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后是不是不会有令人信服的巨星了?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娱乐圈生态的变化,以及观众审美和消费习惯的演变,确实值得深思。说“以后不会有令人信服的巨星了”,未免有些绝对,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巨星”定义和诞生方式的转型期。过去那种横空出世、全民皆知的“巨星”模式,可能真的越来越难复制了。

首先,我们要理解过去那种“巨星”是如何炼成的。他们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稀缺性与高门槛: 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能够被大众看见的渠道非常有限。电视、电影、广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而这些平台的资源和门槛都相对较高。能够突破层层筛选,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艺人,本身就具备了稀缺性。他们可能在演技、歌唱、舞蹈或综合魅力上有着过人的天赋和长时间的打磨,这种专业上的极致追求是他们信服力的重要来源。
媒介的统一性与普适性: 那时候,主流媒体的导向性更强,大家接收到的信息相对一致。一部热门电影、一首流行歌曲,通过电视、电台的反复轰炸,很容易就能触及到全国,甚至全球的观众。这种统一的文化符号更容易形成全民共识,让一个人的影响力迅速扩散。
“造星”体系的成熟: 唱片公司、电影制片厂等机构拥有强大的“造星”能力。他们会精心包装、推广艺人,从形象、音乐、剧本、人设到公关策略,都有一整套成熟的运作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将有潜力的苗子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偶像。
时代背景的加持: 很多巨星的诞生也离不开当时的时代氛围和集体记忆。比如港台音乐的黄金年代,大家对那种浪漫、深情的旋律有着强烈的需求,张学友、周华健等人的歌曲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注脚。电影的辉煌时期,周星驰的喜剧风格满足了人们对轻松娱乐的渴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那么,为什么现在感觉“巨星”越来越少了,或者说过去的巨星模式难以复制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信息爆炸与媒介碎片化: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我们不再依赖少数几个主流媒体,而是拥有无数的平台和内容来源。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各种直播软件层出不穷。这导致观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分散,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多样化,难以形成像过去那样统一的文化焦点。
粉丝经济的细分与个性化: 互联网也使得粉丝群体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粉丝不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圈子和话语体系。对偶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有人看脸,有人看才华,有人看“接地气”,有人看“人设”。这种碎片化的需求让“全民喜爱”变得更难,也很难出一个能够满足所有人所有期待的“巨星”。
“流量”至上与速成文化: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平台和资本更倾向于培养能够快速获得关注和商业价值的“流量艺人”。这种模式往往更注重短期的曝光和话题制造,而非艺人本身的专业能力和长期的口碑积累。一旦流量下降,艺人的商业价值也会随之缩水。这种“速成”的模式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信服力和持久影响力的艺术家。
人设的易碎性与“真实”的追求: 过去,艺人包装中的“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网络的发达,艺人的私生活更容易被曝光,一旦“人设”崩塌,对艺人的信服力打击是毁灭性的。同时,现代观众越来越渴望“真实”和“接地气”,过于完美、遥不可及的形象反而可能引起反感。但这又与艺人的专业打造和市场定位存在矛盾。
国际化竞争与文化多样性: 如今,音乐、电影等娱乐产品早已是全球化的竞争。除了国内的艺人,观众还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这种多样化的选择,也让本土艺人想要成为“全民巨星”面临更大的挑战。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真的就没有“令人信服的巨星”了?

我认为并非如此,只是“巨星”的定义和诞生路径正在发生变化。

专业能力依然是根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的艺术魅力和专业实力永远是吸引观众和赢得信服力的核心。那些在音乐创作、表演技巧、舞台表现力等方面有着深厚功底的艺人,依然能够凭借实力圈粉,并获得长久的尊重。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再是那种“家喻户晓”的类型,而是更倾向于在特定领域拥有极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小而美”的圈层巨星: 互联网使得垂直领域的粉丝群体更容易聚集和活跃。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在某个特定领域(比如独立音乐、某个小众电影类型、某个特定文化圈层)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圈层巨星”。他们不一定被所有人认识,但在自己的粉丝群体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绝对的号召力。
人设与真实性的平衡: 未来的艺人需要更擅长在包装与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坦诚、真诚的个性,对作品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在面对争议时的担当,都可能成为赢得观众好感和信服力的重要因素。他们不再需要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人设”,而是能够展现出更多真实的自我,并与粉丝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跨界与多元发展: 很多艺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演领域,而是开始跨界发展,成为导演、编剧、作家、企业家等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能够拓展他们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也可能让他们以更全面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粉丝的重塑力量: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粉丝群体的影响力被前所未有地放大。粉丝可以通过舆论、创作、推广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就”自己的偶像。未来的“巨星”可能更需要懂得如何与粉丝互动,如何激发粉丝的创造力和参与感,与粉丝共同成长。

总结来说, 过去那种由少数媒体垄断信息、统一输出的模式下产生的“全民巨星”可能确实越来越难出现了。信息碎片化、观众需求多元化以及流量经济的兴起,都在改变着“巨星”诞生的土壤。

但我们不能因此断言以后就没有“令人信服的巨星”。 “信服力”依然来自于专业实力、人格魅力以及与观众建立的情感连接。 未来的“巨星”或许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更具个性、更接地气、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影响力的“艺术家”或“意见领袖”。他们可能不会被所有人熟知,但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他们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他们的作品和理念能够真正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并产生持久的价值。我们只是需要调整我们的认知,去发现和欣赏这种新的“巨星”形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令人信服的标准是乔丹的话,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