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初三的女儿对我说,觉得学数学、化学、物理什么的都没有意义,我该怎么回答她?

回答
闺女,你说学数学、化学、物理没什么意义,妈妈听到了。这想法挺真实的,我年轻那会儿,有时候也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跟生活有点远。不过,咱们不妨好好聊聊,看看这“没意义”是怎么回事儿,再想想这些科目到底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好不好?

首先,你觉得没意义,是不是因为现在学的很多公式、定理,感觉离你现在的生活挺遥远的?比如,数学里的那些复杂的方程,化学里的元素周期表,物理里的各种力学公式,是不是觉得背下来记不住,算起来也费劲,好像跟每天吃饭、玩手机、跟朋友聊天都没什么关系?

妈妈理解你。学习,尤其是在初中这个阶段,确实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这些东西,不是为了马上就能用上,更像是在给自己“打地基”。

想想看,你现在喜欢玩手机吧?手机里有多少科技含量?它能上网、拍照、视频,这背后离不开的是什么?是数学的算法、电子工程的原理,是化学里关于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你用的每一个APP,每一次流畅的网络连接,都凝聚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心血,而他们正是从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学起,一点点啃下来的。

化学呢?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生活中穿的衣服,用的化妆品,吃的零食,还有生病了吃的药,哪个不跟化学有关?衣服的染料、面料的制作,化妆品的成分安全,食品的防腐剂、调味剂,甚至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过程,都是化学的范畴。它就像一门关于“物质世界是怎么构成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学问,知道了这些,你就能更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吃,有些不行,为什么有些护肤品用着好,有些会过敏。

物理就更不用说了。你出门看到的汽车、火车、飞机,天上的卫星,家里的电器,灯泡怎么亮的,风扇怎么转的,空调怎么制冷的,甚至你玩的那种可以滑行的滑板,背后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定律。它教我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为什么东西会掉下来(重力),为什么物体会动(力和运动),为什么光会传播(光学)。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基本的力量。

而且,学习这些科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锻炼你的“思维方式”。

数学不光是数字和公式,它更是一种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解一道数学题时,你需要在有限的信息里找到规律,一步一步地推导,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训练的就是你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严谨性。这种能力,放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以后你做一份工作,需要分析数据,需要制定计划,需要解决棘手的问题,这种数学思维训练出来的能力,会让你事半功倍。

物理和化学呢,它们教会你一种“实事求是”、“探究真相”的精神。很多科学发现都不是凭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一点一点验证出来的。你会学会怎么去提出问题,怎么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怎么从现象中找出本质。这种探索精神,对于你将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都非常有价值。你会更愿意去了解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你想想,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对周围的一切都一无所知,那该多么被动啊。学习这些科目,就像是给自己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让你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枯燥的东西,一旦理解了它的原理,就会发现它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奥妙和乐趣。就像玩一个复杂的游戏,刚开始可能觉得难,但一旦掌握了它的规则和技巧,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很有意思。

再往长远了说,你未来的路还很长。你现在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也许你会成为一个医生,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物化学;也许你会成为一个工程师,需要设计新的产品;也许你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也需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和色彩的构成原理。即便将来你从事的职业跟这些科目看似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它们塑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你人生的帮助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的。

所以,闺女,现在觉得它们“没意义”,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看到它们真正的价值,或者说,它们正在悄悄地帮你,让你变得更聪明,更会思考。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或者不理解,就否定了它们对你的重要性。

咱们可以换个方式来看待它们。试着去问问“为什么”,不仅仅是记住公式,而是去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它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科学视频,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也许你会发现,这些科目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没意义”,甚至会让你觉得挺酷的。

妈妈不要求你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但是希望你能通过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更开阔的视野,更有趣的灵魂。这些科目,恰恰是帮你实现这些目标的好帮手。

你有什么具体的感受或者例子,让你觉得它们特别没意义吗?咱们可以针对性地聊聊,好不好?告诉妈妈,你到底觉得哪里不对劲,我听着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请小孩去把数学、化学、物理等课本搬过来,然后叫她翻。翻开数学到最后,发现夹了一条皮带。翻开化学到最后,发现夹了一条皮带。翻开物理到最后,发现夹了一条皮带。小屁孩这个时候就会知道情况不对了,就会想跑。你需要拉住她不让她跑,然后问:现在宝宝知道学数学化学物理是有什么意义吗?小屁孩会战战兢兢地说:是为了不被皮带抽。你就应该叹口气说,宝宝你错了,学习科学是为了实践,这样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为了逃脱毒打,宝宝你说对吗,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小屁孩就会忙不迭地点点头。于是你就叫她翻生物书。翻到最后一页,什么都没有。你就问,为什么生物书里没有皮带呢?小屁孩就明白地点点头说,因为我愿意学习了就不会被抽了呀?接着你可以狞笑道,你错了宝宝,是因为生物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呀,皮带不在书中,而在腰间!然后大喝一声一拉衣服,露出腰间闪亮亮的铜头大皮带!这个时候小屁孩就会被皮带的气势吓得嗷得一声翻倒在地。而你需要抡起皮带,把她抽得如陀螺般旋转!!!

user avatar

她懂事了,你该好好管管她别的方面了,如果你不想很快当外婆的话。

user avatar

让她歇息一会,告诉她如果数理化她成绩可以提高,就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数理化的意义。

user avatar

“没意义”是现实,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到了社会上能用到的比率大约也就1%。

问题是——

第一,不会再少了,总会有1%有用的。

第二,你很难预知到底是哪1%有用。

所以,读书还是很重要。

user avatar

他说“挣钱吃饭”都没意义,那好办。你跟他说:你这两天,就模拟几十年后,爸妈都死了,凡是我们给的钱,你都别花,凡是我们买的食物,你都别吃。反正凭交情,每天从同学那里,讨点零食,也饿不死你,吃的东西我们只提供饮用水。

---- 等他投降了你再检讨。因为你的角度的确不对,二次函数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的确没用。

---- 转过来再教育他,二次函数跟钞票一样,的确不能直接填饱肚子。但是,只要考试制度不变,就能换来填饱肚子的东西。

---- 不就是压力之下厌学,跟你发发嗲嘛。现在路子不绞过来,到了高中这套路还会来。

user avatar

当青春期的我一脸衰样地问我哥们“爱情到底有什么狗屁意义”的时候,我不是为了想知道爱情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是他妈失恋了。

user avatar

告诉她,有些东西买菜是用不到,但如果她以后只想每天上街买买菜,回家做个饭吃,那的确没什么意义,他现在可以不学了。

但如果她以后还想干他所谓的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就要学。一个人是学了东西,把这些东西用出意义,使以后自己不一样,而不是我已经定好了以后我就是泯然众人的普通人,所以这也没用那也没用。

另外忘了说了,买菜是要钱的。钱得挣出来,不是风刮来的。而要挣到买菜的钱,该学啥就去学。要想在买菜的钱之外,挣更多的钱,接着学

user avatar

告诉她,孩子,你的感觉是对的。

你整个童年,少年,青年,绝大部分的用功学习,所起到的作用,一是配合国家,把数亿的青少年放在一个个分年龄段,分智力等级,分地域和父母阶层的“托儿所”里,免得你们街头游荡,惹是生非。

第二,是让你们花费15-18年时间的辛苦,做一个超级大的“延迟满足”,让你们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的这趟苦旅的终点兑换一个在毕业拍照,求职择偶,炫耀攀比,凡尔赛式吐槽中的不经意泄露,乃至朋友圈分享母校校庆日的大量场景无数场合,获得一个小小的领先身位,一朵更辉更亮的坚韧逼格,和一层似无实有,伴随终身的优越感高阶。

如果你不去做这趟15-18年的延迟满足,到时候你在优越感失格,敲门砖禁售,凡尔赛吐槽时,你的心理诉求就无法满足。

如果你不去那里呆这十几年,爸妈也无处把你的青春安放。你身上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般”的精力黑洞,会把妈妈本已疲惫的人生掏空洗净,折寿6-9年。

孩子,你还是学吧,你去学,保证学不了吃亏,学不了上当,不但解放了父母,放飞了童年,兴许还能认识一帮俊男美女,汇入荷尔蒙奔流的巴彦克拉,密西西比。

user avatar

她说得对!

如果你告诉她,上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工作能挣钱,那么正常人的思考都是:我去学个汽修也好、挖掘机驾驶也好,不都是能挣个钱养活自己吗?花了这么大力气,最后拿一份普通的薪水,有必要吗?这不就是内卷吗?

你解释不了她的疑惑,是因为你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虽然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家长自己不太明白的话,最好不要瞎用这个方法。到时候从兴趣引导学习不成功,反而搞得兴趣也没了。

我跟她说有些东西不能光用有用和没用和判断价值和意义,它还能锻炼思维,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吧啦吧啦一堆,

你看,比如这一段,你说得看似有理,其实都是废话。现在是她不明白,那你要示范给她看,学这些东西是怎么影响的。其实我遇到过吧,一些人,不是不聪明,就是缺那么关键的点拨。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试图讲,人类是怎么从原始人,开始思考,逐渐构筑出现在的文明的。就当是她复习累了,给她换换脑子也好。

user avatar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从这个表面的问题看出或猜出你女儿真正想问的问题。这才是和青春期女孩讨论问题的真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初三的孩子很显然是知道物理化学数学的意义的。她至少明白“为了能挣钱吃饭”,如果她真的是在理性思考,难道不知道挣钱吃饭是学习这些课程对她来说最基本的意义吗?沿着很多答主的思路去跟孩子解释它们的意义何在,很显然不是孩子想听的答案 - 这些答案她早就知道了。你跟他解释这些,在她看来只是一些毫无营养的重复,是一堆blah blah,一堆复读,甚至是一堆用来强迫她学习的思想压制。

我猜,你女儿的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她太累并且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她在抱怨而不是在理性讨论。她希望得到的,是释放压力而不是获得答案,是你的共情而不是说教。

所以你应该做的,首先是要肯定她的情绪,理解她的压力。很明确地告诉她你看到她很辛苦,也理解她会有一些困惑。多用共情的语气,少说一些“但是”,也不妨捡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和她一起抱怨两句(不要触及原则问题)。你要让她知道你是站在她这一边的而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的。让她先把你当成自己人,然后你不妨问问她在她心中什么才算是有意义。

切忌在她说出她所认知的“意义”之前直接用“但是”的语气说话。一上来就否定等于直接关闭了对话的大门,然后你后面就算是有一吨合情合理的话都不可能传达给她了。

当她开始和你探讨意义的问题的时候,她就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就可以听你说的话了。很简单,你认真倾听她,她就会感到认真倾听你是一种义务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慢慢地把你的看法说出来了。

对绝大多数孩子,说什么“不能光用有用和没用和判断价值和意义,它还能锻炼思维,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没有用的。他们会觉得假大空,因为他们被灌输过很多次了。

从“以后上街买菜绝对不会用到”这个层面,初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意义(英语有何意义?卖菜的又不是老外,语文有何意义?小学五年级就够用了,历史有何意义?买菜还需要知道大白菜的种植史吗?……)。但是她肯定不想将来只会上街买菜 - 如果只会买菜,她连买菜的钱都没有。最后可以让她明白,义务教育的每一门课,其意义就在于,等她有了更成熟的未来规划时,她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些课程的学习给了她更多的自由去选择她认为有意义的生活

================

更新:看到很多人评论,说道如何去和孩子解释学习这些科目的意义。大家不外乎这三类:

  • 数理化本身的重要性;
  • 数理化对你未来职业或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 数理化对你逻辑思维或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没错,这些都很对。但这些恰恰是我认为不太必要大费口舌的。作为初三的孩子,不太可能不懂这些道理(否则家长和学校真的很失败了)。孩子懂这些道理还要质疑,说明孩子并不是想再听一遍。这里家长的共情和理解更加重要 - 让孩子感到安慰和宣泄。就像是评论区有一位说的,这里是要解决提问题的人而不是要解决问题。帮提问题的人消除负能量,建立兴趣、信心,问题自然而然就不再是问题了 - 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而是提问的人心态出了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