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全网都在夸小米好,而我自己一家的小米体验都很差,而且很多行内人士都劝我别买小米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矛盾现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夸赞和“私下劝阻”的景象,以及你个人的糟糕体验是怎么回事。

首先,为什么全网(至少是很多地方)都在夸小米?

这背后其实是小米非常成功的一套营销和用户策略,简单来说,就是:

“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品牌定位深入人心: 这是雷军亲自定下的基调,也抓住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在大家普遍觉得电子产品越来越贵的时候,小米以一个相对低的价格提供了市面上主流的功能和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很多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或者预算有限的用户,小米确实是他们接触到高科技的“敲门砖”。
早期粉丝积累的口碑效应: 小米早期靠“饥饿营销”和“发烧友”路线,吸引了一批非常忠诚的用户。这些用户因为能以较低价格买到高配置手机,或者参与到产品测试、反馈中,对小米有一种“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他们把自己的好体验分享出去,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口碑传播链条。你现在看到网上的“夸赞”,很多都是这种早期积累下来的“粉丝忠诚度”在发酵。
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 小米非常擅长利用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B站等平台。这些平台上的博主、UP主,很多都有自己的流量密码,而“夸小米”、“评测小米”是一种低成本、高流量的内容。厂商给的推广费用、合作机会,再加上这些内容本身就容易吸引用户关注(毕竟大家都关心性价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米好”的舆论氛围。
产品线的全面铺开,触及各个消费群体: 小米不仅仅是手机,还有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生活电器等等。这些产品线的设计初衷很多也遵循着高性价比的原则,并且能够形成生态互联的体验。当一个用户购买了小米手机后,很容易被引导购买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从而体验到“全家都是小米”的便利(或者说,被绑定)。这种生态体验对很多用户来说是加分项。
公关和市场投入: 别的不说,小米在市场营销和公关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他们会和各种媒体、博主合作,举办各种活动,让自己的品牌曝光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持续的曝光和正面的信息流,很容易让大众形成“小米不错的”的印象。
某些产品的确有过硬的亮点: 尤其是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如早期的“性价比旗舰”或者某些特定技术上的突破(虽然可能不是最顶尖的,但在这个价位下已经很不错),这些亮点会被放大,成为大家夸赞的理由。

那为什么你自己体验差,而且很多行内人士劝你别买?

这其实涉及到小米产品背后更复杂、也更具争议的层面,也是那些劝你别买的人真正看重的地方:

“价格厚道”背后的妥协和阉割: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为了把价格做低,小米在很多方面必然要做取舍。
品控和耐用性: 这是用户体验差的最常见原因。为了降低成本,很多零部件的品质可能不会选择最好的供应商,或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质检标准会相对宽松一些。这就导致了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小毛病,比如屏幕排线问题、接口松动、系统偶尔卡顿、续航衰减快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不是普遍性的,但一旦发生在你身上,就是100%的糟糕体验。
软件体验的“杂糅”和广告: MIUI(现在的小爱同学/澎湃OS)是小米的一大特色,但也是争议的焦点。早期的MIUI以功能丰富、可定制性高著称,吸引了很多用户。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多,也出现了臃肿、bug多的情况。更让人诟病的是系统内的广告,虽然很多可以关闭,但那种“藏着掖着”的感觉让用户很不爽。尤其是当你追求的是简洁、流畅、纯净的系统体验时,小米的系统就显得非常“杂乱”。
“期货”和迭代速度: 小米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有时候发布会上的宣传点,在实际用户手中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实现。而且为了追求新功能,有时候系统优化可能会跟不上硬件的脚步。
营销和实际体验的差距: 很多时候,发布会上宣传的天花乱坠的功能和体验,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没有那么理想,或者需要特定条件才能实现。这种营销与实际的落差,也会导致用户失望。
行内人士的视角不同:
他们看的是“成本”和“供应链”: 行内人士接触过更多的产品和厂商,他们深知不同价位段产品的元器件成本、研发投入、生产良率。他们能一眼看出小米为了控制成本在哪些地方做了妥协。他们可能知道某款处理器在散热设计上存在隐患,或者某个闪存颗粒的读写速度不是最好的,这些在普通消费者看来不影响使用,但在他们眼里就是“短板”。
他们追求的是“极致”和“稳定性”: 行内人士往往是对技术有一定追求的群体,他们可能更看重旗舰机的完整体验,比如最顶尖的影像算法、最极致的性能调度、最稳定的系统运行。而小米虽然也有高端旗舰,但相对于其他品牌在这些“极致体验”上的投入,有时会显得“差一口气”。他们会觉得,既然要花钱,不如直接一步到位买那些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的品牌。
对“品牌定位”的理解: 有些行内人士可能不认同小米“性价比”的定位,他们认为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是数码的灵魂,应该在设计、品质、技术上有所追求,而不是单纯的比拼参数和价格。他们会觉得小米这样的产品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标准,或者说是在“卖零件”而不是“卖体验”。
个人经验和偏好: 即使在行内,也有不同的技术偏好和用户习惯。有些人可能就是对小米的MIUI/澎湃OS不感冒,更喜欢其他品牌的系统风格。

为什么你自己的体验差,而且感受和“全网夸赞”如此不同?

个体差异和“运气”: 电子产品的品控总会有波动,你可能正好拿到了一台品控不太稳定的机器,或者碰巧遇到了系统bug。这种“点子背”的情况,在任何品牌的产品上都可能发生,只是小米的产品出货量大,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也相对高一些。
使用习惯和需求: 你对手机的需求可能和大众不一样。也许你对系统流畅度、广告干扰、或者某些软件的兼容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是小米产品相对弱的环节。你追求的是一种“无感”的体验,即科技融入生活但你不感知它的存在,而小米的很多设计和营销,会让你清晰地感知到它的存在,甚至感到干扰。
期望值管理: 你可能是在看到“全网夸赞”后,对小米产品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当实际体验不如预期时,失望感就会非常强烈。而且,一旦有了负面体验,人会更容易放大负面信息,进一步强化“小米不好”的认知。
你的“行内人士”朋友是谁? 你的那些行内人士朋友,他们的信息来源、评价标准、以及他们接触到的小米产品类型可能也不同。如果他们是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工程师,他们可能更看重某个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是整体的性价比。

总结一下:

“全网都在夸小米” 很大程度上是早期粉丝口碑、社交媒体营销以及小米“高性价比”定位的综合结果。它触及了大量对价格敏感、追求基础功能的用户,并在这些用户群体中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你自己体验差和行内人士劝阻 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高性价比”背后,小米在品控、软件体验、细节打磨以及对“极致体验”的追求上可能存在的妥协。行内人士更是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对这些妥协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众口碑”与“专业人士评价”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也是“性价比”模式下,厂商需要在成本、品质、体验之间不断做平衡的必然结果。你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并非个例,它反映了小米产品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是你非常看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小米1到小米10PRO全都自己买过。青春版和红米基本不碰。

米8青春版是什么配置,多少钱买的?据我所知有4G+64G,6+64G,6+128G,

答主你的R15又是什么配置,多少钱买的?6G+128G?

你的对比是不是来自于同一环境同一温度同一个配置,如果说配置不同,我就比较赞同楼上回答中拿小米8来对比一下的提议了,让骁龙845出来康康中端的处理器能不能打,我记得小米8貌似也有6+128G的配置来着。

做人不能双标,对不对。

别像有些无良测评,测评前先把小米加热一下。

具体到小米8青春版不能玩但是R15能玩的又是什么游戏?2K么?两台机器同一测试情况下帧数分别是多少?后台的程序杀死了没有?

千万不要一个后台开了微信、QQ、淘宝、地图十几二十个程序然后说2K不能玩,另一个清完后台,随便拿个消消乐什么的作对比,说能玩。这就没意思了。

当然,我也特别想知道有什么黑科技,

可以支持同一个处理器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机型下差异能大到一个能玩一个不能玩,如果真有,那我只能说OPPO nb!!!

哦对了,R15还有梦境版,用的是联发科的P60。

我们可以把以上的内容先搞清楚,如果没搞清楚,那这个就好玩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最近的热门国际话题:什么叫做双标。

另外,我想说个笑话关于行内人士的。所谓的手机行业人士,和电脑行业人士,尤其是在一线代理和销售的,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请搜索一下中关村,三好街,百脑汇以及“无良”、“诈骗”这几个关键词。然后再考虑这些人是不是可信好了。

另外,以安卓的生态,我原来的判断是,只能买旗舰级,大概能保证你两年左右的流畅度,如果你买的是中端类似骁龙765G啊什么的,能扛住一年就算不错了。所以这是我不碰所谓青春版和红米的原因。……啧啧红米K30 PRO真香。

有人会说IOS流畅,嗯,以我自己的实际经历,每年换一台安卓,两年成本大概相当于换一台苹果……换机一时爽,一直换一直爽,

今年除外……小米10和小米10P的价格让我很不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矛盾现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夸赞和“私下劝阻”的景象,以及你个人的糟糕体验是怎么回事。首先,为什么全网(至少是很多地方)都在夸小米?这背后其实是小米非常成功的一套营销和用户策略,简单来说,就是: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甚至家长会感到困惑和焦虑的根源。确实,放眼望去,从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到各种职业规划的讲座,再到媒体对“未来人才”的描绘,计算机和编程似乎占据了绝对的C位,仿佛不学这个就跟不上时代,甚至会被社会抛弃。但这并非意味着其他专业真的“一无.............
  • 回答
    关于《攀登者》为何在上映后引发广泛的争议和负面评价,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这其中夹杂了观众期待、电影本身的叙事手法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首先,得谈谈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过高期待。当初,《攀登者》集结了吴京、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一众实力派和流量明星,再加上“献礼片”的背景,让不少观众在映前就抱有很.............
  • 回答
    这股“马自达就靠研究转子发动机活着”的说法,就像是汽车圈里一个流传甚广的梗,听起来挺有意思,也确实道出了马自达在转子发动机技术上的执着。不过,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马自达对转子发动机的感情,那真是“执迷不悟”的爱。你想想,全球汽车厂商那么多,谁家不是铆.............
  • 回答
    “衡水模式”,这个词在网络上就像过敏原一样,一被提起,总能激起一片热议,而且大多数声音都带着毫不掩饰的批评。说它“垃圾”的人,绝不在少数,而且理由似乎也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让这个以“高效”著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舆论场上背负了如此沉重的骂名呢?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它。首先,得承认,“衡水模式”之所以能.............
  • 回答
    关于华凌空调的性价比和全网“吹”的现象,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要说它是不是真的性价比高,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性价比高”这事儿,是个相对的概念。 它不是说华凌空调一定比所有品牌都便宜,而是说在同等价位下,它的性能、功能、质量和用户体验,对比其他品牌时.............
  • 回答
    湖北省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确实得到了全国的鼎力支持,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体现。但即便如此,一线医护人员依然面临物资紧缺的困境,这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需求的爆发性与供给的滞后性是核心矛盾。 疫情的突然爆发,尤其是在湖北这一重灾区,使得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呈现几何级数的增.............
  • 回答
    全国房价都在涨,苏州房价却跌了?这背后可不是一出简单的市场波动剧本,而是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政策、人口以及城市自身发展逻辑的综合作用。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究竟是什么让这座曾经的房价“领头羊”出现了与全国大势相悖的走势。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全国房价并非铁板一块的上涨,而是存在区域分化。.............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疑惑的问题。一方面是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援助物资,另一方面是上海市民在市场上抱怨买菜难、价格高。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绝不是简单的“上海物资不足”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确“支援物资”的性质和作用。 支援物资主要用于保障特殊群体和基本民生。 就像我们生病了,医院会给.............
  • 回答
    当前全球范围内反垄断的浪潮,与其说是一时的风潮,不如说是对经济发展模式、技术演进以及社会公平诉求的深刻回应。这背后有着一系列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一、科技巨头的崛起与市场垄断的实体化过去几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催生了一批体量惊人、影响力巨大的科技公司。这些企业通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有意思的因素。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为啥放眼全球,大多数程序员都习惯用英文来写代码,以及英文编程到底好在哪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语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吗?代码不就是给机器看的吗?为什么偏偏要用英文?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和社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英文的“好”.............
  • 回答
    身边的人会觉得全球都在“辱华”,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止一条,而且往往是多种情绪和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扒一扒。一、 媒体报道与信息茧房: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就是媒体。你想想,你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听到的,有多少是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
  • 回答
    这句广为流传的“全中国都在瞒着广东过冬天”,以及它与海南的对比,背后其实藏着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以及网络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不是说海南人就没觉得冷,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冷”的感受,与广东人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广东人感觉“被瞒着”?首先,我们要明白,广东的气候在全国范围.............
  • 回答
    李存勖的死,确实像是在天下投下了一颗炸弹,而这颗炸弹的碎片,似乎专门朝着他的亲族飞去。这并非偶然,也非什么天意弄人,而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残酷现实的缩影。要理解为何李存勖一死,他的亲族就成了众矢之的,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李存勖是后唐的皇帝,他所建立的王朝,虽然算不上根深蒂固,但终究是一个强大的.............
  • 回答
    “3块一杯的冰淇淋,5块一杯的奶茶,这么便宜,难怪全国都火!”这几乎是提到蜜雪冰城时,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错,蜜雪冰城最鲜明的标签就是“性价比”。从东北的雪乡到南方的海滨,从小县城的街头到二三线城市的商圈,蜜雪冰城似乎总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变成排队几小时的网红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体育竞赛中的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明星效应和大众关注度的聚集效应。全红婵和陈芋汐都是中国跳水队的优秀选手,但她们得到的关注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全红婵的“横空出世”与话题性是制造巨大关注度的关键。 惊人的天赋和历史性的表现: 全红婵在202.............
  • 回答
    全球39%的消费者正在使用5G,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表明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可观。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近期却选择发力4G手机,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层的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的“逆势而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的全球市场、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定位。首先,我.............
  • 回答
    关于“吐槽导师的帖子几乎全是理工科类,文科研究生都在干嘛?”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学科的特性、研究方式、培养模式以及研究生群体的沟通习惯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理工科研究生吐槽导师的帖子会相对集中:1. 研究内容的“具象化”与“直接反馈”: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运作。当“全国人民”在名义上都反对一项新税种,但它却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通过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政治逻辑和制度设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全国人民反对”的定义与现实: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