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章莹颖案被告人克里斯滕森绑架谋杀罪名成立,量刑会如何?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尤其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裁定绑架和谋杀罪名成立,无疑是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结果对于章莹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此案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审判过程的走向。

罪名成立的意义:

克里斯滕森被判犯有绑架致死和谋杀两项罪名,这意味着陪审团已经充分采信了检方提出的证据,认为他蓄意策划并实施了对章莹颖的绑架和杀害。这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正义的期盼,也为章莹颖的家人带来了迟来的慰藉,尽管这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

量刑的考量与可能性:

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尤其是在联邦层面(章莹颖案属于联邦绑架致死罪),一旦被告人被判犯有谋杀或绑架致死等严重罪行,量刑将是极其严峻的。在伊利诺伊州,由于该州已经废除了死刑,因此即使在州层面,最重的刑罚也将是终身监禁。然而,章莹颖案是联邦案件,联邦法律在适用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包括死刑。

量刑的阶段通常会是审判之后的一个独立程序,也称为“量刑阶段”或“判决阶段”。在这个阶段,控辩双方都会向法官(或陪审团,取决于案件类型和州法律)提交证据和论据,来说明被告人应该被判处何种刑罚。

检方的论点: 检方会强调犯罪的残忍性、预谋性、被告人的冷血以及给受害者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他们会引用证据,例如克里斯滕森在案发后向女友承认罪行的录音,以及他对章莹颖的残忍行为的描述,来支持判处最严厉的刑罚,即死刑。他们的目标是让法官或陪审团相信,被告人的罪行“极端恶劣”,达到了适用死刑的标准。
辩方的论点: 辩方则会努力为克里斯滕森争取最轻的刑罚。他们可能会提出减轻量刑的情节,例如被告人可能存在的精神问题、童年创伤、悔罪表现(尽管在这个案子中,这种表现可能很有限),或者辩称其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故意(尽管绑架致死罪名成立已经排除了这一点)。他们可能会强调,即使是最严厉的终身监禁,也能确保被告人不再对社会构成威胁,并且这是对罪行的充分惩罚。

可能的刑罚:

考虑到章莹颖案的性质,以及克里斯滕森被判的联邦罪名,以下是几种量刑的可能性,并且我会详细说明:

1. 死刑(Capital Punishment): 这是最严厉的刑罚,也是在联邦层面,对于极其恶劣的谋杀案件可能适用的刑罚。如果克里斯滕森被判处死刑,他将会在监狱中度过余生,直到被执行死刑。通常,死刑的执行需要经过漫长的上诉程序,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
能否判处死刑的关键: 能否判处死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案是否被认定为“恶性情节”(Aggravating Factors)足够突出,超过了“减轻情节”(Mitigating Factors)。检方会强调克里斯滕森在实施犯罪时表现出的残忍、预谋和无情,这些都可能被视为恶性情节。辩方则会努力寻找并突出任何可能被视为减轻情节的因素。
联邦的死刑程序: 在联邦案件中,如果检方决定寻求死刑,会有一个专门的量刑阶段。陪审团在审判阶段确认被告人有罪后,会在量刑阶段决定是否判处死刑。
此案的特殊性: 虽然克里斯滕森被判有罪,但最终是否会被判处死刑,还需要在量刑阶段由陪审团(如果陪审团也参与量刑的话)或法官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决定。

2. 终身监禁,不得假释(Life Imprisonment Without Parole): 这是在美国联邦监狱体系中仅次于死刑的最严厉的刑罚。如果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意味着被告人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没有获得释放的任何机会。
普遍性: 即使不判处死刑,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也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结果,尤其是在绑架致死这种情节严重、手段残忍的案件中。这仍然能够实现“终身监禁,永不释放”的惩罚目的。
在某些州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案是在州层面审理,并且该州废除了死刑,那么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将是可能的最高刑罚。

3. 终身监禁,但有机会假释(Life Imprisonment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Parole): 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联邦的绑架致死案件中。通常,一旦涉及如此严重的罪行,即使判处终身监禁,也会附加“不得假释”的条件。如果存在假释的可能性,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服刑期,并且需要经过假释委员会的严格审查,成功率通常非常低。

量刑阶段的具体流程:

在罪名成立之后,法官会宣布一个量刑日期。在量刑日之前,控辩双方都会提交一份“量刑备忘录”(Sentencing Memorandum),其中详细阐述他们支持的量刑以及支持该量刑的理由和依据。

受害者陈述(Victim Impact Statements): 在量刑阶段,通常会允许受害者家属向法官或陪审团陈述案件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章莹颖的父母和家人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发言,表达他们的悲痛、愤怒和对正义的诉求。这些陈述对于法官或陪审团在量刑时的考量非常重要。
专家证词: 双方也可能传唤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等专家证人,就被告人的精神状况、成长经历、对社会的危险性等问题提供证词。
辩护律师的陈词: 辩护律师会尽力为被告人争取减轻刑罚,他们可能会回顾被告人的生活经历、可能的精神疾病、以及在审判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积极”方面(例如配合调查等,虽然在本案中不太适用)。
检察官的陈词: 检察官会重申案件的恶劣性,强调被告人的罪责,并论证最严厉的刑罚是必要的。

总结:

章莹颖案被告人克里斯滕森被判绑架谋杀罪名成立,标志着案件进入了最终的量刑阶段。基于联邦法律对这类极其恶劣的罪行的严惩不贷,以及此案的残忍和预谋性,最可能的量刑结果是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死刑也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尽管在美国,死刑的适用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公众舆论的审视,但鉴于此案的性质,不能完全排除。

这个判决虽然为正义的伸张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对于章莹颖的家人而言,漫长而痛苦的法律程序仍在继续。量刑结果的最终确定,将是这个悲剧故事中又一个令人沉重但却无法回避的章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基于目前事实,介绍一些相关概念:

1、最终成立的罪名有三项,分别是一项「致人死亡的绑架」(kidnapping resulting in death)和两项虚假陈述罪。一些媒体称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绑架罪和谋杀罪,这是不准确的。如果用我国刑法来类比的话,主要的罪名应当是具有加重情节的绑架罪,

2、需注意,本案是以绑架罪起诉的,这或许会影响最终的量刑。伊利诺伊州已经废除了死刑,而本案是由联邦检察官所提起的公诉,适用联邦刑法,而联邦刑法中保留了死刑。根据《联邦绑架法案》,联邦对于绑架罪有管辖权。「致人死亡的绑架」可以被判处死刑。

3、据报道,陪审团仅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评议就得出了结论,这在刑事案件中算是相当快的了,看来对案件事实争议不大。在美国刑事诉讼中,陪审团是所谓「事实的认定者」,最终决定采信何方的证据。在陪审团评议前,法院会做出「陪审团指示」(jury instruction),向陪审团说明认定哪些事实成立就可以判处怎样的罪名。陪审团必须达成全员共识才能做出有罪判决,因此常常陷入僵持,但这一次看来并没有。

然后谈谈案件未来的发展:

美国的死刑案件有一点特殊,陪审团不仅需要定罪,而且需要决定是否作出死刑判决。(在一般的刑事案件中,量刑是法官的工作。)

根据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在作出死刑判决时,法院可以「考虑一切可能的减刑因素」,而不限于有限的法定因素 Lockett v. Ohio, 438 U.S. 586 (1978). 也就是说,裁判者可以依据任何自己认为合适的依据作出非死刑判决,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本案庭审中,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律师在被告的精神状态上做文章,这也可能成为在量刑阶段计划提出的因素。

但精神状态这张牌未必这么好打。根据 2019 年最新的判例,Madison v. Alabama, 586 U.S. ___ (2019),即使犯罪者因为精神问题不能回忆起犯罪细节,法院依然可以作出死刑判决而不违反第八修正案。也就是说,即使克里斯滕森坚称自己因为精神状态问题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如果陪审团认为理由充分,仍然有可能作出死刑判决。

然而,在这里还要稍微泼一下冷水:即使克里斯滕森被判处死刑,也许正义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在 2018 年,尽管被判处死刑等待执行的人数数以千计,但全美国一共只有 25 例死刑得到执行。大部分被判处死刑者,仍然在进行漫长的上诉。他们上诉的理由不仅包括判决本身,也有可能针对死刑执行方法,例如今年的 Bucklew v. Precythe 案就是在挑战注射死刑的合宪性。不夸张地说,美国大部分死刑犯最终是老死的。

不论如何,我们都期待本案最终得到公正的结果,继续关注七月份的量刑听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尤其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裁定绑架和谋杀罪名成立,无疑是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结果对于章莹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此案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审判过程的走向。罪名成立的意义:克里斯滕森被判犯有绑架致死和谋杀两项罪名,这意味着.............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结果,一直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被告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的判决,尤其是其“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结果,我的看法是,这在法律层面上是严厉且符合公义的,但情感上和伸张正义的道路上,仍留有许多难以磨灭的遗憾和复杂的思考。.............
  • 回答
    章莹颖案和张扣扣案,这两个名字曾在中国和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最终的判决结果却如天壤之别,一个身陷囹圄,一个却已告别人世,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案件本身的性质、两国法律体系的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案件本身的“质”与“量”:悲剧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和讨论的平台,用户关注的热点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或社会影响力。首先,事件的性质与共情门槛。章莹颖案和义马爆炸案都是极其悲惨的事件,涉及生命的逝去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同情。然而,从传播心.............
  •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
  • 回答
    章莹颖案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悲剧,而对于她家人在寻求正义过程中,将寻人捐款用于其他用途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回归到事件的初衷。章莹颖失踪后,全世界华人社区都对她和她的家庭充满了同情和支持。大量的捐款涌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章莹颖的家.............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章莹颖案,这个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名字,近期在美国执法部门的介入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FBI逮捕了一名涉嫌绑架的嫌疑人,同时,美国执法部门也悲观地认为,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章莹颖,一个充满活力、远赴美国追寻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失联让无数家庭感同身受,也让人们对海外留学安.............
  • 回答
    提起《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个可爱又有点胖乎乎的小男孩,刘烨的儿子——刘诺一,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轩轩”。当然,还有另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女孩,林永健的儿子——林大竣。而另一对备受关注的父子组合,就是邹市明的儿子邹明轩(轩轩)和他的妈妈冉莹颖。在第三季的某个节目环节中,出现了一个.............
  • 回答
    傅莹女士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这篇题为《中国如何看待俄罗斯:北京和莫斯科关系密切,但并非盟友》的文章,无疑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以一种相对坦诚和审慎的视角,剖析了当前中俄关系的核心特质及其背后的考量。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是因为它并非简单地重复官方口径,而是试图解释“为什么”,并尝.............
  • 回答
    傅莹在国会山与佩洛西的直接对话,无疑是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交锋。作为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的出现本身就带有明确的信号:中国就台湾问题,特别是佩洛西访台这一敏感事件,有话要说,并且会直说。在那场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会面中,傅莹并没有采取回避或委婉的态度。相反,她直面了佩洛西对中国内政,尤其是台湾问题.............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蓝盈莹让吴昕十天学会贝斯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现在一些年轻人或者说一些观众喜欢看到的“努力”、“突破”的这种价值观。说起来,蓝盈莹这人,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头,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很“拼”的那种。她总是给自己设定各种目标,而且看起来都是那种挺有挑战性的。这次让吴昕十天学会贝斯,也完全符合她一贯.............
  • 回答
    南京大学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教授论文涉嫌抄袭、一稿多投被大面积撤稿事件,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涉及多篇论文的撤稿,以及对学术诚信的严峻挑战,其复杂性和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审视。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初步质疑与调查: 事件的开端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源于一些学术界同行.............
  • 回答
    华春莹女士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关于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认知的一次非常鲜明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反击。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频繁抛出“中国威胁论”,将中.............
  • 回答
    关于清华网研院钟莹博士疑似利用实习机会对30余名实习生进行PUA并侵占论文一作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从现有信息出发,尝试梳理和分析一下这件事可能涉及的多个层面。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PUA”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在这个事件中,如果属实,那么“PUA”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控.............
  • 回答
    晚晚和黄河清教授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这场围绕着“艺术的价值”、“艺术家的身份”以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2020年代初期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一场颇具话题性且观点鲜明的交锋。要详细看待这场争论,我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一点,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背后的逻辑。事件的引爆点:展览“晚晚:新收藏”和黄.............
  • 回答
    “央视新收视密码庄晓莹”这个说法,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和一些评论圈子里被提及得比较多。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观众和业内人士对央视节目内容创新、特别是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观察和期待。要详细地说,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庄晓莹是谁?如果大家对她不太熟悉,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庄晓莹是央视纪录片频道(CC.............
  • 回答
    关于月入十万美女画家潘绫莹被质疑打印画炒作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相当复杂,既有艺术创作的本质,也有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手段,还有公众的认知和期待。咱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白“月入十万”和“美女画家”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当下信息爆炸的.............
  • 回答
    章泽天卸任京东董事:一个时代的告别与京东未来的展望章泽天卸任京东董事的消息,无疑是近期商业界的一大热点,也引发了关于京东未来发展方向的广泛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章泽天的个人背景、她在京东的角色、卸任的原因,以及京东在后刘强东时代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 章泽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