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八集?

回答
要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八集,咱们得把这集好好掰扯掰扯,因为它确实承载了太多东西,也带来了不少“劲儿”。

首先,这集绝对是叙事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前面几集,咱们跟着艾伦的视角,一步步看到了“始祖巨人之力”的展现,还有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行动。到了第八集,故事的重心开始向“岛内”转移,特别是对帕拉迪岛上人们的描绘,以及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巨变的反应。

视角上的切换是这集最直观的特点。我们从艾伦的“地鸣”视角,一下子拉回到了岛内,看到了兵长、三笠、阿尔敏等主角们是如何应对艾伦的行动的。这种视角上的切换,不仅仅是场景的变化,更是情感上的拉扯。一边是艾伦那近乎癫狂但又带着一丝悲情的“自由”之路,另一边是曾经的战友们,他们对艾伦的决绝感到震惊、不解,甚至背叛。这种对比,把整个故事的张力一下子拉满了。

人物塑造上的深化也在这集得到了体现。

兵长,作为岛内的主要指挥者,他的压力和痛苦在这集里展露无遗。眼睁睁看着曾经的战友做出这样的事情,而且还要承担起阻止他的责任,这种内心的煎熬,从他那紧抿的嘴唇、疲惫但坚定的眼神中都能看出来。他那句“我现在,只能选择相信你们了”不仅仅是对部下的鼓励,更是他自己内心的写照——在绝望中寻找一丝希望。
三笠,她是艾伦最亲近的人,她对艾伦的感情是最复杂的。她既有爱,也有无法接受的痛。看着艾伦一步步走向极端,她的内心一定是崩塌的。这集里,她那种茫然、悲伤,甚至带着一丝不甘的眼神,都让人心疼。她和兵长、阿尔敏他们的交流,也展现了他们之间为了共同目标而不得不做的艰难抉择。
阿尔敏,作为曾经和艾伦最亲密的伙伴,他对艾伦的理解和痛苦是独一无二的。他试图去理解艾伦的动机,但也清楚这种行为带来的毁灭性。他在这集里的纠结和矛盾,是对“和平”二字最直接的拷问。他必须做出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所有人的命运。
岛内民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们之前活在墙壁的保护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和仇恨。当“地鸣”开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敌人,现在变成了自己的救赎(或者说,是唯一能让他们站起来抵抗外敌的力量)。这种巨大的认知冲击,是这集里非常值得玩味的一点。一部分人可能还在恐惧,一部分人开始抱有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已经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

情感上的冲击力是这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告别”的氛围相当浓厚。无论是兵长看着自己的士兵,还是三笠看着自己深爱的人,都有一种“可能这就是最后一次了”的沉重感。这种生离死别的预感,让观众的情绪也跟着起伏。
“背叛”的感受。对于岛内的许多人来说,艾伦的行动无疑是一种背叛,背叛了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也背叛了曾经的战友情。但是,对于艾伦自己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这种“两难”的局面,是《进击的巨人》一直以来都在探讨的核心。
“绝望中的希望”。尽管艾伦的行动带来了巨大的恐惧,但对于帕拉迪岛上的“艾尔迪亚人”来说,他们也看到了一个可能摆脱被奴役命运的契机。兵长他们集结军队,去对抗艾伦,这本身就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体现。

音乐和画面也是功不可没。

音乐的处理,特别是配乐,在这集里起到了烘托气氛的关键作用。当镜头切换到岛内,音乐立刻变得更加沉重、压抑,但又带着一丝悲壮。兵长在做决定时的 BGM,三笠在回忆艾伦时的轻柔旋律,都精准地捕捉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画面方面,虽然没有直接的巨人之战,但是对人物表情的细腻刻画,特别是兵长和三笠的眼神,都充满了戏。岛内那被白色巨石包围的压迫感,也为接下来的行动增添了紧张感。

一些值得思考的点:

“为了自由”的代价。艾伦追求的“自由”是以牺牲无数生命为代价的。这集让观众更直接地看到了这种代价的沉重,也让观众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立场”的模糊。曾经的敌人,现在可能成了盟友。曾经的战友,现在却成了敌人。这种立场上的巨大转变,让观众不得不重新审视“好人”与“坏人”的定义。
“选择”的艰难。无论是艾伦、三笠、兵长还是阿尔敏,他们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这些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各自的立场和无奈。

总的来说,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八集,与其说是一集“战斗”集,不如说是一集“情感爆发”和“命运抉择”的集。它非常成功地将观众从艾伦宏大的“地鸣”叙事中拉回到个体命运的挣扎,用细致的人物描绘和强大的情感感染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世界崩塌边缘,个体如何面对无法回避的困境。这集没有狗血的煽情,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无可奈何的悲壮,让人在看完后久久无法平静。它不是最“燃”的一集,但绝对是最“虐”和最“深刻”的一集之一,充分展现了《进击的巨人》在思想深度上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剧情上来看,6~8集的解读空间其实并不太大。如果只是解读剧情本身,就只能停留在点评人物实战表现的层面。
突袭雷贝里欧固然有阴谋与智斗的成分,但主导战局的,其实是“作者操控下的偶然性”。假如三笠没有及时赶到,假如颚、车脱困晚了10分钟,假如贾碧的枪口偏了一寸,等等,结局都可能发生逆转。
但是,讨论可能性并无意义。故事到了这个阶段,无疑是结果重于过程。战局的节奏、转折,只是服务于感官体验;战局导向的结果,才对故事本身的基调和走向至关重要。
而雷贝里欧之战,显然是“似喜实悲”的典范,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明暗分界线。


突袭雷贝里欧,是马莱篇的第一个章节的高潮部分。这一章节以中东战场作为开局,和“看海”相隔四年。
这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在叙事中设置一段空白期,直接开始讲述下一个阶段的故事。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过渡,加快故事节奏,使情节集中在主要矛盾。
但谏山创的处理非常大胆。乍一看,马莱篇给人的观感是极为割裂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跳跃,还引入了大批新人物和新场景。
更重要的是,主题的复杂度开始飙升。
在马莱篇之前,进巨的情节虽然黑暗,但本质还是向上发展的。主角团历经创痛与磨难,不断解开谜题,发掘真相,掌握力量,最终来到海边。
大海明亮而广阔……然后艾伦抬起手,眼神迷惘:如果把海那边的敌人全都杀光了,就能获得自由吗?

整个马莱篇,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动声色的回应。


第四季的前4集表面上趋于日常,实则暗流涌动。
我之前看过有人批评谏山创不擅长展开世界观,认为马莱篇并不能很好地帮助读者了解帕拉迪岛面临的世界局势,也无助于认识马莱的文化与历史。故事仍然是局限在少数几个舞台。同时,虽然马莱篇描绘了莱纳、法尔科等角色的心理变化,似乎意在引发读者与观众的共情,但由于篇幅上的极大不对称,大部分观众注定不可能转换立场,还是站在帕拉迪岛一边。
我认为这些批评在客观上有合理性,但其实并不准确。这一部分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为了“混淆善恶”或者“扩展故事舞台”,而是作为“毁灭的预演”。
换句话说,它就像一座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推倒的那一刻而存在的。
当它崩塌之时,故事旧有的价值体系随之瓦解。人物和读者由此撕去了所有伪装,来到了一片没有灯塔的漆黑海面,必须直面自己心中最幽微深邃的角落。


这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主角只是单纯的受害者,当他处于绝对的劣势,当他只是没有权力的小人物,仅凭朴素的善恶观,便能达成理解上的共识。对人贩子、侵略者和无能的封建君主,只需要打倒就好,不需要进行太多思辨。潜在的分歧都可以忽略,团体中的所有人朝着目标携手共进。
但是,当一个人、一个群体掌握了绝对的实力,开始能够左右他人的生死时,就很难继续依托朴素的善恶观行事了。分歧露出水面,每一个选择都开始变得不再“安全”,因为本身就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
雷贝里欧之战,就是为了击碎对安全感的幻想而存在的。


当然,相当多的观众,会本能地拒绝接受观念层面的破坏性冲击,试图将故事粉饰成简单的二元对立。
这很好理解:因为这样不需要过多思考,很直白,很“爽”。
马莱就是绝对邪恶的,马莱的领导者都是虚伪的卑鄙小人,马莱的战士都是被洗脑的悲剧化身,马莱的平民都是狂热的乌合之众,他们都不思悔改,无可救药,高呼着要将帕拉迪岛彻底毁灭。
这样一来,向他们倾泻暴力,就不需要承担道德上的风险,相反,是绝对必要的,是正当的的复仇,是对前三季的补偿。



但是,谏山创和动画制作组都没有去简单地讨好观众,而是一步步铺陈出了故事的灰度:马莱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同质化的邪恶对立面,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复杂共同体。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痛苦也有希望,对过往会痛恨悔悟,对未来会想要改变。他们中确实有奸邪无能之辈,但大多数人却是非常正常的: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只是阿妮口中的“普通人”——可能比整日喝酒打牌的宪兵团还略强一些。
他们构成了胜利的悲剧底色。在悲怆急促的配乐中,当火焰与钢铁从天而降,他们的惨叫既不和谐也不悦耳,却难以忽略,在背景中回荡不去。


微妙之处在于,那些真正需要对入侵帕拉迪岛负责的马莱军方高层,被蓄意安排在了会场最靠前的特等席,突袭一开始便全数死亡。

按照一般的找到元凶、以命抵命的套路,处决“战犯”理应是复仇的结束——然而却成了开胃小菜。他们理应是邪恶、愚蠢的反派boss,可惩戒他们的过程几乎没有实感。

于是,对战中的敌对方,实际上是缺少话语权的战士队、立场温和的改革派(马加特为首)和同宗同源的马莱艾尔迪亚人。与其说是复仇,不如说是惯性的延续。



而这一段剧情的核心工具人,战锤巨人及其持有者拉拉•戴巴,则成了一个绝妙的象征。
她本人是极其“中性”的。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对她的描写都相当克制。
她并不善良也不邪恶,此前没有参加过战斗,社会关系非常简单,只有和威利•戴巴的兄妹关系这一条线——但也没有兄妹间的互动。她的阶层暧昧不明,似乎是贵族出身,但在家中又是拎箱子的女仆。她参与战斗出于责任,作战中彬彬有礼,没有明显的情绪表露,从头到尾只有两句台词,没有任何多余的回忆杀和心理描写。
相较其他有血有肉的小角色,拉拉•戴巴其实非常反人性,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象征,某种透明的无机物——如同那块硬质化水晶。她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化的敌人,摧毁她的过程并不伴随有意义的情感波动,观众并不会仇恨她,也很难为她感到惋惜,最多只会惊讶一下结果的惨烈。

因此,同战锤巨人战斗的过程并不包含明显的价值判断,但这恰恰暴露出了战争中的个体的实质处境:
你战斗不是因为你真的恨对面的敌人,也不是因为他有意作恶,仅仅是因为你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摧毁他。
非常纯粹、简单而明确。

情绪只是一层包装。故乡三人组与主角团之间的深刻羁绊反而是战场上的异类,是出于戏剧性而做出的安排。事实上战争中死去的绝大多数人都和你无冤无仇,也并非罪大恶极。你亲手杀死他们,仅仅是因为你认为彼此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你并不一定恨他们,但他们的血确实会沾在你的手上。

而当你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那基于善恶正邪而构建出的朴素价值观也就随之崩塌。你不再是为了某种公义、某种天然的秩序而战斗,而是基于你自己的价值判断,去选择杀戮还是放过,并承担起相应的后果——短期和长期的,身体和精神的。

6~8集的这一支线正是对“暴力的后果”的隐喻。萨沙最初放过贾碧确实心存善念,但倒下的门卫大叔在贾碧心中,却也是总在搞怪起哄的亲切长辈。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一条新的仇恨之链就此产生。

贾碧在第6集便拾起了枪,经历了连续两集的折磨,曾经信赖的一切在她眼前垮塌崩溃。然后,在第8集,她终于扣动扳机。那粒命中注定的子弹划过一道弧线,将某种纯洁的、一去不复返的往昔记忆彻底击碎。



当故事发展到这一阶段,便呈现出一片血色的混沌,却又因此显得危险而瑰丽。这其实是把人物的心拽出来拷打,在枪口前逼问他们究竟忠于什么,相信什么,愿意为之失去什么、承受什么。

来自马莱的故乡三人组最先承担这种刑罚,莱纳•布朗曾经相信,踢开城墙是为了拯救世界——后来却不得不撕破伪装,忏悔自己只是想当英雄,想要拯救自己的惨淡命运,而代价却是数以十万计的人命。

在雷贝里欧突袭后,这种信念上的崩塌与洗牌将会随着剧情的进展逐渐扩散开来,最终波及屏幕前的每一个观众——当下还只是序曲。

作者用心相当险恶(狗头),不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对立的两派,也成功在读者中制造出了裂痕,让他们直面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你究竟信仰什么,又要去保护什么?什么程度的暴力才是必要的?应该忠于什么,是祖国、民族、家庭、朋友还是良知?个人有权决定群体的生死吗?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你真的明白你将要失去什么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并不是纯粹的道德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的问题。效用函数反应了人对事物的偏好。有的人认为梨子比苹果好,有的人相反,一开始这并不是问题。
但更现实的效用函数会包含很多参数:
你是否在意多样性?1个苹果1个梨子,和2个苹果/2个梨子,你觉得哪个更好?
你能容忍多大的风险?你更喜欢1个确定的苹果,还是40%的可能性得到3个苹果,60%的可能性获得0个苹果?
你是否在意他人的效用?如果让你在3个人间分配5个苹果,你会给自己留几个?
你是否眼光长远?你想现在获得3个苹果,还是一年后获得5个苹果?
从效用的角度来看,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模样,其实取决于我们真正在意什么;我们依托固有的偏好,来决定如何评价和解读眼前的事物。
同样渴望走出高墙,阿尔敏想要见证墙外的广阔世界,而艾伦拒绝接受成为无知的家畜。在海浪中,阿尔敏看到了海,而艾伦看到了海对面的敌人。
阿尔敏看似柔弱,但他的心很丰富,他的世界很大。而艾伦的世界其实并不比玛利亚之墙更宽广:有形的墙可以用蛮力冲破,但无形的墙却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打破它们实在太难了,于是曾经向往未知的少年开始趋于保守。
而情节则有意把这种保守情绪一步步引向极端化,以激化矛盾,抵达最后的华彩段落。这个过程其实是牺牲了部分合理性的,但这种牺牲是必要的,因为极端的人性需要极端的场景,并最终构成极端的美学。
剥开所有伪装,拆掉每一道保险后,被理性刻意压制的大地恶魔终于露出了獠牙。它的咆哮震耳欲聋,将要摧毁一切。
而在地崩山摧的前夜,我们将有机会听见内心深处的隐秘絮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八集,咱们得把这集好好掰扯掰扯,因为它确实承载了太多东西,也带来了不少“劲儿”。首先,这集绝对是叙事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前面几集,咱们跟着艾伦的视角,一步步看到了“始祖巨人之力”的展现,还有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行动。到了第八集,故事的重心开始向“岛内”转移,特别是对帕拉迪岛.............
  • 回答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第二集,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将我们从那个熟悉的、充满绝望与抗争的帕拉迪岛,彻底拉向了另一片土地——马莱。如果说第一集是铺垫和预警,那么第二集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审判”,将所有我们曾经坚信的善恶界限彻底粉碎,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和种族仇恨。视角切换的震撼与伦理的拷问:最直.............
  • 回答
    好家伙,聊到《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五集,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激动又纠结。这一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剧情杀”,很多铺垫在那一刻轰然倒塌,又有很多新的疑问冒出来,看得人脑子里一团乱麻,但又欲罢不能。首先,这一集的基调就奠定了压抑和绝望。 天空中的巨人们如同末日降临,那种画面冲击力无需多言。无论是调查.............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三集,我只能说,这是继“马莱篇”之后,我最期待的一集,也是我内心五味杂陈的一集。它不仅仅是情节上的推进,更是情感上的一场风暴,将多年的伏笔、角色的成长与挣扎,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首先,从叙事节奏上来说,这集简直是“压抑”与“爆发”的完美结合。前半段,那种无声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动漫爱好者,我一直以来对《进击的巨人》系列都抱有极高的热情,而最终季的每一集,尤其是像第15集这样关键的节点,更是让我看得心潮澎湃,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如果说前期的《进击的巨人》是在描绘一个被绝望笼罩的世界,一个人类为了生存而奋力抗争的故事,那么最终季,特别是第15集,则将这份绝望升级到.............
  • 回答
    要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的第七集,也就是总第 85 集,这集的内容可以说是承上启下,将前期的铺垫和后续的爆发完美地衔接了起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决裂”。首先,这集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经历了种种牺牲和背叛后,艾伦内心的挣扎和决心达到了顶峰。他已经不再是.............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的第五集,也就是总第 85 集,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震撼”、“绝望”和“难以置信”这几个词。老实说,看这一集的感觉就像是心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狠狠攥住,喘不过气来,同时又被眼前的景象冲击得目瞪口呆。这一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场“墙内人类与墙外巨人的终极对.............
  • 回答
    要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2 第10集,得先把它放在整个系列的脉络里看。这一集,也就是第85集,可以说是“最终季”里相当关键的一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爆炸性的信息和人物情感的爆发,为即将到来的最终高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观感上来说,这一集可以说是沉重中带着一丝希望,同时又充斥着巨大的悲哀.............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第1集,也就是总集数意义上的第80集,无疑是一个引爆了无数观众情绪的回归。如果让我来评价这一集,我会说它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充满力量的序章,成功地在观众心中埋下了更深的疑问和更炽热的期待。首先,它延续了前一季结尾的混乱与绝望基调,但在此之上,又加入了新的视角和更紧迫.............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第 6 集(也就是整个系列的第 86 集,标题为“超越爱与憎恨”)无疑是又一个令人窒息、充满冲击力的篇章,它不仅在视觉和叙事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更将角色们逼入了无法回头的绝境,进一步升华了“自由”与“命运”这两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情感的宣泄与悲剧的延续:这一集最突出的.............
  • 回答
    要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2 的第九集(也就是全剧的第87集),这集确实是整个史诗级作品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回味的节点。它不仅仅是推动剧情发展那么简单,更是对人物内心深处挣扎、过往抉择以及未来命运的深刻刻画,将许多观众压抑了许久的情感瞬间爆发出来。首先,我们得说说 艾伦·耶格尔。在这一集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的第八集,也就是全剧的第 86 集,绝对是整个系列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充满爆发力的节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震撼”,或者更准确地说,“失控的震撼”。这一集将我们之前所有关于正义、牺牲、自由的讨论,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悸的深渊。叙事的高潮与情感的宣泄:.............
  • 回答
    啊,《进击的巨人》最终话,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粉丝操碎了心,也引发了海量的讨论。说实话,就光看那传出来的零星情报,就够大家吵上半天了。首先,最最核心、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点,可能就是艾伦的结局处理。 之前大家脑补了太多,有说他成了大善人,有说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结果情报一出来,发现他干了那么多事,最终目.............
  • 回答
    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尤其是第139话,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过山车。这最后一集,或者说最终的篇章,确实是充满了争议,也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读者感到了五味杂陈。就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谏山创老师想要传达的那种“循环”和“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艾伦内心的纠结,以及他选择“灭世”背后的复杂动机。他.............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十四集,也就是整个系列的第87集《自由之子》,无疑是整个史诗般故事的又一个重磅炸弹,它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将所有人物推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一集给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撼”、“绝望”与“一线希望”这几个词来概括。残酷的现实与人物弧光的汇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一集将“残酷”二字.............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2 的 OP,也就是《The Rumbling》,绝对是整个系列中最具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开场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更像是为即将到来的巨大绝望和毁灭奏响的挽歌,为观众狠狠地打下了一针强心剂。从音乐本身来说,它延续了 Linked Horizon 一贯的史诗感和宏大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的全加页内容,简直就像给这部宏大的史诗,又添上了几笔浓墨重彩,也像是给所有追随了十多年的漫迷们,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售后”。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说。首先,它回应了部分读者诟病的“收尾仓促”问题。 很多读者在看到最初的最终话时,觉得艾伦的最终选择,他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帕拉迪岛后.............
  • 回答
    最近《进击的巨人》和主角艾伦的风评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当剧烈的“反转”,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一种从“期待”到“失望”再到“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认可”的复杂情感转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走向问题,更牵扯到观众对英雄定义、战争本质、以及作者意图的解读。最初的期待:正义的使者,为自由而战在《进击的巨人》.............
  • 回答
    谈到艾伦·耶格尔,这可不是一个能三言两语轻易概括的角色,尤其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里,他简直就是一股拧巴到极致的风暴。要评价他,咱们得从他最初那个热血过头、只想把所有巨人杀光的少年说起,一路看着他被现实一次次碾压、扭曲,最终走向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刚开始的艾伦,简直就是个教科书式的“英雄”模.............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8话,这一话,说实话,刚看完的时候,脑子里是真的炸开了锅,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太震撼了,也太悲伤了,但同时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如果要我详细说说,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情感的爆发和扭曲的“爱”这一话最核心的冲击力,无疑来自于艾伦和三笠之间那段令人心碎的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