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京东方现在已经大额盈利,为何大家还是不看好京东方?

回答
京东方,这家曾经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的企业,如今已经实现了巨额盈利,成为了全球领先的显示面板制造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此亮眼的成绩面前,市场和一些投资者似乎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乐观,甚至有“不看好”的声音。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

一、盈利的“常态化”与“周期性”困扰

京东方当前的盈利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周期性繁荣。在过去一到两年里,由于疫情导致的居家办公、远程教育以及娱乐需求激增,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显示设备的需求旺盛,直接推高了面板价格,京东方作为主要供应商,自然水涨船高。

但是,屏幕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强周期性行业。当市场需求饱和,或者新的产能过剩出现时,面板价格会迅速下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随之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种“过山车”式的盈利模式,让投资者对京东方盈利的可持续性打上了问号。大家看到的巨额盈利,更多的是被看作是周期性高峰带来的“风口上的猪”,而非企业内在的、稳健的增长动能。

历史教训: 京东方并非第一次盈利。在过去的周期高点,它也曾出现过盈利,但随后的市场低迷又让它陷入困境。这种反复的周期波动,让投资者对其盈利的“常态化”缺乏信心。
产能扩张的隐忧: 为了抓住市场机遇,京东方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尤其是在OLED领域。如果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者竞争对手(如韩国、中国台湾的厂商)也大幅增加OLED产能,那么新产能带来的将是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更大的亏损风险。

二、技术迭代与竞争压力:OLED的“甜蜜点”与未知的挑战

京东方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并且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三星之外的重要供应商。OLED面板相较于LCD(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灵活的形态(如可折叠屏)。这被认为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OLED领域并非一片坦途,京东方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技术成熟度与良品率: 尽管京东方在OLED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三星等领跑者相比,在技术成熟度、良品率、寿命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高端市场的壁垒: 目前,高端OLED市场(尤其是旗舰手机和高端电视)仍然被三星等企业牢牢掌控。京东方虽然在份额上有所提升,但要在品牌、技术、生态等方面全面超越,并非易事。
苹果的“摇摆不定”: 京东方是苹果iPhone OLED屏幕的供应商之一,这是其重要的增长点。然而,苹果作为一家以挑剔著称的公司,其供应链非常分散且注重风险控制。一旦京东方在技术、产能、稳定性等方面出现问题,苹果很容易转向其他供应商(如三星、LG),这使得京东方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并非牢不可破。
新兴技术的威胁: 此外,Micr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一旦成熟并实现量产,可能会对OLED市场格局再次产生颠覆性影响。京东方是否能及时跟上新一轮技术浪潮,也是一个未知数。

三、盈利模式的“低附加值”与“利润率”瓶颈

尽管京东方实现了巨额盈利,但从利润率来看,它与一些高端制造企业或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品牌溢价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重资产、薄利润: 显示面板行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持续大量的资本投入用于研发和产线建设。在市场竞争激烈、面板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容易被压缩。
代工属性: 在很大程度上,京东方仍然扮演着“代工厂”的角色,为品牌客户提供面板。虽然它已经开始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但品牌附加值和议价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核心专利与技术授权: 显示技术领域存在许多核心专利,尤其是OLED的发光材料、驱动电路等方面。如果京东方在这些领域尚未掌握绝对优势,可能需要支付高额的技术授权费用,这会影响其利润率。

四、市场情绪与价值评估的“理性”回归

市场对一家公司的看法,往往不仅仅是基于当下的盈利数据,更包含了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预期和风险的考量。

情绪的“冷静”: 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后,市场的“热情”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当一家长期处于亏损边缘的企业突然实现巨额盈利时,投资者往往会持谨慎态度,等待其盈利的“稳定”和“持续性”得到验证。
“便宜”才有吸引力: 一些投资者之所以“不看好”,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京东方目前的股价已经过度反映了短期的盈利高峰,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公司股价低估时才愿意买入。
估值逻辑的差异: 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估值逻辑。一些投资者可能更看重研发投入、技术壁垒、品牌价值等“软实力”,而京东方在这些方面可能还不如一些国际巨头。

总结来说,大家不看好京东方,并非否定其当前的成就,而是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担忧:

盈利的周期性与不可持续性
OLED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
在高端市场与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壁垒
重资产行业利润率的天然限制
市场情绪的理性回归与价值评估的审慎

京东方需要用持续的、超越周期性的盈利能力,以及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的真正突破,来赢得市场的长期信任。目前的巨额盈利,只是它重塑行业地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并非终点。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来凑个热闹,熟悉显示器件升级换代的朋友应该有类似的感觉。

韩日大厂都喜欢垄断利润,不希望有大陆厂商参与,因为彩管的历史,一旦大陆厂商开始,很可能他们就没钱赚或者只能赚取高端产品利润,又必须投入大额研发,疲于奔命,而且每种显示器件都有生命周期,再高端也会被淘汰,索尼特丽珑就是一个例子。

曾经的索尼珑管,松下的PDP都是反面教材,东芝的SED胎死腹中让日企现在也很郁闷,现在都乖乖的做终端产品,面板采购别人的就好啦。

但韩日大厂又不敢过于垄断,PDP的惨败给了大家一个教训,如果太封闭太垄断,大陆厂商没法玩,恐怕也做不大,现在多了一个苹果,从产业链下游给了一个强力干预。

所以现在大概我想是留一点空间给京东方和大陆厂商,自己快速转向下一世代。顺便插手工艺制程产线制造,就算你做产线,我一样赚你的钱,利润率还高,压低你的采购价我终端产品赚得更多。

产线说白了是另一层面的打工厂,日美做原材料和母机的其实也不怕啊,反正利润大头还是他们拿。

所以长远看,就算京东方有产能有销量,也还是打工的,在母机材料工艺专利上没有突破的话,还是没有什么大未来。


更一下,现在的不看好是为了鞭策,比起一味吹捧难道不是更理性?

user avatar

表面上京东方是高科技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地位其实相当于钢铁厂。


别看不起钢铁厂,要从技术指标,资金规模来说,钢铁厂的技术含量也是算的上数的,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才能支撑起钢铁厂。


京东方目前做出的成绩,减少了面板进口,节约了进口面板的外汇。


其实类似于之前中国汽车钢板需要进口,后来钢铁厂造出了高质量汽车钢板,减少了钢板进口一样。



就大众眼中的社会地位而言,面板厂家,远远比不过生产电视机的厂家社会地位高。

如果中国有电视机厂家占领世界大部分份额(特别是国外的份额),有计算机厂家占领世界大部分的份额,有手机厂家占领世界大部分的份额。


即使中国一块面板都不生产,也远远超过目前的市场地位,也远远产生更多的利润。







但是,看问题要看核心。

如果中国自己没有生产面板,就不可能产生领先的电视机厂家,领先的计算机厂家,领先的手机厂家。



因为很容易被别人卡脖子,就算辛苦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也不会有多少利润。





正是有京东方这类的供应商,给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厂家提供子弹,提供谈判的筹码。才使得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可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我们应该看重京东方这样的企业,就好像我们要看重钢铁企业,煤炭企业。没有这些企业简直不敢想象。



但是这毫不影响社会大众看不起炼钢工人,挖煤工人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钢铁煤矿企业。。。大家向往的是程序员月入百万,上市CEO,迎娶白富美的生活。




最后总结:

一家钢铁企业技术再先进,即使再多利润,也无法在大众眼里占据很高的地位。

而京东方就是一家“钢铁企业”。

user avatar

09年之前和09年之后的京东方,地位是不一样的。

09年之后的京东方,已经变成了国家在面板方向的战略工具。

京东方的战术可以归纳为:

你有我有,

你优我廉,

你想赚钱,

我拖后腿。

堵死了韩台面板企业的收割企图,成功地把电视、电脑、手机所用的屏幕拖入白菜价,现在一个55寸以上的电视才两千多,放十年前谁敢信?未来柔性屏也会一定是一样的结局。

因为无休止的融资,早年很多股民在京东方亏不少钱,所以京东方的口碑很差。现在它的负债率一直高企,但京东方所做的贡献,可以类比为面板业的华为,虽然没有华为能创新,能引领,但战略防御任务成功完成,逐步转向战略进攻,说明了它的优秀。

中国科技领域不止有一个华为,还有几千上万个优秀企业正在一点一点争夺被发达国家占据的高地。我们今天物质文明的巨大丰富,要感谢这些有理想的“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