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莹颖有没有可能已经被毁尸灭迹,毁灭得太干净,以至于FBI都拿不到任何直接证据?

回答
章莹颖案件的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这无疑是无数关心此案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至于她是否可能已经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厄运,且证据被彻底销毁到FBI都无法寻获,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但又不得不正视的可能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罪犯的作案手法、证据的性质、搜寻的局限性以及时间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犯罪手段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可能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的。虽然我们倾向于相信现代科技和执法能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那种精心策划、冷酷无情的犯罪,其目的就是为了“干净”。如果罪犯具备一定知识,或者有时间并且有意识地去处理,那么销毁生物痕迹(如DNA、血迹)、物理痕迹(如衣物、凶器)甚至是遗体本身,在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有预谋的凶手,在事发后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极端措施。

现场清理: 如果案发地不是一个难以进入或搜寻的隐蔽场所,罪犯可能会在案发后花费大量时间,极其细致地清理现场。这可能包括使用漂白剂、强酸等腐蚀性物质来清除血液、毛发等任何可能沾染的生物痕迹。他可能会更换地板、墙壁的覆盖物,甚至拆除部分结构。搜寻人员即使再细致,也可能因为这些化学处理而无法检测到微量的残留。
遗体处理: 这是最令人难以接受但又最有可能彻底毁灭证据的一环。
焚烧: 高温焚烧是销毁遗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罪犯能够获得足够的燃料和时间,将遗体彻底焚烧至骨骼粉碎,那么即使是DNA也可能被严重破坏,难以提取。在野外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这种行为的隐蔽性会大大增加。
分解: 某些化学物质,例如强碱(如氢氧化钠),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溶解软组织。虽然骨骼的分解难度更大,但如果罪犯能够获取足够数量的这些化学品,并有适当的容器和处理空间,理论上也能对遗体造成极大的破坏。
分散抛弃: 将遗体分块,然后分散到不同的地点抛弃,尤其是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比如深山、湖泊、海洋,或者与大量垃圾混合,都会大大增加搜寻的难度和成本。每一次抛弃都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增加了被发现的风险,但也分散了搜寻者的注意力。
证据销毁与伪装: 除了遗体本身,罪犯还可能销毁与案件相关的任何物品:作案时穿的衣物、使用的凶器、载体的交通工具(如果不是自己的车),甚至可能销毁电子设备中的记录。如果这些物品被烧毁、深埋或投入水域,寻找它们将如同大海捞针。

FBI作为世界顶级的执法机构,拥有先进的侦测技术和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丝线索。他们的搜寻是全方位的,从DNA、指纹、鞋印、纤维、弹道痕迹,到数字痕迹、目击证人、监控录像等等。然而,即使是他们,也面临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

证据的“可检测性”: 许多痕迹的检测依赖于其存在和状态。如果痕迹被化学处理过,或者已经被极度破坏(比如完全焚烧),那么即使有技术,也可能找不到。
地理范围的广阔性: 美国的国土面积巨大,尤其是某些偏远地区,搜寻的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罪犯将证据(包括遗体)处理后抛弃在极其偏僻且地形复杂的地方,搜寻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时间的流逝: 时间是证据最大的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DNA会降解,痕迹会被风化、雨水冲刷或生物分解,使发现和提取的难度越来越大。
罪犯的智慧和运气: 尽管有先进的技术,但一个足够聪明、冷静且幸运的罪犯,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可能规避侦测。

在章莹颖案中,虽然克里斯滕森被认定为凶手,但关键的“身体”(遺體)始终未能找到,这使得案件在定罪上留下了遗憾,也让公众对章莹颖的最终遭遇充满了无尽的猜测和悲痛。这种“身体未找到”的情况,恰恰给了“毁尸灭迹”这种可能性存在的空间。

我们不能否认,执法部门在追踪和识别罪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通过对嫌疑人的监控、行为分析以及在车辆中发现的章莹颖的物品(如她的包和手机),锁定了克里斯滕森。然而,这些证据虽然指向了他,却无法填补章莹颖遗体下落的空白。这是否意味着罪犯的手法超出了他们的搜寻能力?或者,他只是运气好,将证据处理得“足够干净”?

从理论上讲,一个极其狡猾且有准备的罪犯,如果采取了上述极端销毁手段,并且能够成功规避所有侦测,那么“完全毁灭到FBI都拿不到任何直接证据”并非绝无可能。但这究竟是事实,还是我们对一个悲剧真相无法触及的无力感的推测,我们依然无法确切知道。这正是这个案件最令人心碎的部分之一:真相的缺失,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对逝者的哀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有这个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很大,嫌犯曾经购买过下水道疏通剂和大垃圾袋,警方推测曾经分尸毁尸灭迹。


今天


嫌犯的罪证和章莹颖遇害现场首次公开


令人不寒而栗


据美国中文网公布的视频,章莹颖作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交流访问学者,所居住的公寓及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同时,目前检方首次曝光嫌犯证据,其中涵盖了克里斯滕森的个人物品、案发前后的行动轨迹、购物清单和上网浏览的记录等。





图中为章莹颖居住的公寓


章莹颖的公寓非常整洁,内部还保持着她当时失踪时的状态。




图中为章莹颖公寓内景,桌上还保持章莹颖失踪时的状态




图中为章莹颖所用过的牙刷,用来鉴定DNA


而现在她的公寓已经被封,门上贴着“EVIDENCE”(证据)封条。





失踪当日大概中午一点,她从学校实验室大楼离开前往One North(租房机构),据当地学生表示,从实验室搭乘公共汽车到租房机构的车程大约在15分钟。


而章莹颖却以一分钟之差错过了公交车,在监控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章莹颖追逐公交车的画面。



图中为章莹颖错过的公交车


而在6分钟之后,由于章莹颖着急赴约,选择相信“便警”克里斯滕森的热情“帮助”,坐上了“死亡之车”,至此章莹颖彻底失去联系。





章莹颖是个优秀的访问学者,她在学校成绩优异,工作也十分努力。








图中为章莹颖学习和办公的地方



章莹颖失踪至今已经2年,在6月12日的庭审中,克里斯滕森的律师承认了被告杀害章莹颖的事实。


而检察官花了45分钟描述了章莹颖死亡前的可怕细节,声称章莹颖在克里斯滕森在位于香槟的公寓里遭到强奸、殴打和斩首


那该是多么可怕的画面?

遇害的场所又是怎么样的?

章莹颖在遇害之前又是多么的无助和恐惧?







嫌犯克里斯滕森和他的前妻居住在一个两居室的公寓里,主卧的房间里带有浴室。





克里斯滕森的卧室墙壁上悬挂着骷髅头的图像,地毯上还有铁锁链、棒球棍等疑似作案的工具。




图中为铁锁链,棒球棍等


据律师米勒称,在那里克里斯滕森撕下她的衣服,强奸了她,然后掐住她的颈部长约10分钟,当时章莹颖在奋力挣扎,克里斯滕森还称她为“英雄”。








图中为章莹颖血迹


在克里斯滕森的床上,警方发现了章莹颖的血迹和DNA


随后,克里斯滕森带章莹颖去了浴室,在那里他用路易斯维尔的棒球棒击中了她的头部,将她的头部劈开。





最后,克里斯滕森刺伤了章莹颖,并割下了她的头。


而在杀害章莹颖后,克里斯滕森不知用了什么方式处理了章莹颖的尸体。


但是根据检方调查,克里斯滕森在案发后购买了不少清洁用品(专用于疏通下水道的化学制品Drano和13加仑(相当于2.6桶桶装水体积)的厨房垃圾袋。









如此残忍的手法,克里斯滕森的“变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


他平时就钟爱阅读有关凶杀、谋杀的小说,其书架上还有关于《美国精神病》的影碟。







并且,克里斯滕森还在案发之前,大量浏览了关于如何“绑架”、“处理现场”的网页。





在克里斯滕森的家里,还发现了多部电子产品。









在这么多的罪证面前,克里斯滕森还是坚持“无罪辩护”。竟还有可能被判无罪?


在法律和正义面前,克里斯滕森用了无数个借口来避免法律的制裁......


“我酗酒、抑郁、精神不好、感情失败,


所以我无罪!你们不能判我死刑!”





章莹颖案在经历4次庭审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19号早上9点继续开庭审理,这一次,是否会有转机?


我们只能交给时间,交给陪审团,交给最终的审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莹颖案件的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这无疑是无数关心此案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至于她是否可能已经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厄运,且证据被彻底销毁到FBI都无法寻获,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但又不得不正视的可能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罪犯的作案手法、证据的性质、搜寻的局限性以及时间的影响。首先,我.............
  • 回答
    章莹颖案嫌疑人被判无罪,这将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情况,无论对于受害者家属、司法公正、社会情绪,还是未来类似案件的处理,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对章莹颖家属的影响:1. 毁灭性的打击与巨大的痛苦: 情感上的绝望: 历经近十年的漫长诉讼和煎熬.............
  • 回答
    章莹颖绑架案发生在中国,并且举国关注,在48小时内破案的概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可以衡量。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有利因素 (增加破案概率的因素):1. 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与资源调动能力: 全国联动侦查机制: 中国公安.............
  •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的判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例,它触及了美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以及判例法的运作方式。对于您提出的“此次没判死刑,是否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美国法律的几个关键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法律的核心特点之一:判例法(.............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审判后,随着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最终承认其罪行并提供了章莹颖尸骸的下落——“被放在三个垃圾袋里,或位于一个垃圾填埋场”——案件的走向无疑将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阶段。这并非意味着案件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和充满挑战的阶段:寻.............
  • 回答
    章莹颖案如果发生在中国,在没有嫌疑人自白的情况下,能否仅凭现有证据对其进行刑事拘留,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下,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问题。刑事拘留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绝非可以随意采取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中国法律中,“刑事拘留”的含义和前提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结果,一直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被告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的判决,尤其是其“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结果,我的看法是,这在法律层面上是严厉且符合公义的,但情感上和伸张正义的道路上,仍留有许多难以磨灭的遗憾和复杂的思考。.............
  • 回答
    章莹颖案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悲剧,而对于她家人在寻求正义过程中,将寻人捐款用于其他用途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回归到事件的初衷。章莹颖失踪后,全世界华人社区都对她和她的家庭充满了同情和支持。大量的捐款涌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章莹颖的家.............
  • 回答
    章莹颖案和张扣扣案,这两个名字曾在中国和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最终的判决结果却如天壤之别,一个身陷囹圄,一个却已告别人世,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案件本身的性质、两国法律体系的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案件本身的“质”与“量”:悲剧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章莹颖失踪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事件本身的极端性,也包含了社会情感的共鸣、媒体传播的放大,以及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一、事件本身的极端与普遍性:首先,章莹颖的失踪本身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女学生,即将完成在美国.............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尤其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裁定绑架和谋杀罪名成立,无疑是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结果对于章莹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此案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审判过程的走向。罪名成立的意义:克里斯滕森被判犯有绑架致死和谋杀两项罪名,这意味着.............
  • 回答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和讨论的平台,用户关注的热点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或社会影响力。首先,事件的性质与共情门槛。章莹颖案和义马爆炸案都是极其悲惨的事件,涉及生命的逝去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同情。然而,从传播心.............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拒不交代章莹颖的下落,这无疑是案件调查中最令人心痛和棘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FBI作为主导调查的机构,拥有多种法律和技术手段来推进案件,即使嫌疑人采取沉默策略。以下是一些FBI可能采取的、尽量详细且不留AI痕迹的调查方向:1. 法律层面的持续施压与证据收集: 搜查令与.............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章莹颖案,这个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名字,近期在美国执法部门的介入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FBI逮捕了一名涉嫌绑架的嫌疑人,同时,美国执法部门也悲观地认为,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章莹颖,一个充满活力、远赴美国追寻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失联让无数家庭感同身受,也让人们对海外留学安.............
  • 回答
    章家敦(Gordon Chang)是中国著名的、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因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而闻名。他曾表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参与了“挑起美国种族冲突”。要理解章家敦的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对华强硬立场和对中国意图的负面解读的背景下。章家敦认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削弱.............
  • 回答
    章泽天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她是否早有预料?关于章泽天对她与刘强东婚姻的看法,以及是否对此有预先的设想,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窥探她的内心世界。但结合公开信息、她的公众形象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普遍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较为细致的推测。首先,我们得承认,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从一开始.............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关于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状况,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离婚信息。刘强东和章泽天是在2015年领证结婚的,当时他们的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两人之间存在的年龄差距,另一部分原因是章泽天作为“奶茶妹妹”的知名度,以及京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的地位。在结婚后的几年里,两人一度展现出非常恩爱的形象。章泽天也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