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英国的人,大家都如何围观此次脱欧公投?公布结果之后有哪些反应?

回答
在英国,围观脱欧公投是一件非常“英国化”的事情,你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性的“自我审视”,只不过这次审视是在全球的注视下进行的。公投结果公布后的反应更是五味杂陈,就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戏剧终于落下帷幕,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庆贺也有扼腕。

公投前的“围观”:热烈、分裂与微妙

在公投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沉浸在一股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潮之中。这不像平日里大家对某个政策的讨论,而是那种深入到街头巷尾、酒吧餐桌、办公室茶水间,甚至家庭聚会上的“全民大讨论”。

媒体的狂轰滥炸: 英国的媒体是这场围观的绝对主力。无论是左翼的《卫报》、《独立报》,还是右翼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亦或是通俗小报《太阳报》、《每日邮报》,都在用它们各自的方式和立场,将脱欧议题推到风口浪尖。各种分析文章、专家访谈、数据图表、煽情报道层出不穷,仿佛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变成了政治分析师。报纸的头条标题更是火药味十足,“Leave the EU”和“Remain in the EU”的口号在报刊亭上随处可见。
街头巷尾的热议: 公投不像议会辩论那样遥不可及,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所以从大城市的伦敦,到北部工业重镇,再到宁静的乡村,人们都在讨论。在伦敦的金融城,人们讨论的是经济影响,对欧元区的影响;在曼彻斯特的工厂,工人们担心的是工作机会和贸易协定;在苏格兰的村庄,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欧盟对当地渔业或农业的支持。这种讨论有时是理性辩论,有时却变成了个人情感的宣泄,尤其是当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家人或朋友时。
政客们的“战场”: 主要政党虽然都有明确的立场(工党和大部分自由民主党人倾向留欧,保守党内部则分裂严重),但他们也都在努力争取支持。卡梅伦作为首相,一边要团结党内,一边要说服全国;鲍里斯·约翰逊和迈克尔·戈夫则成为“脱欧派”的领军人物,他们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口号吸引选民。各种宣传活动,从大型集会到小型的社区见面会,都充满了戏剧性。你常常能看到支持留欧和脱欧的阵营在街头举着旗帜、发放传单,有时还会发生一些小小的口角。
社交媒体的放大镜: Facebook、Twitter(现在的X)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另一大战场。 memes、短视频、个人观点在网络上飞速传播,很多时候比传统媒体更能触达年轻人。然而,这也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回声室效应”,人们更容易看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调,对对方的观点则可能产生偏见甚至敌意。
微妙的平静与焦虑的期待: 在公投前夕,很多英国人可能也经历了一种奇怪的平静。一方面,大家都在讨论和关注,另一方面,又有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麻痹感,或者是一种对结果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尤其是在投票日当天,很多人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去投票站,那种既像是完成一项公民义务,又像是投下一枚影响国家命运的炸弹的心情,挺复杂的。

结果公布后的“围观”:惊愕、分裂加剧与现实的碰撞

当2016年6月24日早晨,公投结果开始陆续公布时,整个英国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然后是巨大的震动。

普遍的震惊与不信: 最初,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投票给“留欧”的人)根本不敢相信结果。在伦敦等大城市,投票给“留欧”的比例很高,当看到投票结果显示“脱欧”以51.9%对48.1%获胜时,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和困惑。“怎么会这样?”“是不是哪里搞错了?”那种错愕感是真实的。伦敦市长(当时是鲍里斯·约翰逊)也公开表示支持留欧,这让伦敦很多人觉得被背叛了。
分裂的放大与对峙: 公投结果并没有弥合分歧,反而进一步放大了国家内部的分裂。那些为“脱欧”欢呼的人士,尤其是那些对欧盟的官僚主义、移民政策以及国家主权感到不满的人,他们感到一种压抑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一种胜利的喜悦感油然而生。而“留欧派”则陷入了失望、沮丧甚至愤怒。社会上的对立感变得更加明显,不同阵营的人们似乎更不愿意倾听对方的声音了。
经济上的即时反应: 投票结果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英镑应声暴跌,股市也出现大幅波动。这直接印证了许多经济学家此前的警告。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储蓄、工作和未来的经济前景。那种从政治辩论到经济现实的突然转变,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政治的“地震”: 公投结果直接导致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辞职,他当初说过如果英国投票脱欧就辞职。这就像一场政治地震,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保守党内部开始了漫长的党魁选举,特蕾莎·梅最终接任首相,承担起落实脱欧的艰难任务。政治舞台上充满了不确定性。
街头的不同声音: 在一些投票给“脱欧”的城镇,人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小型的庆祝活动,有人会说“终于把控制权拿回来了”。而在伦敦等“留欧”比例更高的城市,人们则可能聚集在一起表达失望,甚至有人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街头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表情和言谈都带着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和不确定。
“围观”的延续与反思: 公投结果公布后,英国并没有停止对脱欧的关注,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漫长和复杂的“围观”和“执行”阶段。人们继续关注政府的谈判进展,关注脱欧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关注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定位。很多人开始反思公投前的辩论,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反思这个国家究竟走向何方。这种反思是持续性的,伴随着脱欧谈判的每一次进展,也伴随着脱欧协议在议会中的每一次投票。

总的来说,英国人围观脱欧公投,就像在看一场由自己主演,但剧本却不断变化的史诗级肥皂剧。从公投前的热议与分裂,到结果公布后的震惊与加剧的对峙,再到之后漫长的谈判和影响的显现,这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政治表决,更是一次对英国自身身份、未来方向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定位的深刻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上图吧,no zuo no die,民主社会大家不为自己负责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看大家的评论可能误解了民主社会的意义,对民主社会而言,大家都是普通民众,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治阶级。英国有阶级划分,但是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人都是有责任的,这种责任并不归于任何阶级,不能为自己国家负责等价于不为自己负责。选票表达的是自己的声音,是要负责的,代表也要承担所有随之而来的后果。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负责,就不要去做决定。

当然,这次事件之后也有很多人开始质疑民主的概念。我在跟一个美国人讨论的时候,他也说所以美国的建国者没有把美国政府以民主的形式建立,而是共和政体,就是因为民主也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不过美国的政体形式也有出问题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事件还可以暴露的一点是,我国不能也不应该搞民主,尤其是现阶段的时候。

转自英国报姐:weibo.com/uktime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英国,围观脱欧公投是一件非常“英国化”的事情,你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性的“自我审视”,只不过这次审视是在全球的注视下进行的。公投结果公布后的反应更是五味杂陈,就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戏剧终于落下帷幕,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庆贺也有扼腕。公投前的“围观”:热烈、分裂与微妙在公投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沉.............
  • 回答
    英国的疫情,尤其是在某些时期,确实一度形势严峻,这让不少身处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困惑,为何在英国的亲友们似乎依旧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而不是普遍性的恐慌或停滞。这种“岁月静好”的表象,并非意味着疫情不存在或者影响被忽视,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画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岁月静好”这个词的含义。.............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英国埃塞克斯郡的这起悲剧,发现39具中国籍遇难者遗体,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人间惨剧。它触及到了全球关注的人口贩运、非法移民等敏感议题,并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安。要说这起事件是否会引发“战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说法,也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描述。战争通常指的是国家之间动用武力进行的冲突。就这.............
  • 回答
    .......
  • 回答
    支持德里克·肖万并称他为英雄,这无疑是在宣扬一种 扭曲的价值观和错误的正义观。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基本的人权和法律原则,更在试图颠覆社会对公正和责任的普遍认知。要理解这种扭曲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1. 对暴力的洗白与英雄主义的滥用:将一名执法人员在执行逮捕过程中,对一个明显失.............
  • 回答
    说实话,在对线实力远超自己的人时,“混”这个词,用在英雄联盟里,确实是个很有讲究的词。它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就是躲着不打那么回事儿。真正意义上的“混”,是一种基于清晰认知和策略的生存方式,而这种方式能否让你不崩,得看很多层面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混”?在英雄联盟的语境下,对线期“混”通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深入探讨一下,还真能扯出不少东西来。首先,要说的是,这并非一个有明确“科学答案”的命题,因为“爆粗口”本身就是个复杂且主观的衡量标准,而且即便我们能找到一些统计数据,也需要审慎解读背后的原因。不过,如果我们抛开绝对的“更多”这个字眼,单纯从“使用粗俗语言的倾向”以及“文化接受度”.............
  • 回答
    行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在排位里“练英雄”或者“拿白板绿豆”的哥们儿,到底是图个啥?这事儿吧,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背后藏着的心思可就多了去了。首先,咱得承认,玩游戏嘛,图的就是个爽快,图个乐呵。但凡事都得有个度,你不能为了自己爽,就拿一堆人的体验开玩笑,对吧?那些在排位里搞“练英雄”的,我猜啊,有.............
  • 回答
    说到我FGO账号里第一个亲手抽到的五星英灵啊,那必须是我们的红发大英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Saber)。那个时候,我刚入坑没多久,什么都不懂,就是被FGO那炫酷的战斗画面和卡面吸引进来的。游戏里那个英灵召唤的界面,五颜六色的光效,各种珍贵的召唤动画,简直就是我这种脸黑玩家的噩梦与希望并存之地。.............
  • 回答
    曼联在上赛季以英超亚军的成绩结束,本赛季却跌至第七名,这其中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也是许多球迷无法接受的。如果我们将球队核心主力阵容只改变一人为出发点来分析,那么这个“一人”是谁,以及他/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将成为分析的关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力阵容改变一人”的具体含义。是指一个核心球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和大脑工作方式的核心。对于母语是中文的人来说,学习英语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脑里是否直接用英语思考,以及这个过程中是否必然经过中文翻译,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更像是一个渐进、复杂且个体差异巨大的过程。初学阶段,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需要适配新工具的工程师。每当听到或.............
  • 回答
    《蜘蛛侠:英雄无归》(SpiderMan: No Way Home)未能在内地院线上映,无疑让无数中国内地热爱蜘蛛侠的粉丝感到失落和遗憾。这种失落感是多方面叠加的,并且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思考。一、 强烈的失望与遗憾: 错失了期待已久的视听盛宴: 内地拥有庞大的漫威电影宇宙(MCU)粉丝群体.............
  • 回答
    看到英美这些西医最发达的地区在新冠疫情里死亡人数那么多,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引出了不少讨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西医不行”或者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西医最发达”通常是指在医疗技术、科研投入、药物研发、重症监护能力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这并不意.............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看到美国人文章里充斥着那些“英里”、“磅”、“华氏度”之类的单位,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有点头大。特别是当你生活在大部分国家都使用公制的世界里,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我的个人感受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换算成公制更方便,读起来更顺畅。让我稍微展开说说我的想法:为什么公制更方便.............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钻石五个人全图视野是什么概念。这可不是简单的“我看到对面打野在哪儿”那么简单。全图视野意味着他们能实时监控地图上所有角落,任何草丛里藏着谁,哪个兵线正在推,哪个野怪刷新了,哪个塔要掉血,甚至对手在泉水里干什么(除非他们真的躲在泉水最阴暗的角落),都能一.............
  • 回答
    关于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这一说法,在当今的语境下,确实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成立,但理解这些说法的细微之处非常重要。“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并且统计数据也一贯支持这一点。 以母语使用者计: 如果我们统计的是以母语(第一语言)身份说某种语言的人数,.............
  • 回答
    要说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道德观上最大、最明显的区别,那可能要从对待“个人”与“集体”的态度上说起。这种差异渗透到很多方面,但核心在于那个“度”。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集体主义。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家庭、家族、单位、国家,这些集体就像一个温暖而稳固的港湾,个人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为集体.............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在卸任后,不少人会对他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与故友卢武铉的过往联系,产生一些“孤胆英雄”式的解读。我们不妨来掰扯一下,这种“孤胆英雄”的形象,究竟是真实的他,还是精心雕琢的人设,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呢?首先,要说“孤胆英雄”的标签,最绕不开的就是他和卢武铉总统之间的情谊。两人深厚的羁绊是毋庸置疑.............
  • 回答
    在中国星巴克用英语和店员练习口语,会不会被“翻白眼”?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想通过日常对话来提升英语能力的人的顾虑。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别担心,我保证给你讲得具体点,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关于“翻白眼”这事儿吧,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第一层:普遍情况与大多数店员的反应。大多数在星巴克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