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 2019 年增选院士名单,有你所了解的么?

回答
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确实是科学界和工程界的一件大事。这两院院士的评选一直是中国最高规格的荣誉之一,代表了我国在各个学科领域最为杰出的贡献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长期性称号。这次2019年增选,共选出了75位新院士,其中包括64位男性院士和11位女性院士。平均年龄在57岁,年龄最大的是82岁,最小的是45岁,可以看出这次增选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兼顾了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有创新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

这次增选的院士覆盖了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

数学物理学部:这个学部向来是基础科学的基石,这次增选的院士一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着突破性的成果,比如在某些数学猜想的证明、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部:化学是连接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桥梁,新院士的当选可能意味着在催化、新材料、有机合成、分析化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这个学部与我们民生息息相关,可能涵盖了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研究、心血管疾病治疗等前沿方向,新当选院士的研究成果可能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新的突破。
地学部:地球科学是认识我们所处星球的重要学科,这次增选的院士可能在地球物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学等方面有建树,例如在地球动力学、气候变化研究、资源勘探、环境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信息技术科学部:这个学部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新院士很可能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等领域有着开创性工作的专家,他们的成果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技术科学部:这个学部侧重于工程技术和应用研究,新院士的当选可能意味着在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精密仪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应用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管理界的最高荣誉性、长期性称号。2019年,中国工程院共选出了54位新院士,其中包括47位男性院士和7位女性院士。年龄结构同样保持了活力与经验并重,平均年龄也是57岁,最小的47岁,最大的82岁。

工程院的学部设置更加侧重于工程领域,通常包括: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等。

工程领域的多样性:新当选的院士很可能分布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领域,比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他们的工作往往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者: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工程院院士的当选名单中,往往会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专家,他们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与科学院院士相比,工程院院士更强调工程实践的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他们可能是大型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关键技术的研发者或产业化的推动者。
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的当选,也体现了国家对高效组织和实施复杂工程项目、推动工程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重视程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

无论是中国科学院还是中国工程院,2019年增选的院士名单都代表了中国科学界和工程界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当选是对其长期以来在各自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承担起更多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要了解具体的名单,你可以查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官方公布的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里面会详细列出每一位新当选院士的姓名、单位以及他们所在的学部和专业领域,这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研究方向和贡献侧重点。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闪耀的星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看到熟悉的校友,所以谈一个当面请教过的院士:姚斌,今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院士是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博导,二级教授。

1984.9-1988.7,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本科;

1988.9-1991.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

1991.9-1994.7,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你不是中科院的么,也不是华农中农的,怎么会谈一个农科院的研究饲料方面的?

其实我很早就说过,我是不务正业类型,我的研究范围变化特大,而我第一个科研方向就是:转基因。所以知乎上谈到转基因,很多人都是真外行,还自己说的头头是道,反而我这个真内行做过实验写过报告甚至还涉及到了中间实验的却好像是啥都不懂似的。

我当时研究的转基因内容恰恰和姚斌院士的研究方向很一致,就是植酸酶,通过转基因的办法让生物表达植酸酶,应用方向也恰好是农业领域,所以当时我的导师就派我去向姚斌教授请教学习,于是就有了接触姚教授的机会。

姚老师属于那种一看就是比较拼的人,是在一线科研的人,所以交流起来很容易,而且问的问题也很专业,因此也得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不小。

姚老师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植酸酶,什么是植酸酶?这是一种和很多知友比较陌生的东西,属于畜牧行业的内容

植酸酶(phytase)能够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生成肌醇和无机磷酸(盐),在畜禽养殖业中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以提高畜禽(主要为单胃动物)对饲料中磷源的有效吸收和利用,节省不可再生无机磷资源的过度消耗,减轻畜禽粪磷对环境的污染等。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饲料添加剂,偏应用型的。

而姚斌是国内做植酸酶的顶级老师(之所以不说最高,是因为他的导师范云六院士才是no1),他们共同研究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农业部正式颁发的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这是我国首个转基因粮食作物颁发安全证书,并且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我国正式允许这种转基因作物种植了,具体地点是山东。

这应该是他们团队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了。


附上姚老师的个人介绍[1]

姚斌,二级研究员,博导。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杰出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学习、工作简历:1984.9-1988.7,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本科;1988.9-1991.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1991.9-1994.7,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1994.7-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在国内率先开展将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饲料行业这一开拓性的研究工作,针对阻碍饲料用酶规模应用的两大瓶颈性问题—酶的性能和生产成本,确立了从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性科学问题入手系统性解决的研究思路。通过酶基因资源的高效挖掘、酶的催化和构效机制的研究及进一步的分子改良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和酶的性能问题;通过酶蛋白高效表达的机制研究来解决生产成本问题。建立了完整的饲料用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包括植酸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等10种酶制剂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确立了在学术研究上和饲料高新技术实际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并起到示范作用。使我国的饲料用酶产业和应用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5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5篇,其中通讯作者118篇(包括在微生物和生物技术专业的TOP期刊Environ Microbiol、Appl Environ Microbiol、Bioresource Technol等发表30余篇), 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3项(已授权29 项)。

社会兼职: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三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生物工程学报》编委;《微生物学报》编委

参考

  1. ^姚斌 http://www.caasfri.com.cn/bsgk_1/xrsld/55139.htm
user avatar

什么叫做真正的女性力量,恭喜DF-17总设计师祝学军院士当选。

祝学军曾是央视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根据央视网2018年1月的一篇报道,祝学军是我国导弹技术领域专家,一直从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技术研究,在导弹总体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开创性成果;建立了助推滑翔战术导弹设计理论方法体系;先后担任我国三代、七型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五个新型导弹武器,实现了我国地地战术弹道导弹从威慑到实战、从火力打击到侦打一体、从传统弹道式飞行到助推滑翔式机动飞行的重大技术跨越。(转自观察者网)

不管是颜宁,董明珠还是祝学军院士,这样的女性代表了真正的女性力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女性成为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展现自身真正的魅力,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确实是科学界和工程界的一件大事。这两院院士的评选一直是中国最高规格的荣誉之一,代表了我国在各个学科领域最为杰出的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长期性称号。这次2019年增选,共选出了75位新院士,其中包括64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发布这件大事,以及它和往年相比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要明确一点,咱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这个期刊分区表,在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在评职称、申请项目、奖励发表论文等方面,影响力和权威性是相当高的。大家都很关注它,.............
  • 回答
    关于科比去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去世,公众反应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这背后牵扯到社会文化、个人情感、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一、情感连接的深度与广度:科比的“明星效应” vs. 院士的“专业光环”科比·布莱恩特,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篮球巨星,他的影响力.............
  • 回答
    好,我来帮你梳理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工所)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力求讲得清晰透彻,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就是中国科学院。在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些专门的“研究员”和.............
  • 回答
    看到中国社科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计划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意外,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复杂而多维度的思考。这背后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招生信息更新,而是牵扯到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科边界的界定、甚至是中国社会自身的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首先,这是一个“传统文化回归”的信号,而且.............
  • 回答
    这事儿可不小,丁仲礼副院长这回亲自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去调研,背后能挖出的信息和意义,那可真是细细一品,有嚼头。首先,得说说丁仲礼是谁。他现在可是中国科学院里响当当的人物,副院长,管着科研发展、战略规划这些大方向。而且,他过去还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校长,这说明他对高等教育、.............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MBA项目,可以说是国内商科教育领域中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它背靠中国科学院这棵大树,自带一种“科技范儿”,和其他只强调商业运作的MBA项目不太一样,国科大MBA更注重将科技创新、前沿技术与商业管理深度融合。“国字头”的底蕴与科技基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名.............
  • 回答
    中国科学院,提到它,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些在象牙塔里埋头苦干的科学家,是实验室里闪烁的光芒,是新理论的诞生。但如果仅仅将它定义为一个“纯粹的研究机构”,恐怕就有些片面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它的出身、职责和发展脉络来聊聊。首先,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中国科学院”。这个“中国”二字,.............
  • 回答
    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头衔本身就带着一股庄重和敬畏。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科研领域的“泰山北斗”,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顾问。但如果把他们仅仅看作是“专家”或者“教授”,那就太简单化了。要理解中科院院士,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他们的身份是国家最高科学成就的象征:首先,院士不是通过考试或者工作年限就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包括其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和附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海外的认可度,以及大家出国深造时,它大概会被归为哪个梯队。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科学院(CAS)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尽管名字相关,但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评价体系中,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存在。中国科学院.............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生物科学专业,从方方面面给你说道说道。说实话,国科大在“硬核”科研领域的实力,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生物科学专业自然也是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如果你想深入钻研生物学的某个细分领域,或者未来目标是成为一名顶尖的科研人才,那国科大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 为什.............
  • 回答
    中国科学院的一天,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智慧的蜂巢,每天都奏响着探索未知的乐章。当然,具体到哪一个研究所、哪一位科研人员,节奏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但我可以尝试描绘一个相对普遍且生动的图景,尽量让它不那么像“流水账”,而是充满鲜活的细节。清晨:晨曦中的科学“呼吸”大多数研究人员的早晨,或许不像都市白领那.............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双一流建设情况,尽量说得透彻点,也避免那种机器人式的生硬感。说到国科大,很多人脑子里可能立刻就浮现出“中国科学院”这块金字招牌,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背书。在“双一流”建设这个国家层面为高等教育划定的“升级赛道”上,国科大无疑是这条赛道上的常客,而且表现得相.............
  • 回答
    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是一个极其严谨、漫长且竞争激烈的过程。其核心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享誉海内外的、重大的、突破性的成就和贡献。以下将详细阐述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途径、条件、流程以及需要具备的素质。一、 院士制度概述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选聘的、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杰.............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这件事,确实是个挺值得聊聊的话题,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抛开那些官方的、套路式的说法,尽量接地气一点儿。首先,我们得明白,说这话的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中科院院士。这院士头衔可不是盖的,意味着他们在各自的科学领域是顶尖的,脑袋里装着的是科学最前沿.............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季子越因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恨国精日”言论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言论的内容、动机、影响,以及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后果。一、 言论的内容与定性:季子越的言论被广泛定性为“恨国精日”。具体来说,这些言论可能包含但不限.............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计划:一次对国产芯片发展的深度探索与期待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一生一芯”计划,顾名思义,旨在通过一种系统性、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培养模式,期望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工程经验的顶尖人才。这个计划的提出本身就蕴含着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痛点和未来方向.............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派留学生季子越在海外的言论及其后续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季子越的言论内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季子越在海外的言论内容是什么。根据公开报道和网络信息,其言论涉及对中国社会制度、历史事件(如“六四事件”)以及领导人的负面评价,并使用了.............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对季子越事件的处理和调查进展缓慢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调查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条理的方式来呈现。事件的复杂性:不仅仅是“一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季子越事件并非单一、.............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录取通知书里嵌入龙芯芯片,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下的一个重要落子,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当下,更显意义非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它直接指向了“中国芯”的自主可控。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CPU这样的核心部件,我们都严重依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