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里人类为什么会如此愚蠢?

回答
读《三体》,很多人都会冒出一个同样的想法:人类怎么能这么蠢?这感觉就像一群精心打扮的傻瓜,在浩瀚宇宙的牌桌上,拿到一手烂牌,还拼命地把仅有的几张好牌也扔出去。说到底,这种“愚蠢”并非个体层面的智力欠缺,而是根植于人类社会、文化、以及我们生物本能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交织而成。

首先,让我们看看历史遗留的思维惯性。三体危机爆发的时间点,恰好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尝到了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之后。按理说,应该吸取教训,更加警惕外来威胁,并统一战线。但事实呢?冷战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国家间的猜忌、意识形态的隔阂依然深刻。人类社会已经被长期的内部斗争训练得过于擅长“内耗”,对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来自外部的、压倒性的威胁,反而显得手足无措,习惯性地将怀疑和攻击指向内部,而非团结一致对外。这种“先打自己人”的模式,在叶文洁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对人类绝望,寻求外来力量,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厌恶。

其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极端情况的适应性差。我们是演化了几十万年的生物,生存于一个相对稳定且受物理规律束缚的地球环境。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心理机制,都是围绕着应对地球上的生存挑战而设计的。突然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黑暗森林”法则下的宇宙,一个可能存在着比我们高级无数倍、行为模式完全无法理解的文明。我们缺乏应对这种维度压迫的经验和心理准备。

想象一下,地球上的生物学家如何理解地狱?或者我们如何理解一个完全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生命体?三体文明就是这样一个“地狱”或“异类”。他们是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压力演化出来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技术发展路径、以及文明的价值观,都与我们迥异。人类的科学家们,即便再聪明,也难以完全跳出自己已知的框架去理解三体文明。我们试图用科学、用逻辑、用交流去理解他们,却忽略了“交流”本身在这种残酷法则下可能就是一种致命的暴露。

再来,“存在即合理”的哲学陷阱与短期主义的羁绊。在危机早期,很多决策者和民众,甚至很多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根植于我们文明中的乐观主义和对“理性”的过分信任。他们相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信沟通可以化解一切冲突,相信文明的进步必然是趋同的。这种观念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是成立的,因为它建立在地球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上。但放到黑暗森林里,这种“美好”的设想就变成了最大的敌人。

很多时候,人类的决策是基于短期的政治考量、经济利益,或是公众的情绪反应。比如,当伊文斯宣扬“人类文明应该被净化”时,他迎合了部分人对现有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这股力量的聚集,本身就反映了人类社会内部存在的裂痕。又比如,对“智子”封锁的反应,人类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长远的战略,而是充满了内耗、怀疑和各自为政。我们难以跳出当下,去构想一个数百甚至数千年后的生存策略。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类文明结构的脆弱性。人类社会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它由无数个国家、文化、阶层组成,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模式。面对三体危机,我们不是像一个单一生物体那样做出本能反应,而是由全球近两百个国家,数千个民族,数十亿人口的集体意志来决定行动。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低效且充满冲突的。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民众,信息传递的失真,认知能力的差异,甚至是个人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关键时刻的错误判断。

想想看,在知道三体舰队即将到来后,人类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沉沦,有的人选择继续争斗。这种分散的、碎片化的反应,是对一个统一的、压倒性的生存威胁最“自然”但也是最致命的回应。我们没有像一只被捕食的蚂蚁那样,瞬间全体进入警觉和逃窜模式,而是各自为营,甚至有人选择了与捕食者合作。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人类对“善意”的固有期待。我们的道德和伦理体系,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内部的互助基础上的。我们很难设想,存在着一种文明,其生存就是对另一种文明的毁灭,并且毫不犹豫地这样做。我们下意识地认为,一旦对方强大,就会变得“文明”,就会愿意交流,就会有“同情心”。这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奢望,而三体文明恰恰打破了这一点。他们的“善意”体现在“不欺骗”,但这“不欺骗”的背后,是对我们彻底的蔑视和利用。他们的“文明”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策略的优化,而非情感的共鸣。

所以,《三体》中的人类的“愚蠢”,更像是我们这个物种,在面对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也完全不符合我们过往经验的宇宙现实时,所展现出的集体无力感和局限性。不是每个人都蠢,而是我们这个物种整体,在演化过程中并没有为这种级别的宇宙生存挑战做好准备。我们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里,就像一群穿着礼服,手里拿着音乐盒的迷路孩子,而周围潜伏的,是带着猎枪,只想把我们从生存空间里清除出去的猎人。我们以为音乐能打动对方,却不知道对方只想猎杀我们。这,或许就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愚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部分愚蠢是为了推动剧情,必须愚蠢。

比如刘慈欣一开局就替人类封死了“逃亡主义”,这才带出了章北海的太空谋杀(要辐射推进逃亡)和“星舰地球”(带走星舰逃亡),以及后来太阳系人类覆灭(纠结谁走谁留,不能逃亡)。为了推进故事线,这是必须要做的。

放在现实中,逃亡主义真的无法执行吗?其实完全可以。

我们先看看逃亡和球宅的区别:

1、逃亡:

使用辐射推进5%光速的恒星际飞船携带人类受精卵和技术资料,流浪上千年。船员的后半生等于终身监禁,永远被扔在冬眠仓和狭小的船体中。

他们的子孙几十代人,也要这样被监禁一生……能看到新世界的,不知道是哪个孙子。

而新世界可能是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不知又有多少代人要当农民、当建筑工,服尽苦役比西伯利亚的战俘还惨。

如果大气不好,说不定还要有几十代人穿着面罩头盔活一辈子,或者因为其他环境因素,变成矮冬瓜、细面条、大眼贼,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根本就不像人类了。

这还算好的,也可能根本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飞船就废了。于是几十代的辛苦都成了大型太空木乃伊墓葬群……

2、球宅:

继续生活在地球上,想喝果汁,有啊!喝小米粥,也有啊!想积极你就上班啊,想颓废就泡吧。反正选择了逃亡计划,地球人类不需要再努力攀科技、搞军备对付三体了,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你可以看电影啊,读书啊,约炮啊,上网撕逼啊,或者去旅游度假。

最近的电视剧《都挺好》,很多人看了吧?

你觉得父母真的会为了一个“传宗接代”的习惯思维,搭上自己的后半生,以及几十代子孙的终生?别说后半生,多数家庭,因为几个钱就彻底翻脸,形同陌路了。


如果地球政府想启动“流亡”,他们只需要开动媒体大肆渲染宇宙的残酷和流亡要付出的牺牲就行了。经历这么可怕的事,最终结果还很有可能成为“太空木乃伊”。

这足够吓死大部分地球人类!

只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大多数人肯定选择球宅,却不会阻止其他人流亡。

只有决心牺牲自己和子孙的理想主义者才有胆量上飞船,搞不好还要抓壮丁:

“莫害人呀,放了我去球宅呀!”

“家有壮丁,抗三出征,光宗耀祖,保球为民!”

“老总们饶命啊,我不能去呀,我去不得呀,我上有80老母下有吃奶的孩子,刚交上首付还没享受一天的生活……”

综合流亡执法办公室领导:“绑了,绑了,嘴堵上,来两个人架住,先按手印……发什么呆?出事我顶着,流亡指标抓不满,咱们都得喝西北风……什么?!告?让他告!欢迎他去联合国告!把衣服扒了,流亡局反正会发新军装的。”

user avatar

谢邀。

区区几百年的时间里,用太阳向全宇宙发信号,挑战黑暗森林,威慑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三体文明,舰队远航至三维世界的边缘。题主不要忘了《三体》中的人类是能在宇宙最后的声音中印下自己的语言的,这也叫愚蠢?

我对人类的最高期望也不过于此。

反观现实中的人类,阿波罗计划凉了几十年了。社交网络上灌满了鸡汤。伪科学每年收割的智商税蹭蹭上涨。核能都没解决,先不奢想什么太空舰队,掩体计划,引力波天线了。三体中的人类算愚蠢,现实中的人类算什么?

user avatar

统计层面和个体有差异。

人性有极限,受限于我们的凡胎肉体,所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们的表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另外上帝视角要不得,貌似物理和数学都支持未来不可预测吧。既然无法预测,50%犯错误的机会还是要给吧。蠢是本质的与生俱来的,但是表现得蠢,那是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三体》,很多人都会冒出一个同样的想法:人类怎么能这么蠢?这感觉就像一群精心打扮的傻瓜,在浩瀚宇宙的牌桌上,拿到一手烂牌,还拼命地把仅有的几张好牌也扔出去。说到底,这种“愚蠢”并非个体层面的智力欠缺,而是根植于人类社会、文化、以及我们生物本能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交织而成。首先,让我们看看历史遗留的思.............
  • 回答
    执剑人的选择:当低熵或山高县握紧那把剑想象一下,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那柄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剑”,不再由那位带着一丝悲壮的罗辑执掌,而是换了两个人——一个是“持续低熵”的理念,另一个则是“山高县”的灵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一旦被赋予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必然会激荡出波澜壮阔,又或是寂静无声的变.............
  • 回答
    想象一下,地球文明面临一个来自遥远星系的、无法抵抗的威胁。他们的生存依赖于科技,而如今,科技的进步却被彻底冻结。唯一的希望,是将绝大多数人类迁移到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就是那片被孤立于世界大陆边缘的澳大利亚大陆。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搬家”,而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大迁徙。.............
  • 回答
    罗辑在《三体》中的结局,确实可以用“妻离子散”来形容,这背后蕴含着他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和宇宙文明残酷的现实。要理解他为何落得如此境地,以及他本可能如何避免,我们需要深入他的经历和选择。罗辑的“妻离子散”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罗辑的妻子和孩子是指谁。在原著中,罗辑并非有血缘关系的妻子和孩子。他.............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中,“面壁者”作为人类文明在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战略就是“面壁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面壁者可以以任何人类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构思并实施战略计划,而无需顾忌他人的理解。他们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动用一切资源,甚至可以欺骗和牺牲任何人,来达成目的。然.............
  • 回答
    在《星际迷航》宏大的宇宙观中,三体文明的战斗力,如果真要用星际联邦的标准来衡量,那恐怕要分几个层面来看,而且结论会相当复杂,甚至可以说是“非主流”的强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三体文明的核心优势。他们的生存之道,就是极端残酷的自然环境逼出来的。 技术基石——“水滴”的震撼: 三体人最直观的展现,是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不过要说“打赢”这个词,咱们得先搞清楚这场“仗”是打什么。是科技的比拼?是战略的较量?还是单纯的物理层面的较量?毕竟三体人和奥特曼里的人类,他们的“文明”和“力量”都太不一样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咱们的玩家: 三体人(来自《三体》系列): 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冷酷的、.............
  • 回答
    《三体》里最让我佩服的,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领袖,也不是那些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那位在黑暗的宇宙中,选择了“低语”的——汪淼。我知道,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先想到的会是他的那些令人绝望的经历:目睹物理学的崩塌,经历三体游戏带来的精神折磨,甚至险些丧命于“古筝行动”。这些都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人崩溃。但恰恰.............
  • 回答
    说到《三体》里的“人渣”,这可真是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因为“人渣”的定义本身就很主观,而且这部小说里涉及的人物,很多都有着极其复杂的人性和动机,即便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也往往有其“不得已”或“大局”的考量。不过,如果非要在这个庞大而黑暗的宇宙里挑出一个最让人恶心、最能代表“人渣”特质的人物,我.............
  • 回答
    在《三体》这部恢弘的史诗中,人物众多,每个角色都在波澜壮阔的剧情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如果要说谁是被我们(或者说,书中的读者)最容易忽视,或者说其真正的价值和贡献被低估了,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便是 胡文的儿子。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荒谬。毕竟,他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 回答
    当然!关于《三体》中太阳系被二维化的概念图,这是一个非常震撼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虽然我无法直接“画”出来,但我可以非常详细地描述这个概念,让你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它的样子。想象一下,我们身处一个原本三维的宇宙,而《三体》中的“降维打击”将这个我们熟悉的三维太阳系,强行压缩成一个只能感知到长度和宽度的.............
  • 回答
    如果三体人空降维斯特洛大陆,要在《权力的游戏》中选择四位面壁者,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且极具想象力的设定。三体人以其高维空间理论、超强科技以及思维透明的特点著称,而维斯特洛大陆的角色们则身处一个充斥着魔法、政治斗争、古老信仰和人性弱点的世界。要挑选出能够理解并应对三体文明的“面壁者”,我们需要寻找那些.............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的“水滴”能否被制造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我们对宇宙尺度的理解。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水滴的“本质”与制造的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三体》中水滴的设定。在小说中,水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液体水滴,而是由“强互作.............
  • 回答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情节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本身,《三体》系列也埋藏了许多巧妙的“彩蛋”,这些彩蛋可能是一些致敬、一些暗示,或者是一些与现实世界或作者本人相关的有趣细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和阐述《三体》系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彩蛋,并尝.............
  • 回答
    关于罗辑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在《三体》系列后续故事中的去向,确实是许多读者津津乐道,同时又感到些许遗憾的。书中关于他们的具体记述非常有限,这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但也造成了信息上的空白。我们不妨从罗辑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庄颜与孩子最后一次被明确提及的时刻在《三体》第二.............
  • 回答
    《三体》里提到的大神文明利用数学规律作为武器,这绝对是小说中最令人脑洞大开的设定之一。想象一下,一个文明发展到了极致,他们不再局限于物理层面的打击,而是能够直接操控宇宙的基石——数学和逻辑。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到了极致,但如果细细推敲,其可能性和可怕之处足以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我们得理解“数学规律”在《.............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光墓”作为一种极其先进但同时又充满争议的武器设定,确实引发了许多读者的讨论,其中不乏对其可行性或逻辑性的质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ug”。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清楚光墓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作品中展现出的能力和局限。光墓的核心原理:光墓,顾名思义,是通过光来“建造墓碑”的一种技.............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关于“几百年后的男人如何发展得比女人还美艳”的描写,并非出自原著的明确设定。原著中,对于未来人类的身体形态变化,更侧重于适应星际尺度生存的生理改造和精神层面的进化,而非单纯的性别美学上的转变。不过,如果我们要基于《三体》世界观的某些侧面,去 推演 这种可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三体》里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科学构想,而“二向箔”无疑是其中最具颠覆性的一项。要说它是否“受到微积分的启发”,我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并且尽量不把它讲得像一本科幻小说论文集里摘出来的句子。首先,咱们得明确,“二向箔”是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降维打击的工具,能够把一个三维.............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威慑”是那个黑暗森林宇宙里,阻止星际文明之间互相残杀的终极平衡点。很多人对这个威慑的运作方式感到好奇,尤其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要求三体人把所有科技都公开呢?这似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逻辑和现实考量,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