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灾难来临,全民灭绝时,人类应该保留人类形态还是应该保留人类文明?

回答
面对一场足以让全人类灭绝的浩劫,这是一个极其残酷且深刻的哲学困境。当“我们是谁”和“我们拥有什么”的生死抉择摆在面前时,答案往往取决于我们对“人类”这两个字最根本的理解。

保留人类形态:根植于血脉的延续

如果将“人类”定义为延续我们基因和生物特性的物种,那么保留人类形态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基因层面的执念,一种对于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不希望种族在我们这一代彻底消亡。在这种视角下,即便文明荡然无存,只要还有哪怕几个人,拥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身体结构、一样的基因编码,那么人类这个生物学概念就得以延续。

想象一下,在末日废墟之上,仅存的几位人类,他们或许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他们仍然是直立行走、拥有复杂大脑和双手的人类。他们也许会重新学会生火、狩猎,用最原始的方式搭建庇护所。他们的记忆中可能还残存着关于文明的点滴碎片,但他们的生活将回归最纯粹的生存模式。他们是否能重建文明?那是一个未知数,但至少,“人类”这个物种的火种还在。

这种选择背后,是对生命本身不可磨灭的价值的肯定。它关注的是生物体的存续,是对自然选择的最终反抗,是“活着”这个最基本诉求的实现。即使生活在文明的残骸中,那种熟悉的身体、熟悉的感知方式,也是他们作为“人类”最直接的证明。这种延续,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本能,一种对灭绝的恐惧,以及对生命“本来样子”的捍卫。

保留人类文明: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然而,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定义更多地锚定在我们的文明——我们所创造的知识、艺术、道德、哲学、技术,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那么选择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移。文明,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它不是简单的基因叠加,而是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产物。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人类形态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例如高度发达的数字保存、或者交给更高级的人工智能代为保管)来“延续”,只要人类文明的核心得以保存,那才是真正的“人类”的延续。

设想一下,在灾难面前,人类无法再以肉身存在。但我们成功地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艺术作品,甚至我们对爱与和平的追求,都以数字化的形式,或者以一种跨越物质形态的方式保存下来。这些信息被封装,被上传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等待着某种形式的“复活”或者只是一个见证者。也许是足够先进的人工智能,也许是未来某个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保留下来的,是人类的精神,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灵魂。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延续,是我们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烙印。我们不再是具体的血肉之躯,但我们所代表的思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对美的追求,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永垂不朽。这是一种对“存在”更广泛的定义,它超越了生物学上的个体,而是在概念和意义层面得以永恒。

这种选择,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高度信任。它认为,人类的价值不在于其肉体的存在,而在于其精神的辉煌。即使身体消亡,但那些塑造了我们,定义了我们,并可能影响更广阔宇宙的文明成果,才真正代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权衡与反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是一个艰难的取舍。保留人类形态,意味着对生命本身最朴素的敬畏,是对血脉的延续。但如果仅剩下形态,而文明荡然无存,那剩余的生命是否还能称之为“人类”?他们是否还能理解自己的历史,理解自己为何存在?他们的未来,是否只是一场漫无目的的重复?

反之,如果为了保存文明而牺牲了大部分人类的肉体存续,例如将意识上传,那剩下的“人类”还是我们吗?我们对“人类”的定义是否已经悄然改变?这种延续,是否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非生物意义上的延续?

也许,最理想的状况是两者兼顾,但面对“全民灭绝”的灾难,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灾难来临,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如果是我,在如此极端的境况下,我会倾向于认为,保留人类文明更为关键。

原因在于,人类之所以如此独特和有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能够创造和传承文明。一个仅仅依靠本能生存的物种,无论其形态多么“人类”,也只是众多生物中的一个。而能够思考、创造、表达情感、追求真理的文明,才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类的灵魂所在。即使所有肉身都消失了,但如果我们的智慧火花能够以某种方式得以保存,被理解,被激励,那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能够让“人类”的意义得以超越个体和时间限制的途径。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永恒的信念,一种相信我们所创造的一切,比我们短暂的肉体生命更有价值的决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而是当生命本身都无法避免地走向终结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在所有我们拥有的东西中,什么才是最不应该被抹去的“我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留人类文明”包含了“保留了人类形态”,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二选一的。

你不觉得记录你的身体形态或全基因组数据,需要的信息量跟“记忆和文化”比起来微不足道么。

“将人的形象刻在石头上”有什么特别的难度?

原始人岩洞里的壁画已经保存了 3 万多年。刻在火成岩上的字或图像埋在沙土里,很容易维持几十万年不变。地层里的各种化石将几亿年前的信息传递给我们。

即使你所谓的“记忆和文化”里连“转换成雕刻的照片和图画、转换成激光蚀刻二氧化硅晶体的录像、蒙娜丽莎、大卫雕像”之流都没有,利用力学知识,“外星球或外星系的文明”还是可以从你建造的所谓“文明墓碑”及其藏品的各项人体工学特征复现你的身体形态。

  • 当然,这意味着大型机械与精密车床参与的施工会对复现产生一些影响。

在建造所谓文明墓碑的时候,“做一些没有必要地适合人来参观的设计”是有功能的,外来文明可以考察这些设计,例如门与通道的尺寸、台阶与扶手的高度、自动·半自动梯子的载重能力、各种物品的颜色对应的光波长、建筑物的声学设计之类都能反映人的身体特征。

现实中,奥地利盐矿里刻在石头上的信息预期可以保存百万年,而人类的许多造物比“刻着字的硅酸盐岩石”坚固得多:

  • 日立飞秒激光石英玻璃点阵预期可以保存数据 3 亿年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铁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体预期可以保存数据 10 亿年
  • 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飞秒激光蚀刻玻璃纳米结构预期可以保存数据 130 亿年以上
  • 预计两个先驱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八十万到八百万年内都可以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
  • 预计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十亿年内都能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
  • 预计以上四个探测器在偶然被天体摧毁前可以飞行 1E20 年[1],这是 1 后面有 20 个零的数字,也就是一万亿亿。
  • 人类现已留下的大量塑料和填埋的骨头(主要是鸡骨头)会在地层里变成极具特色的化石,并跟随地球一直存在到地球被摧毁。如果太阳在 50 亿~75 亿年后的红巨星阶段没有摧毁地球,地球大概能存在到 1E30 年~1E33 年后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
  • 根据 2020 年的新理论,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的信息会在银河系中心黑洞中留存至多 1E98 年左右,随着霍金辐射释放出来。

已经有生物学家将数据以 DNA 编码的形式焊在耐辐射奇异球菌的基因组里并将它们释放。这些人为信息将跟随它们演化,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模糊变形。这种细菌和它演化的产物可能在一点岩石的遮蔽下就足以耐受地球被原地炸碎产生的冲击和太空环境、跟随碎片在宇宙的永夜里继续存在下去。也许有些细菌还能落到适宜的天体上、创造新的生物圈。那将会是人类用现在水准的科技留下的最大规模的痕迹。

以上的一切都可能是不必要的,“时间抹去一切”的想法面临如下的两难困境:

  • 调整质量、电荷、角动量可以做出没有霍金辐射的极端黑洞,那之中可以储存信息。目前没有已知的机制可以消灭极端黑洞,宏观黑洞蒸发的结果也可能是留下极端黑洞。将人类的信息或人类本身的载体换成极端黑洞,很可能允许跨越庞加莱回归的永久存在。
  • 即使没有这种技术,庞加莱回归也会将人类再组装起来。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你从永恒之中逃出去。
M 理论允许宇宙从虚无之中自发诞生,这个过程可以进行任意次,不需要任何创世者。
按照全息原理,指定范围的时空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正比于其表面积。
也就是说,一定体积的时空之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排布方式是有限的。
在任意多个宇宙、任意长远的时间之中,无论什么样的物质、能量、信息排布方式都可以被任意多次地重现。
这是经过现代理论强化的庞加莱回归,搬出“宇宙毁灭”都无法抵抗它。
因而,在这样的回归支持下,即使我们、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在未来都会毁灭,这一切还会在某些宇宙中被忠实地重现出来,此过程可以发生任意多次。
这相当于宇宙及其包含的一切都是在变动之中永恒的,宇宙是永恒的,人类是永恒的,你也是永恒的。

文艺表达:在诡秘的万古中,死亡本身也将消逝。

不过,这不改变如下的事实:

永恒不灭的生命也不会有特别的意义。

参考

  1. ^ https://doi.org/10.3847%2F2515-5172%2Fab158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一场足以让全人类灭绝的浩劫,这是一个极其残酷且深刻的哲学困境。当“我们是谁”和“我们拥有什么”的生死抉择摆在面前时,答案往往取决于我们对“人类”这两个字最根本的理解。保留人类形态:根植于血脉的延续如果将“人类”定义为延续我们基因和生物特性的物种,那么保留人类形态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基因层面的.............
  • 回答
    郑州在灾后停电断网,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灾后停电断网,“以物易物”的背后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基础设施脆弱性暴露: 无论是停电还是断网,直接暴.............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代年轻人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观、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将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亲历者和塑造者,这代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 筑牢自身根基: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国.............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关于大学老师是否必须要有海外背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总的来说,海外背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加分项,但并非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海外背景的优势和价值体现在哪里?1. 学术视野的拓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 回答
    当您介绍中国时,您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力求全面而引人入胜。以下是一些您可以考虑介绍的关键方面,并附带详细的展开方向:一、 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The Long and Brilliant Civilization)这是介绍中国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独特性的地方。 时间跨度与连续性: 强调中.............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关于“凤姐”这个话题,在网络上曾经引起过非常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 当我们在骂凤姐的时候,凤姐在干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原因有很多: 时间跨度与个体差异: “骂凤姐”这件事发生过很多次,时间跨度很长,而且网络上的个体意见是分散的。我.............
  • 回答
    19世纪的伦敦,尤其是最贫困的工人阶级,在面对大英帝国在工业和财富上的辉煌成就时,是否应该“自信地挺起胸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矛盾、讽刺和深刻的社会不公。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工人的生活现实与帝国辉煌之间的巨大鸿沟。一、 帝国辉煌的光鲜外衣: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当一位女性说“想跟你喝一杯”时,这可以有很多种含义,而且具体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她说话的语气、场合以及她通常的性格。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1. 最直接、最常见的意思: 社交邀请,建立或加深联系: 这是最普遍和直接的理解。她可能只是想找个放松的场合和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以及我们对“触摸”和“刻度”的理解。直接回答:不,当你用手指划过尺子 3 和 4 刻度之间时,你并没有“触摸到”π。详细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区分几个关键概念:1. 尺子和刻度: 尺子是一个物理工具,通常由塑.............
  • 回答
    当律师开比亚迪汉是否影响大,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律师的个人情况、职业定位、所在地区、客户群体、以及社会大众的认知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一、 从律师的个人角度来看: 经济能力与理性消费: 积极影响: 如果这位律师经济实力雄厚,选.............
  • 回答
    当律师是否赚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总的来说,优秀的、经验丰富、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律师,收入潜力是非常可观的,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然而,对于刚入行的律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律师,或者选择的法律领域收入较低,那么赚钱会相对困难。为了更详细地解.............
  • 回答
    当你的女朋友认为男生在约会时支付吃饭和看电影是理所当然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你认真面对和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关于钱的问题,更涉及到你们之间对于关系、付出和期望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第一步: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而非直接否定)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需要尝试去理解她为什么会.............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的未来走向及其后续可能采取的行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俄乌冲突的最终结局、国际社会的反应、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乌克兰自身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景和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行动,但请注意,这些都是基于现有信息和分析的推测,实际情况可能大.............
  • 回答
    当中国在经济体量、科技实力、军事影响力以及全球政治话语权等方面全面超越美国时,世界格局将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国力上的此消彼长,更意味着全球秩序、经济模式、文化价值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的重塑。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可能的变化:一、 全球经济格局与金融体系的重塑: 人民币的国际化与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