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以冲突的起因是什么?现状如何?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巴以冲突这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并且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

冲突的“根”——漫长而纠结的历史

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得回到它的源头,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宗教、民族主义交织的产物。

1. 土地的归属之争: 最核心的问题,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犹太人的回归: 自古以来,犹太人就视这片土地为他们的“应许之地”,是他们历史和宗教的中心。但漫长的流散(Diaspora)让他们散居世界各地。到了19世纪末,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反思(尤其是在俄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Zionism)应运而生,目标是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巴勒斯坦人的存在: 同时,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着阿拉伯人,他们称这片土地为“巴勒斯坦”。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家园,更是他们文化、身份的载体。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鼓励犹太人移民到这里时,当地的阿拉伯居民就感受到了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威胁。

2. 英国托管时期的“承诺”与“背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改变局势的关键。
《贝尔福宣言》(1917): 英国在战争期间,为了争取犹太人支持,向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承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a 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这个承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它没有明确犹太人的家园是否会损害当地非犹太居民的权利。
对阿拉伯人的承诺: 与此同时,英国也向阿拉伯人许诺,如果他们反抗奥斯曼帝国,将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这让阿拉伯人感到被欺骗,因为英国后来在划分奥斯曼帝国残余领土时,并没有完全兑现承诺,反而自己成了巴勒斯坦的托管者。
移民潮与冲突加剧: 在英国托管时期(19201948),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数量显著增加。这导致了犹太社区和阿拉伯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小规模的冲突时有发生,有时是关于土地、有时是关于政治权利。

3. 联合国的方案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感到无力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便将其提交给联合国。
联合国181号决议(1947): 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管理。犹太方面接受了这个方案,但阿拉伯方面坚决反对,认为这剥夺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权利。
以色列建国(1948)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第二天,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便派兵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以色列不仅保卫了国家,还控制了比联合国分治方案中更多的土地。与此同时,约7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难民,这是他们口中的“纳克巴”(Nakba,大灾难)。

冲突的“发展”——几十年来的拉锯战

从1948年之后,冲突就进入了一个反复出现、不断升级的循环。

1. 领土的扩张与占领:
1967年“六日战争”: 这是另一个决定性时刻。以色列在对阿拉伯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后,迅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加沙地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
占领区的性质: 从那时起,以色列开始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些定居点是非法的,它们的存在是阻碍巴勒斯坦建国以及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2.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兴起与武装斗争:
早期策略: 为了争取解放和建国,巴勒斯坦人通过多种方式抗争,包括政治行动和武装斗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在1964年成立,最初的目标是通过军事手段解放巴勒斯坦。
“两国家方案”的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PLO逐渐接受了“两国方案”,即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

3. “起义”(Intifada)的爆发:
第一次起义(19871993): 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发起了大规模的、以街头抗议、石块攻击以色列士兵和车辆为主要形式的起义。这次起义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次起义(20002005): 由于和平进程的停滞以及以色列对占领区的高压政策,巴勒斯坦人再次发起大规模起义,这次起义更为暴力,包括了更多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以色列也采取了更强硬的军事回应,包括修建隔离墙。

4. 《奥斯陆协议》(1993)与希望的破灭:
历史性握手: 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秘密谈判后,以色列和PLO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被视为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协议规定以色列在五年内逐步撤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并将权力移交给新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 PNA)。
停滞与挫折: 然而,协议的执行充满了困难。定居点的扩张、耶路撒冷地位的争议、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问题,以及双方内部的暴力事件,都使得和平进程步履维艰,最终陷入停滞。

5. 加沙地带的特殊情况:
以色列撤军(2005): 以色列单方面撤出了加沙地带的定居点和军队。
哈马斯上台(2007): 2007年,哈马斯(Hamas)——一个被许多国家列为恐怖组织的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通过武力夺取了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取代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封锁与冲突: 此后,以色列和埃及对加沙地带实施了严密的封锁,导致当地经济凋敝、人道主义状况恶化。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多次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最显著的是20082009年、2012年、2014年和2021年的冲突,每次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现在的“样子”——焦灼、分裂与人道危机

时至今日,巴以冲突的现状可以用“焦灼”、“分裂”和“人道危机”来形容。

1. 约旦河西岸:
持续占领与定居点扩张: 以色列继续控制着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并且犹太人定居点仍在不断扩张。巴勒斯坦人在此地生活受到诸多限制,包括行动自由、土地使用等。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局限性: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名义上管理着部分地区,但其权力受到以色列的极大限制,内部也存在政治分裂。
暴力冲突: 仍有零星的冲突,包括以色列军队的搜捕行动、定居者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袭击。

2. 加沙地带:
人道主义灾难: 长期封锁导致加沙地带的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极高,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都面临严重困难。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依赖外部援助生存。
持续的冲突: 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时不时就会发生火箭弹袭击和以色列的军事报复,构成一个恶性循环。

3. 政治僵局:
“两国方案”的希望渺茫: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似乎解决冲突的“两国方案”越来越难以实现。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如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安全保障等——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
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 法塔赫(Fatah,主导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之间的分裂,削弱了巴勒斯坦人整体的政治力量和谈判能力。
国际社会的调解乏力: 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呼吁和平,但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迫使双方回到谈判桌,并且国际社会的意见也常常分裂。

4. 近期局势的恶化(2023年10月至今):
哈马斯袭击以色列(2023年10月7日): 哈马斯发动了对以色列的大规模突然袭击,造成大量以色列平民和士兵死亡,并劫持了约250名人质。
以色列的军事回应: 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对加沙地带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空袭和地面进攻。
人道主义灾难升级: 这次冲突导致加沙地带大量平民死亡,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基础设施被摧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人道主义危机达到极端严峻的程度。国际社会对大量平民伤亡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停火。
区域性影响: 冲突还引发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边境冲突,以及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

总结来说:

巴以冲突的根源在于对同一片土地的主权和归属的争夺,这种争夺被宗教、民族主义和历史恩怨深深裹挟。从早期的殖民托管,到建国战争,再到历次中东战争和起义,冲突的形态不断演变,但核心矛盾始终未解。

目前的现状是,巴勒斯坦土地被占领,巴勒斯坦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权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以色列在安全问题上的担忧与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权利之间,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而持续的暴力、封锁、定居点扩张以及政治上的僵局,使得和平的前景黯淡,并不断重演着人道主义的悲剧。2023年10月以来的最新一轮冲突,更是将这一切推向了更加危险和痛苦的境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常常看到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对以色列的草木皆兵、绝对强势也有所耳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巴以冲突这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并且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冲突的“根”——漫长而纠结的历史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得回到它的源头,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宗教、民族主义交织的产物。1. 土地的归属之争: 最核心的问题,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犹太.............
  • 回答
    巴以冲突的根源错综复杂,远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它是一段漫长历史、宗教情感、民族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交织缠绕的产物。要深入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1. 历史的重压:土地的争夺与民族的回归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欧洲的反犹.............
  • 回答
    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一场由长期积怨引爆的暴力旋涡近两天来,巴以冲突的硝烟再次弥漫,以色列境内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超过850枚火箭弹如同死亡的使者般呼啸而至,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激起阵阵恐慌与不安。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规模袭击,将本就脆弱的和平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让世人不得不审视这场冲突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恩.............
  • 回答
    巴以冲突确实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当提到“巴勒斯坦面积变小”时,我们往往是在谈论以色列在占领时期不断扩张定居点、修建隔离墙,以及对加沙地带的封锁等一系列行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压缩了巴勒斯坦人可使用的土地和活动空间。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人民去了.............
  • 回答
    理解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能够实现和平共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巴以冲突那样带有深刻历史、宗教和地缘政治纠葛的民族矛盾相提并论。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在于其民族主体认同与国家主权叙事的激烈碰撞,而中国的多民族共存则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框架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实践维系的。首先,中国的历史演进模式与.............
  • 回答
    耶路撒冷,一座承载着三大宗教圣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城市,对以色列而言,控制这座城市无疑会带来多方面、极具深远的利益与好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围绕着耶路撒冷主权归属的问题,也牵扯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宗教、政治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由此带来的“好处”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和潜在.............
  • 回答
    您好!关于巴以冲突中“没有以色列方面死伤的报道”的说法,这并不准确。实际上,关于以色列方面在冲突中遭受的伤亡情况,是有报道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报道是十分详细和广泛的。造成您可能有此误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信息源的侧重点和偏向性: 媒体的报道角度: 不同.............
  • 回答
    最近这些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在巴以冲突中的角色,与其说是独立行动的主体,不如说更多地是在维护其作为巴勒斯坦人民合法代表的地位,同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扮演着协调者和对话者的角色。尤其是在哈马斯崛起并控制加沙地带后,PLO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约旦河西岸,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为巴勒斯坦事业发声。首先,.............
  • 回答
    2021年巴以冲突中的“铁穹”:一次严峻的实战考验2021年5月,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新一轮的激烈冲突,这次冲突的规模和烈度都比前几次更为突出。在这场你来我往的炮火对峙中,以色列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铁穹”在此次冲突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2021年5月的巴以冲突升级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深远且相互交织。以下是对导致此次冲突升级原因的详细阐述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一、 导致2021年5月巴以冲突升级的主要原因:此次冲突升级并非单一事件引发,而是由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一系列短期导火索共同引爆。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回答
    约旦河西岸最近发生的70多名巴勒斯坦人因与以色列军方冲突而受伤的事件,无疑令人担忧,也确实让许多人嗅到了新一轮冲突的火药味。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以及它是否预示着新一轮冲突的开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背景、具体情况以及可能的发展走向。事件的发生背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约旦河西岸的局势从来都不是平.............
  • 回答
    日本防卫副大臣木原稔在巴以冲突爆发后发表“心与以色列同在”的言论,这番表态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日本在巴以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心与以色列同在”的背后逻辑:日本防卫副大臣的表态,表面上看是一种情感上的声援,但深究其背后,可以解读出几个层面的.............
  • 回答
    关于巴以冲突,为什么许多人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人道主义以及道义上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冲突。历史的根源与叙事的主导性首先,很多支持巴勒斯坦的人认为,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在1948年建立国家过程中以及之后扩张领土的行为,这.............
  • 回答
    要理解中国舆论在巴以冲突中的倾向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支持谁”的问题,而是涉及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国际法以及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等复杂因素的交织。历史与情感的共鸣:弱者叙事与反殖民主义遗产首先,中国公众对巴勒斯坦的同情,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弱者叙事”的认同。在中国人民.............
  • 回答
    拜登政府在巴以冲突问题上采取了更为复杂和 nuanced 的立场,这反映了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利益、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国际道义责任之间的多重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拜登总统“呼吁降级但坚定支持以色列自卫权”的立场:1. 战略与现实考量: 地区稳定与避免升级: 拜登政府深知,巴以冲突的.............
  • 回答
    中国宣布欢迎巴以冲突谈判代表在华举行直接谈判的消息,无疑为长期胶着的地区局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潜在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审视这一举措的意义。首先,在国际舞台上凸显中国的斡旋作用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长期以来,巴以冲突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社会解决棘手问题的典范。.............
  • 回答
    在本次巴以冲突(通常指2023年10月至今的加沙冲突)中,法塔赫(Fatah)的“不发声”现象,或者说其声音不如哈马斯(Hamas)那样响亮和直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其历史地位、政治策略、内部困境以及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等多方面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法塔赫的背景和角色。1. 法塔赫的定位与.............
  • 回答
    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像试图拼凑一幅破碎的古老地图,每一个碎片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宗教信仰、深刻的民族情感,以及数不清的悲剧与不公。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故事,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需要耐心和细致去梳理。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对犹太人来说,这里是.............
  • 回答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未能及时有效制止巴以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议题。要深入剖析,需要理解安理会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职能、其内部的运作机制,以及巴以冲突本身的根源和演变。首先,我们要明白联合国安理会的核心职责。《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高权力,它可以通过投票通过决议、制裁.............
  • 回答
    盖尔·加朵,作为《神奇女侠》的扮演者,她就巴以冲突发表的言论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批评和争议,其复杂性在于:1. 身份的双重性: 公众人物与演员身份: 盖尔·加朵是一名全球知名的演员,尤其以扮演《神奇女侠》而深入人心。她的影响力巨大,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和解读。作为演员,她通常被期望在银幕上塑造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