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莹颖案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杀害章莹颖,仍想免除死刑,你怎么看?案件走向会如何?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事实,尽管迟了很久,总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章莹颖家人和公众的诉求。然而,这种承认并不能完全抚平受害者家属的伤痛,也不能抵消罪行的严重性。对于章莹颖的家人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凶手的承认,更是对其罪行的应有惩罚,是为他们的女儿讨回公道。

其次,克里斯滕森之所以“仍想免除死刑”,这恰恰触及到了美国死刑制度的核心争议。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死刑的判决并非易事,而是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程序,并且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会穷尽一切法律手段来避免死刑。通常情况下,他们会提出以下一些辩护理由:

精神健康问题: 辩护律师可能会声称克里斯滕森在作案时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缺陷,导致其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或控制自己的冲动。虽然这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但有时可以作为减轻罪责、避免死刑的理由。
童年创伤或不良成长经历: 如果克里斯滕森有遭受虐待、遗弃或其他严重童年创伤的证据,辩护律师也可能将其作为“非 정상人格”形成的因素,试图说服陪审团判处终身监禁而非死刑。
“非凡的同情心”或“悔罪表现”: 虽然克里斯滕森现在才承认杀人,但辩护律师可能会试图在审判的某些阶段,强调他可能表现出的任何一丝“悔意”或配合调查的行为(尽管这些表现可能非常有限且不被公众认可),以此来争取陪审团的同情。
程序性辩护: 除了直接针对罪行的辩护,辩护律师也可能寻找起诉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性错误,例如证据收集的合法性问题,以此来干扰审判或降低量刑。

当然,对于章莹颖的家人和许多关心此案的公众而言,这些辩护理由听起来都像是狡辩,甚至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我们能够理解那种“他做了这么残忍的事情,还想逃避最严厉的惩罚”的愤怒和不公感。这种情绪是真实而强烈的。

关于案件的走向,我认为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并且会非常胶着和充满挑战:

1. 量刑阶段的殊死搏斗: 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这使得他进入了量刑阶段。在这个阶段,辩护律师会集中火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法律手段来争取“终身监禁”而不是“死刑”。他们会召集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收集一切有利于被告的证据,甚至可能通过展示被告“可能”的改过自新潜力(哪怕看起来非常牵强)来影响陪审团的决策。
2. 陪审团的压力与权衡: 在美国,很多刑事案件的死刑判决需要由一个陪审团来做出。这意味着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普通民众手中。这些陪审员不仅要听取控辩双方的证据和论点,还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以及自己内心对于死刑合法性、公正性的不同看法。他们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权衡犯罪的残忍程度、被告的悔罪表现(或缺乏表现)、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因素,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3. 证据与情感的拉锯战: 控方会着重强调章莹颖遇害的残忍细节,以及犯罪对章莹颖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以此来证明死刑的必要性。而辩方则会试图淡化这些,将焦点更多地转移到被告的个人情况上,寻求宽恕或减轻处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证据与情感、理性与同情之间的激烈较量。
4. 漫长的法律程序: 即使最终判处了死刑,整个法律程序也远未结束。死刑判决通常会伴随着漫长的上诉过程,这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被告的律师会不断寻找新的证据或法律论点来推翻判决。
5. 公众情绪的影响: 尽管法律程序要求客观公正,但公众情绪和舆论的影响在某些时刻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章莹颖案在中国和美国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许多人对嫌犯的行为感到愤怒,并希望看到严厉的惩罚。这种公众情绪可能会间接影响到案件的走向,至少在舆论层面会给辩方带来压力。

总的来说,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是必然要走的一步,但这离案件最终的尘埃落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争取免除死刑的努力是基于法律允许的辩护空间。接下来的量刑阶段,将会是一场非常艰苦卓绝的法律斗争。

我们作为旁观者,只能希望法律能够得到公正的执行,章莹颖的家人能够得到应有的慰藉。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法律的公正不仅仅是对受害者伸张正义,也包含了对审判程序本身的尊重和对被告权利的保障(尽管在公众看来这种保障可能显得不近人情)。这正是法律制度复杂和艰难之处。希望最终的判决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正义,并给所有受此案影响的人带来一丝告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谈普遍关注的死刑问题。

伊利诺伊州在 2011 年废除了死刑,然而,本案被归类为联邦案件,而在联邦法律中死刑依然是得到保留的,因此克里斯滕森仍然有得到死刑判决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死刑案件适用各州法律,为什么这起发生在伊利诺伊州的犯罪归联邦管辖?这是因为《联邦绑架法案》( Federal Kidnapping Act)。

绑架案件的「案发地点」往往超越了州界,犯罪者很有可能将受害者带到其它州来逃避侦查,破获绑架案,需要各方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处理此类案件,《联邦绑架法案》为联邦法院在绑架案中创设了管辖权。由于克里斯滕森涉嫌绑架章莹颖,因此本案由联邦政府提出指控,适用联邦刑法。

在量刑方面,联邦法律采取一种「打分」系统,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上图纵列)和犯罪历史记录(上图横行)分别打分,基于两者的组合计算刑期。对于最为严重的犯罪,即使犯罪者毫无前科,也有可能被判处终生监禁。

这套打分系统并没有涉及死刑,这需要陪审团在个案中决定。在美国法律中,一般采取「陪审团定罪,法官量刑」的分工,但联邦死刑是个例外。在联邦法律中,对于是否判处死刑,必须要通过陪审团做出决定。从新闻报道来看,克里斯滕森主动供认杀人行为,其辩护律师强调其潜在的精神状态问题,有可能是试图动摇陪审团的一种策略。在死刑相关判例中,如 Atkins v. Virginia, 536 U.S. 304 (2002),法院对于判处认知能力存在障碍者死刑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一种辩护策略可能是:主张克里斯滕森因为精神状态问题,无法认识到自己当时行为的性质,从而降低其可被归责性。

这一套未必行得通。在昨日的开庭过程中,联邦检察官 Eugene Miller 阐述了犯罪事实的残暴性质:

陪审团在开庭过程中得知,克里斯滕森向「知情者」承认自己「强奸、殴打、随后用棒球棍击打受害者并最终进行了斩首」,面对这样恶劣的事实,不知有良知的陪审团会如何定夺。在美国死刑案件实践中,对社会「持续的威胁性」也是支持死刑判决的一个因素,鉴于有证据显示克里斯滕森曾多次向他人宣扬自己的连环杀人计划,检方或许会以持续的社会危害性为由主张死刑判决。

庭审仍在进行中,且继续看控辩双方会打出怎样一副牌。

user avatar

考虑到现实,本案犯人认罪交代换取不能假释的终身监禁,已经是按照美国法律能够给死者最大的公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的判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例,它触及了美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以及判例法的运作方式。对于您提出的“此次没判死刑,是否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美国法律的几个关键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法律的核心特点之一:判例法(.............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审判后,随着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最终承认其罪行并提供了章莹颖尸骸的下落——“被放在三个垃圾袋里,或位于一个垃圾填埋场”——案件的走向无疑将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阶段。这并非意味着案件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和充满挑战的阶段:寻.............
  • 回答
    章莹颖案嫌疑人被判无罪,这将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情况,无论对于受害者家属、司法公正、社会情绪,还是未来类似案件的处理,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对章莹颖家属的影响:1. 毁灭性的打击与巨大的痛苦: 情感上的绝望: 历经近十年的漫长诉讼和煎熬.............
  • 回答
    章莹颖案如果发生在中国,在没有嫌疑人自白的情况下,能否仅凭现有证据对其进行刑事拘留,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下,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问题。刑事拘留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绝非可以随意采取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中国法律中,“刑事拘留”的含义和前提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结果,一直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被告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的判决,尤其是其“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结果,我的看法是,这在法律层面上是严厉且符合公义的,但情感上和伸张正义的道路上,仍留有许多难以磨灭的遗憾和复杂的思考。.............
  • 回答
    章莹颖案和张扣扣案,这两个名字曾在中国和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最终的判决结果却如天壤之别,一个身陷囹圄,一个却已告别人世,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案件本身的性质、两国法律体系的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案件本身的“质”与“量”:悲剧的起点不同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判决,尤其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裁定绑架和谋杀罪名成立,无疑是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结果对于章莹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此案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审判过程的走向。罪名成立的意义:克里斯滕森被判犯有绑架致死和谋杀两项罪名,这意味着.............
  • 回答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和讨论的平台,用户关注的热点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或社会影响力。首先,事件的性质与共情门槛。章莹颖案和义马爆炸案都是极其悲惨的事件,涉及生命的逝去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同情。然而,从传播心.............
  • 回答
    章莹颖案件的真相至今扑朔迷离,这无疑是无数关心此案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至于她是否可能已经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厄运,且证据被彻底销毁到FBI都无法寻获,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但又不得不正视的可能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罪犯的作案手法、证据的性质、搜寻的局限性以及时间的影响。首先,我.............
  • 回答
    章莹颖绑架案发生在中国,并且举国关注,在48小时内破案的概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可以衡量。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有利因素 (增加破案概率的因素):1. 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与资源调动能力: 全国联动侦查机制: 中国公安.............
  • 回答
    章莹颖案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悲剧,而对于她家人在寻求正义过程中,将寻人捐款用于其他用途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回归到事件的初衷。章莹颖失踪后,全世界华人社区都对她和她的家庭充满了同情和支持。大量的捐款涌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章莹颖的家.............
  • 回答
    章莹颖失踪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事件本身的极端性,也包含了社会情感的共鸣、媒体传播的放大,以及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一、事件本身的极端与普遍性:首先,章莹颖的失踪本身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女学生,即将完成在美国.............
  • 回答
    章莹颖案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拒不交代章莹颖的下落,这无疑是案件调查中最令人心痛和棘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FBI作为主导调查的机构,拥有多种法律和技术手段来推进案件,即使嫌疑人采取沉默策略。以下是一些FBI可能采取的、尽量详细且不留AI痕迹的调查方向:1. 法律层面的持续施压与证据收集: 搜查令与.............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章莹颖案,这个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名字,近期在美国执法部门的介入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FBI逮捕了一名涉嫌绑架的嫌疑人,同时,美国执法部门也悲观地认为,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章莹颖,一个充满活力、远赴美国追寻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失联让无数家庭感同身受,也让人们对海外留学安.............
  • 回答
    章家敦(Gordon Chang)是中国著名的、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因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而闻名。他曾表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参与了“挑起美国种族冲突”。要理解章家敦的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对华强硬立场和对中国意图的负面解读的背景下。章家敦认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削弱.............
  • 回答
    章泽天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她是否早有预料?关于章泽天对她与刘强东婚姻的看法,以及是否对此有预先的设想,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窥探她的内心世界。但结合公开信息、她的公众形象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普遍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较为细致的推测。首先,我们得承认,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从一开始.............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关于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状况,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离婚信息。刘强东和章泽天是在2015年领证结婚的,当时他们的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两人之间存在的年龄差距,另一部分原因是章泽天作为“奶茶妹妹”的知名度,以及京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的地位。在结婚后的几年里,两人一度展现出非常恩爱的形象。章泽天也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