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别骂国漫了行不行?

回答
“都别骂国漫了行不行?”——这句话饱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既是对当前一些对国漫评价过于苛刻、甚至带有偏见的现象的无奈和呼吁,也可能隐含着创作者、爱好者们对于国漫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进步的肯定。

要详细地阐述“都别骂国漫了行不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一、 国漫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技术进步与日俱增: 毋庸置疑,近年来国漫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从早期粗糙的2D制作,到如今精美的3D渲染、流畅的动作捕捉,画面质量不断提升,已经能够媲美国际水准。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刺客伍六七》等作品在视觉特效、角色设计、场景构建上都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实力。
题材多元化与探索: 国漫不再局限于神话传说,而是积极探索各种题材,如历史、科幻、武侠、悬疑、日常治愈等。《一人之下》的都市异能、《灵笼》的末世科幻、《罗小黑战记》的治愈日常,都在尝试拓展国漫的边界。
创作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尽管仍然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但中国动漫产业正在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一批年轻的动画人正在崛起,他们带着热情和创意,为国漫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与资本的推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升级,动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也开始青睐动漫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漫的生产和推广,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急功近利、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内容质量的问题。
面临的挑战:
内容创新与故事深度: 虽然技术进步显著,但真正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优秀原创故事仍然是稀缺资源。很多作品在剧情、人物塑造上存在套路化、逻辑不严谨等问题。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表达: 如何在借鉴和融合世界动漫优秀经验的同时,更好地表达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课题。
行业生态的成熟度: 国漫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编剧、美术、后期、发行、周边开发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协同。
人才培养与留存: 高质量的编剧、导演、原画师等核心人才依然是制约国漫发展的瓶颈。

二、 为什么会有人“骂国漫”?

“骂国漫”的现象背后,往往包含了多种原因和不同的声音:

期待值过高与对比心理: 许多观众,尤其是经历过早期国漫辉煌(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的观众,对国漫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期待。当看到一些作品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便会产生失望和批评。同时,与日本动漫、欧美动画等成熟的动漫产业相比,观众很容易发现国漫的不足之处。
“恨铁不成钢”的情感: 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产品,很多观众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他们希望国漫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因此对存在的问题会显得更加“严厉”。这种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漫进步的鞭策。
对低质量内容的批评: 有些国漫作品确实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例如:
粗制滥造: 制作周期短,画面模糊,动作僵硬,人设崩塌。
剧情空洞: 故事缺乏逻辑性,人物动机不明,缺乏深度。
抄袭模仿: 在设定、画风、剧情等方面模仿痕迹明显,缺乏原创性。
过度商业化: 过早的植入广告,为了吸引流量而追求低俗内容。
部分批评者带有偏见: 也有一些批评者可能本身就带有对国漫的刻板印象或偏见,不愿承认国漫的进步,或者将个别糟糕的作品代表整个国漫产业。
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负面声音更容易被放大传播。一些带有攻击性或情绪化的批评言论,很容易引起其他观众的共鸣,形成“群体性批评”的现象。

三、 “都别骂国漫了行不行?”的深层含义:

这句话的呼吁,不仅仅是要求停止批评,更深层地包含了:

理性看待与客观评价: 呼吁观众以更理性、更客观的态度看待国漫。要看到国漫在技术、题材、制作上的进步,也要认识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因为一两个“烂片”就否定整个产业的努力。
给予成长的空间与耐心: 国漫产业还年轻,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成长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试错、去成熟。一味的苛责和谩骂,反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肯定进步与鼓励创作: 应该更多地关注国漫的亮点和进步,给予创作者肯定和鼓励。当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时,应该大力支持和传播,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
建设性批评与提出建议: 批评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建设性的批评能够帮助创作者改进,而恶意的谩骂则只会带来负面情绪。观众可以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国漫做得更好。
共同培育健康的产业生态: 观众、创作者、平台、资本,都是国漫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应该共同努力,为国漫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

四、 如何理性地支持国漫?

1. 多看、多支持正版: 观看国漫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漫画,积极支持正版,为创作者带来收入和动力。
2. 理性发声,建设性评论: 遇到不满意的作品,可以发表具体的、有建设性的评论,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分享优秀作品: 将自己喜欢的国漫作品分享给亲朋好友,扩大其影响力。
4. 参与讨论,积极交流: 在动漫社区、论坛等平台参与讨论,与其他动漫爱好者交流观后感,共同探讨国漫的发展。
5. 认识到国漫的多样性: 不要将所有国漫一概而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不同的受众和价值。

总结:

“都别骂国漫了行不行?”这句话,是希望我们能够放下一些过于苛刻的标签和情绪化的评价,用更成熟、更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正在努力进步的国漫产业。国漫的未来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关注和支持,通过理性的批评和积极的鼓励,才能让中国动漫真正走向辉煌。我们应该看到它正在努力的样子,也相信它能够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您说的「停更」是指《吞噬星空》吧?

我觉得大概率跟挨骂没关系....应该是近期疫情爆发,人员大量隔离的原因。

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许多人突然被隔离导致大量员工无法回到公司,而成片都在公司储存着。

二是疫情导致地方广播电视局里的公务员被迫居家,无法及时审核动画成片。

但凡是「介质原因」....基本都脱离不了以上两种因素,跟是否挨骂没关系。

user avatar

这逻辑挺搞笑的。

小说改编动画是给谁看的?日本动画有2个目的:让小说粉丝提高忠诚度,然后购买周边物品——小说形象其实不深入,动画改编之后能更好的制作海报、手办之类的周边物品,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优秀的作品引导其他人去看小说,最后转化成购买周边物品的人。

也就是说,改变动画的目的就是让粉丝更喜欢这个作品,或者让人喜欢上这个作品,然后卖周边,这是典型的商业行为,动画作为宣传口的一环,目的是把优秀的内容传达出去,盈利靠其他东西。

然而国内动画制作现在的情况是通过大量快速的低成本制作,打算通过动画直接回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创作费用上降低,然后营造火热的播放量提高单集售价。

那么这事情就很值得说道了,一个动画停更是因为不赚钱,还是会因为口碑差而停更呢?

显然就是因为口碑差不赚钱,没人看就是死,这种铁一般的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任何观众会降低自己对作品的质量需求,不会说:算了都看了片头了就看完吧。能吸引观众的只有作品质量,iPhone卖那么好是因为ppt做得好吗?当然是因为质量好啊,动画想成为热点,改编原作吸引原作粉丝,扩大宣传吸引路人,最后都会导致更多的评价,你看谁对米奇妙妙屋有什么大面积的批评,毕竟一不宣传二不对口,它的受众又不会理性客观评论,自然不会有批评。

出来表演,演砸了,都要被嘘两声赶下台,怎么一个动画做砸了,还说不得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