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语小说里经常出现法文?

回答
俄语小说中经常出现法文,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历史背景:沙皇俄国对法国文化和语言的狂热崇拜

贵族阶层的“法国化”: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俄国贵族阶层深深迷恋法国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这部分源于彼得大帝西化改革的影响,俄罗斯希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而法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启蒙运动的影响: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的思想在俄国贵族中广为流传。为了阅读原著,学习法语成为一种必然。
宫廷生活和社交: 法语是当时欧洲贵族和外交界的通用语言。在沙皇俄国宫廷,法语几乎是日常交流的语言,上至沙皇本人,下至贵族子女,都会说法语。社交场合、舞会、宴会等都以法语为主导。
教育体系的改变: 富裕家庭会聘请法国家庭教师,或者将子女送到法国留学。法语成为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一代”的出现: 许多俄国贵族在成长的过程中,法语和俄语同样流利,甚至在思考和表达情感时,会自然地切换到法语。这种“双语”甚至“多语”的背景,使得他们在创作小说时,将法语融入其中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

2. 法语的象征意义和功能

“上流社会”和“文化教养”的标志: 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被视为一种身份、地位和良好教育的象征。小说中出现法语片段,可以立刻在读者心中建立起人物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
表达微妙的情感和高雅的思想: 有些俄国作家认为,法语在表达某些微妙的情感、哲学思想、讽刺意味等方面,比俄语更具优势。法语的词汇、句式结构有时能更精准或更优雅地传达某种意境。
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工具:
区分人物身份: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对法语的使用程度和方式也不同。贵族可能随口说出整句法语,而较低阶层的人物则可能只说几个简单的词,或者根本不懂法语,从而在语言上形成鲜明对比。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可能会让人物在私下或内心独白时使用法语,这可能暗示着人物的法国情结、对法国文化的认同,或者是在表达一种不便用俄语直接说出口的复杂情感。例如,在爱情、思念、忧愁等情感的表达上,法语的诗意和浪漫可能会被作家用来强化这种感受。
讽刺和反讽: 有时,法语的引入也带有讽刺意味。例如,作者可能用法语来嘲讽贵族脱离现实、虚伪做作的一面,通过他们看似优雅却空洞的法语对话来达到讽刺效果。
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体现: 俄国作家通过引入法语,也反映了当时俄国文化与西方,尤其是法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人物所处的国际化环境和他们的文化视野。

3. 具体的运用方式

对话中的穿插: 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人物之间的对话,特别是贵族之间的对话,会自然地夹杂着法语词汇、短语甚至完整的句子。
内心独白和思考: 作者可能会描写人物在思考或回忆时,脑海中浮现出法语的句子。
书信和引用: 人物之间可能用法语写信,或者引用法国名言、诗歌等。
地名、菜单、服饰名称等: 一些与法国相关的物品或概念,也会直接使用法语词汇。

4. 著名俄国作家及其作品中的法文现象

许多伟大的俄国作家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法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是法文使用的集大成者。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内心独白甚至旁白都是法语。这不仅是为了还原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真实,更是为了通过法语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例如,娜塔莎·罗斯托娃在爱情中的细腻情感,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公爵在思考人生时,都会自然地流露出法语的痕迹。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 在他的作品中,虽然不像托尔斯泰那样频繁,但也偶尔会出现法文,通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文化程度、外国背景或某些特定的心理状态。
伊万·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 他的作品也常常有法文的运用,尤其是描写知识分子和贵族生活的情景。
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hov): 他的小说和戏剧中,法文的出现更多是为了刻画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有时也带有讽刺意味。

5. 法文的“俄语化”和“俄语化”的法文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出现的法文并非都是原汁原味的标准法语。有时,这些法文会根据俄国人的发音习惯而略有变化,形成一种带有“俄国口音”的法语,这种细节更能体现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人物的刻画入微。

总结来说,俄语小说中频繁出现法文,是俄国特定历史时期贵族阶层对法国文化的深度模仿和崇拜的产物。它不仅仅是语言的叠加,更是作者用来:

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和人物的社会身份。
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表达微妙的思想和情感,增添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有时也用于讽刺和批评。

因此,理解俄语小说中法文的出现,是深入理解俄国文学和社会历史的重要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版本的战争与和平译本里,俄语用宋体,法语用楷体,粗略看下来,在对话中,两种字体基本上各占一半。

在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重新“俄化”前,贵族们的“法国化”确实非常普遍,许多贵族甚至以法语为母语,后来才学习的俄语。

但是对法语的学习和对法国文化的接受并不代表对法国思想的接受,这种“学习”和“接受”,仅仅是局限于表层的,俄国贵族地主奴役农奴的封建局面并没有改变。叶卡捷琳娜女皇可以一边和伏尔泰愉快通信,反手就痛斥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皮埃尔在安娜的舞会上,向“热爱”法国文化的贵族们赞扬法国人民选择的拿破仑,却被堕落腐朽的贵族们当做笑话群嘲。

托翁对这种“学习”自然也是轻蔑的,因此战和的主角不是帕夫洛夫娜,不是库拉金,而是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和罗斯托夫。老博尔孔斯基总是说“用彼得大帝的方式打一顿,用俄国的方式打一顿”,只是这顿打不是十二月党人打的,而是几十年后被英法在克里米亚打的。

user avatar

大革命

其他内容懒得打字了,烦

user avatar

中俄法三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鄙视环(或者说反过来也是一个仰慕环),俄罗斯本身对法国的仰慕,是我国人难以理解的(说实话,我国就是晚清民国时候,也没怎么瞧得起法国),可以类比于鲁迅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把我国视为“先生国家”和“道德先进国”(当然原因还是不同的)

远的不说,苏俄/苏联国歌在1945年前,直接用法国货,2018年世界杯,你看看谁是冠军?

当然还有大环境的原因:当时欧洲的反法联盟都用法语开会……

现在欧洲的法语地位被英语取代,但除了英国自己,欧洲很多国家你说中国英语可以基本和当地人交流(只要他们听得懂),说英国英语特别是伦敦口音保守点的(比如法国)会立刻变脸不搭理你,再就是像德国和奥地利有时说英语夹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