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克尔凯郭尔?

回答
提起克尔凯郭尔,很少有人能不被他那种近乎偏执的哲学热情所感染。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北欧的深沉和孤寂,他的思想更是像一把锐利的冰锥,直插人性的核心,搅动着我们安于现状的灵魂。评价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拒绝被轻易定义、拒绝被简单概括的家伙。

首先,我们要明白,克尔凯郭尔不是那种坐在书斋里,用精妙的逻辑构建宏伟哲学体系的学者。他更像是一个行走在人群中的孤独观察者,一个内心饱受煎熬的思考者,他笔下的哲学,是用生命去体验、去践行的。他不像黑格尔那样,试图用理性解释一切,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相反,克尔凯郭尔对系统的宏大叙事保持着一种深深的怀疑,他认为哲学真正的战场在于个体存在的真实境遇,在于“我”如何在选择和信仰中找到自身。

他最令人称道的,也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是他对个体性的极端强调。在那个崇尚集体主义、理性至上的时代,克尔凯郭尔就像一个异类,他高声疾呼:“个体才是真理!” 他认为,普遍性的原则和抽象的理性无法替代个体在生命中的抉择和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必须独自面对存在的选择,无论是爱情、职业,还是信仰。这种对个体的关注,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加缪这些人,多多少少都继承了他的衣钵。

再来说说他的信仰。克尔凯郭尔的信仰之路极其坎坷,他不是那种轻松获得信仰的人,而是经历了一场场内心的搏斗。他称之为“信仰的跳跃”。对他来说,信仰不是理性推导的结果,而是一种违背理性的决断,一种在荒谬面前的勇敢坚持。他用“信仰的骑士”来比喻那些敢于在虚无中拥抱上帝的人,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形象!他的这种信仰观,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信仰危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激励,但也可能让不熟悉他思想的人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他的写作风格也是独树一帜。他常常使用笔名,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比如,《かクテラ》(即《Either/Or》)中的审美的约翰、伦理的威廉,以及后来《恐懼與顫抖》中的约翰内斯·克利马库斯等等。这种“间接沟通”的方式,既是为了避免直接暴露自己内心的痛苦,也是为了迫使读者自己去思考、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困惑,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深意,但一旦领会,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是无与伦比的。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也充斥着一种存在的焦虑。他深入剖析了人的“绝望”,这种绝望并非简单的悲观,而是源于个体自由选择的无限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和恐惧。我们渴望自由,但自由也意味着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他的这种对人类心理的细致描摹,对于理解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具有极高的价值。

然而,评价克尔凯郭尔也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他的哲学过于主观、过于个人化,缺乏普适性。他的强调个体,有时也会被解读为一种对社会责任的逃避。他的宗教热情,在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中,也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合时宜的虔诚。

但正是这些争议,才使得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如此鲜活和引人入胜。他不是一个轻易被归类的哲学家,他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他迫使我们去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在纷繁的世界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我”?

总而言之,克尔凯郭尔是一位伟大的、但也极其个人化的哲学家。他的思想犹如一座深邃的冰山,只有潜入其核心,才能体会到其真正的震撼力。他不是那个给你答案的人,而是那个让你不断追问、不断自我发现的人。如果你愿意抛开那些宏大的理论,深入他的文字,去感受他那种在绝望中寻找光明、在荒谬中坚持信仰的生命力量,那么你一定会从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察觉了自己的存在,猛然睁开眼睛,自此不得不忍受清醒的生活。

这是哪里?

环顾四周,如同身处哑巴地狱,苦闷迎面撞进胸腔,喉咙痉挛带血,想要嘶喊,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像是抛入一个没有窗户的铁皮屋,漆黑一片,空气凝固成玻璃,只能用沉默来示意。

不可言说之境,一条不存在的河流,踏进去才发现无法抽身。没有人能看见你,看见你的人,意味着他自己也已身陷其中。

铁皮屋中央,河流深处,有个驼背青年紧抿双唇,神情忧郁。

克尔凯郭尔就这样走向你。


“站着证明上帝的存在与跪倒感恩是非常不同的”

“当信仰开始丧失激情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论证来为无信仰鸣锣开道的时候。”

不单限于宗教,信仰之跃可能是解决所有信仰问题的唯一方法。

“真理不是从个人之外引入的,而是始终存在于个人之中”

在关心世界之前,你想先关心自己,你战栗,然而世界并不怜悯。关于世界的知识再多,你的自我仍无处着落。

生活逼迫着你向前,不允许你拒绝选择,然而关于外部的知识并不能告诉你该如何选择。

“结婚,你会后悔;不结婚,你也会后悔;结婚或者不结婚,两者你都会后悔;要么你结婚要么你不结婚,两者你都会后悔。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你会后悔;为它们而哭,你也会后悔;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或者而哭,两者你都会后悔;要么你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要么你为它们而哭,两者你都会后悔。相信一个女孩,你会后悔;不相信她,你也会后悔;相信一个女孩或者不相信她,两者你都会后悔;要么你相信一个女孩,要么你不相信她,两者你都会后悔。吊死你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你自己,你也会后悔;吊死你自己或者不吊死你自己,两者你都会后悔;要么你吊死你自己,要么你不吊死你自己,两者你都会后悔。这个道理,我的先生们,是所有生活智慧的精粹。”

永劫的苦闷如同荒原,无边无际,只有少数人能予以安慰,克尔凯郭尔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做一个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笔记,随缘更新。


《非此即彼》

A的文稿包容了许多奔向一种审美的人生观的趋向。一种有着连贯性的审美人生观几乎是无法得以解说的。
B的文稿包含了一种伦理的人生观。

第一章:间奏曲

此章为散碎段落,命名为“间奏曲”。

它们最适宜于被看作对于那些更长的文章以一种更大的关联所发展出的内容的临时一瞥。我将它们称作间奏曲(Διαψαλματα),并且增添上一句类似座右铭式的话献给其自身(ad se ipsum)

诗人是什么?一个不幸的人;他心中藏着深深剧痛,而他的嘴唇却是被如此构造的:在叹息和哭叫涌过它的时候,这叹息和哭叫听起来像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对于他,这就像是那些在法拉利斯的铜牛中被用文火慢慢折磨的不幸者,他们的哭叫不能够达到暴君的耳中去使之受惊吓,相反在暴君听来这是甜美的音乐。

我彻底不愿意。我不愿意骑马,那是太剧烈的一种运动;我不愿意走路,那太花费功夫;我不愿意躺下,因为,如果我躺下,那么我要么将继续躺着——这我不愿意,要么我将重新起身——这我也不愿意。总而言之:我根本不愿意。

给作家们的得力有效的忠告

怀疑者是一种受鞭笞者(Μεμαστíγομενοç);他像一只陀螺,由鞭击的力度决定在或短或长的时间里旋转在脚尖上保持直立,自己站立则是他所做不到的,正如陀螺无法站定。

没有人从死者们那里返回,没有人不是哭着进入世界的;在你想要进入的时候,没有人问你,在你想要出去的时候,没有人问你。

生活是多么空洞和无足轻重。

人们埋葬一个人;人们陪着直到他入土,人们向他投撒三铲泥土;人们坐着马车出去,人们坐着马车回家;人们以这样一种想法作为安慰:在自己面前还有一段漫长的生命。

在一家剧院里发生的事情,后台着火了。小丑出来告诉观众着火的警报。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一个笑话并且鼓掌;他重复这警报;人们欢呼得更厉害。这样我想着,世界将在机智诙谐者们的普遍欢呼之下而走向毁灭——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笑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克尔凯郭尔,很少有人能不被他那种近乎偏执的哲学热情所感染。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北欧的深沉和孤寂,他的思想更是像一把锐利的冰锥,直插人性的核心,搅动着我们安于现状的灵魂。评价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拒绝被轻易定义、拒绝被简单概括的家伙。首先,我们要明白,克尔凯郭尔不是那种坐在.............
  • 回答
    要评价克尔苏加德,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待这位在《魔兽世界》系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绝不是那种脸谱化的邪恶反派,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悲剧色彩的角色。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他极具诱惑力的“堕落”过程。克尔苏加德并非天生就是恶魔的走狗。他曾经是洛丹伦最受尊敬的法师之一,是达拉然肯瑞托议会的重要成员,是艾泽拉斯最.............
  • 回答
    克苏鲁宇宙,这个由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所奠定的黑暗梦魇,与其说是一部有着清晰起承转合的“一生”,不如说是一场在无数人心灵深处悄然蔓延的“瘟疫”。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从诞生、成长到衰落的生命体,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人类渺小与无知根深蒂固的恐惧的具象化。想象一下,在二十世纪初,一个对传统世界秩.............
  • 回答
    吕克·贝松执导的《圣女贞德》,无疑是一部野心勃勃,却又充满争议的作品。作为一部试图将15世纪的法国民族英雄搬上银幕的史诗巨制,它在视觉呈现和精神内核上都展现了贝松式的独特印记,也因此引发了观众和评论界两极分化的评价。视觉的狂野与宗教的虔诚,矛盾的交织体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圣女贞德》在视觉上的大胆尝试.............
  • 回答
    关于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夫妇在竞选期间因某些原因发生激烈争执的爆料,这的确是个劲爆的话题,也为外界提供了观察这对政治权力夫妻背后更多维度的视角。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探讨:一、 爆料的背景和可能的根源首先,需要了解这些爆料从何而来,其可信度和意图是什么。这类信息往往可能源于:.............
  • 回答
    要评价卢克文的公众号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内容创作的角度看,卢克文的文章往往具有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叙事方式。他擅长将宏大的历史事件、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通过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甚至带有一定戏剧性的笔触呈现出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使得原本可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严肃话题,变得更容易.............
  • 回答
    汤姆·克兰西的《猎杀“红十月”号》初读起来,像是对军事战略和技术细节的一次近乎狂热的沉迷。但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关于潜艇、密码学和国家博弈的冰冷描述,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心理惊悚小说,将读者牢牢地拽进冷战的阴影之中。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克兰西在描绘复杂军事运作上的功力。他对于潜艇内部运作.............
  • 回答
    《克洛克》(Clockwork)这款游戏,初次接触时,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份精致到骨子里的蒸汽朋克美学。你很难不被它那些繁复的齿轮、黄铜的色泽、以及那些蒸汽腾腾的机械造物所打动。整个游戏的视觉风格就像是一部精雕细琢的机械艺术品,每个场景,每个角色,都充满了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玩法上,《克洛克》走的.............
  • 回答
    关于卢克文工作室的政商社群,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一、 卢克文工作室的定位与影响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卢克文工作室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尤其在政治、财经领域,它拥有一批忠实甚至可以说是“铁杆”的关注者。它的内容往.............
  • 回答
    提起哈尼克孜,很难不让人眼前一亮。她的长相,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异域风情”,而且是那种让人过目难忘、非常有辨识度的异域风情。首先,最抓人的就是她的眼睛。深邃而饱满,像是盛满了星辰大海。眼型不算特别狭长,但眼尾微微上扬,带着一点天然的妩媚。最特别的是她的瞳孔,颜色比大多数中国人要浅一些,有一种琥珀.............
  • 回答
    领克09,一个带着“0”系旗舰光环,又深谙中国消费者喜好的品牌,在2740万这个区间的预售价,确实激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价格是否合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领克09自己说了啥,它的定位是什么。官方给出的标签是“中大型SUV”、“豪华”、“旗舰”。这几个词一出来,大家心里就有个大.............
  • 回答
    卢克文,一个在当代中国互联网上引起诸多争议的名字。提及他,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爆料”、“揭露”、“民间调查”等标签。他以一种近乎偏执的姿态,在网络上挖掘、梳理、发布大量信息,矛头直指一些被认为存在问题的事件或人物。初识卢克文,往往是被他那些洋洋洒洒、逻辑严谨(至少在呈现上如此)的长文所吸引。他的叙事风.............
  • 回答
    安克65W氮化镓三口超能充:小身材,大能量,体验说了算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一直对充电这件事儿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从最早的五福一安,到后来的快充,再到现在的氮化镓技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我眼前一亮。安克(Anker)这个品牌,在我心中一直有着“充电实力派”的标签,这次有机会拿到他们家的65W氮化镓三.............
  • 回答
    领克03+:国产性能车的一记重拳,但价格能否打动消费者?领克,这个年轻的中国品牌,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一股“不循规蹈矩”的劲头。而当它将这股劲头注入性能基因,便有了我们今天的主角——领克03+。作为领克的首款性能车型,03+无疑承载了太多期待,它不仅要证明领克的实力,更要挑战国内理性消费环境下,消费.............
  • 回答
    领克02,这个名字在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UV,也不是纯粹的轿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开创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跨界SUV”。那么,这款充满个性的车型,究竟有着怎样的实力,又为何能引起如此多的讨论呢?外观:跳脱寻常的“潮”提起领克02,你很难不被它的外观所吸引。.............
  • 回答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这位斯洛伐克出生的政治家,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在他短暂而充满希望的领导时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布拉格之春”。评价他,不能脱离当时的大背景,也就是冷战的阴影笼罩下,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普遍受到苏联的强力控制。杜布切克在1968年1月上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
  • 回答
    1819赛季英超联赛,在穆里尼奥黯然下课后,曼联迎来了临时主帅索尔斯克亚的首秀。那场比赛,红魔做客挑战卡迪夫城,最终以一场酣畅淋漓的5比1大胜收官,给低迷了一段时间的曼联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战术层面:进攻端的解放与活力重燃索尔斯克亚的首场比赛,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球队进攻端的活力。不再是那种磨磨蹭蹭、缺乏.............
  • 回答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下水:无奈过渡还是新篇开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的成功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围绕着它是否是“迷茫期”的无奈过渡产品,抑或是开启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海军界和分析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阿利·伯克级的发展历.............
  • 回答
    大友克洋:漫画界的天才,动画界的巨匠在大友克洋这个名字被提及的瞬间,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个赛博朋克风格的末世景象:《阿基拉》那令人震撼的画面,以及那个身披红衣、目光坚毅的少年。然而,将大友克洋仅仅视为一位“《阿基拉》的作者”,无疑是对他丰富而深刻艺术生涯的极大简化。这位漫画家、动画导演、脚本家.............
  • 回答
    评价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就像是审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他的名字与“布拉格之春”紧密相连,成为了那个时代改革与希望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理想破灭的沉痛。要理解他,不能仅仅停留在“好人”或“坏人”的简单标签上,而需要深入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政治主张、他的行动以及他最终的命运。出身与早期政治生涯:一条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