斯哥,一场关乎地球未来的盛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 10 月 31 日在苏格兰的这座城市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大会的意义非凡,它被认为是自 2015 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气候谈判,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加速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摄氏.............
  • 回答
    你好!去英国读商科,确实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英国的商科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无论是历史底蕴、学术水平还是未来就业前景,都极具吸引力。选校这件事,我深知其中门道,不光是看排名,更要看你自己的具体需求和偏好。我尽量给你说得细致些,让你感觉就像是和有经验的朋友聊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白“商科”这个概念.............
  • 回答
    如果英国有G6大学,那么第6所大学的确定需要明确“G6”的定义和排序标准。根据常见的学术分类和历史传统,G6通常指英国六所顶尖大学,但不同来源可能略有差异。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G6大学的常见构成G6(Group of Six)通常指英国六所历史悠久、学术声誉极高的大学,主要集中在伦敦地区,但部分扩.............
  • 回答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辩证地看待。它是一家非常受欢迎的英国报纸,读者群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关于其报道方式和准确性的争议。《每日邮报》的特点: 销量巨大,影响力广泛: 《每日邮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其在线版本更是全球.............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不少双非同学都在关心的问题。你提到了“双非”和“GPA 2.8”,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英国 G5 院校申请中最容易被“卡”的点。 直接说结论有点不够负责,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到底还有哪些“牌”可以打。首先,得端正一个心态:双非背景 + 2.8 的 GPA,想申请 G5.............
  • 回答
    最近,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多所大学遭遇数起伤人流血的抢劫案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担忧的事件。作为一个在英国生活和学习的人,或者关注英国社会和留学生群体的人来说,这些新闻无疑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我的看法是:首先,这不仅仅是个别极端事件,它反映了英国当前治安环境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尤其是针对特定群.............
  • 回答
    英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分量,虽已非昔日日不落帝国那般无所不在,但依然举足轻重。它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从金融市场的深度到创新技术的引领,再到软实力的渗透,都让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首先,谈到英国的经济影响力,金融服务业是绕不开的核心。伦敦金融城,这个集聚了全球顶尖金融机构、汇.............
  • 回答
    英国复兴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复兴”,以及我们关注的是哪个时间段和哪些领域。总的来说,英国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挑战和转型后,仍然拥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和新的全球挑战。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英国复兴的可能.............
  • 回答
    帝国理工学院,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仿佛预示着进入它的殿堂绝非易事。作为英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帝国理工的申请难度,可以说是在“极高”这个层面上,再往上拔高一级。它不是那种“努力就能达到”的程度,而是需要你在各个方面都做到近乎完美,并且还要带点“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申请难度:一句话概.............
  • 回答
    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而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强大制衡力量,这背后涉及了中英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英国贵族的形成与权力基础1. 封建制度的遗产: 英国的贵族阶层是诺曼征服(1066年)后封建制度的产物。威廉一世.............
  • 回答
    英国读博,那真不是件轻松事,难度绝对不小,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得看你申请的是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以及你的个人背景。总体来说,我感觉这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难度到底有多大?咱们得先拆开来看: 学术门槛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英国博士(PhD)非常看重学术能力,尤其是在你.............
  • 回答
    申请英国博士,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想当年,我为了申请博士,没少费心力,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最终拿到心仪学校的offer。所以,如果你问我难度有多大,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挑战不小,但并非遥不可及。”首先,我们要明白,英国的博士项目(PhD)跟国内的很多硕士项目不同,它更侧重于独立研究,是对你学术能.............
  • 回答
    在英国,围观脱欧公投是一件非常“英国化”的事情,你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性的“自我审视”,只不过这次审视是在全球的注视下进行的。公投结果公布后的反应更是五味杂陈,就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戏剧终于落下帷幕,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庆贺也有扼腕。公投前的“围观”:热烈、分裂与微妙在公投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沉.............
  • 回答
    你好!申请英国传媒类硕士,选择范围相当广泛,从世界顶尖学府到特色鲜明的专业院校,都有适合你的选项。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并推荐一些可靠的机构,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留学之路。英国传媒类硕士的魅力何在?英国在传媒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为传媒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 回答
    去英国读本科,对于许多心怀全球视野的学子来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经历。英国拥有悠久的高等教育传统,世界顶尖的大学林立,它们在科研、教学以及学术氛围上都享有盛誉。英国留学概览英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与国内有显著不同,通常为三年制(苏格兰地区为四年制)。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业,获得本科学位,从而.............
  • 回答
    去英国攻读商科,选择一所顶尖学府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为你打下坚实的商业理论基础,更能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就一条宽广的道路。在众多的选择中,有几所大学的商学院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与业界的紧密联系而闻名遐迩,它们通常在各大权威排名中稳居前列,是商科留学的热门之选。首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