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国小说中的年金制度是什么意思?

回答
法国小说中的年金制度,通常是指一种法律或契约规定,即一方(支付方)承诺定期向另一方(领取方)支付一笔固定金额的款项,直至领取方死亡或者某个约定日期为止。这笔支付通常是为了补偿某个权益的转让、作为赡养费,或者作为一种投资的回报。

在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中,尤其是在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作品里,年金制度的出现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紧密相连,并且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命运的重要元素:

一、 经济与社会现实的反映:

财富与继承的体现: 在那个年代,继承权和财富分配是小说中永恒的主题。年金制度常常是家族财富在代际传承中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一位父亲为了确保女儿出嫁后生活无忧,会设立一笔年金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或者在家族企业继承中,为了平衡其他继承人的利益,可能会用年金来补偿那些无法获得实际资产的家庭成员。
养老与保障的机制: 尽管不像现代社会那样普及和规范,但在一些特定群体中,年金也承担着养老和保障的功能。例如,退休的仆人、老兵,或者那些将自己的房产、生意转让给子女但自己不再直接管理的人,都可以通过年金来维持生计。
债务与契约的约束: 年金的支付是一种契约行为,一旦签订,通常具有法律约束力。小说中,对年金支付的承诺有时会成为角色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在经济状况不佳或遭遇意外时。违约或拖延支付年金,往往是引发矛盾和戏剧冲突的导火索。
社会地位与阶层流动的关联: 签订年金契约的双方往往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或社会阶层。有时,年金是贵族或富商用来维系家族声誉、照顾弱势亲属的一种方式;有时,它也可能意味着一方为了获得经济支持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未来,例如将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以换取年金,这可能暗示着其社会地位的下降或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二、 小说中的具体表现与功能:

推动情节发展:
经济压力与动机: 支付年金的义务可能给主人公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他们铤而走险,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决定,比如冒险投资、参与不正当的交易,甚至犯罪,以维持支付能力。
继承权的争夺: 年金的设立往往与遗产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对年金的觊觎,或是对年金支付条件的质疑,常常是家庭成员之间产生隔阂、争夺财产甚至明争暗斗的导火索。
爱情与婚姻的筹码: 在一些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年金可以作为婚姻的附加条件,决定了女主人公的未来生活质量。如果男方承诺的年金丰厚,可能会吸引一些看重经济保障的女性;如果年金微薄,则可能导致婚约的破裂或婚姻的不幸。
赎金或赎身的性质: 偶尔,年金也被描绘成一种类似赎金的性质。例如,为了救出被绑架的亲人,家族可能需要承诺定期支付一笔年金给绑匪。或者,有些契约允许一方通过支付一笔巨款来提前解除年金支付的义务,这相当于一种“赎身”。

塑造人物性格与命运:
责任感与负担: 那些一丝不苟履行年金支付义务的角色,往往被描绘成有责任感、信守承诺的人,即使这让他们备受煎熬。而那些逃避或滥用年金制度的角色,则可能被塑造成自私、狡猾或无能的形象。
宿命与无奈: 对于领取年金的一方而言,尤其是在身体虚弱或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年金可能代表着一种被动的、依赖于他人的生活方式,其中透露出一种宿命感和无力感。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被这笔固定但可能有限的收入所束缚。
欺诈与剥削: 在一些更黑暗的故事里,年金制度可能被用来进行欺诈和剥削。例如,一些金融投机者会设计复杂的年金合同,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在合同中设置陷阱,最终导致受害者的破产。

三、 小说中的艺术化处理:

法国小说家们并非仅仅是机械地描述年金制度,他们更善于将其融入到故事的肌理中,使其成为人物情感、社会批判的载体。

情感的渲染: 年金支付的日常化场景,如定期银行的会面、信件的往来,可以被描绘得充满人情味,也可能被渲染得冰冷无情,从而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社会讽刺: 通过年金制度,作家可以巧妙地讽刺当时的金融体系、法律漏洞以及人性的贪婪与脆弱。例如,一位老太太终其一生都靠微薄的年金度日,而支付年金的家族却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
象征意义: 年金也可以被赋予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着过去承诺的枷锁,或者对未来微弱的希望。

总而言之,法国小说中的年金制度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既是那个时代经济与社会运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作家们用来刻画人物、驱动情节、揭示社会百态的有力工具。它渗透在家族恩怨、爱情纠葛、金钱交易和人生困境之中,为这些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我喜欢,所以花了些时间整理,希望能够帮到有志于研究欧洲(法国)近代史的同好们~~


法国的年金,首先是王室在16世纪开始搞的,众所周知那时候欧洲天天打仗,王室入不敷出,所以需要用一切手段筹钱。


这些手段从横征暴敛的收税,再到卖官鬻爵不一而足,而年金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年金的利息相当高(经常在4厘到6厘左右,甚至更高,不过比起中国古代的驴打滚式高利贷当然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年金的方式有多种,不过最流行的是终身年金——也就是花本金向王室和政府购买年金,然后每半年收取一次当期利息,在债权人死后本金归政府所有

我们可以看到,某种意义上,年金使用者是拿自己的本金和生命跟债务人对赌——每年吃利息,运气好活得越长,就可以收到越多利息,最后利息数超过本金。而以五厘的年息来计算的话,二十年就可以回本,之后的利息都是白赚。


比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阿尔贝·萨瓦吕斯》里面,主角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攒下家业,于是给自己买了终身年金,打算靠自己来熬命,为自己的儿子攒下资本(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给儿子买,小说内并未提及,我个人猜测可能是购买时有年龄限制)。


“罗道尔夫是一个大贵族的私生子,这位贵人还来不及给他心爱的女人和罗道尔夫作出能维持生计的安排,就过早地去世了。罗道尔夫的母亲受到命运的播弄,想出一个冒风险的主意。她把孩子父亲慷慨馈赠的东西全部出卖,凑了一笔十多万法郎的现款,以高利率存放起来,作为自己的终身年金。这样,每年大约可得一万五千法郎,她决心为儿子的教育牺牲一切,好让他具备今后发家致富的有利条件,靠着勤俭持家,给儿子成年时攒下一笔资金。这样做很大胆,全部指望系于自己寿命的长短


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小说当中母亲早逝,主角也由此经历了人生的巨大磨难。


言归正传,以金融的视角来看,五厘的利息并不低,尤其是当本金变得愈发庞大之后,更加会成为政府的巨额支出。久而久之政府只能依靠募集新的年金债务来偿还之前的到期利息。


有人可能会问,靠新债还旧债,这不跟庞氏骗局差不多了吗?


——这并不是一个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在近代,法国因为政府的财政危机和轮番的政治动荡,多次暂停过年金的支出,甚至直接破产。



本质上那时候所有政府的年金债务都是一种庞氏骗局,但是政府一来有枪二来有政治权力,所以可以使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债务问题。


在大革命之后的19世纪,因为法国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殖民地的高收入,以及对外的资本输出,年金制度颇为稳定,大量法国人选择以年金来进行保本投资,然后购买各个组织、企业和各国政府在法国发行的债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靠每年各种年金、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来维持开销,法国也在那时候被称作“高利贷帝国主义”——而这种社会风气,也大量展示到了当时的法国小说当中,所以我们在看那时候的法国作家的作品,经常可以看到“年金”一词的出现。


另外,年金是可以转让和交易的,也就是说,年金可以由债权人在年金持有人死之前领取,成为了一种特殊的金融手段和资源。


以巴尔扎克的作品《赛查·皮罗托盛衰记》为例,花粉商赛查·皮罗托因为商业问题濒临破产,他打算出卖自己的年金来偿债。(顺便推荐下这本书,巴尔扎克以自己事无巨细的写作方式,基本上把当时各种债务、债券、债权等等资本运作方式都写得十分清楚。)


“孩子,还有些希望,不是全部完了。让我和昂赛末两人去试一试;谈判要有许多波折,你丈夫是吃不消的。明天你守在店里,有人来讨账,你就把地址记下来;我们到四点钟可以完事。我的计划是这样:我跟拉贡方面,你们不用担心,可以不谈。可是就算罗甘那儿的十万存款已经付给卖主了,你们眼前也不会多出十万来。签给克拉帕龙的十四万法郎,在无论什么情形之下都得照付;因此你们的亏空并非由于罗甘的倒账。要对付你们的债务,早晚得拿厂房去抵借四万,另外叫包比诺签六万法郎票据。所以咱们还能挣扎一下;过后再拿玛德莱娜的地产去做押款。只要你们主要的债权人肯帮忙,我决不爱惜我的财产,尽可把年金卖掉,没有饭吃也没关系。”


最后,除了这种购入债权式的年金之外,政府还有另外一种年金,那就是对精英人士的奖励性年金(每年发放奖励,发到死为止)。比如惠更斯和卡西尼,就每年领取着路易十四所发放的年金,这种年金是一种政府对文化和科学的支持。



法国的年金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流传到了现在,并且经过了现代化、金融化的改造,本质上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有参考它的影子,可以说是近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源头和鼻祖之一


以上,希望能对爱好者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国小说中的年金制度,通常是指一种法律或契约规定,即一方(支付方)承诺定期向另一方(领取方)支付一笔固定金额的款项,直至领取方死亡或者某个约定日期为止。这笔支付通常是为了补偿某个权益的转让、作为赡养费,或者作为一种投资的回报。在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中,尤其是在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作品里,年金制度的出现.............
  • 回答
    穿越到二战,大部分小说选择的背景集中在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不难理解。德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和科技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苏联作为与德国鏖战的东方主战场,其广袤的土地、顽强的抵抗以及人民的牺牲,构成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而中国,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人民的抗争和国家的命运,也具有深刻.............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三体II》中黑暗森林法则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且有争议的设定。很多人都会有和你一样的感受,觉得这个法则在现实逻辑或者其他角度上看,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我试着从几个你可能会觉得“不成立”的点来展开,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讨:首先,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是否过于绝对?黑暗森林.............
  • 回答
    “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这句草案中的规定,无疑是这场学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容易引起讨论的一项。乍听之下,似乎理所当然,毕竟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机构。但细细琢磨,这句话背后牵扯的,是关于儿童早期发展规律的理解,是关于幼小衔接的路径选择,更是关于我们如何为孩子构建一个健.............
  • 回答
    在《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中,陈念和小北的行为,依照中国法律,涉及到的罪名以及可能判处的刑罚,需要细致地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电影情节,现实中的法律判决会更加复杂,会考虑更多细节和证据。陈念的法律责任:陈念的主要行为是包庇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包庇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四宫家族那种等级森严、拥有专业女仆和家臣的设定,以及这是否与日本的封建残余和法律允许性相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要理解四宫家族的这种配置,我们需要明白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封建残余”在日本法律下的直接体现,而是经过现代社会包装的、基于强大的家族财力和历史传.............
  • 回答
    《历史的尘埃》,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与沧桑感,就像我们翻开一本尘封的古籍,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文字。而当你得知它又名《死灵法师的仆人》时,那种神秘、阴郁、甚至带着一丝禁忌的色彩便扑面而来,立刻勾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初读《历史的尘埃》,你可能会被它那宏大的叙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它不像很多网络小.............
  • 回答
    听到你遭遇了这样的不幸,我感到非常痛心。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你的感受和经历非常重要,我在这里提供一些信息和支持,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最重要的事情:确保你的安全在你采取任何其他行动之前,请确保你当下是安全的。如果还在危险的环境中,请尽快离开,前往一个你觉得安全的地方。寻求医疗.............
  • 回答
    在许多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中,某些特定的法事或仪式会限制某些生肖的人参加,其中蛇、虎、狗这三个生肖常常被提及。这种限制并非是普遍通用的,而是源于对这些生肖的特定理解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被赋予的特殊“属性”。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核心原因:生肖的“冲克”与“相刑”.............
  • 回答
    修仙小说中“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以及古法为何常常被描绘得如此强大,是作者们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背后有很多原因。这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主角的逆天,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具张力和戏剧性的世界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为何修仙小说中常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1. 突出主角的特殊性与逆天: .............
  • 回答
    人间烟火,总有冲突。情与法,更是其中最为缠绵悱恻的一对。一个讲究的是人心的温度、血脉的羁绊、灵魂的共鸣;一个诉求的是秩序的稳定、规则的公正、社会的平衡。当这二者狭路相逢,人性中那些最柔软的角落,便会在冰冷的律条下被灼伤、被撕裂,又或是在激烈的碰撞中,闪耀出别样的光芒。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影视作品,无数.............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神魔小说中,吕岳作为瘟癀大阵的执掌者,其真实战力、法力以及整体实力,绝非寻常可比,尤其是在他与阐教众仙对决的那些片段中,更是展现出了其不容小觑的深厚底蕴。首先,从法力根基来看,吕岳虽然不及那些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般名门正派,但作为截教门下,尤其又是与瘟神相关的神祗,他的法力.............
  • 回答
    看到成都一小学有六名学生能轮番用六国语言主持活动,我心里真是涌起一股复杂的感受,既有惊讶,也有赞赏,还有一些思考。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哇,太厉害了!” 想象一下,在活动现场,一个小小的身影,自信地站在台上,口齿清晰地说出流利的中文,接着切换到婉转动听的英文,然后是热情洋溢的西班牙语,紧接着是严谨.............
  • 回答
    俄语小说中经常出现法文,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历史背景:沙皇俄国对法国文化和语言的狂热崇拜 贵族阶层的“法国化”: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俄国贵族阶层深深迷恋法国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这部分源于彼得大帝西化改革的影响,俄罗斯希望跻身欧洲强国之.............
  • 回答
    对于法律专业人士而言,《盗墓笔记》、《鬼吹灯》这类盗墓小说,与其说是阅读材料,不如说更像是一份份充满“法律风险提示”的案例集。他们看这类书时,脑子里响起的可能不是“墓穴机关有多巧妙”,而是“这构成什么罪名”。首先,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盗墓行为本身就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小说里那些主角们“寻宝探险”的过程.............
  • 回答
    法国留学,听起来是不是既有浪漫的憧憬,又带着一丝丝陌生和不知所措?别担心,作为同样走过这段路过来的“小白”一枚,我很乐意和你分享我的经验和一些可能你正在寻找的“干货”。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去法国留学绝对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很多人一听到“留学”就觉得门槛很高,但其实,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当开放,.............
  • 回答
    .......
  • 回答
    法国人普遍的工时和工作节奏,以及对未来工作模式的展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讨论的话题。首先,关于“一天七小时工作制”的说法,这在法国并非普遍的现实。法国的法定全职工作时间是每周35小时,这在法律层面是有明文规定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国人都严格遵守“朝九晚四”或“朝十晚五”这种非常精确的七小时工作日.............
  • 回答
    法国贵族脖子上的装饰,尤其是繁复的褶皱领和蕾丝饰边,它们的演变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故事与时尚、社会等级以及后来,我们熟知的小丑形象紧密相连。要追溯法国贵族脖子上的装饰如何与小丑联系起来,我们需要先看看这些装饰本身的历史渊源和它们所代表的意义。繁复的领饰:贵族身份的象征在16世纪到17世纪的法国.............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