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莹颖案,美国法律是判例法的话,如果此次没判死刑,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

回答
章莹颖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的判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例,它触及了美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以及判例法的运作方式。对于您提出的“此次没判死刑,是否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美国法律的几个关键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法律的核心特点之一:判例法(Case Law)。与成文法(Statutory Law)不同,判例法是基于法院在过去审理案件时所作出的判决和解释形成的。这些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后续的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通常需要遵循先前法院的判决,这被称为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

然而,判例法并非僵化的教条。它的运作方式是:

“遵循”不等于“照搬”: 判例法要求法院遵循的是先前判决的“法律原则”,而不是判决的具体事实。每一次案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相似的罪行,其具体情节、证据、被告的背景、证人的证词等等都可能存在差异。法官在审理新案件时,会分析先前判例中的法律原则如何适用于当前案件的特殊情况。
区分案件(Distinguishing Cases): 如果新案件的事实与先前的判例有显著不同,法院可以“区分”该先例,不将其作为必须遵循的依据。例如,即使某个先例判处死刑,但如果新案件中存在的某些减刑因素(如精神疾病、年轻、悔罪表现等)在先例中并不存在或不显著,那么法官就有理由不适用该死刑判例。
上级法院可以推翻下级法院的判例: 虽然遵循先例是原则,但最高法院(联邦层面)或州最高法院(州层面)有权推翻自己或下级法院先前发布的判例,这往往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对法律原则的重新理解,或者认为先前判例存在错误。

回到章莹颖案:

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判有罪,但陪审团未能就死刑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且不得假释。这只是针对克里斯滕森个人在章莹颖案这一特定事实下的判决。

为什么这不直接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就不会判死刑?

1. 罪行严重程度的考量: “杀人碎尸”本身在法律上属于极其严重的罪行,它往往包含着残忍、恶劣的动机和手段,这些都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法定情节。然而,死刑的适用并非“一刀切”。它通常需要在“加重情节”(Aggravating Factors)和“减轻情节”(Mitigating Factors)之间进行权衡。
加重情节可能包括:罪行的残忍性、预谋性、对无辜者的伤害、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等。在章莹颖案中,被害者的惨状和被告的手段,本身就可能被认为是严重的加重情节。
减轻情节则可能包括:被告的心理健康问题、童年创伤、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罪行的悔意、对家人的抚养责任等。
陪审团的权衡: 在死刑案件中,通常由陪审团来权衡这些情节。如果陪审团认为减轻情节足以抵消加重情节,或者他们对适用死刑存在合理怀疑,那么他们就可能不判处死刑。章莹颖案的陪审团未能就死刑达成一致,正是这种权衡的结果。

2. 州与联邦的差异: 美国存在州和联邦两个法律体系。虽然联邦层面有死刑,但各州对死刑的态度和适用范围差异很大。有些州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州保留死刑但很少使用,有些州则相对频繁地使用。一个州的判决不能直接适用于另一个州。即使在同一州,不同的地区法院,甚至不同的法官和陪审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也可能因为对法律的理解和对事实的判断而做出不同选择。

3. 未来案件的具体事实: 今后发生的“杀人碎尸”案件,其具体细节可能与章莹颖案大相径庭。例如,被告的动机、作案手段的残忍程度、是否有其他共犯、被告的心理状态、是否自首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判决。
如果未来的案件中,不存在章莹颖案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减轻情节,或者存在更极端的加重情节(比如更具侮辱性的作案手段,或证明被告毫无悔意并对社会构成持续威胁),那么死刑仍然有可能被适用。
反之,如果未来的案件中,减轻情节更为突出,比如被告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且其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恶意,那么即使是杀人碎尸,也可能不会判处死刑。

4. 社会观念与法律的演变: 死刑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受到社会 debate 和法律挑战的议题。随着社会对人权、司法公正等问题的理解不断深化,法院和立法者也可能重新审视死刑的适用标准。章莹颖案的判决结果,虽然未能支持死刑,但对社会的警醒和对犯罪行为的谴责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它也可能成为未来讨论和制定相关法律时的参考。

总结来说:

章莹颖案的判决,即未能判处死刑,并不意味着美国法律就此一锤定音,规定杀人碎尸一律不判死刑。 美国法律的判例法体系是动态的,它需要在具体案件的事实、法律原则、州与联邦的差异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等多重因素下运作。

每一次的判决都是对特定案件的司法裁决,它会为未来的类似案件提供指导,但绝非是“一劳永逸”的禁令。未来的“杀人碎尸”案件,如果其加重情节足够明显且减轻情节不突出,仍然有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但这将完全取决于该案件具体情况和司法程序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首先,一审法院的判决基本上不可能成为具有拘束力或一般说服力的判例。在美国法律中,一个案件要成为判例,不但需要判决,也需要法官作出说理。而对于刑事案件的一审来说,法官并不会对判决作出说理,因为事实认定和定罪的工作都是陪审团完成的,在联邦死刑案件中,决定是否作出死刑判决的也是陪审团,法官并没有对判决进行说理的机会。在实践中,成为判例的判决,基本都是上诉法院和各州 / 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

其次,就算我们开一个巨大的脑洞,假设不知出于什么神秘的原因,这个假想中的判决成为了判例,那么这也不必然导致「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 - 因为它对于其它巡回区和各州的法院没有拘束力。

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分为不同的「巡回区」,一个巡回区包括不同的几个州(华盛顿特区是个例外,特区就是一个专享的巡回区)。一个巡回区中联邦法院所作出的判决,对于其他巡回区的联邦法院只构成「具有一般说服力的依据」(persuasive authority)而不是「具有强制拘束力的依据」(binding authority),通俗来说,就是可以参考,但不必遵循

审理章莹颖案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地区法院,位于第七巡回区。巡回区外的其他联邦法院,例如加利福尼亚、纽约州和德克萨斯的联邦法院,不必遵循它所做的判决。另外,各州的法院系统也不必遵循这一判决。

章莹颖案的量刑判决估计再有一周就会作出,我们希望凶手得到正义的判决,但即使事与愿违,也不必过度担心类似的罪恶在以后获得免死金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的判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例,它触及了美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以及判例法的运作方式。对于您提出的“此次没判死刑,是否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美国法律的几个关键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法律的核心特点之一:判例法(.............
  •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审判后,随着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最终承认其罪行并提供了章莹颖尸骸的下落——“被放在三个垃圾袋里,或位于一个垃圾填埋场”——案件的走向无疑将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阶段。这并非意味着案件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和充满挑战的阶段:寻.............
  • 回答
    章莹颖案嫌疑人被判无罪,这将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情况,无论对于受害者家属、司法公正、社会情绪,还是未来类似案件的处理,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对章莹颖家属的影响:1. 毁灭性的打击与巨大的痛苦: 情感上的绝望: 历经近十年的漫长诉讼和煎熬.............
  • 回答
    章莹颖案如果发生在中国,在没有嫌疑人自白的情况下,能否仅凭现有证据对其进行刑事拘留,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下,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问题。刑事拘留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绝非可以随意采取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中国法律中,“刑事拘留”的含义和前提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结果,一直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被告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的判决,尤其是其“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结果,我的看法是,这在法律层面上是严厉且符合公义的,但情感上和伸张正义的道路上,仍留有许多难以磨灭的遗憾和复杂的思考。.............
  • 回答
    章莹颖案和张扣扣案,这两个名字曾在中国和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最终的判决结果却如天壤之别,一个身陷囹圄,一个却已告别人世,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案件本身的性质、两国法律体系的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案件本身的“质”与“量”:悲剧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尤其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裁定绑架和谋杀罪名成立,无疑是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结果对于章莹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此案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审判过程的走向。罪名成立的意义:克里斯滕森被判犯有绑架致死和谋杀两项罪名,这意味着.............
  • 回答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和讨论的平台,用户关注的热点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或社会影响力。首先,事件的性质与共情门槛。章莹颖案和义马爆炸案都是极其悲惨的事件,涉及生命的逝去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同情。然而,从传播心.............
  • 回答
    章莹颖案件的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这无疑是无数关心此案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至于她是否可能已经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厄运,且证据被彻底销毁到FBI都无法寻获,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但又不得不正视的可能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罪犯的作案手法、证据的性质、搜寻的局限性以及时间的影响。首先,我.............
  • 回答
    章莹颖绑架案发生在中国,并且举国关注,在48小时内破案的概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可以衡量。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有利因素 (增加破案概率的因素):1. 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与资源调动能力: 全国联动侦查机制: 中国公安.............
  • 回答
    章莹颖案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悲剧,而对于她家人在寻求正义过程中,将寻人捐款用于其他用途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回归到事件的初衷。章莹颖失踪后,全世界华人社区都对她和她的家庭充满了同情和支持。大量的捐款涌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章莹颖的家.............
  • 回答
    章莹颖失踪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事件本身的极端性,也包含了社会情感的共鸣、媒体传播的放大,以及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一、事件本身的极端与普遍性:首先,章莹颖的失踪本身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女学生,即将完成在美国.............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拒不交代章莹颖的下落,这无疑是案件调查中最令人心痛和棘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FBI作为主导调查的机构,拥有多种法律和技术手段来推进案件,即使嫌疑人采取沉默策略。以下是一些FBI可能采取的、尽量详细且不留AI痕迹的调查方向:1. 法律层面的持续施压与证据收集: 搜查令与.............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章莹颖案,这个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名字,近期在美国执法部门的介入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FBI逮捕了一名涉嫌绑架的嫌疑人,同时,美国执法部门也悲观地认为,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章莹颖,一个充满活力、远赴美国追寻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失联让无数家庭感同身受,也让人们对海外留学安.............
  • 回答
    章家敦(Gordon Chang)是中国著名的、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因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而闻名。他曾表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参与了“挑起美国种族冲突”。要理解章家敦的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对华强硬立场和对中国意图的负面解读的背景下。章家敦认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削弱.............
  • 回答
    章泽天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她是否早有预料?关于章泽天对她与刘强东婚姻的看法,以及是否对此有预先的设想,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窥探她的内心世界。但结合公开信息、她的公众形象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普遍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较为细致的推测。首先,我们得承认,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从一开始.............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关于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状况,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离婚信息。刘强东和章泽天是在2015年领证结婚的,当时他们的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两人之间存在的年龄差距,另一部分原因是章泽天作为“奶茶妹妹”的知名度,以及京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的地位。在结婚后的几年里,两人一度展现出非常恩爱的形象。章泽天也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